李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擅长:儿童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各种类型斜视、眼球震颤、不同原因引起的儿童弱视、儿童结膜炎、角膜炎、先天性白内障、青光眼、儿童眼睑泪道疾病的诊断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李莉 知名专家,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毕业,从事眼科临床工作22年。1992年大学本科毕业开始从事眼科临床工作,1997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获得眼科学硕士学位,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眼科工作。曾先后从事角膜移植术、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斜视弱视、眼底病玻璃体切割手术以及一些外眼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等综合眼科临床工作。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临床部从事眼肌专业,近10年在儿童斜视弱视、屈光不正、眼球震颤、成人斜视、内分泌相关眼外肌病、复杂斜视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3年12月至今在北京儿童医院眼科工作。主要擅长儿童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各种类型斜视、眼球震颤、不同原因引起的儿童弱视、儿童结膜炎、角膜炎、先天性白内障、青光眼、儿童眼睑泪道疾病的诊断治疗。在儿童斜视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一些复杂斜视、麻痹性斜视及伴有代偿头位眼球震颤的手术治疗有独到见解。一直在大型三级甲等教学医院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发表论文10余篇,SCI收录论文1篇,论著2部,省级科研成果2项,厅级科研成果1项。目前承担市科委课题一项,主要研究儿童白内障术后个性化视觉康复;首医基础临床合作课题一项,为关于婴幼儿眼球震颤综合征的相关研究。现任社会任职有: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专业委员、北京医学会眼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视觉健康分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编委、《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编委等。展开
个人擅长
儿童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各种类型斜视、眼球震颤、不同原因引起的儿童弱视、儿童结膜炎、角膜炎、先天性白内障、青光眼、儿童眼睑泪道疾病的诊断治疗。展开
  • 眼眶骨折压迫神经的症状有哪些

    眼眶骨折压迫神经会引发视力下降、眼球运动障碍、眼球突出或内陷、眼部感觉异常等问题,年龄因素影响儿童视力下降的程度,性别差异通过康复过程影响康复进程,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对眼球突出或内陷直接影响相对小,既往眼部疾病史影响眼部感觉异常的表现及恢复,视力下降因压迫视觉相关神经致信号传导受影响,眼球运动障碍是支配神经受压致眼外肌运动受影响,眼球突出或内陷因骨折致眼眶内容物移位,眼部感觉异常是支配神经受压致传导功能异常。 具体机制:眼眶内的神经与视觉传导密切相关,当眼眶骨折压迫到视神经等与视力相关的神经时,会影响视觉信号的正常传导,从而引起视力下降,可能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减退等不同程度的视觉障碍。 眼球运动障碍 性别差异影响:一般来说,性别对眼球运动障碍本身无直接影响,但在康复过程中,不同性别的患者可能因自身身体恢复能力、心理状态等因素影响康复进程。例如,女性可能在心理调适方面相对更细腻,但也可能因过于关注病情而影响康复节奏;男性可能更能承受身体上的不适,但在康复锻炼的坚持度上可能存在个体差异。 表现形式:患者可能出现眼球向某一方向转动受限的情况。这是因为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受到压迫,导致眼外肌的正常运动功能受到影响。比如,压迫动眼神经等可能会使眼球上转、下转、内收等运动受限,进而出现复视等症状,即看东西有重影,这是由于双眼视物不能协调所致。 眼球突出或内陷 生活方式关联: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不会直接导致眼眶骨折压迫神经引起眼球突出或内陷,但如果患者本身有眼部外伤等情况导致眼眶骨折,而在受伤后没有良好的休息和正确的护理,可能会影响病情的发展。例如,过度用眼可能会加重眼部的不适,但对于眼球突出或内陷本身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但会影响患者整体眼部的舒适感。 突出或内陷原因:当眼眶骨折时,骨折断端可能会导致眼眶内容物的移位。如果压迫相关神经后,可能会伴随眼球突出或内陷的表现。若骨折导致眼眶内的组织疝出等情况可能引起眼球突出;而如果眼眶内容物丢失等情况则可能导致眼球内陷。 眼部感觉异常 病史影响:如果患者有既往眼部疾病史,如眼部感染、眼部手术史等,可能会影响眼眶骨折压迫神经后眼部感觉异常的表现及恢复情况。例如,有眼部手术史的患者,眼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可能发生了一定改变,在出现眼眶骨折压迫神经时,眼部感觉异常的表现可能与无手术史的患者有所不同。 具体表现:患者可能会感到眼部麻木、刺痛、烧灼感等异常感觉。这是因为支配眼部感觉的神经受到压迫,导致神经传导功能异常,使得患者感知到眼部感觉的异常改变。

    2025-09-29 11:57:06
  • 视力0.5是近视多少度

    视力0.5不能精确对应近视度数,受年龄、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发现视力0.5需进行全面眼科检查,如散瞳验光等,青少年要关注用眼生活方式,儿童视力0.5需重视并散瞳验光、采取相应措施,成年人视力0.5要排除其他眼部疾病,近视者可选择合适矫正方式,其他眼部疾病引起的要针对治疗。 影响视力与近视度数对应关系的因素 年龄因素:儿童青少年的眼睛还在发育过程中,调节能力较强。例如,一个10岁的孩子,可能因为眼睛的调节功能,相同的近视度数下视力表现可能和20岁的成年人不同。儿童的眼睛晶状体弹性好,调节力强,所以视力0.5对应的近视度数范围相对较宽;而成年人晶状体弹性下降,调节力减弱,视力0.5对应的近视度数相对更集中一些,但也不是绝对的一一对应。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眼睛结构存在差异,即使相同近视度数的人,由于角膜曲率、眼轴长度的细微不同,视力表现也可能不同。比如,有的人眼轴稍微长一点,可能近视度数稍高但视力还能在0.5左右,而有的人眼轴结构不同,相同度数视力表现就不一样。 视力0.5的进一步检查与处理 眼科检查:当发现视力0.5时,需要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散瞳验光等。散瞳验光可以准确获取眼睛的屈光状态,因为散瞳可以放松眼睛的调节肌肉,避免调节因素对验光结果的干扰。对于儿童,散瞳验光尤为重要,因为儿童眼睛调节力强,不散瞳验光往往不能得到准确的近视度数。 生活方式因素影响:如果是青少年视力0.5,要考虑其日常用眼习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近视发展。例如,每天长时间看手机、平板等电子屏幕,会使眼睛疲劳,加速近视度数的增长,进而影响视力。所以对于视力0.5的人群,不管年龄大小,都要关注用眼生活方式,如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保证每天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等,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和减缓近视的发展。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群体:儿童视力0.5需要特别重视,因为儿童处于视力发育关键期。如果是儿童视力0.5,首先要进行散瞳验光确定准确度数,然后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果是真性近视,要佩戴合适的眼镜,并且要定期复查视力,观察近视度数的变化。同时,家长要监督儿童的用眼习惯,保证儿童有良好的用眼环境,如合适的照明等。 成年人群体:成年人视力0.5也需要进行详细检查,排除其他眼部疾病导致视力下降的可能。如果是近视导致的视力0.5,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矫正方式,如佩戴框架眼镜、隐形眼镜等。如果是其他眼部疾病引起的视力下降,如白内障、青光眼等,需要针对相应疾病进行治疗。

    2025-09-29 11:55:23
  • 右眼皮一直跳是什么原因

    眼皮跳可能由眼部肌肉痉挛、眼部疾病因素、神经系统问题引起,眼部肌肉痉挛常见诱因是用眼过度,各年龄段均可发生,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等生活方式易致其发生;眼部疾病中炎症、倒睫等可致眼皮跳,儿童、特殊生理期女性易受影响,有眼部疾病史、不注意眼部卫生者易诱发;神经系统问题中面肌痉挛早期、颅内病变等可致眼皮跳,中老年人易出现面肌痉挛相关情况,有脑血管疾病病史、长期精神高度紧张者相关风险增加。 一、眼部肌肉痉挛 1.原因分析:用眼过度是常见诱因,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阅读等,会使眼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引发痉挛导致右眼皮跳。比如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工作的人群,由于眼睛持续处于高度紧张,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持续时间较短,通过休息可缓解。 2.年龄性别影响: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年轻人若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更易因用眼过度出现此情况;老年人可能因眼部肌肉功能退化等因素,也会有眼皮跳现象。 3.生活方式关联: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干扰神经肌肉的正常调节,增加眼皮跳发生几率。还有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群,由于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也易出现眼部肌肉痉挛致眼皮跳。 二、眼部疾病因素 1.原因阐述:眼部炎症如结膜炎、角膜炎等,炎症刺激会使眼部肌肉异常收缩,引起眼皮跳。例如患结膜炎时,除了眼皮跳,还常伴有眼睛红肿、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另外,倒睫也会刺激眼部组织,导致眼皮不自主跳动,倒睫是指睫毛向眼球方向生长,摩擦眼球。 2.年龄性别体现:儿童可能因不注意眼部卫生等患结膜炎等炎症性疾病引发眼皮跳;女性在经期等特殊生理时期,身体抵抗力变化,相对更易受眼部炎症影响出现眼皮跳。 3.生活方式及病史影响:有眼部疾病史的人群,复发时更易出现眼皮跳情况。不注意眼部清洁卫生的生活方式会增加眼部感染风险,从而诱发相关眼部疾病导致眼皮跳。 三、神经系统问题 1.原因剖析:面肌痉挛早期可能表现为眼皮跳,随着病情发展,可能累及面部其他肌肉。其发病与面神经受到血管压迫等因素有关。另外,颅内病变如肿瘤等也可能影响神经传导,导致眼皮跳,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2.年龄性别特点: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面肌痉挛相关眼皮跳情况,女性和男性在这方面无显著性别差异。有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等的中老年人,需警惕颅内病变引发眼皮跳的可能。 3.病史及生活方式关联:有脑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发生颅内病变导致眼皮跳的风险增加。长期精神高度紧张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调节,对神经系统问题引发的眼皮跳有一定诱发作用。

    2025-09-29 11:50:37
  • 药物相关性青光眼是什么意思

    药物相关性青光眼是由全身或局部使用某些药物致眼压升高、引发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的类型,糖皮质激素等有引发机制,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诊断需详问用药史及眼部检查,预防要评估风险、选替代药及监测眼压并调整方案。 可能引发药物相关性青光眼的药物及作用机制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全身或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引发药物相关性青光眼。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房水流出通道有关,例如糖皮质激素可引起小梁网细胞外基质的改变,导致房水流出阻力增加,从而使眼压升高。有研究表明,长期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眼压升高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 抗抑郁药:某些抗抑郁药也可能与药物相关性青光眼有关。例如三环类抗抑郁药,可能通过影响眼部的自主神经功能等机制,影响房水的生成或流出,进而导致眼压变化。不过相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来说,其引发药物相关性青光眼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仍需引起关注。 抗组胺药部分抗组胺药也可能对眼压产生影响。一些具有抗胆碱能作用的抗组胺药,可能会影响瞳孔的调节以及房水的流出,从而增加眼压升高导致药物相关性青光眼的风险。 在不同人群中的特点及应对 儿童人群儿童使用可能引发药物相关性青光眼的药物时需格外谨慎;儿童眼部结构和生理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使用可能导致眼压升高药物时,更易受到影响,应密切监测眼压变化;如果儿童因病情必须使用相关药物,需在医生严格评估下进行,并定期检查眼部情况; 老年人群老年人眼部组织随着年龄增长出现退行性变化,使用可能引发药物相关性青光眼的药物时,眼压升高的风险可能增加;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视功能减退等情况,一旦发生药物相关性青光眼,对视功能的影响可能更为严重;使用相关药物时需更频繁地监测眼压; 特殊病史人群对于本身就有青光眼家族史或者既往有眼压异常情况的患者;使用可能引发药物相关性青光眼的药物时,发生药物相关性青光眼风险更高;这类患者在使用相关药物前需向医生详细告知病史;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病史进行更全面的评估和用药决策; 药物相关性青光眼的诊断与预防 诊断:诊断药物相关性青光眼需要详细询问用药史,同时进行眼压测量、眼底检查(观察视神经情况)、视野检查等;通过综合患者用药情况以及眼部检查结果来明确是否为药物相关性青光眼; 预防对于需要使用可能引发药物相关性青光眼药物的患者,在用药前应充分评估风险;尽可能选择引发药物相关性青光眼风险较低的替代药物;在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眼压等眼部指标;一旦发现眼压异常升高迹象,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2025-09-29 11:48:00
  • 近视会瞎吗

    近视本身一般不直接致瞎,但高度近视可引发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青光眼等致盲性并发症。儿童青少年要保证户外活动、良好用眼习惯,成年人高度近视者要定期眼底检查、避免剧烈运动,儿童需关注视力变化、营养均衡,老年人要重视眼部健康、控制基础疾病来预防近视相关致盲风险。 高度近视相关致盲性并发症 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患者的眼轴变长,视网膜相对变薄、变脆弱。据临床研究,高度近视是视网膜脱离的高危因素之一。正常眼轴长度一般在24mm左右,高度近视患者眼轴可延长至26mm以上甚至更长,眼内的牵拉等因素易导致视网膜撕裂、脱离。一旦发生视网膜脱离,若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例如,有研究统计显示,在视网膜脱离患者中,相当一部分是高度近视患者。 黄斑病变:包括黄斑出血、黄斑劈裂等。高度近视会使黄斑区的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风险增加,导致黄斑出血,影响中心视力。黄斑是视网膜中负责精细视觉的重要区域,一旦黄斑受损严重,会严重影响阅读、识别面容等精细视觉功能,进而影响生活质量,严重时可致盲。 青光眼: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的情况也较为常见。高度近视患者的视神经结构可能发生改变,眼压异常时更易损害视神经,导致视野缺损,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最终也可能导致失明。 如何预防近视相关致盲风险 儿童青少年时期: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视力发育,保证孩子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至少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能有效降低近视发生风险。同时,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用眼习惯,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学校也应保障学生的用眼环境,如合适的教室照明等。 成年人:高度近视人群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一般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眼底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视网膜、黄斑等部位的病变并及时干预。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头部受到撞击的运动,如篮球、跳水等,因为这些运动可能增加视网膜脱离的风险。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处于视力发育关键期,家长需格外留意孩子的视力变化。对于有近视家族史的儿童,更要加强视力监测。在饮食方面,应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叶黄素等对眼睛有益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蓝莓等。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眼部结构也在发生变化,高度近视的老年人更要重视眼部健康。随着年龄增长,眼部疾病发生风险增加,除了定期眼底检查外,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也可能影响眼部健康,进而增加近视相关并发症导致失明的风险。

    2025-09-29 11:46:4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