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擅长:儿童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各种类型斜视、眼球震颤、不同原因引起的儿童弱视、儿童结膜炎、角膜炎、先天性白内障、青光眼、儿童眼睑泪道疾病的诊断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李莉 知名专家,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毕业,从事眼科临床工作22年。1992年大学本科毕业开始从事眼科临床工作,1997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获得眼科学硕士学位,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眼科工作。曾先后从事角膜移植术、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斜视弱视、眼底病玻璃体切割手术以及一些外眼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等综合眼科临床工作。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临床部从事眼肌专业,近10年在儿童斜视弱视、屈光不正、眼球震颤、成人斜视、内分泌相关眼外肌病、复杂斜视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3年12月至今在北京儿童医院眼科工作。主要擅长儿童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各种类型斜视、眼球震颤、不同原因引起的儿童弱视、儿童结膜炎、角膜炎、先天性白内障、青光眼、儿童眼睑泪道疾病的诊断治疗。在儿童斜视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一些复杂斜视、麻痹性斜视及伴有代偿头位眼球震颤的手术治疗有独到见解。一直在大型三级甲等教学医院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发表论文10余篇,SCI收录论文1篇,论著2部,省级科研成果2项,厅级科研成果1项。目前承担市科委课题一项,主要研究儿童白内障术后个性化视觉康复;首医基础临床合作课题一项,为关于婴幼儿眼球震颤综合征的相关研究。现任社会任职有: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专业委员、北京医学会眼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视觉健康分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编委、《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编委等。展开
个人擅长
儿童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各种类型斜视、眼球震颤、不同原因引起的儿童弱视、儿童结膜炎、角膜炎、先天性白内障、青光眼、儿童眼睑泪道疾病的诊断治疗。展开
  • 眼角膜移植后多久可以恢复

    术后不同阶段恢复情况不同,早期(1-2周)创口初步愈合、视力改善但需防感染等,中期(1-3个月)愈合加强、视力渐稳但要避不良行为,后期(3个月以上)基本稳定但需定期复查;影响恢复时间的因素有患者自身情况(年龄、健康状况)、手术情况(手术方式、供体角膜质量)、术后护理(眼部护理、生活方式)。 中期(1-3个月):术后1-3个月时,角膜移植片与受体角膜的愈合进一步加强。多数患者的视力会逐渐趋于稳定,炎症基本得到控制。在这个阶段,患者可以逐渐恢复一些轻度的日常活动,但仍要避免长时间用眼、游泳等可能导致眼部感染的行为。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需要更好地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可能会影响角膜的恢复,增加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女性患者在这一时期如果有化妆等需求,要注意避免化妆品进入眼内。 后期(3个月以上):术后3个月以上,角膜基本恢复稳定。视力通常也会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少数患者可能还会存在一些轻微的屈光不正等问题,需要通过验光等检查来进一步矫正视力。此时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但仍需定期进行眼部复查,一般建议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等定期到医院进行裂隙灯等检查,以监测角膜的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地关注眼部健康变化,儿童患者则要关注视力发育情况,必要时进行视力训练等辅助恢复措施。 影响恢复时间的因素 患者自身情况 年龄:儿童的眼部组织再生能力较强,角膜移植术后恢复相对较快;而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包括眼部组织的修复能力减弱,所以恢复时间可能会相对较长。例如,有研究表明儿童角膜移植术后1-2个月视力恢复情况往往好于同时间的老年患者。 健康状况:如果患者本身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会影响角膜的恢复。以糖尿病为例,高血糖环境不利于角膜组织的修复,会延长恢复时间,并且增加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手术情况 手术方式:不同的角膜移植手术方式,如板层角膜移植和穿透性角膜移植,其恢复时间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板层角膜移植由于手术对眼部组织的损伤相对较小,恢复时间可能会比穿透性角膜移植短一些。 供体角膜质量:供体角膜的质量好坏会影响恢复时间。优质的供体角膜能够为受者提供更好的愈合基础,有助于缩短恢复时间;而供体角膜存在一定问题时,可能会导致恢复延迟,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术后护理 眼部护理:术后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眼部用药和眼部清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患者不能很好地遵守眼部护理规则,如随意停药、不注意眼部卫生等,会导致恢复时间延长,甚至引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帮助其做好眼部护理,比如按时给孩子点眼药,避免孩子用手揉眼睛等。 生活方式:术后患者的生活方式也会影响恢复。过度用眼、长时间熬夜、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都会不利于角膜的恢复。例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会使眼睛疲劳,影响角膜的修复;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影响眼部的血液供应,从而影响恢复。

    2025-09-28 12:53:54
  • 眼睛得了‘飞蚊症’怎么办

    飞蚊症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飞蚊症可观察适应、调整生活方式,病理性飞蚊症需及时就医检查并针对病因治疗,儿童、老年人、近视人群患飞蚊症各有注意事项,儿童出现需高度重视,老年人要留意变化及其他眼部状况,近视人群要定期检查且避免相关风险。 一、飞蚊症的定义与分类 飞蚊症是眼前出现飘动的小黑影,尤其看白色明亮背景时更明显,还可能伴有闪光感。它主要分为生理性飞蚊症和病理性飞蚊症。生理性飞蚊症通常是由于玻璃体老化引起,常见于老年人和近视人群;病理性飞蚊症则多由眼部疾病导致,如视网膜裂孔、视网膜静脉阻塞、葡萄膜炎等。 二、生理性飞蚊症的应对方法 (一)观察与适应 对于生理性飞蚊症,若不影响视力且没有突然增多等异常情况,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只需定期观察即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或近视度数变化,玻璃体的老化是自然过程,多数人能逐渐适应眼前的飘动黑影。例如,大部分40岁以上人群可能会出现生理性飞蚊症,只要眼底检查无异常,就可先观察。 (二)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缓解生理性飞蚊症带来的不适。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每隔一段时间应让眼睛放松,可做眼保健操或向远处眺望;适度运动,如散步等,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对眼部健康也有一定益处。 三、病理性飞蚊症的处理措施 (一)及时就医检查 如果出现飞蚊症突然增多、伴有闪光感、视力下降等情况,高度怀疑是病理性飞蚊症,需立即就医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如眼底镜检查、眼部B超等,以明确病因。例如,视网膜裂孔在早期可能表现为飞蚊症突然增多,通过眼底检查可发现。 (二)针对病因治疗 视网膜裂孔:若检查发现视网膜裂孔,可能需要进行激光治疗,封闭裂孔,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导致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后果。 视网膜静脉阻塞:对于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病理性飞蚊症,需要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改善微循环等。 葡萄膜炎:由葡萄膜炎导致的病理性飞蚊症,则需要使用抗炎药物进行治疗,控制炎症。 四、不同人群飞蚊症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出现飞蚊症相对较少见,若发生需高度重视,因为儿童眼部疾病可能影响其视觉发育。应及时带儿童到眼科进行全面检查,排除先天性眼部疾病等情况。例如,先天性玻璃体异常等情况可能导致儿童飞蚊症,早期诊断和治疗对儿童视力发育至关重要。 (二)老年人 老年人是生理性飞蚊症的高发人群,在观察飞蚊症变化时要更加留意。同时,老年人常伴有其他眼部退行性病变,如白内障等,所以在检查飞蚊症时要同时关注其他眼部健康状况。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因玻璃体牵拉等导致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 (三)近视人群 近视人群由于眼轴变长等原因,更容易出现玻璃体老化相关的飞蚊症。高度近视人群要尤其注意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因为高度近视发生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在生活中要避免剧烈的头部运动和眼部受到外伤等。

    2025-09-28 12:48:45
  • 虹膜睫状体炎眼前有层雾怎么治疗

    虹膜睫状体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病因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有散瞳、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病因治疗针对感染和非感染因素分别处理;手术治疗包括前房穿刺术和虹膜周边切除术,不同人群治疗需考虑各自特点及相关风险等。 一、药物治疗 1.散瞳药物: 是治疗虹膜睫状体炎的关键药物,可防止虹膜后粘连,解除睫状肌、瞳孔括约肌痉挛,减轻疼痛和炎症。常用药物有阿托品眼膏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使用时需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全身吸收等影响,要密切观察;成年人相对耐受性较好,但也需遵循用药规范。 作用机制是通过松弛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扩大瞳孔,减少炎症对眼部组织的刺激。 2.糖皮质激素: 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抑制免疫反应。可局部使用如地塞米松滴眼液等,也可全身用药如口服泼尼松等。对于有全身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需谨慎评估血糖波动等情况;儿童使用时要权衡激素治疗的益处和可能的生长发育等风险。 局部用药可直接作用于眼部炎症部位,全身用药则通过血液循环发挥作用,减轻眼部及全身的炎症反应。 3.非甾体类抗炎药: 如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等,具有抗炎、止痛、退热作用,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不同年龄人群均可使用,但儿童使用时要选择合适的剂型,如儿童专用的滴眼液等,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眼部反应。 二、病因治疗 1.感染因素: 若是感染引起的虹膜睫状体炎,如细菌感染,需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病毒感染则需使用抗病毒药物。对于有免疫缺陷的患者,感染相关的虹膜睫状体炎治疗难度可能更大,需要更积极地控制基础免疫缺陷状态并针对性治疗眼部感染。 细菌感染时,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等机制发挥杀菌作用;病毒感染时,抗病毒药物干扰病毒核酸合成等过程来抑制病毒复制。 2.非感染因素: 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虹膜睫状体炎,需治疗原发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虹膜睫状体炎治疗需要长期关注原发病的控制情况,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三、手术治疗 1.前房穿刺术: 当虹膜睫状体炎引起大量前房积脓或高眼压等情况时,可考虑前房穿刺术,放出部分房水,降低眼压,减轻炎症反应。对于老年人或有眼部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风险需要充分评估,操作要更加精细。 前房穿刺术通过穿刺前房,使房水流出,从而改变眼内压力和炎症物质的浓度,缓解眼部的严重症状。 2.虹膜周边切除术: 在虹膜睫状体炎炎症控制后,如果存在瞳孔阻滞等情况,可考虑行虹膜周边切除术,解除瞳孔阻滞,防止病情复发。儿童进行该手术时要考虑其眼部发育情况,成年人则根据眼部具体的解剖和病情来决定是否手术及手术时机。 虹膜周边切除术通过切除部分虹膜,建立前后房的沟通,平衡眼内压力,改善房水循环,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2025-09-28 12:42:28
  • 病毒疱疹结膜炎症状

    病毒疱疹结膜炎有眼部和部分情况的全身伴随症状,眼部有充血发红、滤泡形成、水疱或疱疹、分泌物增多、疼痛异物感等表现,部分患者有发热及其他全身表现,不同人群在相关表现上有差异。 充血与发红:眼部会出现明显的充血现象,白眼球部分呈现出鲜红色或粉红色,这是因为炎症导致眼部血管扩张,血液流量增加。例如,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疱疹结膜炎,常常会首先出现眼部结膜的充血表现,这种充血可以是弥漫性的,从眼内眦到眼外眦都可能受累。 滤泡形成:在结膜上会形成滤泡,这是一种白色或半透明的小隆起,是机体免疫反应的一种表现。滤泡的出现是病毒感染引发结膜炎症后的典型病理改变之一,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时,结膜滤泡可能会比较明显,数量可多可少,大小也有所差异。 水疱或疱疹:眼部可能出现水疱或疱疹,这是病毒疱疹结膜炎较为特征性的表现。这些水疱通常位于结膜表面,大小不一,可能会破溃形成糜烂面。比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疱疹结膜炎,就可能在结膜上看到疱疹样的病损。 分泌物增多:患者眼部会有较多的分泌物,分泌物的性质可以是水样、黏液样或脓性。如果是病毒感染,分泌物一般以水样或黏液样为主。例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时,早期可能出现水样分泌物,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变为黏液性分泌物。 疼痛与异物感:患者常常会感到眼部疼痛,有明显的异物感,就好像眼睛里进了沙子一样。这种疼痛和异物感是由于炎症刺激眼部的神经末梢引起的,在疱疹破溃或炎症较为严重时,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和表达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会表现出频繁揉眼等行为来表达眼部的不适。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患有免疫缺陷疾病的人,病毒疱疹结膜炎引起的疼痛和异物感可能会更加剧烈且持续时间更长,因为其自身的免疫功能较弱,炎症反应可能更强烈。 全身伴随症状(部分情况) 发热:部分病毒疱疹结膜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在37.5℃-39℃左右。例如,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除了眼部表现外,常常会伴有全身发热。不同年龄的患者发热表现有所差异,儿童发热可能相对更急骤,体温波动较大;成年人发热相对较有规律。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发热可能会对其血糖控制产生影响,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因为发热会使机体代谢加快,血糖可能会升高。 其他全身表现:如果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还可能伴有全身皮肤的水痘样皮疹等表现;如果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可能在口唇等部位也会有疱疹出现等情况。不同性别在全身伴随症状上一般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差异,但女性在月经期等特殊生理时期,自身免疫力可能会有一定波动,此时病毒疱疹结膜炎的全身伴随症状可能会相对更明显一些。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更容易出现病毒疱疹结膜炎伴有较明显的全身伴随症状。

    2025-09-28 12:39:51
  • 1000度近视能做手术吗

    1000度近视可考虑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ICL)或部分准分子激光手术且ICL更适合高度近视,术前需全面眼部检查包括验光、角膜地形图等,手术适应证为年龄18-50周岁且度数稳定2年以上等,禁忌证有眼部活动性炎症、青光眼、严重眼底病变、全身性疾病等,不同人群需考虑年龄、眼部健康史、生活方式等特殊情况如青少年度数不稳定暂不考虑、老年人综合评估、有眼部外伤或手术史需详细评估、特殊职业考虑职业要求。 一、1000度近视手术方式的选择 1000度近视属于高度近视,可考虑的手术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ICL),二是部分准分子激光手术,但准分子激光手术一般适用于度数相对较低的情况,ICL更适合高度近视。ICL是通过将人工晶体植入眼内来矫正近视,可矫正的近视度数范围较广,包括1200度以内的近视等;而传统准分子激光手术通常对近视度数有一定限制,一般不超过1200度,但具体还需根据角膜厚度等情况评估。 二、术前检查的重要性 患者需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验光检查以明确近视度数、角膜地形图检查评估角膜形态和厚度、眼压检查排除青光眼、眼底检查查看视网膜等情况。例如,角膜厚度是重要指标之一,若角膜过薄则可能不适合准分子激光手术,但ICL对角膜厚度要求相对较低;眼底检查需确保视网膜无病变等,因为高度近视患者可能存在眼底病变风险,如视网膜裂孔、变性等,若存在此类情况可能影响手术安全性及术后效果。 三、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1.患者年龄一般需在18~50周岁之间(ICL的具体年龄范围可能略有不同,需根据个体情况评估),且近视度数稳定2年以上(每年度数变化不超过50度)。2.眼部检查符合手术要求,如ICL要求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指标在合适范围,眼底无明显病变等。 (二)禁忌证 1.眼部存在活动性炎症,如角膜炎、结膜炎等。2.患有青光眼等眼压异常相关疾病。3.存在严重的眼底病变,如视网膜脱离病史、严重的视网膜变性等。4.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全身性疾病可能影响眼部手术恢复等情况。 四、不同人群的特殊考虑 (一)年龄因素 青少年时期近视度数可能还不稳定,一般建议等度数稳定后再考虑手术;而成年人若符合手术条件且近视度数稳定则可评估手术。对于老年人,除考虑近视矫正外,还需考虑老花眼等其他眼部问题,可能需要综合评估后选择合适的方式。 (二)眼部健康史 有过眼部外伤史、眼部手术史等情况的患者,需详细评估眼部情况后再决定是否能进行手术,因为这些病史可能影响眼部结构及手术安全性。 (三)生活方式 从事特殊职业(如军人、潜水员等)的人群,需考虑术后眼部情况是否符合职业要求,因为部分手术可能对眼部活动等有一定限制。例如潜水员可能因眼压变化等问题需谨慎选择手术方式。

    2025-09-28 12:34:0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