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擅长:儿童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各种类型斜视、眼球震颤、不同原因引起的儿童弱视、儿童结膜炎、角膜炎、先天性白内障、青光眼、儿童眼睑泪道疾病的诊断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李莉 知名专家,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毕业,从事眼科临床工作22年。1992年大学本科毕业开始从事眼科临床工作,1997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获得眼科学硕士学位,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眼科工作。曾先后从事角膜移植术、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斜视弱视、眼底病玻璃体切割手术以及一些外眼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等综合眼科临床工作。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临床部从事眼肌专业,近10年在儿童斜视弱视、屈光不正、眼球震颤、成人斜视、内分泌相关眼外肌病、复杂斜视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3年12月至今在北京儿童医院眼科工作。主要擅长儿童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各种类型斜视、眼球震颤、不同原因引起的儿童弱视、儿童结膜炎、角膜炎、先天性白内障、青光眼、儿童眼睑泪道疾病的诊断治疗。在儿童斜视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一些复杂斜视、麻痹性斜视及伴有代偿头位眼球震颤的手术治疗有独到见解。一直在大型三级甲等教学医院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发表论文10余篇,SCI收录论文1篇,论著2部,省级科研成果2项,厅级科研成果1项。目前承担市科委课题一项,主要研究儿童白内障术后个性化视觉康复;首医基础临床合作课题一项,为关于婴幼儿眼球震颤综合征的相关研究。现任社会任职有: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专业委员、北京医学会眼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视觉健康分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编委、《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编委等。展开
个人擅长
儿童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各种类型斜视、眼球震颤、不同原因引起的儿童弱视、儿童结膜炎、角膜炎、先天性白内障、青光眼、儿童眼睑泪道疾病的诊断治疗。展开
  • 结膜炎可以玩手机吗

    结膜炎患者玩手机需适度,长时间玩手机可能加重眼疲劳、影响眼部休息与恢复,适度玩手机要控制时长、注意环境光线、保持正确姿势,不同人群如儿童、成年及有其他基础病史的患者有不同特殊情况,需分别注意相关事项。 一、长时间玩手机对结膜炎的可能影响 1.加重眼疲劳:玩手机时,眼睛长时间聚焦于电子屏幕,会导致眼疲劳。对于结膜炎患者而言,眼疲劳可能会使眼部充血、干涩等症状加重,不利于病情恢复。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包括玩手机)会使眼表泪膜稳定性下降,而结膜炎本身就可能影响泪膜功能,两者叠加会让眼部不适更明显。 2.影响眼部休息与恢复:眼部需要适当的休息来进行自我修复,长时间玩手机占据了眼部休息的时间。结膜炎患者的眼部处于相对敏感和需要恢复的状态,缺乏充足休息会延缓病情好转。 二、适度玩手机的注意事项 1.控制时长:每次玩手机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每天累计玩手机时间最好不超过2小时。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患者使用手机获取信息等需求,又能避免对眼部造成过度负担。 2.注意环境光线:在玩手机时,要保证周围环境光线适中,避免过亮或过暗。过亮的光线可能刺激眼睛,过暗的光线会使眼睛更努力去看清屏幕内容,都不利于结膜炎患者。比如,在较暗的环境中玩手机,瞳孔会放大,容易让眼部受到更多外界因素的刺激,加重炎症相关不适。 3.保持正确姿势:玩手机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与手机屏幕保持合适的距离,一般建议距离在30-50厘米左右。不正确的姿势可能会导致颈部、肩部等不适,进而间接影响眼部状态,对于结膜炎患者来说,保持良好姿势有助于维持眼部的正常生理状态。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1.儿童患者:儿童患结膜炎时,更要严格控制玩手机时间。因为儿童的眼部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长时间玩手机对眼部的不良影响可能更为显著。家长应引导儿童减少玩手机等近距离用眼行为,可通过安排其他有益的活动来转移其注意力,如进行户外游戏等,既有助于儿童身心健康,也利于结膜炎的恢复。 2.成年患者:成年患者若因工作等原因需要经常使用手机,在玩手机过程中要更加留意眼部感觉,一旦出现眼部明显不适,如眼痛、视力模糊等,应立即停止玩手机并及时就医。同时,成年患者可以选择一些对眼部刺激较小的方式使用手机,比如开启手机的护眼模式等功能,一定程度上减轻手机屏幕光线对眼睛的刺激。 3.有其他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果结膜炎患者还合并有其他眼部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长时间玩手机可能会产生更复杂的影响。对于合并糖尿病的结膜炎患者,高血糖状态下眼部的血液循环等可能本就存在一定问题,再加上玩手机导致的眼疲劳等,会进一步影响眼部的代谢和恢复,这类患者更需要严格控制玩手机时间,并在医生的综合指导下进行眼部护理和疾病管理。

    2025-09-29 12:22:58
  • 喝了酒眼睛疼怎么回事

    饮酒后眼睛疼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眼部血管扩张充血(酒精代谢产物乙醛致眼部血管扩张)、眼压升高(酒精影响房水循环致眼压升高)、过敏反应(个别人对酒精过敏致眼部过敏)、眼部疲劳加重(饮酒影响睡眠等致眼部疲劳)、炎症刺激(饮酒使免疫力下降激发或加重眼部潜在炎症),若饮酒后眼睛疼持续不缓解或伴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应尽量减少过量饮酒。 一、眼部血管扩张充血 原因:酒精进入人体后,会被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代谢为乙醛,乙醛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眼部的血管也会受到影响而扩张充血,从而导致眼睛疼。例如,有研究表明,饮酒后眼部结膜血管扩张的发生率较高,这是引起眼睛疼的常见原因之一。 影响因素:不同人群对酒精的代谢能力不同,代谢慢的人饮酒后眼部血管扩张更明显,眼睛疼的症状可能更严重;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眼部血管长期处于扩张状态,对酒精的耐受性可能会有变化,但一旦饮酒仍易出现眼睛疼。 二、眼压升高 原因:部分人饮酒后可能会引起眼压升高,进而导致眼睛疼。这可能与酒精影响了房水的循环有关。房水是维持眼内压的重要液体,饮酒后房水的生成或排出平衡被打破,眼压升高,就会出现眼睛胀痛等不适。 影响因素:本身有青光眼等眼压异常相关疾病的人群,饮酒后眼压升高的风险更高,眼睛疼的可能性也更大;年龄较大的人群,眼部结构可能有一定退变,饮酒后眼压波动更易导致眼睛疼。 三、过敏反应 原因:个别人可能对酒精过敏,饮酒后除了身体其他部位可能出现过敏症状外,眼部也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出现眼睛疼、瘙痒、红肿等表现。 影响因素:有明确酒精过敏史的人群,饮酒后更容易发生眼部过敏反应导致眼睛疼;过敏体质的人群相对非过敏体质者,饮酒后出现眼部过敏反应引起眼睛疼的几率更高。 四、眼部疲劳加重 原因:饮酒后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或者使人的精神状态处于兴奋或抑制异常的状态,进而导致眼部疲劳加重,出现眼睛疼。比如,饮酒后睡眠不好,眼睛得不到充分休息,容易产生疲劳感,引起疼痛。 影响因素:本身就有眼部疲劳问题,如长时间用眼工作、学习的人群,饮酒后眼部疲劳加重更明显;年龄较小的人群,眼部调节能力较强,但如果饮酒也易因睡眠等问题加重眼部疲劳导致眼睛疼。 五、炎症刺激 原因:饮酒可能会使身体的免疫力暂时下降,眼部原本存在的一些潜在炎症可能会被激发或加重,从而引起眼睛疼。例如,眼部有慢性结膜炎等炎症,饮酒后炎症反应可能加剧,导致眼睛疼痛不适。 影响因素:本身有眼部炎症病史的人群,饮酒后炎症刺激导致眼睛疼的可能性增加;老年人眼部防御功能相对较弱,饮酒后更易受炎症刺激出现眼睛疼。 如果饮酒后眼睛疼持续不缓解或伴有视力下降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同时,为了眼部健康,应尽量减少过量饮酒。

    2025-09-29 12:21:17
  •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反复发作怎么办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可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冷敷缓解症状、药物治疗辅助、保持眼部清洁、改善生活方式、定期就医复查来应对,外出戴防护眼镜防过敏原,眼部不适可冷敷,用肥大细胞稳定剂、抗组胺药物等,用生理盐水冲洗眼部保持清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定期复查调整治疗。 一、避免接触过敏原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发作往往与接触过敏原密切相关,在春季需特别留意花粉、粉尘等常见过敏原。外出时可佩戴专业的防护眼镜,以减少过敏原的接触机会。对于已知的明确过敏原,如某些特定植物花粉等,应尽量避免前往过敏原集中的场所。儿童由于对外界环境的探索性强,家长需格外留意其活动范围,避免在花粉传播旺盛时段带孩子到花草繁茂处游玩。 二、冷敷缓解症状 当眼部出现瘙痒、红肿等不适症状时,可进行适当冷敷。用干净的毛巾蘸取冷水或放置冰袋进行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冷敷能够收缩眼部血管,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眼部的不适症状。但需注意冷敷时温度不宜过低,避免冻伤眼部皮肤。对于儿童,家长要协助操作,确保冷敷过程安全。 三、药物治疗辅助 肥大细胞稳定剂:如色甘酸钠滴眼液等,可稳定肥大细胞,阻止炎症介质释放,从而预防和减轻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发作。该类药物对于儿童患者相对较为安全,但使用时需按照正确的方法滴入眼内。 抗组胺药物:有一定的缓解眼部瘙痒等症状的作用,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相应的抗组胺类滴眼液。但要注意儿童使用时需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根据年龄和体重等因素调整使用情况。 四、保持眼部清洁 保持眼部清洁有助于减少眼部感染的风险,降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反复发作的可能性。可以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眼部,每天1-2次。冲洗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眼部组织。儿童由于自我清洁能力较弱,家长需帮助其进行眼部清洁,用干净的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轻擦拭眼周。 五、改善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各器官得到良好的休息,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发作频率。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要充足的睡眠,家长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合理饮食: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等,有助于维持眼部组织的正常功能。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眼部的炎症反应。对于有过敏体质的儿童,要特别注意饮食中过敏原的排查,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 六、定期就医复查 患者需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如果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反复发作且症状较为严重,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措施。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配合医生的复查安排,详细向医生反馈孩子眼部症状的变化情况。

    2025-09-29 12:19:28
  • 辣椒辣眼睛怎么办

    辣椒辣眼睛后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没清水可用牛奶冲洗,然后冷敷眼睛15-20分钟可重复,若处理后仍有剧烈疼痛等严重情况要及时就医,儿童、老年人、过敏体质者有各自注意事项。 原理:辣椒中的辣椒素不溶于水,但大量清水冲洗可以将眼表附着的辣椒素尽快冲走,降低其对眼表的持续刺激。 使用牛奶冲洗 具体操作:如果身边没有清水,也可以用牛奶来冲洗眼睛。将牛奶倒入干净容器中,睁开眼睛在牛奶中转动眼球,持续冲洗几分钟。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中和辣椒素的刺激性。 原理:牛奶中的蛋白质成分对辣椒素有一定的结合作用,能缓解辣椒素带来的刺激感,不过效果可能不如清水直接冲洗迅速,但在紧急情况下也能起到一定缓解作用。 冷敷眼睛 具体操作:冲洗眼睛后,可以用干净的毛巾浸冷水后拧干,敷在眼睛上,每次冷敷15-20分钟,可重复进行。 原理:冷敷能够收缩眼部血管,减轻眼部的红肿和疼痛等不适症状。低温环境可以让眼部神经末梢的敏感性暂时降低,从而缓解辣椒素刺激引起的灼热、刺痛感。 及时就医 适用情况:如果经过上述处理后,眼睛仍有剧烈疼痛、视力明显下降、眼睛持续红肿且无法缓解等情况,应立即前往医院眼科就诊。例如,儿童在接触辣椒辣眼睛后,由于其眼部较为娇嫩,若自行处理后症状无改善,更应及时就医,因为儿童表达不适可能不够准确,且眼部问题可能发展较快。 原因:医院眼科有专业的检查设备和药物来进一步处理严重的辣椒素刺激情况,比如医生可能会用更专业的冲洗设备再次彻底冲洗眼睛,并根据情况使用一些缓解炎症、促进修复的药物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的眼睛比较敏感脆弱,在接触辣椒辣眼睛后,家长应更加谨慎处理。首先要轻柔地帮助儿童睁开眼睛进行清水冲洗,避免儿童因害怕而抗拒冲洗导致冲洗不彻底。在冷敷时要注意控制毛巾温度,不能过冷刺激儿童眼部。如果儿童出现眼睛持续哭闹不止、眼睛明显红肿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因为儿童自身修复能力相对较弱,且对眼部不适的表达可能不准确。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本身眼部有一些基础疾病,如干眼症等,接触辣椒辣眼睛后,处理时要更加小心。冲洗眼睛时水流速度不宜过快过猛,避免加重眼部原本的不适。冷敷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引起眼部血液循环过度减慢等问题。若老年人处理后症状缓解不明显,应尽快就医,因为老年人身体恢复相对较慢,眼部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对辣椒素刺激的应对。 过敏体质者:过敏体质者在接触辣椒后,除了眼睛局部的刺激症状外,可能更容易出现全身过敏反应相关的眼部表现,如眼部瘙痒加剧、伴有全身皮疹等情况。所以这类人群在接触辣椒辣眼睛后,除了按照常规方法处理眼睛外,还要密切关注自身全身情况,若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2025-09-29 12:18:16
  • 宝宝视力发育过程

    新生儿期到学龄前期宝宝视力逐步发育,各阶段有不同视力发展特点,需通过合适方式刺激发育,保证营养、定期检查视力、保证睡眠对视力发育重要,不同年龄段有不同视力检查频率,发现异常需及时就医。 婴儿期(1个月-1岁) 1-3个月:宝宝的视力开始逐渐发育,能注视较大的物体,视线可随物体在水平方向移动90°,开始有双眼固视能力,能短暂注视双手。家长可悬挂色彩鲜艳、轮廓清晰的玩具在宝宝视野范围内,引导其视觉追踪,但距离不宜过远。 4-6个月:视力进一步发展,能区分颜色,对红色比较敏感,开始能辨别物体的远近,手眼协调能力有所增强,会尝试用手去抓握看到的物体。此时可以提供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玩具让宝宝观察触摸,促进视觉与触觉的关联发育。 7-12个月:宝宝的视力接近0.1-0.2,能准确追踪移动的物体,开始能辨别自己熟悉的物品和家人,空间知觉开始萌芽。家长可以带宝宝接触更多丰富的环境事物,让其观察不同距离、不同位置的物体,促进视力空间感知发展。 幼儿期(1-3岁) 1-2岁:视力继续提升,可达0.3-0.5,能识别简单的形状和图案,开始能判断物体的大小、远近、高低等。这个阶段可以通过玩拼图、走迷宫等游戏来锻炼宝宝的视力和视觉分辨能力,同时要注意避免宝宝长时间近距离看电视或玩手机等。 2-3岁:视力逐渐接近0.5-0.6,能更好地适应不同距离的视物,开始有一定的立体视觉初步形成。可以让宝宝参与更多需要视觉配合的活动,如户外运动中观察远处的景物等,但仍要注意控制用眼时间,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至少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对视力发育有益。 学龄前期(3-6岁) 3-4岁:视力可达到0.6-0.8,立体视觉进一步完善,能更精细地辨别物体细节,开始能阅读简单的图画书文字。家长要开始关注宝宝的用眼习惯,教导正确的坐姿和阅读距离,一般看书时眼睛与书本保持33厘米左右距离。 4-6岁:视力逐步发展到0.8-1.0左右,基本接近成人水平,但仍需注意保护。要定期带宝宝进行视力检查,及时发现视力问题并干预。此阶段宝宝开始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学习中要注意用眼环境的光线适宜,避免在过暗或过亮的环境下学习。 在宝宝视力发育过程中,充足的营养至关重要,尤其是富含维生素A、叶黄素、锌等营养素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蓝莓、动物肝脏等对视力发育有积极作用。同时,定期进行视力检查是监测宝宝视力发育的重要手段,不同年龄段宝宝视力检查频率不同,一般1-3岁每半年检查一次,3岁以上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如果发现宝宝有斜视、视物异常等情况,要及时就医诊治。此外,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也有利于视力发育,婴儿期每天需要14-17小时睡眠,幼儿期需11-13小时睡眠等。

    2025-09-29 12:17:1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