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邬平副主任医师(2)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邬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小儿哮喘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小儿哮喘的诊治。展开
  • 满月宝宝体温多少正常

    正常情况下,满月宝宝的腋下体温为36℃~37.5℃。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宝宝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体温可能会受到环境温度、哭闹、进食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波动。 如果宝宝的体温在37.5℃以下,且精神状态良好,没有其他异常表现,可以先观察,不必过于担心。但如果宝宝的体温超过37.5℃,或伴有精神萎靡、哭闹、吃奶差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此外,为了准确测量宝宝的体温,建议在测量前将体温计的度数调至35℃以下,测量时间为5~10分钟。同时,要注意保持宝宝的腋窝干燥,避免在宝宝哭闹、吃奶后立即测量体温。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早产儿、低体重儿或患有疾病的宝宝,体温的正常范围可能会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咨询医生,以了解更适合宝宝的体温测量方法和正常范围。 总之,关注宝宝的体温变化是非常重要的,但也不必过于紧张。如果对宝宝的体温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应及时咨询医生的意见。

    2025-07-02 15:21:28
  • 婴儿吃了奶肚子咕咕叫是怎么回事

    婴儿吃奶时肚子咕噜咕噜响,主要有以下原因及改善方法: 一、肠胃功能不完善: 1.原因阐述:婴儿本身肠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吃奶时肠胃功能负担加重,就可能导致这种情况出现。 2.改善方法: (1)饮食改善:婴儿添加辅食时,应选择易消化的食物,以减轻肠胃负担,避免对肠胃造成不良影响。 (2)药物改善: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如维生素E或维生素B等,帮助肠胃发育,缓解该情况。 二、肠胃受凉: 1.原因阐述:婴儿一旦受凉,肠胃功能就会紊乱,消化能力下降,从而引发吃奶时肚子咕噜咕噜响的问题。 2.改善方法: (1)药物改善: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进行治疗,以改善病症,缓解婴儿肠胃的不适症状。 (2)注意保暖:要注意给婴儿保暖,增添衣物或开启暖气等,防止受凉导致肠胃病症加重。 总之,当发现婴儿吃奶肚子咕噜咕噜响时,要仔细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若情况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2025-07-02 15:19:48
  • 孩子积食了怎么办

    孩子积食了怎么办? 孩子积食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调整饮食。减少食物的摄入量,尤其是不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度喂养。给孩子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这样可以减轻肠胃负担,让肠胃有时间恢复正常的消化功能。 其次,适度运动。可以带孩子进行一些适合他们的运动,比如散步等,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食物。但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避免孩子过于疲劳。 然后,按摩腹部。以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孩子的腹部,可促进肠胃蠕动,缓解积食症状。注意手法要轻柔,避免用力过猛对孩子造成不适。 此外,注意饮食规律。培养孩子定时进餐的习惯,避免饥一顿饱一顿,有助于维持肠胃正常的消化节律。 最后,如果积食症状严重,如出现呕吐、腹痛、发热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可能会使用一些促进消化的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以确保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同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025-07-02 15:17:54
  • 宝宝4个月可以坐着吗

    宝宝4个月不可以坐着。 一般来说,4个月的宝宝骨骼和肌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还不具备独坐的能力。以下是具体原因: 首先,宝宝的脊柱在这个阶段仍然较为柔软和脆弱。独坐可能会对脊柱造成过度的压力,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可能导致脊柱弯曲等问题。 其次,宝宝的颈部和背部肌肉力量不足。不足以长时间支撑头部和上半身保持稳定的坐姿,强行让宝宝坐着可能会使宝宝感到疲劳和不适。 再者,独坐过早可能会对宝宝的髋关节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可能会增加髋关节脱位等风险。 因此,家长不应过早地让宝宝练习独坐,而应该遵循宝宝的生长发育规律,在合适的时间进行相应的训练和引导。每个宝宝的发育速度存在差异,当宝宝具备独坐的能力时,通常会有一些表现,如能够较好地控制头部、颈部和背部肌肉,有自主想要坐起来的意愿等。此时,可以适当给予宝宝一些辅助和鼓励,帮助其逐渐掌握独坐的技能。但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对宝宝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2025-07-02 15:16:04
  • 手足口病是否严重

    手足口病通常症状较轻,但某些情况下可能严重,取决于病毒类型、患者年龄和免疫功能等因素,高危人群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通常情况下症状较轻,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变得严重。 手足口病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病毒的类型、患者的年龄、免疫功能等因素。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症状轻微,表现为发热、口腔疼痛、皮疹等,通常在一周左右自愈。然而,对于某些高危人群,如幼儿、免疫功能低下者、老年人等,手足口病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膜炎、心肌炎等,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手足口病患者,尤其是高危人群,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同时,家长和监护人也应该注意保持儿童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以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 总之,手足口病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及时就医和遵循医生的建议是手足口病治疗的关键。

    2025-07-02 15:15:0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