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渝侃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在疑难青光眼的诊断及抗青光眼手术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在疑难青光眼的诊断及抗青光眼手术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 白内障会导致失明吗

    白内障有可能导致失明,其发展过程分初期、中期、晚期,不同人群患白内障导致失明有不同特点,儿童白内障不及时治会影响视力发育致盲,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等易失明,患基础疾病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易快速进展致盲。 白内障导致失明的过程 初期影响:在白内障发病初期,晶状体可能只是轻度混浊,患者可能仅有轻微的视力下降,对日常生活影响相对较小,但此时如果不及时干预,病情会逐渐进展。例如一些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引发白内障,初期可能只是视物稍微模糊,看东西有点发暗,但如果不控制血糖并对白内障进行监测,病情会继续发展。 中期变化:随着时间推移,晶状体混浊程度加重,视力会明显下降,患者可能难以看清周围物体,日常的行走、阅读等活动都会受到较大影响。比如中老年人常见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到中期时患者可能已经不能清晰辨认人脸,阅读报纸也变得困难。 晚期致盲:当白内障发展到晚期,晶状体几乎完全混浊,光线几乎无法进入眼内,视网膜得不到充足的光线刺激,视功能严重受损,最终导致失明。一些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的白内障患者,就会出现这种情况,生活基本不能自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不同人群白内障导致失明的特点 儿童白内障:儿童处于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儿童发生白内障,尤其是先天性白内障,如果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视力发育,导致形觉剥夺性弱视,进而可能导致失明。例如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如果在出生后6个月内没有进行手术治疗,很可能会造成永久性的视力损伤甚至失明。因为儿童的视觉系统在不断发育,混浊的晶状体阻挡了光线刺激视网膜,会阻碍正常的视觉神经发育。 老年人白内障: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白内障的发病率较高。老年人患白内障导致失明的情况相对较多,一方面是因为老年人身体各方面机能衰退,对疾病的耐受和恢复能力较差;另一方面,很多老年人可能对白内障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及时就医。比如一些独居的老年人,可能发现视力下降很久才去就诊,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发展到晚期失明。 患有基础疾病人群:像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会并发白内障,由于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会加速晶状体混浊的进程。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稳定,白内障会进展得更快,更容易导致失明。例如血糖长期高于正常范围的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就从初期发展到晚期致盲阶段。

    2025-09-28 11:35:38
  • 角膜划伤能自己修复吗

    角膜划伤能否自己修复取决于划伤程度,轻度角膜上皮层划伤通常可自己修复,中度及重度划伤自己修复可能性小且易引发问题;不同人群角膜划伤修复有特点,儿童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需家长留意,成年人若有基础疾病可能影响修复,老年人修复能力弱且常合并其他疾病需更及时就医并告知全身状况以促修复。 轻度角膜划伤:如果只是角膜上皮层的轻度划伤,在没有感染等情况下,通常是可以自己修复的。角膜上皮层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一般1-2天左右就能修复。例如,一些因不慎揉眼等导致的轻微角膜上皮划伤,只要注意避免感染,保持眼部清洁,身体自身的修复机制就可以促使角膜上皮逐渐再生修复。 中度及重度角膜划伤:如果角膜划伤较深,涉及到基质层等,自己修复的可能性较小,而且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比如角膜划伤较深时,容易导致感染,引起角膜炎等疾病,此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处理,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等治疗措施来帮助角膜恢复,而不能单纯依靠自身修复。 不同人群角膜划伤修复的特点 儿童:儿童角膜划伤后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由于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差,更容易发生角膜划伤情况,而且儿童眼部卫生等情况需要家长格外注意。例如儿童在玩耍时容易接触到锐利物品导致角膜划伤,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眼部情况,若发现角膜划伤,应及时带儿童就医,因为儿童眼部感染风险相对较高,且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恰当的处理,以促进角膜良好修复,同时要避免儿童用手揉眼等加重损伤的行为。 成年人:成年人角膜划伤后,若划伤程度较轻,自身修复能力正常情况下一般也能较好修复,但如果存在一些基础疾病等情况可能会影响修复。比如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成年人,角膜划伤后修复可能会相对缓慢,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身体的整体状况和眼部组织的营养供应等,从而影响角膜的修复过程,这类人群更需要密切关注角膜划伤后的恢复情况,必要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老年人:老年人角膜划伤后修复能力相对较弱,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组织的功能包括角膜的再生修复功能都会有所下降。而且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眼部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如白内障、高血压等,这些都会增加角膜划伤修复的难度和风险。所以老年人发生角膜划伤后,应更加及时地就医,并且在就医过程中要向医生详细告知自身的全身健康状况,以便医生制定更合适的治疗和护理方案来促进角膜修复。

    2025-09-28 11:34:42
  • 儿童眼睛弱视该怎么办

    儿童眼睛弱视需尽早通过定期筛查诊断,然后通过矫正屈光不正、遮盖疗法、视觉训练来应对,婴幼儿时期发现的弱视儿童家长要高度重视,严格按要求治疗,注意控制用眼时间、保证营养均衡,年龄稍大儿童要引导配合治疗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一、早期筛查与诊断 儿童眼睛弱视需尽早发现,建议婴幼儿定期进行视力筛查,一般3岁左右可配合进行简单视力检查。通过视力检查、屈光检查、眼底检查等明确诊断。若儿童视力低于同龄正常标准,或双眼视力差大于2行,应进一步排查是否为弱视。 二、矫正屈光不正 对于存在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的弱视儿童,需佩戴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这是因为屈光不正会影响视网膜成像清晰度,通过佩戴眼镜能使视网膜获得清晰物像,为弱视治疗创造条件。例如,远视性屈光不正可能导致视网膜成像在后方,佩戴合适凸透镜矫正后可使成像落在视网膜上。 三、遮盖疗法 遮盖疗法是治疗弱视的经典方法。遮盖优势眼,强迫弱视眼注视。一般根据儿童年龄和视力情况确定遮盖时间,如年龄较小儿童可短时间遮盖,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加遮盖时间。通过遮盖优势眼,能促使弱视眼得到更多使用,刺激其视觉发育。例如,对于单眼弱视儿童,每天遮盖优势眼数小时,让弱视眼接受更多视觉刺激。 四、视觉训练 进行精细目力训练,如穿珠子、描图等,可锻炼弱视眼的精细视觉功能。还有红光闪烁刺激、后像疗法等。红光闪烁刺激是利用红色滤光片,抑制锥体细胞,刺激视锥细胞功能恢复;后像疗法是让强光照射旁中心注视点,抑制其功能,然后让患者注视暗适应后的中心凹,以提高中心视力。这些视觉训练都有助于促进弱视眼的视觉发育,提高视力。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婴幼儿时期发现的弱视儿童,家长要高度重视,因为婴幼儿视觉发育处于关键时期,及时干预效果较好。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佩戴眼镜和进行遮盖、训练等。在生活中,要注意让儿童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等,控制用眼时间,每用眼30-40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可眺望远方或做眼保健操。同时,要保证儿童营养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叶黄素等对眼睛有益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蓝莓等,为眼睛发育提供良好营养支持。对于年龄稍大的儿童,要引导其配合治疗,让他们了解弱视治疗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2025-09-28 11:28:07
  • 瞳孔变小是怎么回事

    瞳孔变小可由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导致,生理性因素主要是强光下瞳孔自然缩小起保护作用;病理性因素包括眼部疾病(虹膜炎症、眼内异物或外伤)、神经系统疾病(动眼神经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及药物影响(拟胆碱能药物),不同情况涉及不同人群及相应症状表现。 一、生理性因素导致的瞳孔变小 (一)光线刺激 当人处于强光环境中时,眼睛的瞳孔会自然缩小,这是一种生理保护机制。例如在阳光强烈的户外,瞳孔缩小可以减少进入眼内的光线量,避免视网膜受到过强光线的损伤。这种情况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都会出现,正常的生活场景下都可能发生,是身体对光线变化的正常适应性反应。 二、病理性因素导致的瞳孔变小 (一)眼部疾病相关 1.虹膜炎症:虹膜发生炎症时,如葡萄膜炎,炎症刺激可导致瞳孔括约肌痉挛,从而引起瞳孔变小。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患葡萄膜炎,比如儿童可能因感染等因素引发,成年人也可能因自身免疫等问题患病。患者除了瞳孔变小外,还可能伴有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 2.眼内异物或外伤:眼部受到异物伤害或外伤时,可能影响瞳孔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瞳孔变小。例如眼部遭受撞击后,可能引起瞳孔括约肌损伤等情况,进而出现瞳孔变小。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不同性别在不同的生活工作场景下都有遭遇眼部外伤的可能。 (二)神经系统疾病相关 1.动眼神经病变:动眼神经受损时,可影响瞳孔括约肌的神经支配,导致瞳孔变小。一些颅内病变,如脑肿瘤、脑出血等可能压迫动眼神经,从而引起相关症状。不同年龄、性别都可能因不同的病因出现动眼神经病变,例如老年人可能因脑血管疾病导致动眼神经受压等情况。 2.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如脑干病变等,也可能影响到瞳孔的调节中枢,导致瞳孔变小。这类情况在不同年龄人群中都可能出现,具体的发病原因和病情表现因个体的病史、基础健康状况等有所不同。 (三)药物影响相关 1.拟胆碱能药物:使用某些拟胆碱能药物,如毛果芸香碱等,可引起瞳孔缩小。不同人群使用这类药物时需要注意其可能导致的瞳孔变化,比如患有青光眼的患者可能会使用相关的拟胆碱能药物来降低眼压,但需要密切观察瞳孔等反应。在儿童使用相关药物时更要谨慎,因为儿童的身体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与成人不同,需严格遵循医疗指导。

    2025-09-28 11:26:07
  • 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方法有哪些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药物、激光、手术等治疗方式。药物治疗有缩瞳剂、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碳酸酐酶抑制剂、高渗剂等;激光治疗可选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手术治疗有周边虹膜切除术、小梁切除术等。特殊人群治疗需关注其自身特点,所有患者治疗中要密切监测相关情况并及时调整方案。 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如0.25%-0.5%噻吗洛尔滴眼液,通过抑制房水生成降低眼压。有临床研究显示,噻吗洛尔能使部分患者眼压降低,但对于患有支气管哮喘、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需慎用,因为可能会诱发哮喘发作或加重心动过缓。 碳酸酐酶抑制剂:如乙酰唑胺,可减少房水生成。不过,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四肢麻木、味觉异常等不良反应,肾功能不全者要谨慎使用。 高渗剂:常用20%甘露醇静脉快速滴注,能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眼内水分排出,从而降低眼压。但对于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时需密切观察,防止出现心力衰竭、肾功能损害等情况。 激光治疗 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前期、先兆期及间歇期患者,可采用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该手术通过激光在周边虹膜上制造孔洞,使前后房压力得到平衡,解除瞳孔阻滞,从而预防急性发作。一般来说,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较少,但术后仍需定期随访,观察眼压及房角情况。 手术治疗 周边虹膜切除术:适用于房角关闭范围较小、前房角尚无广泛粘连的患者。手术目的是解除瞳孔阻滞,建立前后房的交通。对于老年患者,手术要考虑其全身状况,如心肺功能等,确保手术安全。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较常用的手术方式,适用于房角广泛粘连、眼压控制不佳的患者。通过建立新的房水引流通道,降低眼压。术后要注意观察滤过泡的情况,防止出现滤过泡渗漏、感染等并发症。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眼部组织发育尚未完全,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谨慎评估。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其全身状况,如心脑血管功能、肝肾功能等,因为药物治疗可能会对这些系统产生影响;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治疗需充分考虑其眼部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加强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要密切监测眼压、视力、房角等情况,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025-09-28 11:21:5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