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渝侃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在疑难青光眼的诊断及抗青光眼手术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在疑难青光眼的诊断及抗青光眼手术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 怎么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特发性黄斑裂孔治疗包括观察随访和手术治疗,观察随访针对早期较小、视力下降不明显且无发展迹象的患者,定期眼部检查监测;手术治疗主要是玻璃体切割术,用于视力明显下降、裂孔有发展趋势等情况,儿童、老年、女性等特殊人群手术需根据自身情况谨慎调整和考量。 观察随访:对于一些早期的、较小的特发性黄斑裂孔,如果患者视力下降不明显,且裂孔没有进一步发展的迹象,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观察随访。一般需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包括视力检查、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以监测裂孔的变化情况。例如,对于一些轻度的、尚未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的特发性黄斑裂孔,通过定期观察可以及时发现病情的进展,以便在需要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这种观察随访的方式尤其适用于一些年龄较大、全身情况较差、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 手术治疗 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主要手术方式。手术的原理是通过切除玻璃体,解除玻璃体对黄斑区的牵拉,从而促进黄斑裂孔的愈合。一般在患者出现明显视力下降、裂孔有发展趋势等情况下考虑手术。手术过程中需要在眼部做微小切口,通过特殊的器械切除混浊的玻璃体,并对黄斑区进行处理,以帮助裂孔复位。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的操作需要根据其眼部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儿童患者由于眼部结构和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手术时需要更加精细的操作,以避免对眼部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对于有全身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需要在控制好血糖的情况下谨慎进行手术,以降低手术风险。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眼部仍在发育,手术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在考虑手术时,要充分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因为手术可能会对儿童的视力发育产生影响。对于老年患者,全身情况相对复杂,如可能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在手术前需要对全身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良好控制,以确保手术能够安全进行。同时,老年患者术后恢复可能相对较慢,需要加强术后护理和监测。女性患者在围手术期需要考虑到生理期等因素对身体的影响,在手术时机的选择等方面需要综合考量。

    2025-09-28 10:54:48
  • 白内障失明能治吗

    白内障失明可通过白内障手术治疗,常用方式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一般视力低于0.3且影响生活等可考虑手术,成功率较高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老年人要全面检查评估、控制基础病、术后注意休息等,儿童要尽早手术、关注视力发育,患其他全身性疾病者术前需与内科沟通评估风险、术后密切观察身体状况。 手术的适用情况及效果 一般来说,当白内障患者的视力低于0.3,且影响到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时,就可以考虑进行白内障手术。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白内障手术的成功率较高,术后患者的视力通常可以得到明显改善。例如,在一些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中,超过90%的患者在接受白内障手术后视力能够提高到0.5以上。不过,手术效果也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患者的眼部健康状况、是否合并其他眼部疾病等。如果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其他严重的眼部疾病,术后视力的恢复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但通过术前的详细评估和综合治疗,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视力状况。 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是白内障的高发人群,在进行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和全身健康评估。要控制好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确保身体状况能够耐受手术。术后要注意休息,按照医生的要求按时点眼药水,避免剧烈运动和用力咳嗽,防止人工晶状体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家人要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帮助其适应术后的视力变化。 儿童:儿童白内障导致失明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手术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一般来说,需要尽早进行手术,以避免影响视觉发育导致弱视。术后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视力发育情况,及时进行视力训练和弱视治疗。家长要注意保护儿童的眼部,避免外伤,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带儿童进行复查。 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的人群:比如患有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的患者,在手术前需要与内科医生充分沟通,评估手术风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手术安全。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2025-09-28 10:52:46
  • 外斜视可以自己矫正吗

    外斜视一般较难自己完全矫正,部分轻度外斜视儿童可能有一定自我调整但有限,成人外斜视几乎不能自身矫正;多数外斜视需手术矫正,儿童外斜视不及时处理影响视觉功能发育,家长要早带就诊并注意用眼卫生,成人外斜视影响外观等,需就医权衡治疗且注意用眼。 非手术矫正情况 对于部分轻度外斜视儿童: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自我调整,但这种情况非常有限。例如,对于因调节因素导致的轻度外斜视,在儿童时期,通过良好的用眼习惯、定期检查视力等,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眼部肌肉的平衡,但这并不能保证外斜视完全矫正。不过,这种观察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儿童的眼外肌发育尚不完善,自身调整能力有限,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导致外斜视加重。 成人外斜视:成人外斜视几乎不可能通过自身调整来矫正,因为成人的眼外肌已经发育成熟,眼部的解剖结构相对稳定,自身很难改变眼外肌的异常状态来恢复正常的眼位。 手术矫正情况 对于大多数外斜视患者,尤其是外斜视程度较明显或持续进展的情况,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的原理是通过调整眼外肌的长度和力量,来恢复眼球的正常位置。手术需要在具备专业眼科设备和经验丰富的眼科医生操作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外斜视:儿童正处于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外斜视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影响立体视等高级视觉功能的发育。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的眼部情况,如发现儿童有视物时眼位异常等表现,应尽早带儿童到眼科就诊,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干预以及采取何种干预措施。同时,要注意儿童的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不良用眼习惯,以减少对眼部肌肉发育的不利影响。 成人外斜视:成人外斜视主要影响外观和可能导致视疲劳等问题。成人在考虑治疗时,除了手术治疗外,也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权衡利弊。同时,成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用眼状态,避免过度用眼导致眼部负担加重,但由于成人外斜视自身难以矫正,所以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是关键。

    2025-09-28 10:49:06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症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引发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前黑影飘动、视野缺损等症状,视力下降因视网膜病变致光线传导和神经信号传递受扰,视物变形与黄斑区病变有关,眼前黑影飘动是视网膜前或玻璃体腔有出血或渗出物,视野缺损是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受损影响视觉信息传递。不同年龄段、病史、生活方式及特殊时期的糖尿病患者症状表现有差异。 视物变形 患者可能会感觉所看到的物体形状发生改变,比如原本平整的物体看起来变得扭曲、弯曲等。这是由于视网膜的黄斑区受到病变影响所致,黄斑区是视网膜上负责精细视觉的关键区域。当黄斑区的视网膜组织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现水肿、渗出或结构破坏时,就会导致视物变形。例如,患者可能会觉得直线变得弯曲,原本圆形的物体看起来不再规整。这种情况在糖尿病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中较为常见,不同生活方式的糖尿病患者,如长期高糖饮食、缺乏运动的患者,更容易出现黄斑区的病变进而导致视物变形。 眼前黑影飘动 就像有蚊子在眼前飞动一样的黑影飘动感,这是因为视网膜前或玻璃体腔内出现出血或炎性渗出物等。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视网膜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进入玻璃体腔,或者炎症反应导致渗出物存在,这些物质会遮挡光线,患者就会感觉到眼前有黑影飘动。不同病史的糖尿病患者,若病史较长且血糖控制不稳定,发生这种眼前黑影飘动的概率相对更高。例如,有10年以上糖尿病病史且血糖长期控制不佳的患者,出现眼前黑影飘动的可能性较大。 视野缺损 表现为视野范围缩小,患者能看到的空间范围变窄。这是因为视网膜的神经纤维层受损,影响了视觉信息的传递路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逐渐损害视网膜的神经组织,当神经纤维层受到破坏时,相应的视野区域就会出现缺损。比如,患者可能会发现原本能看到的左侧或右侧的部分物体变得看不到了,视野范围呈向心性缩小等情况。对于女性糖尿病患者,在孕期等特殊时期,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更容易加速视网膜病变的进展,从而出现视野缺损的情况相对更早或更明显。

    2025-09-28 10:47:51
  • 视力达到多少度才算是近视

    近视判定核心是验光显示屈光度数≥50度且有视力下降等表现,儿童青少年不同年龄段正常视力范围不同需关注发育与防控,成年人群眼部发育稳定,生活方式因素会增加近视风险,特殊人群判定需结合病史综合分析。 一、近视的屈光度数判定标准 在临床上,近视是通过验光检查来确定屈光状态并依据屈光度数进行判定的。一般而言,当经过规范的散瞳验光等检查后,发现眼球的屈光呈现近视状态,且近视度数≥50度时,可判定为近视。正常视力通常被定义为1.0及以上,若裸眼视力低于1.0,同时验光明确存在近视屈光不正且度数≥50度,即可诊断为近视。 二、不同年龄段近视判定的相关考量 (一)儿童青少年群体 儿童青少年的眼部仍处于不断发育的阶段,正常视力范围会随年龄变化而有所不同。例如,3-5岁儿童正常视力约在0.5-0.6,6-8岁儿童正常视力约在0.8-1.0,9岁及以上儿童正常视力接近1.0。若此年龄段儿童裸眼视力低于对应年龄的正常范围,且验光显示近视度数≥50度,则需警惕近视的发生,并且由于儿童眼部发育未成熟,近视可能会对其未来视力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需密切关注并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如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等,以延缓近视进展。 (二)成年人群体 成年人眼部发育基本稳定,正常视力一般可达到1.0及以上。若成年人裸眼视力低于1.0,经验光检查发现近视度数≥50度,即可判定为近视,此时需根据自身用眼需求等情况考虑是否需要通过佩戴眼镜等方式来矫正视力,以保障日常的清晰视物。 三、近视判定的关键要点及相关影响因素 近视的判定核心是屈光度数≥50度且存在视力下降等表现。生活方式因素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看手机、电脑等)、缺乏户外活动等会增加近视发生的风险,但判定近视的直接依据是验光检查所明确的屈光度数≥50度。对于特殊人群,如患有某些眼部疾病或有特殊病史的个体,在判定近视时需结合其具体病史等情况综合分析,确保判定的准确性,以便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

    2025-09-28 10:44:4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