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夏泽锋副主任医师(27)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夏泽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胃癌、结直肠癌、间质瘤等恶性疾病,以及胃肠道息肉、平滑肌瘤等良性疾病的微创综合诊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微创外科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胃癌、结直肠癌、间质瘤等恶性疾病,以及胃肠道息肉、平滑肌瘤等良性疾病的微创综合诊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微创外科治疗。展开
  • 不便血的肠癌是不是早期

    一般情况下,没有便血的肠癌很可能处于早期阶段。 一、肠癌是肠道组织出现的恶性肿瘤。早期时,因肿瘤体积较小,对局部组织的损害也相对较小,所以通常不会引发便血,且其他症状也较为轻微,不易被察觉,只有通过相应检查才能帮助确诊。随着病情的进展,肿瘤体积会逐渐增大,会有显著的症状表现出来,包括腹部疼痛、大便困难、便血等。此时患者前往医院进行肠镜检查,能够明确肿瘤的扩散程度和大小,也可依据肿瘤大小来确定具体的分期。 二、当出现肠癌后,需要尽快前往医院接受治疗,可以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切除。同时在完成手术后,还需配合进行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等,这些有助于抑制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 总之,对于肠癌要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2025-04-23 17:03:44
  • 胃里长息肉有严重吗

    胃里长息肉不一定就很严重,因为大部分胃部息肉属于良性病变,不过也有一小部分有恶变的可能。其成因可能是胃部长期受炎症刺激,致使胃黏膜出现异常增生,这是胃部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一、多数胃部息肉为良性 通常不会引发胃部明显不适,若息肉小于0.5厘米,还有可能随着炎症逐渐消退而使息肉症状消失。若息肉长时间未消退,可在胃镜检查时用活检钳将其钳除。 二、较大息肉需特定技术处理 当息肉在0.8厘米以上,则通常要通过电凝电切技术来去除息肉。 三、存在恶变风险但较少 虽然胃部长期有胃息肉的情况可能会恶变,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 总之,在胃部长息肉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以防诱发局部恶变,同时饮食上应以清淡食物为主,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2025-04-23 17:03:35
  • 直肠息肉手术快吗

    直肠息肉手术在多数情况下速度较快,即手术时间通常不长,一般在20分钟左右。 一、直肠息肉体积与数量对手术时间的影响: 1.如果直肠息肉体积较小且数量较少,手术时间会进一步缩短。 2.但要是直肠息肉体积特别大,基底部很宽,且需进行腹腔镜辅助或开腹下的直肠息肉切除术,那么手术时间会相应延长,甚至可能长达两三个小时。 二、直肠息肉的主要手术方式: 1.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微创手术方式处理直肠息肉,如内镜下直肠息肉切除术、套扎术、剜除术等。 2.这些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所用时间不长,且术后患者恢复也较快。 总之,直肠息肉手术的时间因息肉具体情况和手术方式而有所不同,但微创手术方式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且具有诸多优势。

    2025-04-23 17:03:28
  • 胃底腺息肉hp(一是什么意思

    胃底腺息肉hp(-)提示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但胃底部存在异物增生。需及时进行病理化验明确息肉性质,并给予相应处置。 一、胃底腺息肉hp(-)意味着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而hp(+)则表示结果呈阳性,存在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可能性,需要积极进行治疗。 二、胃底腺息肉是由胃底腺增生所导致的,其临床表现有腹部不适、烧心、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通常情况下并不严重。 三、如果症状较为明显,且不适感持续加重,就需要在胃镜下将息肉切除,并开展病理实验以确定息肉性质。若经检查确定息肉为良性,那么不需要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日常做好定期复查即可。 总之,对于胃底腺息肉hp(-)的情况要重视,明确息肉性质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

    2025-04-23 17:03:28
  • 大肠息肉必须要做手术吗

    大肠息肉是否需要切除取决于其严重程度。肠息肉是肠黏膜表面隆起的病变,成因不明,一般与肠道本身功能紊乱以及排便不畅有关。其临床症状通常不明显,多在体检时发现。 一、并非所有大肠息肉都要手术切除。如果病情不太严重,息肉较小,可不进行切除。 1.病情较轻时,可能不需要立即手术。 2.息肉较小,对肠道影响相对较小。 二、但如果息肉较大如比枣大,或出现增大等情况,则建议手术切除。 1.较大的息肉可能带来更多潜在风险。 2.息肉增大可能增加恶变几率。 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逐渐演变成癌症。在此期间要做好护理工作,同时保持良好心态。 总之,对于大肠息肉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切除,且后续要注意护理和保持良好心态,密切关注病情发展。

    2025-04-23 17:03:1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