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泽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胃癌、结直肠癌、间质瘤等恶性疾病,以及胃肠道息肉、平滑肌瘤等良性疾病的微创综合诊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微创外科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胃癌、结直肠癌、间质瘤等恶性疾病,以及胃肠道息肉、平滑肌瘤等良性疾病的微创综合诊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微创外科治疗。展开
  • 中晚期大肠癌症状

    肠癌主要指的是大肠癌。导致大肠癌产生的原因包括烟酒刺激、不良饮食习惯等。而大肠癌发展至中晚期时会表现出一系列症状,具体如下: 一、排便异常:患者大肠癌到了中晚期,由于肠道内恶性肿瘤的刺激,会致使排便出现异常状况,有可能是单纯的腹泻,也有可能是单纯的便秘,还可能是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二、腹部包块:当大肠癌进展至中晚期,此时恶性肿瘤的体积通常已经增长得比较大了,这就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腹部包块,质地较为坚硬,且常常出现在右腹部。 三、腹痛:处于中晚期时,患者体内的恶性肿瘤可能会发生糜烂,进而容易继发感染而刺激肠道,从而引发腹痛现象。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便血、消瘦等症状。鉴于此,建议患者尽快就医,可通过化疗、放疗、靶向药物治疗等方式来改善病情。 总结:本文阐述了大肠癌的所指、成因以及中晚期的症状表现和应对建议,重点说明了中晚期的排便异常、腹部包块、腹痛等典型症状,提醒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时要及时治疗。

    2025-09-09 10:49:46
  • 结肠息肉术后饮食要注意什么

    结肠息肉手术后的饮食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禁食;二是吃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三是恢复正常饮食。 一、禁食:一般在结肠息肉手术后的48小时内必须禁食。这是因为此时肠道尚未通气,若进食或饮水,会极大地增加胃肠道负担,从而有引发肠道黏连的风险。 二、吃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果在手术后72小时后,肠道已经通气,这时便可以先尝试食用一些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像小米粥、软面条以及鸡蛋羹等。这些食物比较容易消化吸收,有助于病情的良好恢复。 三、恢复正常饮食:通常在结肠息肉手术后的10至15天左右,胃肠道功能会逐渐恢复健全,此时可以慢慢过渡到正常饮食。可以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以补充身体所需营养,促进身体康复,但要注意避免食用刺激性过强的食物,例如辣椒、洋葱以及大蒜等,以免对胃肠道造成不良刺激。 总之,结肠息肉手术后的饮食需要根据恢复的不同阶段进行合理安排和调整,以利于身体的尽快恢复和健康。

    2025-09-09 10:49:38
  • 巨结肠有什么症状

    先天性巨结肠的症状主要包括便秘、呕吐、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巨结肠结肠炎等,这些症状并非特异性,需要及时就医确诊。 1.便秘 这是先天性巨结肠最常见的症状,患儿出生后即出现数日至数周内不排胎便,以后可出现顽固性便秘。患儿常腹胀,甚至可见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亢进。 2.呕吐 部分患儿会出现呕吐,多发生在出生后2~3天,与奶汁同时吐出。 3.营养不良 由于长期腹胀、便秘,患儿食欲差,营养吸收不良,可出现体重不增或下降、营养不良等表现。 4.发育迟缓 由于长期营养摄入不足,患儿可出现发育迟缓、身高低于同龄儿等情况。 5.巨结肠结肠炎 如果不及时治疗,部分患儿可出现巨结肠结肠炎,表现为高热、腹泻、脓血便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症状并非特异性,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表现。如果怀疑孩子有先天性巨结肠,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孩子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综合判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2025-09-09 10:49:03
  • 小肠在人体的什么位置

    小肠位于腹中,上端起于胃幽门,下端连接盲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儿童小肠位置与成人基本相似但活动度大,老年人小肠位置有个体差异,长期久坐等人群小肠位置有影响,有肠道疾病史人群小肠位置可能因病变改变。 从年龄因素来看,儿童的小肠位置与成人基本相似,但由于儿童的腹腔容积相对较小,且肠道的活动度相对较大,在一些剧烈活动或体位变化时,小肠位置可能会有一定幅度的变动,但总体解剖位置范畴是一致的。对于老年人,由于肠道蠕动功能减弱等因素,小肠可能会出现位置相对固定但也可能因肠道松弛等情况有一定个体差异。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小肠的位置相对固定,可能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而经常运动的人群,小肠的位置相对更具活动性。有肠道疾病病史的人群,比如曾患过肠梗阻等疾病的患者,小肠的位置可能会因为病变导致粘连等情况而发生改变,需要通过影像学等检查来准确判断其具体位置情况。

    2025-09-09 10:48:48
  • 胃息肉吃药能消除吗

    胃息肉吃药不一定能消除。 胃息肉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胃息肉对药物的反应有所不同。炎性息肉可能会在抗炎等治疗后有一定程度的缩小甚至消失,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对于胃底腺息肉,药物通常也难以使其完全消除。而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等,单纯依靠吃药几乎不可能将其消除。药物在胃息肉治疗中的作用主要是针对可能引发胃息肉的基础疾病进行控制或改善,比如控制胃酸分泌过多等情况,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预防新的息肉形成,但难以直接使已存在的息肉消退。 在实际临床中,对于发现的胃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等具有恶变风险的类型,通常会建议内镜下切除,这是较为可靠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切除后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息肉的性质和有无恶变等情况。同时,患者后续还需要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可能新出现的息肉或原有息肉复发等情况。胃息肉的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判断,不能单纯依赖药物来消除息肉。

    2025-09-09 10:48:1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