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泽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胃癌、结直肠癌、间质瘤等恶性疾病,以及胃肠道息肉、平滑肌瘤等良性疾病的微创综合诊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微创外科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胃癌、结直肠癌、间质瘤等恶性疾病,以及胃肠道息肉、平滑肌瘤等良性疾病的微创综合诊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微创外科治疗。展开
  • 早期肠癌有什么症状

    早期肠癌有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增加、腹泻与便秘交替)、大便性状改变(大便变细、便血)、腹痛(隐痛或胀痛)及其他全身症状(贫血、体重减轻),不同人群出现相关症状需特别注意,高危人群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一、排便习惯改变 排便次数增加:正常排便规律被打乱,原本一天一次大便,可能变为一天数次。这是因为肠癌肿瘤刺激肠道,导致肠道蠕动功能紊乱。例如,一些患者可能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频繁出现便意,每天排便3-5次甚至更多。 腹泻与便秘交替:肠道内肿瘤生长影响正常的消化吸收和排便功能,使得肠道运动节律改变。部分患者可能先是一段时间出现腹泻,大便不成形,随后又出现便秘,大便干结难解,这种情况会持续存在,且一般的止泻或通便药物难以缓解。 二、大便性状改变 大便变细:肿瘤在肠道内生长占据空间,使肠腔狭窄,通过的大便会变细,形似铅笔状或扁条状。这是由于肿瘤的机械性梗阻作用,导致大便在通过狭窄肠腔时受到挤压变形。 便血:粪便表面带血或便中带血,血色多为暗红色或鲜红色。这是因为肿瘤组织质地较脆,容易发生溃烂出血,血液与大便混合。但需注意,便血也可能由其他肛肠疾病引起,如痔疮等,所以不能仅凭便血就确诊肠癌,还需进一步检查鉴别。例如,肠癌导致的便血,血液常与粪便混合均匀,而痔疮出血多是大便表面带血,血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 三、腹痛 隐痛或胀痛:早期肠癌患者可能会感到腹部隐痛或胀痛,疼痛部位多不固定,程度一般较轻,容易被患者忽视。这是因为肿瘤生长刺激肠道黏膜及周围组织,引起肠道痉挛或炎症反应所致。比如,患者可能会感觉下腹部隐隐作痛,疼痛不剧烈,有时可自行缓解,但会反复出现。 四、其他全身症状 贫血:由于肿瘤慢性出血,长期失血会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尤其是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身体机能下降,贫血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这是因为慢性失血使体内红细胞数量减少,携氧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的正常功能。 体重减轻:肿瘤属于消耗性疾病,会消耗人体大量营养物质,导致患者体重逐渐减轻。即使患者饮食摄入正常,也可能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例如,在没有刻意减肥的情况下,短时间内体重下降5-10斤甚至更多,就要引起重视,进一步排查是否患有肠癌等疾病。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出现上述症状时需要特别注意。例如,老年人群身体机能衰退,对症状的感知和反应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更易延误病情;女性在月经等生理情况时,可能会干扰对肠道症状的判断;长期吸烟、饮酒、高脂低纤维饮食的人群,患肠癌的风险相对较高,若出现上述症状更应警惕;有肠道息肉病史、家族中有肠癌患者等高危人群,一旦出现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肠镜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肠癌并进行治疗。

    2025-10-13 12:16:32
  • 胃穿孔病人不能吃什么

    胃穿孔病人需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过酸)、油腻食物(油炸食品、肥肉)、高纤维难消化食物(粗粮、坚果)、产气食物(豆类、碳酸饮料),儿童胃穿孔病人消化系统脆弱,老年胃穿孔病人胃肠功能衰退,均应严格遵循饮食禁忌,选择易消化清淡且营养均衡的食物促进恢复。 一、刺激性食物 1.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芥末等,这类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加重胃的负担,可能导致胃穿孔病情加重。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食用辛辣食物的人群,胃部黏膜更容易受损,对于胃穿孔病人来说,食用后会引起胃部痉挛,不利于胃部的修复。 2.过酸食物:像醋、山楂、柠檬等过酸的食物,进入胃内会促进胃酸分泌增加,而过多的胃酸会刺激胃穿孔的创面,引发疼痛等不适症状,还可能影响胃的正常愈合过程。 二、油腻食物 1.油炸食品:炸鸡、油条、油炸薯片等油炸食物,不易消化,会增加胃的消化负担。胃穿孔病人的胃部功能本就受到影响,食用油炸食品后,胃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消化,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进而影响身体对营养的吸收以及胃部的恢复。 2.肥肉:肥肉含有大量脂肪,难以被胃消化,会延缓胃的排空时间,使胃处于持续的消化压力之下,不利于胃穿孔部位的愈合。 三、高纤维难消化食物 1.粗粮类:玉米、高粱米等粗粮,其中的膳食纤维含量较高,虽然膳食纤维对身体有一定益处,但对于胃穿孔病人来说,粗粮在胃内难以被充分消化,会刺激胃黏膜,可能导致胃部不适。例如,未充分咀嚼的粗粮颗粒可能会摩擦胃穿孔的创面,影响愈合。 2.坚果类:核桃、杏仁、花生等坚果,质地坚硬,不易咀嚼和消化,食用后会在胃内停留较长时间,增加胃的消化难度,对胃穿孔病人的恢复不利。 四、产气食物 1.豆类:黄豆、黑豆、绿豆等豆类食物,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时会产生大量气体,引起腹胀。胃穿孔病人本身胃部存在创口,腹胀可能会导致腹内压力升高,不利于胃穿孔部位的愈合,甚至可能加重病情。 2.碳酸饮料: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进入胃内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导致胃部胀气,同样会使腹内压力增加,影响胃穿孔的恢复。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胃穿孔病人:儿童的消化系统更为脆弱,上述各类食物都应严格避免。例如,儿童食用辛辣食物可能会引起更强烈的胃肠道反应,影响身体的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在饮食方面,应给予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如米粥等,同时要注意营养的均衡,保证儿童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来促进胃穿孔的修复,但要避免任何可能刺激胃部或难以消化的食物。 老年胃穿孔病人:老年人的胃肠功能逐渐衰退,对于刺激性、油腻以及难消化等食物的耐受性更差。在饮食上,更要严格遵循上述禁忌,选择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如软面条、蒸蛋等。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营养物质,但一定要避免食用不利于胃恢复的食物,以促进胃穿孔的顺利愈合。

    2025-10-13 12:16:30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有多种常见并发症,包括出血并发症(腹腔内出血、胃肠道出血)、感染并发症(腹腔感染、切口感染)、胰瘘、胆瘘、胃排空障碍,不同并发症有各自的发生原因、表现及相关人群特点,如老年患者因多种因素易受某些并发症影响,儿童患者也有其相应特点。 腹腔内出血:多发生在术后24-48小时内。原因可能是手术创面渗血、血管结扎线脱落等。患者可出现腹痛、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表现。相关研究表明,手术操作过程中精细的血管缝合和可靠的止血措施可降低其发生风险。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凝血功能可能相对较差,且常合并基础疾病,发生腹腔内出血的风险相对较高,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腹腔引流情况。 胃肠道出血:如胃十二指肠残端出血、吻合口出血等。胃十二指肠残端出血可能与残端缝合不佳等有关,吻合口出血则可能是吻合口局部血供不良、感染等原因。患者可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对于儿童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肠道出血相对罕见,但一旦发生需高度重视,因为儿童的生理储备功能相对较弱。 感染并发症 腹腔感染:包括腹腔脓肿等。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与手术创伤大、肠道菌群移位、引流不畅等因素有关。患者可出现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反跳痛等表现。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较低,更容易发生腹腔感染,且感染控制相对困难。儿童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预防需要特别注意无菌操作和术后的营养支持以提高免疫力。 切口感染:多与手术切口污染、患者营养状况差等有关。表现为切口红肿、疼痛、有分泌物等。对于肥胖患者,由于其皮下脂肪厚,手术切口愈合相对困难,发生切口感染的风险较高;而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无论是老年还是儿童,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都会增加,需要加强营养支持来促进切口愈合。 胰瘘 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原因与胰管处理不当、胰腺断面血供不良等有关。胰瘘可导致腹腔内炎症、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有研究显示,胰瘘的发生与患者的基础疾病、手术操作技巧等密切相关。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发生胰瘘后恢复相对较慢;儿童患者胰瘘的处理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儿童的胰腺组织相对娇嫩,且生理代偿能力有限。 胆瘘 多由于胆管缝合不牢、胆管供血不足等原因引起。患者可出现腹腔引流液呈胆汁样等表现。对于有胆道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胆道结石、胆道狭窄等,术后发生胆瘘的风险可能增加。老年患者合并胆道基础疾病时,需在术前充分评估并在术中采取可靠的胆管吻合措施来降低胆瘘发生风险。 胃排空障碍 可能与手术影响了胃的神经支配、吻合口水肿等因素有关。患者表现为术后较长时间不能正常进食,胃引流量较多等。老年患者由于胃肠蠕动功能本身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胃排空障碍;而对于情绪紧张的患者,无论是老年还是儿童,都可能加重胃排空障碍的发生,需要给予心理疏导等非药物干预措施来促进胃排空。

    2025-10-13 12:15:38
  • 结肠癌的症状表现有什么

    结肠癌有多种症状表现,包括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约70%-80%患者有此情况;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腹痛,早期隐痛胀痛、位置不固定,进展后加重且部位固定;肿瘤生长到一定大小或与周围组织粘连时可在腹部摸到质地硬、形状不规则的肿块;中晚期可能出现肠梗阻症状,如腹胀、腹痛、停止排气排便等;部分患者有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贫血等,不同人群出现相关症状时需注意排查结肠癌,如年龄较大、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有基础肠道疾病或基础疾病等人群。 一、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 结肠癌患者可能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比如原本规律的排便次数变得不规律,可能出现腹泻、便秘或者腹泻与便秘交替的情况。同时粪便性状也可能发生变化,例如粪便变细,这是由于肿瘤生长导致肠腔狭窄,使得粪便通过受阻而变细。有研究表明,约70%-80%的结肠癌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年龄较大的人群相对更易出现此类症状,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肠道功能逐渐衰退,对肿瘤等病变的反应可能更不典型,但这并非绝对,年轻人群也可能患病出现相应症状。 二、腹痛 多数结肠癌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早期可能是隐痛或者胀痛,位置不太固定。随着病情进展,肿瘤增大堵塞肠腔或者侵犯周围组织,腹痛会逐渐加重,且疼痛部位相对固定。例如肿瘤位于右半结肠时,多表现为右下腹隐痛;位于左半结肠时,多为左下腹持续性胀痛等。一般来说,腹痛症状在一些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脂低纤维饮食)的人群中可能更早出现,因为不良饮食会影响肠道正常功能,增加结肠癌发生风险,进而引发腹痛等症状。 三、腹部肿块 当肿瘤生长到一定大小,或者与周围组织粘连时,可在腹部摸到肿块。肿块质地较硬,形状不规则,有的可推动,有的则固定。右半结肠癌的肿块多位于右侧腹部,左半结肠癌的肿块多位于左侧腹部。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自我感知和发现肿块的能力可能减弱,需要家属更密切观察。而年轻人群若出现腹部肿块,更应及时就医排查。 四、肠梗阻症状 结肠癌发展到中晚期时,可能出现肠梗阻症状,表现为腹胀、腹痛、停止排气排便等。这是因为肿瘤堵塞肠腔,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肠梗阻是结肠癌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对于患有基础肠道疾病(如既往有肠道息肉病史等)的人群,更要警惕结肠癌导致肠梗阻的可能,因为原有肠道疾病可能增加结肠癌发生风险,而结肠癌又可能引发肠梗阻。 五、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会出现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贫血等。由于肿瘤生长消耗机体能量,患者会逐渐消瘦,体重下降。长期慢性失血(肿瘤侵蚀血管导致少量出血)可引起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等。年龄较大且本身有基础疾病(如慢性贫血等)的患者,出现全身症状时更需谨慎排查结肠癌,因为原有基础疾病可能掩盖结肠癌的症状,或者结肠癌会加重原有全身症状。

    2025-10-13 12:15:18
  • 大肠癌都有什么症状

    大肠癌会有多种表现,排便习惯改变表现为排便次数异常改变,与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家族病史等相关;大便性状改变包括大便变细、便血等,与年龄、性别、肠道慢性炎症病史等有关;腹痛多为隐痛或胀痛且部位不定,与生活方式、病史等相关;部分患者可触及腹部肿块,与年龄、生活方式、家族遗传病史等有关;还会出现消瘦、乏力、贫血等全身症状,与年龄、生理时期、慢性疾病等相关。 相关因素:长期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高脂、低纤维饮食,会增加大肠癌风险,进而影响排便习惯;有大肠癌家族病史的人群,自身基因携带风险因素,更易出现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大便性状改变 表现:大便可能变细,这是由于肿瘤在肠道内生长,占据了部分空间,导致肠腔狭窄,使排出的大便形状发生变化;还可能出现便血,便血的颜色可因出血部位和出血量不同而有所差异,若出血部位离肛门较近,便血颜色多为鲜红色,若出血部位较深,便血颜色可能呈暗红色。 相关因素: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肠道功能逐渐衰退,对肿瘤的抵御能力下降;女性在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影响下,若存在大肠癌相关基因等风险因素,也可能出现大便性状改变;有肠道慢性炎症病史的人群,肠道黏膜长期处于损伤修复状态,更易发生癌变导致大便性状改变。 腹痛 表现:多为隐痛或胀痛,疼痛部位不一定固定,与肿瘤所在的部位有关。例如,右半结肠癌患者常表现为右腹隐痛,左半结肠癌患者多为左腹隐痛或胀痛。 相关因素:生活方式中久坐、缺乏运动等可能影响肠道蠕动,增加大肠癌发生风险,进而引发腹痛;儿童若有先天性肠道发育异常等病史,可能因大肠癌相关病变出现腹痛,但相对较少见;有过腹部手术史等病史的人群,肠道解剖结构改变,发生大肠癌后腹痛表现可能不典型。 腹部肿块 表现:部分患者可在腹部触及肿块,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右半结肠癌可触及肿块的概率相对较高,肿块可能是肿瘤本身,也可能是梗阻近侧肠腔内的积粪。 相关因素:年龄较大的人群肠道功能减退,肠道内环境易发生变化,更易形成肿瘤性肿块;男性若有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大肠癌风险,从而可能触及腹部肿块;有大肠癌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自身携带相关突变基因,更容易发展为腹部出现肿块的大肠癌情况。 全身症状 表现:患者可能出现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这是因为肿瘤生长过程中消耗大量营养物质,且影响了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等。 相关因素:青少年若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过度摄入高热量、低营养食物,同时存在基因突变等风险,也可能患大肠癌出现全身症状,但相对少见;女性在月经、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若患有大肠癌,全身症状可能因生理状态而有所不同;有慢性疾病导致身体虚弱的人群,患大肠癌后全身症状可能更为明显,因为其自身机体储备能力较差。

    2025-10-13 12:15:1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