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泽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胃癌、结直肠癌、间质瘤等恶性疾病,以及胃肠道息肉、平滑肌瘤等良性疾病的微创综合诊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微创外科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胃癌、结直肠癌、间质瘤等恶性疾病,以及胃肠道息肉、平滑肌瘤等良性疾病的微创综合诊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微创外科治疗。展开
  • 左半结肠癌手术体位

    左半结肠癌手术常用仰卧位和截石位,仰卧位是最常用基本体位,摆放时双臂固定、双下肢适当屈曲;截石位用于直肠部位操作,臀部垫臀垫、双下肢放腿架且控制屈曲角度等,体位摆放需注意神经保护、血液循环、呼吸影响及手术操作便利,要个体化调整并密切配合确保患者安全与手术顺利。 一、常用体位及摆放要点 1.仰卧位 适用情况:是左半结肠癌手术中最常用的基本体位。 摆放要点:患者平躺在手术床上,双臂自然置于身体两侧,用中单妥善固定,防止术中移动。头部垫软枕保持舒适,双下肢伸直,膝关节下可垫软枕轻度屈曲,以缓解下肢肌肉紧张。对于老年患者或有下肢静脉循环不良病史者,要特别注意避免过度屈曲膝关节时间过长,防止影响下肢血液循环。 2.截石位 适用情况:当手术需要同时进行直肠部位操作时会采用截石位,例如左半结肠癌累及直肠下段时。 摆放要点:将患者臀部移至手术床边缘,臀部下方垫臀垫。双下肢放置在截石位腿架上,膝关节屈曲约90°-120°,注意腿部不能过度外展,防止损伤坐骨神经。对于女性患者,要注意会阴部的保护,避免腿架压迫隐私部位。儿童患者进行截石位摆放时,要选择合适的儿童专用腿架,严格控制屈曲角度和外展程度,确保安全舒适,避免对儿童未发育成熟的关节等造成不良影响。 二、体位摆放的注意事项 1.神经保护 无论是仰卧位还是截石位,都要特别注意神经的保护。在仰卧位时,要避免上臂过度外展压迫臂丛神经;截石位时要防止腿部过度外展、屈曲角度过大压迫坐骨神经。对于有神经系统基础疾病或老年患者,更要仔细检查体位摆放情况,可使用神经监测等辅助手段来确保神经安全。 2.血液循环 摆放体位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血管受压影响血液循环。仰卧位时要检查腘窝处的垫枕情况,防止过紧影响下肢静脉回流;截石位时要检查腿部腿架的位置,避免对股动脉等造成压迫,导致肢体缺血。儿童患者由于血管较细,更要轻柔操作,密切观察肢体末端的颜色、温度等血液循环指标。 3.呼吸影响 手术体位可能会对呼吸产生影响。仰卧位时要注意胸部的压迫情况,避免过紧的约束带等影响胸廓运动。对于肥胖患者或有呼吸功能不全病史的患者,要特别调整体位,确保呼吸顺畅。儿童患者由于胸廓和肺部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体位摆放时更要注意对呼吸功能的影响,避免因体位不当导致呼吸受限。 4.手术操作便利 体位摆放要有利于手术操作。仰卧位时要确保手术野充分暴露左半结肠区域,截石位时要保证直肠部位的充分暴露。在调整体位过程中,手术团队成员要密切配合,迅速准确地将体位调整到合适位置,以提高手术效率。同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手术方式的不同,个体化调整体位,例如肿瘤较大可能需要特殊的体位来更好地暴露肿瘤部位。

    2025-10-13 12:00:19
  • 乙状结肠冗长症有哪些症状

    乙状结肠冗长症症状因个体差异不同,常见排便异常如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腹部不适包括腹胀、腹痛,还有少数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及左下腹部可触及条索状或团块状包块,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别,需关注自身健康及时就医。 排便异常 便秘:较为常见,患者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排便困难。这是因为冗长的乙状结肠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粪便的传输,使得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从而导致便秘。例如,部分患者可能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且排便时需花费较大力气。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出现,儿童可能表现为长时间未排便,出现腹胀等不适;成年人则可能因工作、生活等因素影响,便秘症状更为明显。 腹泻与便秘交替:部分患者会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的情况。这是由于冗长的乙状结肠功能紊乱,肠道的吸收和分泌功能失调所致。当肠道蠕动过快时可能出现腹泻,而蠕动过慢时则表现为便秘。比如,一段时间内可能出现每天数次腹泻,随后又转为长时间的便秘。 腹部不适 腹胀:患者常感觉腹部胀满,尤其是下腹部。这是因为冗长的乙状结肠内可能积聚气体和粪便,导致肠道扩张,引起腹胀感。不同年龄的患者腹胀表现略有差异,儿童可能会用手抚摸腹部表示不适,成年人可能会描述腹部有饱胀沉重感。 腹痛:多为下腹部隐痛或胀痛,疼痛程度不一。疼痛的发生与乙状结肠的蠕动异常有关,当肠道蠕动不协调时,会引起腹部疼痛。例如,在进食后,由于食物的刺激,肠道蠕动增加,可能会诱发腹痛。对于儿童来说,腹痛可能会影响其食欲和活动;成年人则可能因腹痛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其他表现 恶心呕吐: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这是因为肠道功能紊乱影响了整个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转,当肠道积气积便较多时,可能会反射性地引起恶心呕吐。尤其是在便秘较为严重时,这种症状可能会更明显。不同年龄人群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因恶心呕吐影响营养摄入,需要家长特别关注其饮食和营养状况;成年人则可能因为频繁的恶心呕吐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安排。 腹部包块:有时可在左下腹部触及到条索状或团块状的包块,这是由于冗长、积气或积便的乙状结肠所致。通过触诊可以发现包块,其大小、质地等因乙状结肠内积聚物的多少而有所不同。对于儿童,家长可能会在给孩子洗澡或更换衣物时偶然发现腹部包块;成年人自己也可能在触摸腹部时察觉到异常包块。 乙状结肠冗长症的症状可能因个体的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在儿童中,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可能更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孩子的排便情况、腹部不适等表现;成年人则可能因为工作压力大等生活方式因素,使得症状更容易被忽视,需要提高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一旦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诊断。

    2025-10-13 11:59:51
  • 胃贲门癌的症状有哪些

    胃贲门癌早期症状不特异,仅部分有非典型消化道不适;进展期有吞咽困难、体重下降、呕血黑便、上腹部疼痛等症状;还会出现贫血等其他伴随症状,若转移则有相应转移部位症状。 一、早期症状 早期胃贲门癌往往没有明显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仅出现一些非典型的消化道不适表现。例如,可能有上腹部轻度隐痛、胀满、烧灼感等,疼痛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容易被患者忽视,尤其对于一些生活方式不规律,经常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或者有饮酒等习惯的人群,这种轻微的不适更容易被当作是由饮食因素引起的短暂反应而未引起重视。 二、进展期症状 1.吞咽困难 随着病情进展,肿瘤逐渐增大,会导致贲门部位狭窄,进而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起初可能只是在进食固体食物时感到吞咽不畅,需要用水送服才能咽下,随着肿瘤进一步发展,甚至进食流质食物时也会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这是胃贲门癌比较典型的症状之一,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都会出现,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可能会因为进食困难而导致营养不良等问题。 2.体重下降 由于肿瘤生长消耗机体能量,加上患者进食量减少,会出现体重明显下降的情况。患者会在短期内体重减轻数公斤甚至更多,同时可能伴有乏力、疲倦等表现。这种体重下降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患者身上都可能出现,例如年轻患者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也需要警惕胃贲门癌等疾病的可能。 3.呕血与黑便 当肿瘤侵犯到血管时,可能会引起呕血或黑便。呕血多为暗红色血液,黑便则表现为粪便呈柏油样,这是因为肿瘤导致消化道出血,血液经过肠道消化后排出所致。这种情况在一些有长期胃病病史或者本身有凝血功能异常风险的人群中更需要引起重视,因为可能提示病情已经较为严重。 4.上腹部疼痛 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钝痛等,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偏左,疼痛可能会逐渐加重,且疼痛的规律性消失。对于有慢性胃病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本身就有胃溃疡、胃炎等病史的人群,出现上腹部疼痛性质改变时,更要高度警惕胃贲门癌的可能。 三、其他伴随症状 1.贫血 长期慢性失血(如肿瘤引起的消化道少量持续出血)可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心慌、气短等。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贫血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女性患者可能在月经周期等因素影响下,贫血症状可能被部分掩盖,而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下降,贫血可能会加重其全身不适症状。 2.转移相关症状 如果胃贲门癌发生远处转移,会出现相应转移部位的症状。例如转移至肝脏时,可能会出现右上腹疼痛、黄疸等;转移至肺部时,可能会出现咳嗽、咯血、胸痛等症状。不同转移部位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的身体不适,对于有胃贲门癌病史的患者,出现新的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时,要考虑转移的可能。

    2025-10-13 11:59:30
  • 20岁患胃癌的可能性大吗

    20岁患胃癌可能性相对较低但有发生可能,其相关因素包括遗传、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生活方式,若有可疑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20岁人群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家族史等情况要加强胃部筛查以降低风险或早期诊治。 一、20岁患胃癌的相关因素 1.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胃癌患者,尤其是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中有胃癌患者,那么20岁人群患胃癌的风险可能会有所增加。某些遗传性胃癌综合征,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可能在较年轻的年龄段就表现出胃癌的易感性。例如,有研究发现,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若不及时治疗,在青年时期就有较高的胃癌发生风险。 2.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如果20岁人群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且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长期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会引起胃黏膜的慢性炎症,逐渐发展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等癌前病变,进而增加胃癌的发病几率。据相关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风险比未感染者高2-3倍。 3.不良生活方式 饮食因素:长期高盐饮食、爱吃腌制食品(如咸菜、咸鱼等)、过度饮酒等不良饮食习惯都可能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20岁人群如果经常摄入这些不健康的食物,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影响胃的正常功能,长期积累可能引发胃部病变。例如,腌制食品中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胃内酸性环境下可转化为亚硝胺,亚硝胺是明确的致癌物质。 吸烟:吸烟也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进入人体,影响胃的血液循环和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增加胃部炎症和癌变的可能性。 二、20岁人群若怀疑胃癌的相关表现及应对 1.可能出现的症状:20岁人群如果患胃癌,可能会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腹胀、食欲减退、消瘦、黑便等症状。但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也可能是由其他胃部良性疾病引起,如胃炎、胃溃疡等。所以当20岁人群出现上述持续不缓解或逐渐加重的症状时,应引起重视。 2.应对措施: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胃镜检查,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情况,还可以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这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同时,还可能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血常规、大便潜血试验等检查,以全面评估胃部情况。 三、特殊人群(20岁)的温馨提示 20岁人群若担心患胃癌,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多摄入新鲜的蔬菜、水果、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等;尽量避免吸烟、过量饮酒;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更应加强胃部相关检查的筛查,以便早期发现胃部病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或实现胃癌的早期诊治。

    2025-10-13 11:59:13
  • 肠梗阻术后用新斯的明腹痛怎么办

    肠梗阻术后使用新斯的明后出现腹痛,需先明确其作用及可能机制,然后采取密切观察病情、停止使用新斯的明、调整体位等一般处理措施,考虑药物干预时要谨慎,还要针对儿童、老年等特殊人群考虑其特殊注意事项,通过多种措施进行个体化处理。 新斯的明是一种胆碱酯酶抑制剂,可增强胃肠道平滑肌的蠕动。肠梗阻术后使用新斯的明可能因胃肠道蠕动过强等原因导致腹痛。 一般处理措施 密切观察病情: 对于儿童患者,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面色、腹痛的部位、程度、持续时间以及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如呕吐、腹胀等情况。因为儿童对疼痛的表达可能不如成人准确,所以更要细致观察其行为表现,例如是否频繁哭闹、躁动不安等。 对于成年患者,要详细询问腹痛的具体感受,包括疼痛是持续性还是间歇性、疼痛的性质是绞痛、隐痛还是其他。同时监测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因为腹痛可能会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生命体征的变化。 停止使用新斯的明:一旦发现使用新斯的明后出现腹痛,应立即停止继续使用该药物,避免腹痛进一步加重。 体位调整: 儿童可根据舒适程度采取合适体位,如半卧位等,以减轻腹部张力,缓解腹痛。半卧位有助于腹腔渗出液积聚在盆腔,因为盆腔腹膜吸收能力较弱,可减少毒素吸收,同时也能使膈肌下降,胸腔容量扩大,有利于呼吸循环。 成年患者也可采取舒适的体位,如斜坡卧位等,使腹肌放松,减轻腹痛。 药物干预相关考虑(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使用指导) 如果腹痛较为剧烈,在明确病情后,可能会考虑使用一些止痛药物,但需谨慎选择。例如对于儿童,要避免使用不适合的止痛药物,可根据情况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止痛方式。对于成年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是否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但都需要在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的情况下使用。 特殊人群的特殊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在处理腹痛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不能随意使用可能影响其肝肾功能的药物来缓解腹痛。同时,要更加关注其水电解质平衡,因为剧烈腹痛可能导致儿童进食减少、呕吐等情况,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需要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处理腹痛时,要考虑到其基础疾病对药物等处理措施的耐受性。例如在使用止痛药物时,要避免使用可能加重心血管负担或影响血糖控制的药物。同时,老年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新斯的明导致腹痛后,其恢复可能相对较慢,需要更加精心的护理和观察。 总之,肠梗阻术后使用新斯的明出现腹痛后,要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停止使用新斯的明、适当体位调整等多种措施进行处理,并且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相应的个体化处理方式。

    2025-10-13 11:58:1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