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炜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垂体瘤的内镜手术和颅脑肿瘤的显微手术,动脉瘤、颅脑损伤、脑积水的诊断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垂体瘤的内镜手术和颅脑肿瘤的显微手术,动脉瘤、颅脑损伤、脑积水的诊断治疗。展开
  • 女脑垂体瘤的早期症状

    女脑垂体瘤早期有激素分泌异常和压迫相关症状。激素分泌异常方面,泌乳素瘤可致月经紊乱、溢乳;生长激素瘤早期有肢端肥大表现;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会引起向心性肥胖、高血压、血糖升高等。压迫相关症状有视力视野障碍,如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还有头痛,多为双侧额部或颞部隐痛、胀痛,症状因个体差异不同,出现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检查,女性应关注自身相关变化,有高危因素人群加强监测。 泌乳素瘤相关症状:在女性中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如月经量减少、闭经等,还可能出现溢乳现象,即非妊娠、非哺乳期出现乳汁分泌。这是因为泌乳素瘤会导致垂体分泌过多的泌乳素,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正常功能,从而干扰月经周期并引发异常泌乳。 生长激素瘤相关症状:早期可能出现肢端肥大的表现,如手脚逐渐变粗、手指增宽、容貌改变等。由于生长激素过多分泌,会促使骨骼、软组织和内脏过度生长。在儿童期发病会导致巨人症,而在成人期则表现为肢端肥大症相关的一系列症状。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相关症状:可引起皮质醇增多,出现向心性肥胖,即脂肪主要堆积在腹部、颈部和背部,呈现“满月脸”“水牛背”的外观,同时可能伴有高血压、血糖升高等情况。这是因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多分泌,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皮质醇,进而影响机体的代谢和心血管等系统功能。 压迫相关症状 视力视野障碍:肿瘤增大压迫视神经时,早期可出现视力下降,多为单侧或双侧视力逐渐减退,还可能伴有视野缺损,常见的有双颞侧偏盲等。这是由于垂体瘤位于蝶鞍内,向上生长压迫视神经交叉所致,随着肿瘤进一步增大,视野缺损范围可能会逐渐扩大。 头痛:是比较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多为双侧额部或颞部隐痛、胀痛。这是因为肿瘤生长导致鞍内压升高,刺激硬脑膜等结构引起头痛。 女脑垂体瘤早期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若出现上述相关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垂体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等)和激素水平检测等,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于女性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关注自身月经、泌乳、容貌、视力等方面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诊,避免延误病情。同时,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尤其是有垂体瘤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应加强监测。

    2025-09-29 11:05:08
  • 鞍结节脑膜瘤的症状有哪些

    鞍结节脑膜瘤可引发多种症状,包括视觉症状(约60%-80%患者视力减退,可单眼发展为双眼,视野多双颞侧偏盲,不同年龄性别有差异)、内分泌症状(垂体功能异常致内分泌紊乱,如女性月经、男性性功能等受影响,少数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致多饮多尿,不同年龄性别表现有差异)、颅内压增高症状(肿瘤大致脑脊液循环障碍,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不同年龄表现不同)、其他症状(少数嗅觉障碍、眼部运动障碍,不同年龄影响程度不同)。 内分泌症状 垂体功能异常:可影响垂体激素的分泌,导致内分泌紊乱。例如,促性腺激素分泌异常可能引起女性月经紊乱、闭经,男性性功能减退等;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在成人主要表现为肢端肥大等,但鞍结节脑膜瘤相对较少直接引起典型肢端肥大表现;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相关症状,如乏力、畏寒、心悸等,不同年龄人群内分泌表现有差异,女性在生育年龄可能更易出现月经方面的明显异常,老年患者可能因基础疾病多而使内分泌症状被掩盖或表现不典型。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尿崩症相关症状,表现为多饮、多尿等,这是因为肿瘤影响了下丘脑-垂体轴相关调节抗利尿激素分泌的结构,不同性别患者出现尿崩症的概率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年龄较小患者可能因多饮多尿影响生长发育等。 颅内压增高症状 当肿瘤较大,占据颅内空间,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时,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头痛多为持续性胀痛,早晨或夜间可能加重,随着病情进展,呕吐可呈喷射性,不同年龄患者对头痛、呕吐的耐受和表现不同,儿童患者可能因不会准确表达头痛,而更多表现为烦躁不安、恶心呕吐等,且可能影响生长发育,需要特别关注。 其他症状 嗅觉障碍:鞍结节脑膜瘤可能累及嗅神经周围结构,导致嗅觉减退或丧失,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也是其可能出现的症状之一,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发生嗅觉障碍的概率无明显特异性差异。 眼部运动障碍:肿瘤侵犯动眼神经等相关结构时,可出现眼部运动障碍,如眼球活动受限等,这会影响患者的视觉功能和日常活动,不同年龄患者眼部运动障碍对生活的影响程度不同,老年患者可能因本身眼部调节功能下降而使症状加重时生活自理更受影响。

    2025-09-29 11:03:29
  • 小孩大脑脂肪瘤

    小孩大脑脂肪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发育异常致中线部位如胼胝体等区域由异位脂肪细胞聚集形成的良性病变,部分患儿无症状多体检时头颅影像学发现,有症状可致癫痫等表现,头颅MRI为诊断金标准,无症状小且非关键者可定期复查,有明显症状或增大需手术,多数预后较好,要监测生长发育、定期行头颅MRI复查,手术患儿需注意术后护理。 一、定义 小孩大脑脂肪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的良性病变,多位于中线部位,如胼胝体等区域,由异位的脂肪细胞聚集形成。 二、临床表现 1.无症状情况:部分患儿因脂肪瘤体积小、位置非关键区域,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在体检行头颅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 2.有症状情况:若脂肪瘤压迫周围脑组织,可出现癫痫发作、智力发育迟缓、头痛、肢体运动或感觉异常等表现,具体症状因脂肪瘤所在位置及压迫范围而异,年龄较小患儿可能表现为发育落后等情况。 三、诊断方法 1.头颅MRI检查:为诊断小孩大脑脂肪瘤的金标准,能清晰显示脂肪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可观察其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利用脂肪组织在MRI上的信号特征(T1加权像呈高信号)明确诊断。 四、治疗原则 1.随访观察:对于无症状、体积小且位置非关键的小孩大脑脂肪瘤,可定期进行头颅MRI复查,监测脂肪瘤变化情况。 2.手术治疗:当脂肪瘤引起明显临床症状(如频繁癫痫发作、严重压迫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等)或脂肪瘤体积较大有进行性增大趋势时,需考虑手术干预,手术目的是解除脂肪瘤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 五、预后及注意事项 1.预后:多数患儿经合适治疗后预后较好,无症状者定期随访通常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手术患儿术后需根据恢复情况评估,部分患儿神经功能可逐渐改善,但少数可能遗留一定神经功能缺损。 2.注意事项 生长发育监测:关注患儿智力、运动、语言等方面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进行儿童发育评估,若发现发育落后等情况及时干预。 影像学随访:遵循医嘱定期进行头颅MRI复查,以便及时发现脂肪瘤的变化情况。 术后护理:手术患儿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密切观察患儿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如肢体活动、意识状态等,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2025-09-29 11:02:06
  • 脑外间隙稍宽会自愈吗

    脑外间隙稍宽是否会自愈,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病因、宝宝年龄等。一般来说,在2-3岁时,脑外间隙会基本恢复正常。但如果脑外间隙明显增宽、合并其他异常或宝宝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可能需要进一步治疗。家长应定期带宝宝复查,并遵循医生建议。 脑外间隙稍宽是否会自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一般来说,以下是一些可能影响脑外间隙稍宽自愈的因素: 1.病因:脑外间隙稍宽的原因有很多,如早产、低出生体重、宫内感染、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如果病因能够得到及时治疗或纠正,脑外间隙稍宽可能会自愈。例如,感染引起的脑外间隙稍宽,通过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间隙可能会缩小或恢复正常。 2.宝宝的年龄:宝宝的年龄也是影响脑外间隙稍宽自愈的重要因素。在新生儿和婴儿期,脑外间隙稍宽是常见的现象,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脑外间隙会逐渐变窄。一般来说,在2-3岁时,脑外间隙会基本恢复正常。 3.定期复查:定期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如头颅超声、磁共振成像等)对于监测脑外间隙稍宽的变化非常重要。医生会根据复查的结果来评估脑外间隙的情况,并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或干预。 4.其他因素:宝宝的整体健康状况、营养状况、家庭环境等也可能对脑外间隙稍宽的自愈产生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脑外间隙稍宽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自愈,但也有一些情况需要密切关注和进一步治疗。如果宝宝存在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1.脑外间隙明显增宽:超过正常范围或进行性增宽。 2.伴随其他异常:如颅内出血、脑积水、脑发育不良等。 3.宝宝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异常、抽搐等。 4.病因不明:无法确定脑外间隙稍宽的具体原因。 对于脑外间隙稍宽的宝宝,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查。 2.提供良好的营养支持,确保宝宝的健康成长。 3.给予宝宝足够的关爱和刺激,促进其神经发育。 4.注意宝宝的安全,避免头部受伤。 总之,脑外间隙稍宽是否会自愈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家长应密切关注宝宝的发育情况,与医生保持沟通,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随访。如果对宝宝的情况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2025-09-29 11:00:32
  • 儿童恶性脑干肿瘤能治好吗

    儿童恶性脑干肿瘤治疗受多种因素影响,治疗手段有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模式,手术难完全切除,放疗有副作用且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化疗有副作用,总体预后较差但部分患儿经积极综合治疗可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时间,治疗需多学科协作兼顾儿童特点,家属需积极配合。 手术治疗方面 手术难度与局限:脑干位置深在,周围有众多重要神经结构,手术切除肿瘤极具挑战性。大部分儿童恶性脑干肿瘤难以通过单纯手术完全切除。例如,由于脑干的解剖结构特殊性,肿瘤与周围血管、神经紧密粘连,手术难以将肿瘤完整剥离,这使得单纯手术治愈的可能性较低。 放疗治疗方面 放疗的作用:放疗是儿童恶性脑干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对于部分患儿,放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缓解症状。然而,放疗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比如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可能导致生长迟缓、内分泌功能紊乱等问题。不同年龄的儿童对放疗的耐受程度不同,年龄较小的儿童在放疗后出现长期不良反应的风险相对更高。 化疗治疗方面 化疗的应用:化疗可用于术前缩小肿瘤体积,为手术创造条件,也可用于术后辅助治疗以及无法手术患儿的治疗。但化疗药物也有相应的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对于儿童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化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因为儿童的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药物毒性的耐受能力与成人不同。 预后情况 总体预后较差:儿童恶性脑干肿瘤整体预后不容乐观。大多数患儿的生存期较短,五年生存率相对较低。不过,也有部分患儿在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后,病情能够得到一定控制,生存时间有所延长。但这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肿瘤的病理类型、治疗反应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判断。例如,一些低级别恶性程度相对较低的脑干肿瘤患儿,经过合适的治疗后可能预后相对好一些,而高级别恶性肿瘤预后则往往较差。 儿童恶性脑干肿瘤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并且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和个体差异,在治疗过程中尽量减少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同时,对于患儿家属来说,需要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2025-09-29 10:48:2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