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翎

北京积水潭医院

擅长: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痛风、骨质疏松症等骨代谢疾病、肥胖症、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等内分泌代谢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陈海翎,女,副主任医师,现任内分泌科主任助理,医学博士。本科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11年曾在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进修学习。2013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医院管理EMBA毕业。从医近20年,曾在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进修学习。长期从事糖尿病及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痛风、高脂血症、继发性高血压、肥胖、骨质疏松等疾病的诊治工作和北大医学部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 曾获得北京科学技术二等奖。出版专业医学书籍6部,医学科普书籍3本。展开
个人擅长
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痛风、骨质疏松症等骨代谢疾病、肥胖症、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等内分泌代谢疾病。展开
  • 胆固醇高能吃海鲜吗

    胆固醇高能否吃海鲜分情况,海鲜种类多胆固醇含量有差异,胆固醇高人群可适量选低胆固醇白肉鱼,每周2-3次、每次100-150克,贝类少吃,每周不超1次、每次50克以内,老年人和合并其他疾病人群需特别注意,如老年人倾向低胆固醇白肉鱼且清蒸,合并糖尿病者综合考虑并选低糖低胆固醇海鲜及低糖烹饪方式。 海鲜种类繁多,不同种类海鲜的胆固醇含量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贝类如扇贝、生蚝等胆固醇含量相对较高;而鱼类中的大部分白肉鱼,如鳕鱼、鲈鱼等胆固醇含量相对较低。例如,每100克扇贝的胆固醇含量约为140毫克左右,而每100克鳕鱼的胆固醇含量约为114毫克左右。 胆固醇高人群的合理海鲜选择 对于胆固醇高的人群,可以适量选择胆固醇含量较低的海鲜。比如白肉鱼,因为其富含优质蛋白质,同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较高,如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等,这些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对心血管健康有益。建议每周食用白肉鱼的量控制在2-3次,每次约100-150克。而对于胆固醇含量高的贝类海鲜,不建议过多食用,若食用,每周最好不超过1次,每次食用量也不宜过多,控制在50克以内。 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老年人:老年人新陈代谢相对较慢,胆固醇高的老年人在选择海鲜时更要严格把控。由于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等生理特点,过多摄入高胆固醇海鲜可能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老年人更应倾向于选择低胆固醇的白肉鱼,并且要注意烹饪方式,尽量采用清蒸等少油的烹饪方法。 合并其他疾病的人群:如果胆固醇高的人群还合并有糖尿病等疾病,那么在选择海鲜时需要综合考虑。例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控制海鲜摄入量的同时,要注意海鲜的糖分含量等情况。因为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若海鲜烹饪过程中添加过多糖分等,会影响血糖的控制。此时选择低胆固醇的海鲜,并且搭配低糖的烹饪方式就更为重要。

    2025-09-24 12:51:43
  • 糖尿病人为什么会瘦

    糖尿病患者会出现消瘦,原因包括能量代谢紊乱致机体能量负平衡、血糖排出增加带走营养物质、食欲改变影响营养摄入以及慢性消耗导致机体状态改变。胰岛素缺乏使葡萄糖利用受阻致分解脂肪蛋白质供能致能量负平衡;血糖超肾糖阈尿糖排出携营养物质流失;部分患者食欲减退或虽食欲无变但营养不能有效利用;长期高血糖等致慢性消耗,机能代谢率变化、修复维持耗能及可能合并慢性炎症等加剧消瘦,如肌肉萎缩致营养储备减少体重减轻。 血糖排出增加带走营养物质 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后,尿糖排出增多,而葡萄糖在排出过程中会携带大量水分和电解质等营养物质一起从尿液流失。每排出1克葡萄糖大约会伴随丢失0.3克水分以及一些电解质等,长期大量尿糖丢失会造成机体营养物质的流失,进而引起消瘦。比如,一些糖尿病患者出现多尿症状,随着尿量增加,营养物质丢失增多,体重逐渐下降。 食欲改变影响营养摄入 部分糖尿病患者会出现食欲改变的情况,有的表现为食欲减退,进食量减少,导致从食物中获取的营养物质不足,无法满足机体正常代谢需求,从而引起消瘦;还有些患者可能因为代谢紊乱等因素影响,虽然食欲没有明显变化,但由于机体不能有效利用营养,也会出现消瘦。例如,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味觉减退等原因,食欲下降,摄入营养减少,容易出现消瘦状况。 慢性消耗导致机体状态改变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的高血糖、代谢紊乱等会使机体处于慢性消耗状态。患者身体的各项机能在慢性疾病的影响下,代谢率可能发生变化,且机体的修复、维持等过程也需要消耗能量,而由于能量利用障碍,身体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修复和维持,进一步加重消瘦。同时,慢性糖尿病还可能合并一些慢性炎症等情况,也会加剧机体的消耗,导致体重下降。比如,长期患糖尿病的患者,身体可能会出现肌肉萎缩等情况,这也是导致消瘦的一个因素,肌肉萎缩意味着机体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储备减少,体重自然会减轻。

    2025-09-24 12:50:45
  • 甲亢病人能喝茶吗

    甲亢病人饮茶分情况,病情稳定者适量淡茶一般无碍,病情控制不佳者大量浓茶不利;儿童甲亢不建议饮茶;老年甲亢要避浓茶、关注反应;有特殊病史者如心脏基础病或胃肠道疾病者需谨慎饮茶,依自身情况选淡茶等。 茶叶中含有茶多酚、咖啡因等成分,对于病情稳定、甲状腺功能控制较好的甲亢病人,适量饮用淡茶通常不会对病情造成明显不良影响。有研究表明,适量的茶多酚具有一定抗氧化等益处,但甲亢病人饮茶时要注意选择淡茶,避免过浓。因为浓茶中咖啡因含量较高,可能会兴奋交感神经,导致心跳加快、手抖等甲亢相关症状加重。 大量饮用浓茶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甲亢病情控制不佳,仍有明显心悸、手抖等高代谢症状的病人,大量饮用浓茶是不合适的。浓茶中的咖啡因会进一步刺激交感神经,使心跳更快,加重心慌等不适。而且,咖啡因还可能影响病人的睡眠,而良好的睡眠对于甲亢病人的康复也很重要,睡眠不足可能会影响身体的代谢调节等,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不同年龄段甲亢病人饮茶需注意的方面 儿童甲亢病人 儿童甲亢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儿童甲亢病人饮茶需格外谨慎。儿童的神经系统等还在发育中,对咖啡因等刺激更敏感,一般不建议儿童甲亢病人饮茶,以免影响心率、睡眠等,进而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老年甲亢病人 老年甲亢病人身体机能有所下降,代谢也相对缓慢。老年甲亢病人饮茶同样要注意避免浓茶,适量饮用淡茶。同时,要关注自身对饮茶的反应,如饮用后是否出现心跳明显加快等不适症状,若有应及时调整饮茶习惯。 有特殊病史甲亢病人饮茶需留意 对于本身有心脏基础疾病的甲亢病人,如合并冠心病等,饮用浓茶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这类病人更要严格控制浓茶的摄入,尽量以淡茶为主或根据自身心脏耐受情况谨慎饮茶。而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的甲亢病人,过浓的茶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引起不适,所以也需要选择淡茶,并注意饮茶的时间,避免在空腹等情况下饮茶加重胃肠道负担。

    2025-09-24 12:49:30
  • 甲状腺结节吃什么散结

    甲状腺结节患者需均衡营养摄入以维持代谢稳定,甲状腺功能正常者可适量食用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食物但甲亢者需限碘,应适当增加瘦肉鱼类等优质蛋白摄入,孕妇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甲状腺功能合理摄碘,老年人饮食要注重易消化性并综合整体健康状况由医生和营养师共同制定合理方案。 一、均衡营养摄入 甲状腺结节患者可通过保证饮食中各类营养素均衡来维持身体正常代谢,为甲状腺功能稳定提供基础。例如,多摄入新鲜蔬菜,像西兰花、胡萝卜等。西兰花中含有的硫代葡萄糖苷等成分具有一定抗氧化特性,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等,这些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持机体的抗氧化状态,但目前并无证据表明单纯依靠蔬菜中的这些成分能直接使甲状腺结节消散,只是合理营养是身体健康的基础保障。 二、适量摄入含碘食物 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碘摄入需根据个体甲状腺功能状况调整。对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可适量食用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食物,但要注意不过量;而对于合并甲亢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则需严格限制碘的摄入,因为过量碘会加重甲亢病情,影响甲状腺状态。 三、增加优质蛋白摄入 甲状腺结节患者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如瘦肉、鱼类等。优质蛋白有助于维持机体正常的蛋白质代谢,对于维持身体的免疫功能等有一定作用,但同样,优质蛋白摄入也不能替代针对甲状腺结节的专业医疗评估与处理,只是从营养角度助力身体维持良好状态。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孕妇需注意碘的合理摄入,既要保证胎儿正常的甲状腺发育所需碘量,又要避免因碘摄入异常影响自身及胎儿甲状腺功能,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甲状腺功能情况调整含碘食物的摄入。 老年人:老年人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在饮食上需注重食物的易消化性,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要避免过度进食加重胃肠负担,其饮食调整需综合考虑身体整体健康状况以及甲状腺结节的具体情况,由医生和营养师共同制定合理方案。

    2025-09-24 12:48:15
  • 甲状腺结节3mm是恶性吗

    甲状腺结节3mm恶性的可能性较小,但仍需进一步检查和评估,医生会综合考虑结节特征和患者情况来评估风险,可能会建议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细针穿刺活检等检查,根据结果进行风险分层并制定相应的监测和随访方案。 1.甲状腺结节的评估:通常,甲状腺结节的大小并不是判断其恶性的唯一因素。医生会综合考虑结节的特征,如形状、边界、回声、血流情况等,以及患者的个人情况,如年龄、性别、家族病史、颈部放射史等,来评估结节的恶性风险。 2.进一步检查:对于发现的甲状腺结节3mm,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以下检查,以帮助确定结节的性质: 甲状腺功能检查:评估甲状腺的功能状态。 细针穿刺活检:通过细针从结节中取出细胞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结节的细胞类型和是否存在恶性细胞。 3.风险分层:根据结节的特征和其他因素,医生会将结节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低风险结节通常不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或其他治疗,而是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和甲状腺功能监测。中风险和高风险结节可能需要更密切的观察或进一步的检查,如核素扫描、PET-CT等。 4.监测和随访:对于较小的甲状腺结节,医生可能会建议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和甲状腺功能监测,以观察结节的变化。监测的频率通常根据结节的特征和患者的情况而定。 5.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减少碘的摄入等。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甲状腺检查,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 遵循医生的建议:如果医生建议进一步检查或治疗,应积极配合。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如果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或治疗有任何疑问,应咨询医生以获取个性化的建议。此外,儿童的甲状腺结节处理需要特别谨慎,因为儿童甲状腺癌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且治疗方法与成人可能有所不同。儿科医生或儿童内分泌专家将根据具体情况提供更合适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2025-09-24 12:46:4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