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晓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擅长:青光眼、白内障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段晓明,女,北京同仁医院 眼科 副主任医师,擅长青光眼、白内障的诊治。展开
个人擅长
青光眼、白内障的诊治。展开
  • 弱视能手术治疗吗

    弱视一般不通过手术治疗,主要治疗方法是非手术综合治疗;但伴有眼部器质性病变需手术时,手术为视觉发育创造基础条件后仍需非手术弱视治疗;特殊类型斜视合并弱视时,视力提高到一定程度且斜视明显可考虑手术矫正斜视,术后仍需弱视训练,儿童相关治疗要综合多因素确保顺利恢复。 手术在弱视治疗中的特殊情况 伴有眼部器质性病变需手术时 当弱视患者同时伴有需要手术治疗的眼部器质性病变,例如先天性白内障,在摘除白内障后,为了给患儿创造良好的视觉发育条件,才会考虑后续的弱视康复治疗,但手术本身不是针对弱视的治疗。手术主要是解决眼部的器质性问题,为视觉发育创造基础条件,之后仍需要通过非手术的弱视治疗方法来促进视力的提高。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需要谨慎评估,要在确保手术安全的前提下,尽快为后续的弱视康复创造条件,同时要考虑儿童的身体状况和配合程度等因素。 特殊类型斜视合并弱视时 部分斜视合并弱视的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弱视治疗,视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如果斜视仍然很明显,可能会考虑手术矫正斜视。但手术的目的是改善眼位,而不是直接治疗弱视,术后仍然需要继续进行弱视训练来巩固和提高视力。对于此类患者,手术前后都要密切关注弱视的治疗情况,根据视力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在儿童斜视合并弱视的治疗中,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手术时机的选择要综合评估斜视度数、视力情况以及儿童的配合度等多方面因素,确保手术和后续弱视治疗都能顺利进行,最大程度促进患儿视觉功能的恢复。

    2025-09-22 14:26:51
  • 眼部血管硬化的症状

    眼部血管硬化会引发视力变化,如不同年龄段人群出现视力模糊、视物不清、视野缺损等;还会导致眼部不适症状,包括眼胀、眼痛以及眼前黑影飘动等;同时会有眼部血流相关改变,高血压、肥胖等人群因相应因素易出现眼部血管硬化及上述一系列表现。 眼部不适症状 眼胀、眼痛:硬化的眼部血管可能导致眼部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眼内压力变化等,从而出现眼胀、眼痛的感觉。年轻人若长期熬夜、过度用眼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眼部血管硬化风险,进而更容易出现眼胀眼痛;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身体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眼部血管状态,使眼胀眼痛症状更易出现;老年人血管弹性差,本身就容易发生血管硬化,眼胀眼痛症状相对更常见。 眼前黑影飘动:当眼部血管硬化影响眼底血液循环时,可能导致玻璃体等结构发生变化,出现眼前黑影飘动的现象,类似飞蚊症的表现。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出现,但老年人由于眼部结构退变,相对更易发生,且若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病史,会进一步加重这种情况,因为这些基础病会加速血管硬化进程,影响眼部血液供应。 其他相关表现 眼部血流相关改变:通过眼部血流检测等手段可发现眼部血管硬化相关的血流变化,比如血流速度减慢等。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管硬化,进而影响眼部血流;肥胖人群由于体内代谢紊乱等因素,也容易出现血管硬化,影响眼部血流,导致上述视力、眼部不适等一系列表现,因为肥胖会增加血液中脂质等成分,易沉积在血管壁导致血管硬化。

    2025-09-22 14:23:08
  • 白内障的早期症状一般会有哪些

    白内障早期有视力模糊(晶状体混浊致光线折射传导受影响,不同人群需留意)、单眼复视或多视(晶状体混浊致光线折射不均,强光等环境下易出现)、眼前固定黑影(晶状体局部混浊遮挡光线形成阴影,老年人需关注)、色觉异常(晶状体混浊影响不同波长光线感知,糖尿病患者并发时更早出现)、畏光(晶状体混浊致眼睛对光线适应能力下降,强光下不适,强光环境工作者需考虑)等症状。 单眼复视或多视 患者可能会感觉看东西时出现重影,比如原本一个物体看成两个或多个。这是由于混浊的晶状体导致光线折射不均匀,使得视网膜上形成多个影像。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处于强光或不良用眼环境下的人群,更易出现这种早期症状,应加以留意。 眼前有固定黑影 眼睛里会出现固定位置的黑影,且不会随着眼球转动而改变位置。这是因为晶状体局部混浊,遮挡了部分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阴影。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白内障的风险增加,更要关注眼前是否有异常黑影出现。 色觉异常 对颜色的感知出现变化,例如看物体时颜色变得不够鲜艳,或者有色觉偏差。这是因为混浊的晶状体影响了对不同波长光线的感知。糖尿病患者并发白内障时,色觉异常可能会更早出现,这类人群需密切监测眼部情况。 畏光 在光线较强的环境下,会出现畏光、不适感增强的情况。这是因为混浊的晶状体使眼睛对光线的适应能力下降,强光刺激下会感到不适。长期在户外工作、接受强光照射的人群,若出现畏光症状,要考虑白内障早期的可能。

    2025-09-22 14:18:34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用什么眼药水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常用眼药水有抗氧化剂类(如谷胱甘肽滴眼液,早期有辅助保护作用)和改善微循环类(前列腺素衍生物类眼药水可辅助改善眼部微循环,但需综合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妊娠期、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各有特点,儿童优先非药物综合管理,妊娠期需多科评估谨慎选药,老年要注意眼部生理变化确保用药安全。 改善微循环类眼药水:前列腺素衍生物类眼药水可能有一定改善眼部微循环的作用,不过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来说,更主要的是系统治疗基础上的辅助。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等因素,会导致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微循环出现障碍,此类眼药水从理论上可以通过改善眼部局部微循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视网膜缺血缺氧的状态,但需要结合整体的糖尿病控制等综合治疗。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对较少,但如果发生,用药需格外谨慎,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眼部组织对药物的耐受和反应与成人不同,一般优先考虑非药物的综合管理,如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指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用药要权衡对胎儿和母体的影响,需要在眼科和产科医生的共同评估下谨慎选择眼药水,因为某些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等;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眼药水时,要注意眼部的生理变化,如老年人眼部组织可能有退行性改变,药物的吸收、分布等与年轻人不同,使用前要详细检查眼部情况,确保用药安全。

    2025-09-22 14:09:02
  • 小儿视网膜母细胞瘤如何分期

    小儿视网膜母细胞瘤主要采用INFERC分类分期,包括眼内期(分A-E期)、青光眼期(眼内期基础上有青光眼表现)、眼外期(含眶内期、颅内期、远处转移期),分期对治疗和预后评估重要,临床需结合多检查准确分期,治疗要考虑儿童特点及人文关怀。 A期:肿瘤局限于视网膜,直径≤3mm,无玻璃体或视网膜下种植。 B期:肿瘤直径3-10mm,无玻璃体或视网膜下种植。 C期:肿瘤直径>10mm,无玻璃体或视网膜下种植。 D期:肿瘤伴有玻璃体种植,但未达前部玻璃体及没有视网膜脱离;或肿瘤伴有视网膜下种植,但未达前部玻璃体及没有视网膜脱离。 E期:肿瘤伴有前部玻璃体种植,或伴有视网膜脱离。 青光眼期 眼内期基础上出现眼压升高导致的青光眼表现,如角膜水肿等。 眼外期 眶内期:肿瘤侵犯眶内组织,但未穿出眶骨膜。 颅内期:肿瘤穿出眶骨膜侵犯颅内组织。 远处转移期:肿瘤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如骨骼、肺部等。 小儿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分期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需要结合眼部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结果来准确分期。对于小儿患者,由于其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同时要密切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给予人文关怀。

    2025-09-22 14:00:5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