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曦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擅长:肺癌,乳腺癌,抗肿瘤药物治疗临床试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中南大学肿瘤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从事肿瘤临床工作十余年,对肿瘤的综合治疗、肿瘤微创消融治疗,尤其是肺癌、乳腺癌、头颈部肿瘤的综合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管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参与多项国际多中心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经验丰富,任国家CFDI检查员,中国中部肿瘤临床协作组委员。主要研究方向是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肺癌,乳腺癌,抗肿瘤药物治疗临床试验。展开
  • 导管内乳状瘤是癌症吗

    导管内乳状瘤不完全是癌症但有恶变可能,它是乳腺导管内良性肿瘤,有乳头溢液等症状,多数细胞形态生长方式规则,不过约6%-8%会恶变,年龄、生活方式、家族病史等影响恶变风险,患者需密切随访观察,有恶变迹象及时治疗。 一、导管内乳状瘤的性质特点 导管内乳状瘤是起源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其病理表现为导管内有乳头状新生物形成,瘤体一般较小,质地较软,患者可能会出现乳头溢液等症状,多为血性或浆液性溢液。从组织学角度看,它具有相对规则的细胞形态和生长方式,与典型的恶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无序增殖等表现不同。 二、恶变的相关情况 虽然大部分导管内乳状瘤是良性,但有研究显示其恶变率约为6%-8%左右。年龄因素对其恶变有一定影响,一般来说,年龄较大的患者发生恶变的风险相对较高。例如,中老年女性患导管内乳状瘤时,相比年轻女性更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方面机能有所下降,肿瘤恶变的潜在风险可能会增加。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内分泌平衡,间接增加导管内乳状瘤恶变的可能性。有乳腺疾病家族病史的人群,其患导管内乳状瘤后恶变的风险也可能高于无家族病史者。对于发现有导管内乳状瘤的患者,无论年龄、性别等因素如何,都需要进行密切的随访观察,通过乳腺超声、钼靶等检查手段定期评估肿瘤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有恶变倾向的迹象,如肿瘤迅速增大、细胞形态出现明显异型等,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07-30 11:02:59
  • scca高多少算是癌症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正常参考值一般在0-1.5μg/L左右,明显高于上限数倍甚至更高需警惕癌症,但不能仅依其升高数值确诊,良性疾病、不同人群情况不同,监测scca需结合多方面综合判断。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正常参考值一般在0-1.5μg/L左右,明显高于上限数倍甚至更高需警惕癌症,但不能仅依其升高数值确诊,良性疾病、不同人群情况不同,监测scca需结合多方面综合判断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是一种肿瘤标志物,但其升高不一定就意味着患癌症。一般来说,scca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因检测方法等因素略有不同,通常血清scca的正常参考值在0-1.5μg/L左右。当scca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数倍甚至更高时,需要警惕癌症的可能,但不能仅依据scca升高的数值来确诊癌症。例如,在鳞状细胞癌患者中,scca可能会显著升高,不过一些良性疾病如肺炎、结核病等也可能导致scca轻度升高。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scca的正常范围基本一致,但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各项指标的代谢等情况与年轻人有所不同,需要综合考虑。对于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其体内scca可能受到一定影响,若检测发现scca升高,需要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肿瘤等病变。对于有既往癌症病史的人群,监测scca水平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癌症复发等情况,但同样不能单纯依据scca数值来判定是否为癌症复发等,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综合判断。

    2025-07-30 10:59:22
  • 重度异型增生是几期癌

    重度异型增生属癌前病变,不直接对应癌症分期,其细胞异型性明显但未达癌标准,进一步发展突破基底膜成癌后依TNM分期定癌症分期,老年、有基础疾病及年轻人群中重度异型增生有不同特点且均需重视监测随访。 重度异型增生的特点 重度异型增生是指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态和结构上偏离正常,具有较高的癌变潜能。从组织学角度看,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大、深染,核质比例增大,极性紊乱等,但还未达到癌的诊断标准。 发展为癌症的过程 如果重度异型增生进一步发展,突破基底膜等结构就会转变为癌。在其发展为癌的不同阶段,才会依据TNM分期来确定癌症的具体分期。例如,当重度异型增生发展为早期癌且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时,可能属于早期癌症的某一具体分期;若已经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甚至远处转移,则会根据转移情况归为相应的中晚期癌症分期。 特殊人群的情况 对于老年人群体,由于身体机能下降,重度异型增生向癌转化的过程可能相对缓慢,但也不能忽视,需要密切监测。而对于有基础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基础上出现重度异型增生)的人群,要更加重视对基础疾病的控制以及对重度异型增生的随访,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重度异型增生向癌转变的进程和预后。年轻人群相对来说身体修复和抵抗能力有一定优势,但也不能放松警惕,一旦发现重度异型增生,同样需要规范的诊疗随访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癌变情况并进行相应处理。

    2025-07-30 10:52:39
  • 化疗患者不能吃的食物有哪些

    化疗患者需避免过于辛辣刺激、生冷、高盐腌制及过于油腻的食物,因这些食物会分别刺激胃肠道、引发感染、加重器官负担、导致消化不良等,影响身体恢复,尤其对有基础疾病者影响更甚。 一、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 1.具体情况:化疗患者常伴有胃肠道黏膜屏障受损等情况,过于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芥末等,会进一步刺激胃肠道,加重胃肠道不适,影响营养吸收,不利于化疗后身体恢复,尤其本身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更需严格避免。 二、生冷食物 1.具体情况:生冷食物包括刚从冰箱取出的食物、生鱼片等,化疗后患者免疫力低下,生冷食物易携带细菌等病原体,易引发胃肠道感染,导致腹泻等症状,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对于老年化疗患者或有基础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影响更为显著,易加重病情。 三、高盐腌制食物 1.具体情况:像咸鱼、腌菜等高盐腌制食物,含盐量高,化疗患者食用后会加重肾脏等器官负担,且腌制过程中产生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长期食用不利于化疗后身体恢复,对于有肾脏基础疾病的化疗患者需格外注意避免此类食物。 四、过于油腻的食物 1.具体情况:过于油腻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等,化疗患者胃肠功能减弱,难以消化吸收过于油腻的食物,易引起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症状,影响营养摄入,对于肥胖或有高血脂基础疾病的化疗患者,会进一步加重代谢负担。

    2025-07-30 10:48:03
  • 癌性疼痛是一直痛吗

    癌性疼痛不一定一直痛,有间歇性和持续性等不同表现,其具体特点受肿瘤类型、分期、部位及患者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影响,医生需综合评估制定镇痛方案来缓解患者疼痛困扰 间歇性疼痛情况:部分癌性疼痛可能呈现间歇性发作。例如,一些由肿瘤压迫周围组织引起的神经痛,可能在特定的体位、活动或外界刺激下发作,而在其他时候相对缓解。这是因为肿瘤对神经等结构的压迫或刺激并非持续恒定不变的,当患者处于不同状态时,对疼痛的感知会有所不同。对于儿童癌性疼痛患者,由于其表达能力相对有限,可能更难察觉疼痛的持续性,但也可能出现间歇性疼痛表现,需要医护人员仔细观察其行为等表现来判断。 持续性疼痛情况:也有相当一部分癌性疼痛是持续性的。当肿瘤不断生长侵犯周围组织、神经等结构,或者肿瘤释放一些致痛物质持续刺激机体时,疼痛会持续存在。比如一些晚期肿瘤广泛转移侵犯骨骼、内脏等部位时,疼痛往往较为持续。在老年癌性疼痛患者中,身体机能下降等因素可能使得疼痛更容易呈现持续性特点,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不同个体情况差异较大。 癌性疼痛的具体疼痛特点受肿瘤的类型、分期、部位以及患者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影响。医生需要综合评估患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镇痛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缓解患者的疼痛困扰。

    2025-07-30 10:42:5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