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程辉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擅长:结肠癌、直肠癌,淋巴瘤,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临床医学博士,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公派赴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VCU)梅西癌症中心,密西西比大学(UMC)癌症中心访问学者,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访问学者。湖南省医学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临床工作17年,被评为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10~2011年度“十佳青年岗位能手”。2012.9~2013.2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进修肿瘤放射治疗学。近13年来一直从事恶性肿瘤多药耐药的形成机理及其逆转研究。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国家高校基本科研青年助推课题1项,入选中南大学“531”人才工程及湘雅三医院“125”人才工程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课题3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被SCI收录5篇,Medline收录8篇。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及湖南省医药科技奖二等奖各2项。参编著作2部。展开
个人擅长
结肠癌、直肠癌,淋巴瘤,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展开
  • 结直肠癌最常见的五个症状

    结直肠癌有多种症状表现,包括排便习惯改变,如约20%-30%患者先出现便秘、腹泻交替;便血,右半结肠癌便血暗且多与粪便混合,左半结肠癌便血鲜红且常为黏液脓血便;腹痛,部位因肿瘤所在肠道而异;部分患者可摸到质地硬、形状不规则的腹部肿块(多提示病情较晚);还会因长期慢性失血等出现贫血,有相关高危因素人群需警惕。 一、排便习惯改变 结直肠癌患者常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包括便秘、腹泻或两者交替出现。例如,有研究表明,约20%-30%的结直肠癌患者会首先表现为排便习惯的异常。这是因为肿瘤生长可能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排空功能,不同患者的肠道受影响程度不同,所以会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的情况。对于年龄较大、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久坐、膳食纤维摄入少)且既往有肠道疾病病史的人群,更应警惕排便习惯改变可能是结直肠癌的信号。 二、便血 便血也是结直肠癌常见的症状之一,多为暗红色或鲜红色血便,便血的量可多可少。肿瘤表面的血管破裂是导致便血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右半结肠癌引起的便血颜色较暗,多与粪便混合;左半结肠癌引起的便血颜色相对较鲜红,且常表现为黏液脓血便。对于有家族结直肠癌病史、年龄在50岁以上、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出现便血症状时要高度重视,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结直肠癌。 三、腹痛 结直肠癌患者可能会出现腹部隐痛或胀痛等不适。肿瘤的生长会刺激肠道,或者引起肠道梗阻等情况从而导致腹痛。疼痛的部位并不固定,可能与肿瘤所在的肠道部位有关。例如,升结肠癌患者腹痛多位于右侧腹部,而降结肠癌患者腹痛多位于左侧腹部。对于有慢性腹痛病史、疼痛性质逐渐改变且经一般治疗无缓解的人群,需考虑结直肠癌的可能,尤其是合并有上述其他症状时。 四、腹部肿块 部分结直肠癌患者可以在腹部摸到肿块,肿块质地一般较硬,形状不规则,有的可推动,有的则固定。当肿瘤生长到一定大小,或者发生转移导致局部组织增生时可触及肿块。但腹部能摸到肿块往往提示病情已处于相对较晚的阶段。对于有结直肠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如肥胖、长期高脂肪饮食等,要定期进行腹部触诊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肿块。 五、贫血 由于长期慢性失血等原因,结直肠癌患者常出现贫血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肿瘤不断消耗机体营养,并且影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慢性失血导致体内铁等造血原料缺乏,进而引发贫血。尤其是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下降,贫血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更需要关注自身是否存在结直肠癌相关的贫血表现。

    2025-09-25 11:28:07
  • 肝癌术后转移到肺部有多严重

    肝癌术后转移到肺部严重性显著,在肿瘤负荷与进展方面,意味着进入晚期且进展加快、预后差;对呼吸功能有通气和换气障碍,致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对全身状况,会影响营养、降低生活质量并带来心理压力,有肺部基础疾病或吸烟史者受影响更甚。 一、肿瘤负荷与进展方面 肝癌术后肺部转移意味着肿瘤细胞已经从原发的肝脏部位扩散到肺部,肿瘤的负荷会逐渐增加。肺部是重要的呼吸器官,肿瘤在肺部生长会占据肺组织空间,影响肺的正常通气和换气功能。从疾病进展角度看,这表明肝癌已经进入了晚期阶段,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侵袭和转移能力,疾病的进展速度通常会加快。例如,有研究显示,肝癌出现肺转移后,患者的生存期会明显缩短,相较于未发生肺转移的肝癌术后患者,其预后情况较差很多。 二、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1.通气功能障碍:肺部转移的肿瘤组织会占据肺内的空间,导致有效通气面积减少。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随着转移瘤的增大和数量增多,呼吸困难会逐渐加重。轻度转移时可能只是在活动后出现气短,而随着病情进展,即使在静息状态下也会感到呼吸急促。 2.换气功能障碍:肿瘤转移破坏了肺组织的正常结构,影响了气体交换的效率。氧气无法有效地从肺泡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也不能顺利从血液排出到肺泡,进而导致患者出现低氧血症,表现为口唇、甲床发绀等,严重时会引起呼吸衰竭。 三、对全身状况的影响 1.营养状况:由于肿瘤的消耗以及呼吸功能障碍导致患者进食可能受到影响,同时机体代谢紊乱,患者会出现体重下降、消瘦、乏力等情况。长期的营养状况不佳会进一步削弱患者的免疫力,使得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 2.心理和生活质量:疾病的严重程度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患者会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在生活质量方面,患者的日常活动受到极大限制,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社交和休闲活动,生活自理能力也可能逐渐下降。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影响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年轻患者可能会因为疾病的打击而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担忧,女性患者可能在身体形象改变等方面面临更大的心理挑战;老年患者则可能因为基础健康状况较差,对疾病的耐受能力更弱,生活质量下降更为明显。有肺部基础疾病病史的患者,肝癌术后转移到肺部时,病情进展可能会更加迅速,因为其肺部的储备功能已经相对较弱,肿瘤对肺部的影响会更快地显现出来。而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吸烟的患者,本身肺部功能就受到一定损害,肝癌术后肺转移后,呼吸功能的恶化会更加严重。

    2025-09-25 11:23:12
  • 肝癌早期B超显示特点有哪些

    肝癌早期B超有病灶形态、回声、血流及周围肝组织等多方面特点,病灶多较小呈圆形或类圆形,有低回声、等回声等回声特点,病灶内可有较丰富血流信号,周围肝组织可有轻度回声异常,需综合患者多方面情况分析以提高早期肝癌检出率。 一、病灶形态特点 结节大小:早期肝癌病灶通常较小,一般直径多在3cm以下,也有部分可能在1-2cm左右。这是因为肝癌早期肿瘤细胞增殖相对局限,病灶尚未明显增大。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的人群,早期小肝癌在B超下都可能呈现出相对较小的结节样改变,但有基础肝病(如乙肝、丙肝病史)的人群更需密切关注此类小病灶。 结节形状: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可能清晰或尚清晰。圆形或类圆形是常见的肿瘤形态表现,边界情况与肿瘤的生长方式及周围组织反应有关。如果是女性患者有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同时合并乙肝病史,其早期肝癌结节边界可能相对更易受体内激素及代谢等因素影响,但B超下仍可观察其大致形状。 二、回声特点 低回声结节:是较为常见的早期肝癌B超表现。肿瘤组织与周围正常肝组织在声学特性上存在差异,癌细胞排列及细胞间质等因素导致其回声低于正常肝实质回声。不同年龄人群,如老年患者肝脏本身质地可能发生一定变化,会对低回声结节的显示产生一定影响,但总体上仍可检测到低回声的病灶特征。 等回声结节:早期肝癌有时也可表现为等回声,即肿瘤回声与周围肝实质回声相近,这增加了早期发现的难度。对于有长期酗酒史的男性,其肝脏可能因酒精损伤出现回声改变,此时等回声的肝癌结节更易被忽略,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进一步明确。 三、血流特点 血管分布:早期肝癌病灶内可能检测到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可见短棒状、分支状的血流。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观察到病灶周围及内部的血管情况,肿瘤生长需要血液供应,所以会有新生血管形成。对于有肝硬化病史的人群,本身肝脏血管已存在一定改变,早期肝癌的血流特点可能与单纯正常肝脏基础上的肿瘤有所不同,需要仔细鉴别。 四、其他特点 周围肝组织改变:部分早期肝癌周围肝组织可能有轻度的回声异常,如局部肝实质回声稍增粗等。这与肿瘤的浸润性生长或对周围肝组织的影响有关。年龄较大的人群肝脏功能逐渐减退,其周围肝组织的改变可能更不典型,需要结合患者的全面病史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总之,肝癌早期B超显示有上述多方面特点,临床医生需要综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及其他检查结果,全面分析B超表现,以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

    2025-09-25 11:20:19
  • 怎样自测肝癌早期

    肝癌早期可通过观察症状表现(如肝区不适、消化道症状)、检查身体体征(如黄疸迹象、肝肿大情况)、结合病史评估(如肝炎病史、家族肝癌史)来自测,但自测不能确诊,可疑时应及时就医做详细检查。 一、观察症状表现 1.肝区不适:肝癌早期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胀痛或钝痛等情况,部分患者会感觉肝区有间歇性或持续性的不适,但不同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有乙肝病史的人群更需关注此症状,因为乙肝患者本身肝脏基础较差,出现肝区不适要警惕肝癌可能;年轻人群若生活方式不健康,长期熬夜、酗酒等,也可能因肝脏轻微损伤出现类似症状,但需进一步排查。 2.消化道症状:可能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表现。这是因为肝癌影响肝脏功能,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对于老年人,本身消化功能就随年龄增长有所减退,若出现消化道症状更易被忽视,而年轻人群若平时饮食不规律,也可能有类似表现,但肝癌引起的消化道症状往往持续且难以通过简单调整饮食缓解。 二、检查身体体征 1.黄疸迹象:观察皮肤和巩膜是否有发黄情况,若出现黄疸可能是肝癌导致胆管受压等引起胆红素代谢异常。对于有长期吸烟饮酒史的中年人,出现黄疸要高度重视,因为这类人群肝癌发病风险相对较高;儿童若出现黄疸则需考虑先天性胆道疾病等,但也不能排除罕见的肝脏病变,需及时就医排查。 2.肝肿大情况:自己可以尝试在右上腹触摸,看是否有肝脏肿大的迹象。不过这需要一定的经验,对于有肝硬化病史的人群,本身肝脏可能有质地改变等情况,若发现肝肿大变化要格外警惕;女性若本身肝脏位置等有个体差异,触摸时要注意准确判断,最好能在医生指导下学习正确的触摸方法来辅助自测。 三、结合病史评估 1.肝炎病史: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病史的人群是肝癌高危人群,这类人群要定期关注自身身体状况,比没有肝炎病史的人更需密切自测是否有肝癌早期迹象,因为肝炎长期不愈可能逐渐发展为肝硬化进而引发肝癌,所以这类人群要重点留意肝区症状、消化道症状等情况。 2.家族肝癌史:如果家族中有肝癌患者,那么自身患肝癌的风险相对增加,这类人群自测时要更严谨,除了关注上述症状体征外,可能需要更频繁地自我监测,同时了解自己的肝脏健康基础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自测只是初步筛查手段,不能仅凭自测结果确诊肝癌。一旦自测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如腹部超声、甲胎蛋白(AFP)检测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2025-09-25 11:18:44
  • 鼻咽癌复发可以活过五年吗

    鼻咽癌复发后存活五年情况受复发时间、部位范围、患者身体状况、治疗手段等多种因素影响,早期复发、有区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老年及基础健康差患者预后差,合适再次治疗可提高五年生存概率,需综合多因素评估治疗。 复发时间与预后的关系 早期复发:如果鼻咽癌在治疗后较短时间内复发,例如治疗后1-2年内复发,通常预后相对较差。因为此时肿瘤可能对之前的治疗产生了一定的抵抗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可能更具侵袭性。研究表明,早期复发的鼻咽癌患者五年生存率相对较低。 晚期复发:若复发时间较晚,比如治疗后5年甚至更久才复发,相对而言预后可能稍好一些,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仍需要根据具体的复发情况来判断。 复发部位与范围对预后的影响 局部复发:如果是单纯的局部复发,肿瘤局限在鼻咽部或周围较局限的区域,通过再次合理的治疗,部分患者仍有获得较长生存时间的可能。例如,再次进行放疗、手术等治疗,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可以存活超过五年。 区域淋巴结复发或远处转移:当复发涉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甚至远处转移(如肺转移、骨转移等)时,预后往往较差。远处转移的出现意味着肿瘤已经播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治疗难度大幅增加,五年生存率会明显降低。例如,出现远处转移的鼻咽癌复发患者,五年生存率通常较低。 患者身体状况的影响 年龄因素:年轻患者身体状况相对较好,对治疗的耐受性可能更强,在复发后如果能够接受积极有效的治疗,可能更有机会获得较长的生存时间。而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对治疗的耐受性较差,会影响治疗的效果和生存时间。 基础健康状况:本身有良好基础健康状况的患者,如没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面对鼻咽癌复发时,能够更好地承受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从而有更大的机会获得较好的预后。相反,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治疗风险增加,会影响五年生存的可能性。 治疗手段的影响 再次治疗的选择:复发后再次治疗的方式包括再次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如果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再次治疗方案,例如对于适合再次放疗的局部复发患者,规范的放疗可以控制肿瘤生长,提高生存几率。靶向治疗等新的治疗手段的应用,也为部分复发患者带来了生存获益的希望,从而可能提高五年生存的概率。 总之,鼻咽癌复发后患者是否能活过五年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多种因素。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的评估和治疗,以最大程度地争取较好的预后。

    2025-09-25 11:15:3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