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程辉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擅长:结肠癌、直肠癌,淋巴瘤,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临床医学博士,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公派赴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VCU)梅西癌症中心,密西西比大学(UMC)癌症中心访问学者,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访问学者。湖南省医学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临床工作17年,被评为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10~2011年度“十佳青年岗位能手”。2012.9~2013.2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进修肿瘤放射治疗学。近13年来一直从事恶性肿瘤多药耐药的形成机理及其逆转研究。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国家高校基本科研青年助推课题1项,入选中南大学“531”人才工程及湘雅三医院“125”人才工程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课题3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被SCI收录5篇,Medline收录8篇。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及湖南省医药科技奖二等奖各2项。参编著作2部。展开
个人擅长
结肠癌、直肠癌,淋巴瘤,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展开
  • 卵巢癌复发的征兆是什么

    卵巢癌复发有症状表现和检查异常两方面征兆。症状表现包括腹部不适与肿块、消化道症状、妇科相关症状;检查异常有影像学发现新占位性病变、肿瘤标志物如CA125可能升高需结合多方面综合判断。 一、症状表现方面 腹部不适与肿块:患者可能会再次出现腹部的胀满感、隐痛等不适。复发时腹部有可能触及到肿块,这是因为肿瘤细胞增殖形成新的病灶团块。对于有卵巢癌病史的患者,应定期自我触摸腹部,若发现异常肿块需及时就医检查。在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都可能出现此征兆,但中老年女性相对更需警惕,因为卵巢癌高发于该年龄段。生活方式上,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等可能影响身体对腹部状况的感知,但并非直接导致卵巢癌复发的原因,而是整体健康状况的一个影响因素。有卵巢癌病史的患者若出现腹部不适或肿块,应高度重视。 消化道症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这是由于肿瘤复发后可能累及肠道周围组织,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例如,肿瘤转移至腹腔,刺激肠道引起功能紊乱。女性患者在这方面的表现与一般人群类似,但有卵巢癌病史者更应关注消化道症状的变化。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本身消化功能就相对较弱,更易被复发的消化道症状所困扰。生活方式中,饮食不规律等可能加重消化道不适,但对于卵巢癌复发导致的消化道症状,需区分是肿瘤因素还是单纯饮食因素。有卵巢癌病史者出现消化道症状持续不缓解时要考虑复发可能。 妇科相关症状:阴道不规则出血,这是因为肿瘤复发后侵犯子宫、阴道等部位的血管等组织。还有可能出现盆腔疼痛,疼痛位置多在盆腔区域,是肿瘤刺激周围组织或神经引起。年轻女性患卵巢癌复发时,妇科症状的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和肿瘤具体情况有所不同,而中老年女性也需关注自身妇科相关的异常变化。有卵巢癌病史的女性无论年龄大小,若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或盆腔疼痛,都要及时排查卵巢癌是否复发。 二、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异常方面 影像学检查:通过超声、CT、MRI等检查可能发现盆腔或腹腔内新的占位性病变。超声检查可以初步观察盆腔内器官的情况,若发现异常的肿块回声等要进一步评估。CT和MRI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在不同年龄的患者中,影像学检查的表现可能因身体组织的差异有一定不同,但检查的目的都是为了发现卵巢癌复发的迹象。生活方式对影像学检查结果本身无直接影响,但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身体较好的状态以便更好地进行检查及后续诊断。有卵巢癌病史者需按照医生建议定期进行相关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复发迹象。 肿瘤标志物升高:CA125等肿瘤标志物可能再次升高。CA125是卵巢癌较为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在卵巢癌复发时,血清中的CA125水平往往会升高。但需要注意的是,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卵巢癌复发,还可能有其他因素影响,比如一些良性妇科疾病等也可能导致CA125轻度升高。所以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基础水平可能有差异,有卵巢癌病史者要关注自身肿瘤标志物的变化趋势,若发现持续升高需进一步排查复发情况。

    2025-09-25 12:59:42
  • 鼻咽癌放疗后复查项目

    鼻咽癌相关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鼻咽部MRI可清晰显示鼻咽部解剖结构及肿瘤情况,颈部CT可了解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血液学检查(EB病毒相关抗体检测对鼻咽癌辅助诊断等有重要意义,血常规可评估身体状况和放疗不良反应)、内镜检查(鼻咽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鼻咽部黏膜情况),不同年龄、性别患者检查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影像学检查 1.鼻咽部磁共振成像(MRI) 意义: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清晰显示鼻咽部解剖结构,有助于发现鼻咽部肿瘤复发情况,包括肿瘤的大小、形态、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例如,通过MRI可以观察鼻咽部黏膜是否有异常增厚、是否有新的肿块形成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进行鼻咽部MRI检查时,注意事项基本相同,检查前需去除身上的金属物品,如项链、耳环等,以避免金属伪影影响图像质量。对于有幽闭恐惧症的患者,可提前与医生沟通,考虑采取相应的缓解措施,如使用镇静药物等。 2.颈部CT 意义:颈部CT可以了解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鼻咽癌容易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通过颈部CT能清晰显示颈部淋巴结的大小、数目、形态等。不同年龄患者检查时,儿童进行颈部CT检查需严格控制辐射剂量,要根据儿童的体重等情况调整扫描参数。女性患者如果处于孕期或哺乳期,需告知医生,权衡检查的必要性和辐射对胎儿或婴儿的潜在影响。 二、血液学检查 1.EB病毒相关抗体检测 意义:EB病毒与鼻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EB病毒相关抗体,如EB病毒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VCA-IgA)、EB病毒早期抗原-免疫球蛋白A(EA-IgA)等,对鼻咽癌的辅助诊断、病情监测和复发预警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人群EB病毒相关抗体水平可能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抗体水平可能与成人不同,但临床意义主要还是基于与鼻咽癌的相关性。性别对EB病毒相关抗体检测结果影响不大,在检查前,患者无需特殊准备,正常饮食、作息即可,但如果同时进行其他血液检查,可能需要空腹,需听从医生安排。 2.血常规 意义: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血细胞情况,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的数量和形态。放疗后患者可能出现骨髓抑制等情况,血常规检查能及时发现血细胞减少等异常,对于评估患者的一般身体状况和放疗相关不良反应有帮助。不同年龄患者血常规参考值不同,儿童的血常规参考值与成人有明显差异,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年龄等因素判断血常规结果是否正常。女性患者在生理期可能会出现血常规指标的生理性波动,需告知医生生理期情况,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结果。 三、内镜检查 1.鼻咽镜检查 意义:鼻咽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鼻咽部黏膜情况,发现鼻咽部早期病变或复发灶。通过鼻咽镜可以清晰看到鼻咽部的具体结构,如咽隐窝、鼻咽顶壁等部位是否有异常新生物、黏膜是否有糜烂、溃疡等改变。不同年龄患者进行鼻咽镜检查时,儿童可能需要在麻醉下进行检查,以减少检查时的不适和不配合,麻醉前需禁食禁水一定时间,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等确定具体的禁食禁水时间。女性患者在检查前需告知医生是否处于月经期等情况,月经期间鼻咽镜检查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等。

    2025-09-25 12:58:16
  • 大便呈墨绿色是肠癌吗

    大便呈墨绿色不一定是肠癌,其可能由非疾病因素(如大量食用绿色蔬菜、食用含特殊色素食物添加剂、服用含铁制剂)和疾病因素(如肠道炎症、胆道疾病等)导致,肠癌患者大便颜色可能改变但单纯墨绿色非特异性表现,发现大便持续墨绿色伴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不同人群就医侧重点不同。 一、可能导致大便墨绿色的非疾病因素 1.饮食因素 大量食用绿色蔬菜:如果近期大量食用如菠菜、油麦菜等绿色蔬菜,蔬菜中的叶绿素在人体肠道内不能完全被消化吸收,经过肠道代谢后可能会使大便呈墨绿色。例如,有研究发现,连续几天大量摄入绿叶蔬菜的人群,大便墨绿色的发生率会有所升高。 食用某些食物添加剂:一些含有特殊色素的食物,如食用了含有叶绿素铜钠盐等色素的食品,也可能影响大便颜色,导致大便呈墨绿色。 2.药物因素 服用含铁制剂:当服用含铁的药物,如硫酸亚铁等,铁元素在肠道内与硫化氢结合,会形成黑色的硫化铁,有时可能会使大便颜色看起来偏绿。一般在停止服用相关药物后,大便颜色会逐渐恢复正常。 二、可能导致大便墨绿色的疾病因素 1.肠道炎症 细菌性肠炎:当肠道受到细菌感染引发肠炎时,肠道黏膜会出现炎症反应,影响肠道的正常消化吸收功能。例如,志贺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痢疾,除了会有腹痛、腹泻等症状外,大便可能会出现墨绿色等异常颜色改变。炎症会导致肠道黏膜分泌增加,肠道蠕动加快,使得部分未完全消化的物质排出体外,从而影响大便颜色。 病毒性肠炎:如轮状病毒引起的肠炎,多见于儿童,病毒感染肠道后,会引起肠道黏膜的炎症损伤,导致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大便可能呈现墨绿色等改变。 2.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胆道疾病:当胆道出现问题时,如胆道梗阻,胆汁的排泄受到影响。正常情况下,胆汁参与脂肪的消化,当胆道梗阻时,胆汁不能正常进入肠道,肠道内的胆红素代谢会发生异常。胆红素经过一系列变化后可能会使大便颜色改变,出现墨绿色等情况。例如,胆结石引起的胆道梗阻患者,可能会伴随大便墨绿色的表现。 三、肠癌与大便颜色改变的关系 1.肠癌的大便颜色特点 肠癌患者的大便颜色可能会出现改变,例如便血,血液与大便混合时可能会使大便呈暗红色或黑色等,但单纯大便呈墨绿色并不是肠癌的特异性表现。肠癌更多的是还会伴有其他症状,如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腹痛、腹部肿块、消瘦等。 虽然肠癌可能会引起大便颜色改变,但不能仅凭大便呈墨绿色就判断是肠癌,需要结合其他多种临床表现以及相关检查来综合判断。例如,通过结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肠道内的情况,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这是诊断肠癌的金标准。 总之,大便呈墨绿色不一定是肠癌,有多种因素可以导致大便墨绿色,包括非疾病的饮食、药物因素以及一些肠道炎症等疾病因素。如果发现大便持续呈墨绿色且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腹痛、腹泻、消瘦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原因。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就医的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出现大便墨绿色且伴有腹泻等症状时,应更及时就医排查肠道感染等疾病;成年人则需要综合考虑自身的生活方式、既往病史等情况来进一步明确病因。

    2025-09-25 12:56:41
  • 肾癌肺转移的症状

    肾癌肺转移有肺部相关、全身及转移灶相关压迫等症状。肺部相关有咳嗽(刺激性干咳)、咯血(量可多可少)、呼吸困难(病灶多或广时出现,年龄大更易早现且重);全身有发热(低热为主,少数高热,生活方式不健康及有慢性病者易有变化)、体重减轻(肿瘤消耗致代谢营养吸收受影响,生活方式不健康及有家族史者更明显);转移灶相关压迫有压迫气道(儿童易迅速严重,老年隐匿)、压迫神经(压迫喉返神经致声音嘶哑等,不同性别及有相关病史者表现有别)。 咳嗽:较为常见,多为刺激性干咳,无痰或仅有少量白色黏液痰。这是因为肿瘤转移到肺部后,刺激支气管黏膜引起。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均可出现,长期吸烟的肾癌肺转移患者可能因肺部基础情况较差,咳嗽症状相对更明显。例如有研究发现,吸烟史超过20年的肾癌肺转移患者,咳嗽发生率较非吸烟患者更高。 咯血:肿瘤侵犯肺部血管时可出现咯血,咯血量可多可少,少量咯血表现为痰中带血,大量咯血则较为严重。女性患者若出现咯血情况需格外关注,因为某些特殊因素可能影响肺部血管状态进而导致咯血。不同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有肺部基础疾病(如肺炎、肺结核等病史)的肾癌肺转移患者,咯血风险可能增加。 呼吸困难:随着肺部转移病灶的增多或病灶累及范围较大时,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心肺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在肾癌肺转移后较早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比如60岁以上的肾癌肺转移患者,相比年轻患者,发生呼吸困难的概率更高,且症状可能更严重。 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多为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之间,少数患者可出现高热。发热机制可能与肿瘤坏死物质吸收有关。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的肾癌肺转移患者,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出现发热情况。有慢性病史(如糖尿病等)的患者,由于基础健康状况较差,发热时可能病情变化相对更快,需要密切监测体温等指标。 体重减轻:患者可出现体重逐渐下降,这是因为肿瘤是消耗性疾病,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和营养吸收。对于年轻但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节食、缺乏运动等)的肾癌肺转移患者,体重减轻可能更为明显。有恶性肿瘤家族史的患者,在肾癌肺转移时,体重减轻的情况可能需要更积极地关注和干预,因为家族遗传因素可能使肿瘤进展相对更快,对体重的影响更显著。 转移灶相关压迫症状 压迫气道:若肺转移灶压迫大气道,可出现喘鸣、气促加重等症状。对于儿童肾癌肺转移患者,由于气道相对狭窄,压迫气道后可能迅速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来保持气道通畅。而老年患者气道弹性下降,压迫气道后症状可能相对隐匿,但同样需要重视,及时评估气道受压情况。 压迫神经:如果转移灶压迫到喉返神经,可出现声音嘶哑;压迫臂丛神经等可能引起相应部位的疼痛、麻木等症状。不同性别患者中,女性患者若出现声音嘶哑等神经受压症状,可能因自身对声音变化更为敏感而更早察觉,但也可能因忽视而延误病情。有颈部手术史等相关病史的患者,在肾癌肺转移出现神经压迫症状时,需要综合考虑既往病史对当前症状判断的影响,避免误诊漏诊。

    2025-09-25 12:55:38
  • 癌胚抗原高多少是癌症

    癌胚抗原(CEA)正常参考值一般0-5ng/mL左右,其升高不一定是癌症,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数倍甚至更高时患癌可能性大但需结合其他检查。良性疾病如老年人机体衰退、长期吸烟、良性疾病等可致轻度升高;癌症患者升高幅度大且可能随病情变化,有癌症病史者癌胚抗原明显升高需警惕复发转移。儿童、孕妇、老年人癌胚抗原升高有不同情况及注意事项,儿童要排查特殊情况,孕妇轻度升高多为生理现象,老年人需全面评估排查病因 一、癌胚抗原升高的其他情况及影响因素 1.良性疾病影响 年龄因素:老年人可能会出现癌胚抗原轻度升高的情况,这与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一些代谢等情况变化有关,但一般升高幅度较小,通常不会超过正常参考值的数倍。例如,一些60岁以上的老年人,没有明显恶性肿瘤征象时,癌胚抗原轻度升高可能是机体老化相关的非特异性改变。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的人群,癌胚抗原也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这是因为烟草中的一些成分可能会对机体产生影响,导致癌胚抗原检测值偏高,但一般升高幅度相对有限,戒烟后有可能会有所下降。 良性疾病:像结肠炎、胰腺炎、肝脏疾病等良性疾病,也可能出现癌胚抗原轻度升高,比如一些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在疾病活动期可能会出现癌胚抗原轻度升高,不过通常不会超过正常参考值的数倍,随着良性疾病的控制,癌胚抗原有可能会恢复正常。 2.癌症相关情况 不同癌症类型:不同癌症患者癌胚抗原升高的情况有所不同,例如在结肠癌患者中,癌胚抗原升高较为常见,而在肺癌、乳腺癌等患者中,也可能出现癌胚抗原升高。一般来说,癌症患者癌胚抗原升高往往幅度较大,且可能会伴随病情进展而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比如晚期结肠癌患者,癌胚抗原可能会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且通过治疗后如果病情控制良好,癌胚抗原可能会下降,病情复发进展时又会升高。 病史影响:有癌症病史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癌胚抗原,因为癌胚抗原可以作为癌症复发、转移的监测指标之一。如果既往有癌症病史,现癌胚抗原较之前明显升高,就需要高度警惕癌症复发或转移的可能,这时候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来明确病情。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癌胚抗原升高相对较少见,若儿童出现癌胚抗原升高,需要考虑先天性疾病等特殊情况,要结合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是否有相关症状等进行全面检查,因为儿童癌症相对少见,但也不能忽视,需谨慎排查。例如,对于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病史的儿童,出现癌胚抗原升高时,要更加细致地进行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相关疾病。 2.孕妇:孕妇体内癌胚抗原也可能会轻度升高,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孕期机体处于特殊的生理状态,一般升高幅度不会太大,通常在正常参考值轻度波动范围内。但如果孕妇癌胚抗原升高幅度过大,也需要进行排查,排除是否有妊娠相关肿瘤等异常情况。 3.老年人:老年人本身机体功能衰退,癌胚抗原检测时需要考虑到年龄相关的生理性变化,当老年人癌胚抗原升高时,要全面评估,既要考虑到癌症的可能,也要考虑到良性疾病等其他因素,进行详细的检查,如全面的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准确判断病因。

    2025-09-25 12:53:4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