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程辉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擅长:结肠癌、直肠癌,淋巴瘤,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临床医学博士,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公派赴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VCU)梅西癌症中心,密西西比大学(UMC)癌症中心访问学者,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访问学者。湖南省医学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临床工作17年,被评为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10~2011年度“十佳青年岗位能手”。2012.9~2013.2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进修肿瘤放射治疗学。近13年来一直从事恶性肿瘤多药耐药的形成机理及其逆转研究。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国家高校基本科研青年助推课题1项,入选中南大学“531”人才工程及湘雅三医院“125”人才工程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课题3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被SCI收录5篇,Medline收录8篇。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及湖南省医药科技奖二等奖各2项。参编著作2部。展开
个人擅长
结肠癌、直肠癌,淋巴瘤,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展开
  • 胰腺癌晚期症状

    胰腺癌晚期有诸多症状,消化道方面常表现为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腹痛;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且进行性加重;还有消瘦乏力等其他症状,转移时会出现肝、骨、肺等相应转移相关症状,特殊人群如老年、女性及有基础病史者情况各有特点,症状可能更明显或受影响。 一、消化道症状 1.食欲不振与体重减轻:晚期胰腺癌患者常出现明显的食欲不振,进食量大幅减少,导致体重迅速下降。这是因为肿瘤消耗机体能量,且胰腺功能受损影响消化吸收,据相关研究显示,约80%以上的晚期胰腺癌患者会有显著体重减轻情况,体重可在短期内下降10%以上。 2.腹痛:腹痛是胰腺癌晚期常见且突出的症状,多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上腹部疼痛,可向腰背部放射。肿瘤侵犯腹腔神经丛等结构是导致剧烈腹痛的主要原因,疼痛程度较为严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黄疸 1.皮肤巩膜黄染:当肿瘤阻塞胆管时,胆红素代谢受阻,会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且进行性加重。患者皮肤可呈暗黄色,伴有瘙痒等症状,这是由于胆汁淤积,胆红素入血所致,约60%-70%的晚期胰腺癌患者会出现黄疸表现。 三、其他症状 1.消瘦乏力:长期的食欲不振、肿瘤消耗等因素导致患者极度消瘦,身体虚弱,乏力明显,活动耐力大幅下降,日常生活难以自理。 2.转移相关症状 肝转移:若发生肝转移,可出现肝大、肝区疼痛、黄疸进一步加重等表现,肝功能也会受到明显影响,出现转氨酶升高等情况。 骨转移:当发生骨转移时,会有骨痛症状,疼痛部位与转移部位相关,严重时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影响骨骼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肺转移:肺转移可引起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这是因为肿瘤细胞转移至肺部,影响肺部的正常呼吸功能。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胰腺癌晚期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衰退,各器官功能相对较弱,上述症状可能会更为明显且恢复能力差,在护理和治疗中需更加注重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缓解疼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女性患者,在关注身体症状的同时,还需考虑心理因素对病情的影响,给予更多的心理关怀;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其原发病可能会与胰腺癌晚期症状相互影响,需要综合评估和处理,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基础病史对药物等治疗措施的耐受性等问题。

    2025-09-25 10:47:25
  • 小细胞肺癌放疗后遗症有哪些

    放疗可能引发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脊髓炎、放射性皮肤损伤等,分别有不同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儿童、老年及有基础疾病患者受影响各有特点。 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咳嗽、气短、发热等症状,轻者可能仅有轻微咳嗽,重者可能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影像学检查可见肺部炎性浸润影。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肺部组织更娇嫩,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风险可能相对更高,且症状可能更难耐受,需密切监测呼吸等情况;老年患者心肺功能相对较弱,放射性肺炎可能会对其呼吸功能产生更严重影响,恢复也可能相对缓慢。有基础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患者,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程度可能更重,需格外关注肺部情况,加强护理。 放射性食管炎 发生机制:食管受到放疗射线影响,黏膜出现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患者会有吞咽疼痛、吞咽困难等表现,严重时可能影响进食,导致营养不良。儿童患者在放疗后可能因吞咽疼痛而抗拒进食,影响生长发育,需采取适当措施保证营养摄入;老年患者可能本身吞咽功能有所减退,放疗后放射性食管炎会加重吞咽问题,要注意进食方式,避免误吸等情况;有食管基础疾病(如食管炎等)的患者,放疗后放射性食管炎会进一步加重病情,需积极处理。 放射性脊髓炎 发生机制:脊髓在放疗范围内,受到射线影响后出现炎性等改变。 临床表现:可能出现肢体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如肢体麻木、无力,严重时可能导致截瘫等严重后果。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脊髓等神经组织对射线更敏感,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脊髓炎的风险及危害需重点关注;老年患者神经修复能力相对较差,放射性脊髓炎造成的神经功能损伤可能更难恢复;有脊髓基础疾病的患者,放疗后放射性脊髓炎会使病情复杂化,需谨慎评估放疗相关风险。 放射性皮肤损伤 发生机制:放疗部位的皮肤受到射线作用出现损伤。 临床表现:早期可能出现皮肤红斑、瘙痒,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皮肤干燥、脱屑、溃疡等。儿童皮肤薄嫩,放疗后放射性皮肤损伤可能更易出现且恢复相对成人较慢;老年患者皮肤老化,修复能力差,放射性皮肤损伤后愈合时间可能延长,要注意皮肤护理,预防感染等情况;有皮肤基础疾病的患者,放疗后放射性皮肤损伤会加重皮肤问题,需加强皮肤管理。

    2025-09-25 10:46:25
  • 直肠癌手术后大便频繁是怎么回事

    直肠癌手术后早期大便频繁可能是正常生理反应、肠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吻合口刺激或其他因素所致,若持续不缓解或伴严重不适需及时就医检查治疗,包括术后肠道正常结构功能受影响致适应期大便频繁、肠道蠕动紊乱和消化吸收功能改变、吻合口炎症或狭窄痉挛、心理因素及感染因素等情况。 肠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 肠道蠕动紊乱:手术创伤会引起肠道局部的炎症反应,影响肠道正常的蠕动节律。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略有不同,比如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肠道恢复能力可能更慢;女性患者在术后激素水平等因素也可能对肠道功能有一定影响。一般来说,肠道蠕动紊乱会导致大便次数增多,可能还伴有腹胀等不适。 消化吸收功能改变:直肠手术后,肠道的消化吸收面积和功能受到影响,尤其是对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能力可能下降,这会使得大便的性状和次数发生改变,出现大便频繁的现象。 吻合口刺激 吻合口炎症:直肠癌手术中肠道的吻合口在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炎症反应,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蠕动加快,进而引起大便频繁。不同生活方式的人,比如长期吸烟、饮酒的患者可能吻合口炎症恢复相对较慢,而生活方式健康的患者恢复相对较快。 吻合口狭窄或痉挛:如果吻合口出现狭窄或痉挛情况,会阻碍粪便的正常通过,迫使肠道加快蠕动来试图排出粪便,从而导致大便频繁。这在有基础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中可能更易发生,比如既往有肠道炎症病史的患者术后吻合口出现问题的风险相对较高。 其他可能因素 心理因素:术后患者可能因对疾病的担忧等心理因素影响植物神经功能,进而影响肠道功能,导致大便频繁。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因素影响程度不同,儿童患者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术后心理因素对肠道功能的影响可能更明显;而成年患者如果心理压力过大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感染因素:如果术后发生肠道感染,也会引起大便频繁,同时可能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比如免疫力较低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术后发生肠道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如果直肠癌手术后大便频繁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症状,如大量便血、剧烈腹痛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肠镜等,以明确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09-25 10:45:08
  • 直肠癌晚期症状有哪些

    直肠癌晚期可能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等症状,还可能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阴道出血、体重下降、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治疗目的为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1.排便习惯改变 直肠癌患者可能会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如腹泻、便秘、排便次数增多或减少等。此外,还可能会出现排便不尽感、肛门下坠感等症状。 2.便血 便血是直肠癌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血色多为暗红色或果酱色,与大便混在一起。出血量多时,还可能会出现贫血、乏力等症状。 3.腹痛 直肠癌晚期可能会出现腹痛,疼痛部位多位于下腹部,呈阵发性或持续性隐痛。疼痛可能会加重,尤其是在排便或活动后。 4.腹部肿块 直肠癌晚期,肿块可能会增大并固定在腹部,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有压痛感。 5.肠梗阻 直肠癌晚期,肿瘤可能会堵塞肠道,导致肠梗阻。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 6.其他症状 直肠癌晚期还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阴道出血等症状。此外,还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直肠癌的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其他肠道疾病也可能会出现类似的症状。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年龄较大、有直肠癌家族史、长期吸烟、饮酒等高危人群,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直肠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晚期直肠癌的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为目的。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肿瘤的位置、大小、分期、患者的身体状况等。 对于直肠癌晚期患者,除了积极治疗外,还应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此外,还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总之,直肠癌晚期的症状较为明显,需要引起重视。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积极调整心态,配合医生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2025-09-25 10:42:48
  • 判断膀胱癌的最好方法

    膀胱癌的检查方法包括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膀胱镜检查。尿液检查的尿常规可提供线索,尿细胞学检查有一定局限性;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辅助判断肿瘤情况;膀胱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能直接观察并活检。 尿细胞学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中是否有癌细胞,其阳性率与肿瘤的分级、分期等有关。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的细胞学阳性率相对较低,高级别尿路上皮癌阳性率相对较高,但该检查存在一定假阳性和假阴性情况。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简便易行且无创,可作为膀胱癌筛查的初步手段。能观察膀胱内肿瘤的大小、数目、位置以及是否侵犯膀胱壁肌层等情况。经腹超声检查可发现膀胱内直径大于0.5厘米的肿瘤,经尿道超声内镜检查对膀胱壁各层浸润深度的判断更准确,有助于肿瘤分期。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超声表现可能因个体膀胱充盈程度等因素有一定差异,但总体能初步评估膀胱内病变情况。对于有血尿等膀胱癌可疑表现的患者,超声是常用的初步筛查方法。 CT检查:可清晰显示膀胱壁增厚、肿瘤大小及形态,还能了解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是否侵犯邻近组织器官。增强CT扫描能更清楚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膀胱癌的分期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患者的CT表现可能因身体代谢等因素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能较好地呈现膀胱内及周围结构情况。 MRI检查:对膀胱肿瘤的分期价值与增强CT相似,且在显示肿瘤对膀胱壁肌层浸润深度和盆腔淋巴结转移方面可能优于CT。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肾功能不全不能行含碘造影剂增强检查时,MRI可作为替代检查方法。不同性别患者的MRI表现差异相对较小,但年龄因素可能影响组织的信号表现等,需要专业医师进行准确判断。 膀胱镜检查 普通膀胱镜:是诊断膀胱癌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膀胱内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形态、有无蒂及基底宽窄等情况,还能对肿瘤和可疑病变进行活检,明确病理类型。不同年龄患者进行膀胱镜检查时,需根据患者耐受情况等调整操作方式,比如儿童患者检查时需更轻柔操作。对于怀疑膀胱癌的患者,膀胱镜检查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检查手段,通过活检病理可确诊膀胱癌,并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为后续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2025-09-25 10:40:2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