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程辉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擅长:结肠癌、直肠癌,淋巴瘤,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临床医学博士,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公派赴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VCU)梅西癌症中心,密西西比大学(UMC)癌症中心访问学者,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访问学者。湖南省医学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临床工作17年,被评为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10~2011年度“十佳青年岗位能手”。2012.9~2013.2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进修肿瘤放射治疗学。近13年来一直从事恶性肿瘤多药耐药的形成机理及其逆转研究。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国家高校基本科研青年助推课题1项,入选中南大学“531”人才工程及湘雅三医院“125”人才工程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课题3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被SCI收录5篇,Medline收录8篇。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及湖南省医药科技奖二等奖各2项。参编著作2部。展开
个人擅长
结肠癌、直肠癌,淋巴瘤,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展开
  • 前列腺癌的早期信号

    前列腺癌早期会有多种排尿异常相关信号,包括尿频、尿急、尿不尽感等排尿异常,尿流变细、排尿费力等排尿困难,有时还会出现血尿,以及骨盆、腰骶部等部位的疼痛,50岁以上男性、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男性、有吸烟及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质等不良生活方式男性需尤其关注相关表现,发现异常要及时排查。 一、排尿异常相关信号 前列腺癌早期可能出现排尿方面的异常。例如尿频、尿急、尿不尽感等。正常情况下,膀胱有一定的储尿和排尿功能,当前列腺发生癌变时,肿瘤可能会对前列腺组织产生刺激,影响膀胱的正常功能,导致患者频繁产生尿意(尿频),总是感觉尿不净(尿不尽感),也可能出现突然想要排尿且难以控制的情况(尿急)。对于男性来说,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相关问题的发生率会有所升高,50岁以上男性更需关注排尿情况的变化。 二、排尿困难相关信号 部分前列腺癌早期患者会出现排尿困难的表现,如尿流变细、排尿费力等。这是因为癌变的前列腺组织可能会逐渐增大,压迫尿道,使尿道狭窄,从而影响尿液的顺利排出。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男性,前列腺局部血液循环可能不畅,增加前列腺疾病的发生风险,若出现排尿困难相关症状更应警惕前列腺癌可能。 三、血尿相关信号 早期前列腺癌有时也会出现血尿现象,但血尿不一定就是前列腺癌,也可能由其他泌尿系统疾病引起。不过,当男性发现尿液中带有血液时,无论血量多少,都需要引起重视。前列腺癌导致血尿的原因是肿瘤组织表面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混入尿液中。对于有吸烟、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质等不良生活方式的男性,出现血尿时更要及时就医排查前列腺癌等疾病。 四、疼痛相关信号 前列腺癌早期可能会出现骨盆、腰骶部等部位的疼痛。这是由于肿瘤细胞侵犯周围组织或骨骼等引起的。例如,肿瘤转移至骨骼时,会导致相应部位的疼痛。对于老年男性,本身骨骼等组织随着年龄增长会有一定退变,若出现不明原因的骨盆、腰骶部等部位疼痛,且持续不缓解,要考虑前列腺癌等疾病的可能,需进一步检查明确。

    2025-09-25 10:23:39
  • 肝癌手上有哪些征兆

    肝癌手上可能出现肝掌(手掌特定部位片状充血等,因肝功能受损致雌激素水平高、小动脉扩张)、手部皮肤色泽改变(晦暗、发黄,因肝功能异常致胆红素代谢障碍、出现黄疸)、手部关节疼痛等异常(可能因副癌综合征致关节病变),但手上有异常不一定是肝癌,其他肝脏疾病也可能有类似表现,若发现手部异常且伴肝区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做相关检查明确病因。 表现:手掌大鱼际、小鱼际和指端腹侧部位出现片状充血,或是红色斑点、斑块,加压后变成苍白色。 机制:肝癌患者肝功能受损,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引起小动脉扩张,从而出现肝掌。一般多见于成年肝癌患者,尤其是合并有肝硬化的患者,与患者的年龄、肝脏疾病史等因素相关,男性和女性均可发生,但可能在男性中相对更易被察觉,因为男性的手部皮肤相对更薄,血管更容易显现。 手部皮肤色泽改变 表现:手部皮肤可能出现晦暗、发黄等情况。 机制:肝癌患者肝功能异常,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出现黄疸,进而引起手部皮肤发黄。这种情况在患有中晚期肝癌且伴有明显肝功能损害的患者中较为常见,年龄较大、有长期肝脏疾病史(如乙肝、丙肝等)的人群发生概率相对更高,性别差异不明显,但不同个体对黄疸的表现可能因肤色等因素略有不同。 手部关节疼痛等异常 表现:部分肝癌患者可能出现手部关节疼痛、肿胀等不适。 机制:肝癌可能引发副癌综合征,导致关节病变,出现杵状指(手指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以及关节疼痛等表现。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在一些肝癌患者中会出现,年龄较大、病情进展到一定阶段的患者更易出现,性别差异无明显特异性。 需要注意的是,手上出现上述征兆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患有肝癌,其他肝脏疾病等也可能导致类似表现。如果发现手部有异常改变,尤其是伴有肝区不适、消瘦、乏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肝功能检查、腹部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甲胎蛋白等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以明确病因。

    2025-09-25 10:21:34
  • 早期肝癌做b超能查出来吗

    早期肝癌做B超能查但有局限,B超具简便等优势可初筛,然受多种因素影响易漏诊且鉴别不精准,还需结合甲胎蛋白检测,更常需进一步做增强CT或增强MRI,高危人群更应重视综合筛查,特殊人群B超也需结合具体情况辅助判断。 B超对早期肝癌的检出情况 优势方面:B超检查具有简便、无创、价格相对低廉等优点,可作为肝癌筛查的常用初筛手段。对于一些较小的早期肝癌,当肿瘤直径达到1-2厘米左右时,部分可通过B超发现。它可以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结构以及是否有占位性病变等情况。例如,利用B超的超声回声特性,能够初步判断肝脏内的异常回声团块,对肝癌的初步筛查有一定帮助。 局限性方面:然而,B超检查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如患者的肥胖程度、检查医生的经验水平以及肠道气体等干扰。如果肿瘤位于肝脏深部或者被周围组织、器官遮挡,或者肿瘤体积过小(直径小于1厘米左右时),可能会出现漏诊情况。另外,B超对一些不典型的早期肝癌,其鉴别诊断有时不够精准,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 其他辅助检查手段 甲胎蛋白(AFP)检测:AFP是一种肿瘤标志物,在肝癌的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对于B超发现的可疑肝脏占位,结合AFP检测等可以辅助判断。但AFP阴性的肝癌也并不少见,所以不能仅依靠AFP。 增强CT或增强MRI:当B超发现可疑肝癌时,通常需要进一步做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它们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病变的血供情况等,对于鉴别诊断早期肝癌与其他肝脏病变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增强CT或MRI可以更精准地判断肿瘤的大小、形态、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早期肝癌。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早期肝癌的筛查意义有所不同。例如,有慢性乙肝或丙肝病史、长期酗酒、有肝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更需要重视肝癌的筛查,除了B超外,应结合其他检查综合评估。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等,B超检查相对更为安全,但仍需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来辅助判断肝脏情况。

    2025-09-25 10:20:46
  • 转氨酶高出多少是肝癌

    转氨酶高出正常范围不能单纯判定是肝癌,转氨酶升高可见于多种情况,如肝炎相关的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肝癌患者部分会出现转氨酶升高,但仅依据转氨酶升高程度不能确诊肝癌,需结合多种检查综合判断,发现转氨酶异常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一、肝炎相关情况 1.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发作时,肝细胞受损,ALT、AST可明显升高,可高于正常上限数倍甚至数十倍,但这并非肝癌特异表现,很多病毒性肝炎患者转氨酶升高是疾病活动导致肝细胞炎症坏死引起,需结合病毒学指标等综合判断。不同年龄段人群感染病毒性肝炎后转氨酶升高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感染乙肝后若处于免疫耐受期可能转氨酶轻度升高或正常,而成年患者发病期往往有较明显升高;女性在孕期等特殊时期感染肝炎,转氨酶变化也需谨慎评估。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酒精性肝病,也会引起转氨酶升高,一般戒酒等干预后可能有改善,但也需与肝癌鉴别。 2.药物性肝损伤:使用某些药物如抗结核药、降脂药等可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导致转氨酶升高,其升高程度各异,停药及相应处理后部分可恢复,但也需排除是否合并肝癌可能。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服药人群更易出现药物性肝损伤致转氨酶升高,需关注用药史及转氨酶变化。 二、肝癌时转氨酶变化特点 肝癌患者部分会出现转氨酶升高,多是因为肿瘤组织压迫或侵犯周围肝组织,导致肝细胞功能异常,不过肝癌患者转氨酶升高幅度个体差异大,有的可能轻度升高,有的也可明显升高,但仅依据转氨酶升高程度不能确诊肝癌,还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等)等综合判断。例如AFP联合超声普查是早期发现肝癌的常用手段,若发现肝脏有占位性病变,同时伴有转氨酶异常升高,需进一步做活检等明确是否为肝癌。 总之,转氨酶升高不是肝癌的特异性诊断指标,不能仅根据转氨酶高出正常多少来判定是否为肝癌,当发现转氨酶异常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病因。

    2025-09-25 10:19:45
  • 淋巴癌早期症状

    淋巴癌早期可能出现的症状有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消瘦、皮肤瘙痒、肝脾肿大等,对于这些症状,尤其是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不适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1.淋巴结肿大 多数患者在早期会出现颈部、腋窝或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这些肿块通常无痛,但质地较硬,可活动。 随着病情进展,肿大的淋巴结可能会融合成块,或者累及其他部位的淋巴结。 2.发热 发热是淋巴癌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表现为低热或周期性发热。 发热通常与感染无关,抗生素治疗无效。 3.盗汗 盗汗是指在睡眠时出汗,尤其是在夜间或入睡后出汗较多。 4.消瘦 患者可能会在短期内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5.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可能是淋巴癌的一种非特异性症状,尤其在夜间更为明显。 6.肝脾肿大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肝脾肿大,伴有腹胀、腹痛等症状。 7.其他症状 还可能出现乏力、咳嗽、呼吸困难、皮肤红斑、水疱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并不一定都同时出现,也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淋巴结活检、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对于淋巴癌的治疗,通常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健康状况、肿瘤类型和分期等因素来确定。 此外,以下是一些对淋巴癌患者的建议: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 2.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辐射、化学毒物等。 3.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4.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期接触放射线、有家族遗传史等,应定期进行筛查。 总之,淋巴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因此对于出现不明原因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淋巴癌的治愈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2025-09-25 10:17:0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