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程辉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擅长:结肠癌、直肠癌,淋巴瘤,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临床医学博士,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公派赴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VCU)梅西癌症中心,密西西比大学(UMC)癌症中心访问学者,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访问学者。湖南省医学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临床工作17年,被评为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10~2011年度“十佳青年岗位能手”。2012.9~2013.2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进修肿瘤放射治疗学。近13年来一直从事恶性肿瘤多药耐药的形成机理及其逆转研究。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国家高校基本科研青年助推课题1项,入选中南大学“531”人才工程及湘雅三医院“125”人才工程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课题3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被SCI收录5篇,Medline收录8篇。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及湖南省医药科技奖二等奖各2项。参编著作2部。展开
个人擅长
结肠癌、直肠癌,淋巴瘤,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展开
  • 直肠癌术后吃什么好

    直肠癌术后患者的饮食需要特别关注,通常分为清流食、流食、半流食和普食四个阶段,同时要注意选择易消化、富含营养、低脂肪、高纤维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此外,还需注意饮食规律、细嚼慢咽、适量饮水,并定期复查。 1.术后初期(1-3天): 清流食:清流食是指液体状食物,如白开水、糖水、果汁等。此时患者的肠道功能尚未恢复,只能通过清流食来提供必要的水分和营养。 2.过渡阶段(3-5天): 流食:当患者的肠道功能逐渐恢复,可以过渡到流食,如米汤、藕粉、杏仁霜等。 3.半流食: 术后5-7天:可以改为半流食,如蒸蛋羹、米粥、豆腐脑等。 4.普食: 1周后:如果患者没有不适,可以逐渐恢复到正常饮食,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保证蛋白质摄入:可以选择鸡肉、鱼肉、豆腐、鸡蛋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控制脂肪摄入: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选择植物油。 多吃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如全麦面包、蔬菜、水果等。 适量饮水:每天至少饮用2000毫升水,保持肠道湿润,防止便秘。 此外,对于直肠癌术后的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规律:定时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2.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吸收。 3.避免过度饮酒:酒精会刺激肠道,影响恢复。 4.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复查,包括结肠镜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恢复情况不同,饮食调整应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

    2025-09-15 13:03:07
  • 卵巢癌的形成需要几年

    卵巢癌形成时间不固定,受多种因素影响,正常细胞恶性转化是逐步过程,有遗传易感性、年龄、生活方式等差异,有家族史人群风险更高需密切筛查。 从细胞层面来看,正常卵巢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多个基因的突变、表观遗传的改变以及细胞信号通路的紊乱等。例如,一些抑癌基因的失活和原癌基因的激活等遗传物质的异常变化是逐渐累积的。 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比如有的女性可能本身存在一些遗传易感性因素,像BRCA1/BRCA2基因突变的女性,她们发生卵巢癌的风险会显著增加,而且其卵巢癌形成可能相对更快一些,但也不是绝对的,只是比正常人群患病风险增高。而对于没有遗传易感性的女性,卵巢癌的形成也可能经历数年的时间,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前期的病变状态,如卵巢上皮内瘤变等,但这些前期病变并不一定会必然发展为卵巢癌,不过如果持续发展,就有可能逐步演变成卵巢癌。 年龄因素也有影响,一般随着年龄增长,卵巢细胞发生异常变化的几率会有所增加,中老年女性相对更易发生卵巢癌相关的细胞演变过程。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不合理的饮食结构(高脂肪、高糖等)、缺乏运动等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卵巢细胞的状态,从而可能加速卵巢癌形成的潜在进程,但具体影响时间因人而异。对于有家族卵巢癌病史的特殊人群,更需要密切关注卵巢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相关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可能的病变情况,因为这类人群本身就存在更高的卵巢癌发生风险,其卵巢癌形成相关的细胞演变过程可能相对更具潜在的快速进展可能性。

    2025-09-15 12:59:35
  • 化疗后反应有什么

    化疗可引起血液系统反应,表现为骨髓抑制致白细胞等计数降低增感染风险、血小板减少致出血倾向、红细胞减少引发贫血,儿童骨髓储备差反应更突出需密切监测血常规;有消化道反应,常见恶心呕吐等,小儿胃肠功能未完善反应更剧烈需保证营养;有皮肤毛发反应,皮肤有干燥等改变、毛发易脱落,女性毛发脱落可致心理负担需心理关怀;有全身症状,常感乏力且部分患者因免疫抑制继发感染发热,有基础病史者全身症状需结合基础病综合判断处理。 一、血液系统反应 化疗常引起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增加感染风险;血小板计数减少可致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等出血倾向;红细胞计数减少引发贫血,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表现。儿童因骨髓储备功能相对较差,化疗后血液系统反应可能更突出,需密切监测血常规变化。 二、消化道反应 常见恶心、呕吐,多因化疗药物刺激胃肠道神经及影响胃肠蠕动所致;还可出现食欲减退、腹泻或便秘等。年龄较小的患儿胃肠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化疗后消化道反应可能更剧烈,需注意保证营养摄入,必要时给予营养支持。 三、皮肤毛发反应 皮肤可出现干燥、色素沉着、皮疹等改变;毛发脱落较为常见,与化疗药物对毛囊的影响有关。女性患者可能因毛发脱落产生心理负担,需给予心理关怀。 四、全身症状 患者常感乏力,与机体代谢紊乱及营养消耗增加相关;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多因化疗后免疫功能受抑制继发感染引起。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化疗后全身症状可能更复杂,需结合基础病情况综合判断及处理。

    2025-09-15 12:47:49
  • 肠癌能吃海参吗

    肠癌患者可适量吃海参,海参富含营养成分有益补充营养,但过敏者不能吃,消化功能差及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者食用需谨慎,要注意烹饪方式且适量食用,出现不适及时与医生沟通。 海参的营养成分及对肠癌患者的益处 海参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优质蛋白质等。优质蛋白质进入人体后可被分解为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为机体提供能量,维持身体的新陈代谢。对于肠癌患者,尤其是在手术、放化疗等治疗过程中,身体相对虚弱,适当补充海参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不过,要注意烹饪方式,尽量采用清淡的做法,如清蒸等,避免过于油腻、辛辣的烹饪方式,以免加重肠道负担。 食用海参的注意事项 过敏人群:如果肠癌患者本身对海参过敏,则绝对不能食用海参,否则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等,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可能会干扰肠癌的治疗。 消化功能差的患者:部分肠癌患者可能存在消化功能减退的情况,大量食用海参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这类患者食用海参时应注意适量,并且观察食用后的反应,若出现不适要及时调整饮食。 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果肠癌患者同时合并有痛风等疾病,由于海参中含有一定量的嘌呤,过量食用可能会诱发痛风发作,这类患者食用海参需要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控制食用量。 总之,肠癌患者可以吃海参,但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适量食用,并注意食用过程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如有任何不适需及时与医生沟通。

    2025-09-15 12:44:44
  •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骨癌

    以下人群易患骨癌:有遗传因素的人群,如多发性骨软骨瘤病患者;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人;患有Paget病等骨疾病的人;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有其他恶性肿瘤转移到骨骼的人群。 放射性物质接触人群 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人易患骨癌。例如在工作环境中经常接触高剂量电离辐射的人群,像某些从事放射医学、核能相关工作且防护措施不到位的人员,放射性物质会导致人体细胞的DNA发生损伤,引起细胞的异常增殖和癌变,其中就包括骨组织细胞的癌变。 骨疾病患者人群 患有某些骨疾病的人患骨癌风险较高。例如Paget病(佩吉特病)患者,该病会导致骨组织的结构和代谢异常,骨组织不断进行异常的修复和改建,长期的病理过程可能诱发骨癌。研究发现,Paget病患者发生骨肉瘤等骨癌的几率比正常人群明显升高。 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 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相对容易得骨癌。在这个年龄段,骨骼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细胞分裂活跃。例如骨肉瘤,好发于10-25岁的青少年,可能与骨骼快速生长过程中细胞的不稳定增殖有关。此阶段身体的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也可能影响骨骼组织,增加骨癌发生的可能性。 有其他恶性肿瘤转移人群 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的情况,虽然不是原发骨癌,但从疾病发展角度看,一些原本患有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肺癌等)的患者,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血液等途径转移到骨骼,在骨骼局部生长增殖,也可能引发类似骨癌的病变表现,需要警惕骨骼转移相关的异常症状。

    2025-09-15 12:42:1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