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任延律副主任医师(24)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任延律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擅长: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展开
  • 发烧37度3无须退烧药可以自行

    正常人体温37.3℃属低热范围身体有调节机制,非药物干预有增加水分摄入、温水擦浴、适当增减衣物,儿童要重非药物干预并观精神食欲等防冻伤皮肤,老年人要关注基础病和意识状态,孕妇要保证休息、轻柔物理降温低热不缓解或有异常及时就医确保母婴安全。 一、体温情况说明 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37.3℃属于低热范围。此时身体自身有一定的调节机制来应对轻度的体温升高情况。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增加水分摄入:多喝水有助于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通过排尿等方式帮助身体散热,一般每天建议饮用1500-2000毫升左右的温水,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例如,成年人如果从事轻度体力活动,每天喝1500毫升左右基本能满足需求;而如果是高强度运动后,可能需要适当多补充一些水分。对于儿童来说,要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饮用过多引起不适。 物理降温方法 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这些部位血管丰富,通过擦拭可以帮助散热。擦拭时间每次10-15分钟左右,注意避免擦拭胸前区、腹部、后颈部等对冷刺激敏感的部位。对于婴幼儿,由于皮肤较为娇嫩,擦拭时要更加轻柔。 适当增减衣物:根据环境温度和自身感觉来调整衣物,不要过度保暖。比如环境温度适宜时,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有利于身体散热;如果环境温度较低,可以适当增添衣物,但不要穿得过多过厚,以免影响身体散热。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对于低热情况更要注重非药物干预。除了上述的增加水分摄入和物理降温外,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食欲等情况。如果儿童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或者伴有其他症状如咳嗽、呕吐等,即使体温是37.3℃也需要及时就医。同时,儿童皮肤薄,在物理降温时要特别注意水温,避免冻伤皮肤。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下降,对于低热情况也要重视。要关注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情况,比如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过度的物理降温可能会引起血管收缩等情况,需要谨慎进行温水擦浴等操作。同时,要观察老年人的意识状态等,若出现异常要及时处理。 孕妇:孕妇出现低热情况时,非药物干预同样是基础。要注意保证充足的休息,在增加水分摄入时要注意不要一次性喝太多导致腹胀等不适。在物理降温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因为擦拭等操作引起腹部的刺激等情况。如果孕妇低热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其他异常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因为孕妇的情况需要特别谨慎处理,以确保母婴安全。

    2025-10-30 16:49:26
  • 支气管炎应该怎么治疗

    支气管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即休息保暖、多饮水,药物治疗有止咳祛痰(有细菌感染证据时适当选抗生素儿童用儿童专用药)、平喘(有气喘用支气管舒张剂哮喘患者按需调整剂量),特殊人群中儿童用药谨慎密切观察病情、老年人用药考虑与其他病相互作用注意休息营养、孕妇用药谨慎优先非药物治疗必须用药遵医嘱。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保暖: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寒冷刺激可能会加重支气管炎的症状,尤其是儿童,体温调节能力较弱,更需注意保暖。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休息的要求有所不同,儿童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来促进身体恢复。 2.多饮水:多喝水可以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每天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一般成人每天饮水1500~2000ml左右,儿童则根据年龄和体重适当调整饮水量,以维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利于痰液排出。 二、药物治疗 1.止咳祛痰药物:对于咳嗽、咳痰的患者,可使用止咳祛痰药物。如存在细菌感染证据时,可适当选用抗生素,如明确有细菌感染,像肺炎链球菌等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但需根据具体情况由医生判断是否使用及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对于儿童,应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止咳祛痰药物,选择儿童专用且安全有效的药物剂型。 2.平喘药物:如果患者有气喘症状,可使用平喘药物,如支气管舒张剂等。对于患有基础疾病如哮喘的患者,在出现支气管炎时,平喘药物的使用可能需要根据病情调整,儿童哮喘患者使用平喘药物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不良反应。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支气管炎在治疗上需更加谨慎。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在选择药物时要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例如,一些成人常用的止咳祛痰药物可能不适合儿童,应选用儿童专用药。同时,儿童的病情变化较快,要密切观察病情,如体温、呼吸、咳嗽等情况,一旦病情有变化需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在使用药物时要考虑药物与其他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某些止咳药物时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需权衡利弊。老年人的机体功能衰退,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休息和营养支持,促进身体恢复。 3.孕妇:孕妇患支气管炎时,用药需格外谨慎。许多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所以在选择药物时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一般来说,应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休息、多饮水等,如果必须用药,需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孕周、病情等综合判断用药的安全性。

    2025-10-30 16:49:04
  • 感冒能吃一些什么食物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草莓可增强免疫力缓解感冒症状但糖尿病患者需控量儿童可适当稀释饮用,清淡易消化的谷类食物如大米粥、小米粥易吸收适合胃肠功能弱的人群,富含水分的汤类如鸡汤、南瓜汤有抗炎等作用但特殊人群需注意,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羹、鱼肉可补充蛋白质但过敏者需避免儿童适量食用。 一、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对缓解感冒症状可能有一定帮助。例如柑橘类水果,像橙子、柠檬等,每100克橙子中维生素C含量约33毫克,柠檬中维生素C含量也较为丰富。草莓也是不错的选择,每100克草莓含维生素C约47毫克,这些水果可以直接食用,也能制作成果汁饮用,但要注意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摄入量,因为水果中含有一定糖分。对于儿童感冒患者,家长可以将柑橘类水果榨汁后适当稀释给孩子饮用,但要避免过酸刺激孩子的胃肠道。 二、清淡易消化的谷类食物 大米粥、小米粥等谷类食物容易消化,不会给胃肠道带来过重负担。大米粥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能为身体提供能量。煮大米粥时要注意煮得软烂些,方便消化。小米粥除了碳水化合物外,还含有一些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每100克小米中含有约41.9毫克的镁等矿物质。对于胃肠功能较弱的感冒患者,如老年感冒患者,这类食物是很好的选择。儿童感冒时也适合食用这类清淡易消化的谷类食物,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调整粥的味道,但要避免添加过多调料。 三、富含水分的汤类 鸡汤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有研究发现鸡汤中的某些成分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有助于缓解感冒引起的不适。例如鸡肉炖煮的汤,在炖煮过程中鸡肉中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会溶出到汤中。南瓜汤也是很好的选择,南瓜富含水分,还含有维生素、膳食纤维等,每100克南瓜含水分约91.9克。对于孕妇感冒患者,适量饮用鸡汤是可以的,但要注意选择去皮的鸡肉以减少脂肪摄入;对于有基础疾病如肾功能不全的感冒患者,饮用汤类时需要咨询医生,因为可能需要限制水分和蛋白质的摄入。 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适量) 鸡蛋羹是富含蛋白质且容易消化的食物,一个鸡蛋约含6-7克蛋白质,做成鸡蛋羹后更利于人体吸收。但对鸡蛋过敏的人群不能食用。对于儿童感冒患者,若不过敏可以适量食用鸡蛋羹补充蛋白质,但要注意一次不要食用过多,以免引起消化不良。鱼肉也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如鲈鱼,每100克鲈鱼含蛋白质约18.6克,清蒸鲈鱼是比较适合感冒患者的烹饪方式,能保留鱼肉的营养成分,且容易消化。但有海鲜过敏史的感冒患者需避免食用。

    2025-10-30 16:48:42
  • 发烧手脚凉和热的区别

    发烧时手脚凉出现在体温上升期,因交感神经兴奋致外周血管收缩、四肢血流量减少,儿童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更易出现需关注体温变化、保暖避免过度捂热,老年人有基础血管病变要防外周循环不良;发烧时手脚热出现在体温平台期或退热期,因体温调定点回降、散热机制启动致外周血管扩张、四肢血流量增加,成年人需继续监测体温,儿童要防脱水,老年人要留意有无过度出汗致脱水并及时补水。 一、发烧时手脚凉的特点及机制 1.机制阐释:发烧初期或体温上升阶段,机体通过交感神经兴奋促使外周血管收缩,以减少体表散热,此时期四肢末梢血液循环受阻,导致手脚感觉发凉。例如,感染病原体后,免疫系统启动防御反应,体温调定点上移,机体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外周血管收缩是重要的体温调节表现之一。 2.人群差异及应对: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相较成人更易出现外周血管收缩致手脚凉的情况,需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同时注意保暖但避免过度捂热,以防影响散热。老年人若存在基础血管病变,发烧时手脚凉可能提示外周循环不良,需关注整体循环状态及体温波动。 二、发烧时手脚热的特点及机制 1.机制阐释:当体温进入平台期或退热期时,体温调定点逐渐回降,机体散热机制启动,外周血管扩张,体表血液循环改善,手脚等末梢部位血流增加,从而感觉发热。例如,感染得到一定控制后,机体散热过程加强,外周血管扩张以促进热量散发,此时手脚表现为温热状态。 2.人群差异及应对:对于成年人,发烧手脚热时需继续监测体温变化,确保散热过程顺利进行。而儿童发烧手脚热时,虽外周循环相对良好,但仍需关注体温是否彻底下降,同时保证水分摄入,以维持正常代谢。老年人发烧手脚热时,因循环功能可能相对较弱,要留意有无过度出汗导致脱水等情况,及时补充水分。 三、两者的区别总结 |项目|发烧手脚凉|发烧手脚热| |--------------|-------------------------------------|-------------------------------------| |生理阶段|体温上升期|体温平台期或退热期| |血管状态|外周血管收缩,四肢血流量减少|外周血管扩张,四肢血流量增加| |临床意义|提示体温可能继续上升,需关注体温变化|提示体温趋于稳定或开始下降,可监测散热情况| |特殊人群注意|儿童需关注体温调节稳定性,老年人防外周循环不良|成年人需持续监测体温,儿童防脱水,老年人防脱水及循环异常|

    2025-10-30 16:47:25
  • 如何处理感冒时的心理问题

    感冒时患者可能出现焦虑、烦躁、低落等心理状态且长期会影响康复,可通过正确认识疾病本质、建立合理预期认知调整,用放松训练、娱乐活动转移注意力调节情绪,儿童患者需家长用趣味方式转移注意力并营造轻松氛围,老年患者要多关心沟通,家人朋友应多陪伴给予社交支持以助感冒患者心理调适与康复。 一、感冒时常见心理状态及影响 感冒时,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情绪,因身体不适担心病情加重或影响日常生活工作;也可能有烦躁感,源于身体的不适症状如鼻塞、头痛等带来的困扰;部分人还会出现情绪低落,因疾病导致的活动受限等情况引发。这些心理状态若长期存在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不利于感冒的康复。 二、认知调整助力心理调适 1.正确认识疾病本质:让患者知晓感冒多由病毒引起,具有自限性,通常病程在1周左右,通过休息、适当护理等可逐步恢复,消除对病情过度担忧的心理。例如相关研究表明,明确感冒的自限性后,约60%的患者焦虑情绪可明显缓解。 2.建立合理预期:向患者说明感冒恢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症状变化,如初期症状明显,随后逐渐减轻,使患者对病情发展有清晰预期,减少因症状波动产生的不安。 三、情绪调节的非药物方法 1.放松训练:引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放松,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收缩,每次练习5-10分钟,每日可进行2-3次,通过呼吸调节缓解紧张情绪。还可采用渐进性肌肉放松,从脚部开始逐步紧张再放松各肌肉群,帮助身体和心理放松。 2.娱乐活动转移注意力:鼓励患者听舒缓的音乐,如古典音乐、轻音乐等,研究显示听合适的音乐可使皮质醇水平降低,缓解焦虑情绪;也可进行简单的益智类活动,如下棋、拼图等,让注意力从身体不适转移开。 四、不同人群的特殊心理应对 (一)儿童患者 家长需保持耐心与温和,用趣味性的方式转移儿童注意力,如给儿童讲有趣的故事、播放轻松的动画片等,避免儿童因生病产生恐惧不安心理。同时,家长自身要控制好情绪,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让儿童在温馨环境中利于心理调适及疾病康复。 (二)老年患者 应给予充分的关心与沟通,耐心向老年患者解释病情及治疗情况,尊重其感受,多陪伴交流,可回忆一些愉快的往事等,增强老年患者的心理安全感,使其以积极心态面对感冒康复过程。 五、社交支持的重要性 家人和朋友应多陪伴感冒患者,主动询问其身体和心理感受,给予情感上的支持。例如每天与患者交流病情变化,分享轻松话题,让患者感受到关爱,减轻因生病产生的孤立感,利于心理状态的改善,促进感冒康复。

    2025-10-30 16:46:5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