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延律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擅长: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展开
  • 着凉发烧怎么办

    判断发烧程度分低热(37.3-38℃)、中度发热(38.1-39℃)、高热(39℃以上),非药物降温有散热(调整环境、增加散热面积)和物理降温(温水擦浴、用退热贴),儿童发烧伴持续哭闹等异常或超3天、成人持续超39℃伴其他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儿童、老年人、孕妇发烧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判断发烧程度 1.低热:体温范围通常在37.3~38℃,此程度下可先尝试非药物方式降温。对于儿童,需关注其精神状态等情况,若精神尚可,可通过适当减少衣物等方式散热。成人低热时也可先通过物理降温观察体温变化。 2.中度发热:体温在38.1~39℃,此时可在非药物降温基础上,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儿童中度发热时要特别留意是否有哭闹不止、嗜睡等异常表现,成人则需观察有无伴随头痛、肌肉酸痛等不适。 3.高热:体温达到39℃以上,无论儿童还是成人都应引起重视,需及时采取进一步措施。儿童高热时更易出现惊厥等情况,要格外小心。 二、非药物降温措施 1.散热 环境调整: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在22~24℃左右,通风良好但要避免直接吹风。对于儿童,要注意保暖的同时保证散热,可选择轻薄、透气的衣物。成人也应穿着舒适、透气的衣物,以利于热量散发。 增加散热面积:适当减少衣物覆盖,让皮肤充分暴露来散热,但要注意避免着凉。儿童皮肤娇嫩,解开少量衣物即可,成人可根据自身感受适当减少衣物。 2.物理降温方法 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拭时间约10~15分钟。儿童皮肤敏感,擦拭力度要轻柔;成人可适当加大力度,但要避免擦伤皮肤。温水擦浴能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达到降温目的。 使用退热贴:将退热贴贴在额头等部位,其内含的凝胶物质可逐渐吸热,起到降温作用。儿童和成人都可使用,退热贴相对比较安全便捷。 三、及时就医情况 1.儿童情况:如果儿童发烧伴有持续哭闹不止、精神萎靡、呕吐、抽搐等症状,或者体温持续不退且超过3天,应及时就医。因为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病情变化相对较快,这些异常表现可能提示存在更严重的疾病。 2.成人情况:成人发烧若体温持续高于39℃,或伴随呼吸困难、胸痛、剧烈头痛、意识模糊等症状,也需尽快就医。这些症状可能预示着肺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婴儿发烧时要尤其注意,不能随意使用成人退烧药,非药物降温是首要选择。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每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同时,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防止脱水,可适当喂服温水。 2.老年人:老年人着凉发烧时,要注意其基础疾病情况。很多老年人可能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发烧会增加身体负担。要缓慢进行降温措施,避免降温过快引起不适,并且要密切关注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若有异常及时就医。 3.孕妇:孕妇着凉发烧需要谨慎处理,非药物降温是初始措施,如温水擦浴等。要及时就医,因为孕妇的情况关系到自身和胎儿健康,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安全的处理,避免自行用药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2025-10-30 18:13:27
  • 支气管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支气管炎分急性和慢性,急性有全身低热、呼吸道干咳咳痰等症状且儿童喘息常见,慢性有长期反复咳嗽、咳痰及喘息气急等表现,治疗有一般治疗(休息保暖、多饮水、避刺激)、药物治疗(止咳祛痰、平喘,儿童老人妊娠期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症状 (一)急性支气管炎症状 1.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有低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无基础疾病的成年人通常发热持续1-3天可消退,儿童发热时间可能相对较长且体温波动较大。 2.呼吸道症状:起病初期常为干咳,随后可出现咳痰,初为白色黏液痰,随着病情发展可转为黏液脓性痰。咳嗽可持续2-3周,若伴有支气管痉挛,可出现喘息,尤其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喘息程度可轻可重,严重时可影响呼吸频率和深度。 (二)慢性支气管炎症状 1.咳嗽: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是慢性支气管炎的突出表现。晨间咳嗽较重,白天较轻,晚间睡前有阵咳或排痰。 2.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痰,清晨排痰较多,起床后或体位变动可刺激排痰。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3.喘息或气急:部分患者可出现喘息,常由并发支气管痉挛引起,并发肺气肿时可表现为劳动或活动后气急,随着病情进展,静息时也可出现气急。 二、治疗方法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保暖: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注意保暖,尤其是在气温变化较大的季节,避免受凉,因为寒冷刺激可导致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防御功能下降,从而加重病情。 2.多饮水:每日饮水1500ml以上,有利于痰液稀释,便于咳出。对于儿童,要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防止痰液黏稠不易排出。 3.避免刺激性因素: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颗粒,如粉尘、化学烟雾等。 (二)药物治疗 1.止咳祛痰药物:对于干咳为主的患者,可使用右美沙芬等镇咳药物;对于有痰不易咳出的患者,可选用溴己新、氨溴索等祛痰药物。儿童使用祛痰药物时需注意药物的剂量和剂型选择,避免使用成人剂型造成过量。 2.平喘药物:有喘息症状的患者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等。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口服泼尼松,但需注意其不良反应,尤其是儿童长期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支气管炎需要特别关注,由于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病情变化较快。在治疗时,应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保证充足休息、适当增加湿度等。药物使用要谨慎,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镇咳祛痰药物,如含有可待因的镇咳药,因其可能抑制呼吸中枢。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支气管炎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人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时,使用支气管舒张剂需谨慎评估。同时,老年人咳嗽反射较弱,痰液不易咳出,要加强翻身、拍背等胸部物理治疗,促进痰液排出。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支气管炎时,药物选择需格外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一般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缓解症状,如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减轻咳嗽、咳痰等症状。

    2025-10-30 18:12:31
  • 横隔膜的呼吸方法

    横隔膜呼吸需注意姿势准备如站立坐姿腰背挺直等及仰卧位垫适宜薄枕,呼吸动作是吸气用鼻慢深使腹部鼓起、呼气用嘴慢呼腹部回缩,练习频率初学者每天3-4次等、时长初期每次5-10分钟等,应用场景有放松减压、运动辅助、孕期辅助等依情况调整。 一、姿势准备 1.站立或坐姿:保持腰背挺直,头部自然端正,肩膀放松,双脚与肩同宽平稳站立或坐在舒适的椅子上,这种姿势能使身体处于自然伸展状态,让横隔膜有足够空间进行上下运动,利于呼吸时横隔膜功能的发挥,对于不同性别人群,此姿势的基本要求相同,主要是保证身体的稳定和放松;2.仰卧位:可在背部下方垫一个薄枕,使腰部微微抬起,让腹部肌肉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这样能减少腹部肌肉对横隔膜运动的干扰,便于横隔膜充分活动,儿童仰卧位练习时需注意薄枕厚度要适宜,避免影响呼吸的正常进行,老年人仰卧位时薄枕高度应根据自身脊柱情况调整,以保证舒适且不阻碍横隔膜运动。 二、呼吸动作 1.吸气过程:用鼻子缓慢深吸气,让空气充分进入腹部,此时腹部像气球一样慢慢鼓起,横隔膜会向下运动,从而使胸腔容积增大,吸入更多氧气,吸气时要保证气息平稳、缓慢,避免急促吸气导致呼吸节奏紊乱,儿童吸气时家长可在旁引导其感受腹部的鼓起,帮助正确掌握吸气动作,老年人吸气时要注意力度,避免过度用力造成身体不适;2.呼气过程:用嘴巴缓慢呼出气体,腹部逐渐回缩,横隔膜向上运动,将肺部内的气体尽量排尽,呼气时要保持均匀、缓慢,使呼吸节奏平稳,儿童呼气时可引导其感受腹部的回缩,老年人呼气时要注意控制呼气速度,防止呼吸过快引起头晕等不适。 三、练习频率与时长 1.练习频率:初学者建议每天进行3-4次练习,可选择在晨起、午休后、睡前等时间段进行,这样能让身体逐渐适应横隔膜呼吸的节奏,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可根据自身日程安排调整练习频率,比如上班族可利用工作间隙进行1-2次短时间练习;2.练习时长:初期每次练习5-10分钟,随着身体适应能力的提高,可逐渐增加至每次15-20分钟,儿童练习时长应根据年龄适当缩短,一般3-8分钟为宜,避免长时间练习导致疲劳,老年人练习时长也应控制在10-15分钟,以自身舒适不劳累为度,因为儿童和老年人的身体耐受程度与成年人不同。 四、应用场景 1.放松减压:在工作、学习感到压力大时,进行几分钟横隔膜呼吸,能帮助放松身心,缓解焦虑情绪,比如连续工作1-2小时后,停下手中工作进行5分钟横隔膜呼吸,可让大脑和身体得到舒缓,不同性别和生活方式的人群在压力状态下都可通过此方式放松;2.运动辅助:运动前进行横隔膜呼吸可提高呼吸效率,使身体更好地摄入氧气,运动后进行能帮助身体更快排出二氧化碳,促进恢复,运动员在训练前后进行练习有助于提升运动表现,普通健身人群运动前后练习也能增强运动效果;3.孕期辅助:孕妇在孕期适当练习横隔膜呼吸,有助于在分娩时更好地用力,减轻分娩时的疼痛和难度,孕妇应在医生或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练习,根据孕期阶段调整练习强度和频率,确保自身和胎儿的安全。

    2025-10-30 18:11:35
  • 发烧出汗是好事坏事

    发烧出汗有有助于散热降温、促进机体代谢产物排出的积极方面,也可能导致脱水、引发电解质紊乱,应对时要注意水分补充、保持皮肤清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不同年龄段人群均需关注相关情况。 一、发烧出汗的积极方面 (一)有助于散热降温 当人体发烧时,体温调节中枢会调整体温设定点,使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而出汗是一种有效的散热方式,汗液蒸发时会带走身体的热量,从而降低体温。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表明,通过出汗机制,体温可逐渐回归正常范围,这对于缓解发烧带来的不适,如头晕、乏力等有积极作用。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发烧出汗都能帮助其体温下降,恢复相对正常的生理状态。 (二)促进机体代谢产物排出 发烧时,机体代谢加快,会产生一些代谢废物,而出汗过程中,汗液能携带部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有助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在儿童群体中,其新陈代谢较为旺盛,发烧出汗对代谢产物的排出更为重要,能避免过多代谢废物在体内堆积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对于老年人,其身体机能相对减退,通过发烧出汗促进代谢产物排出,可一定程度上减轻身体的负担。 二、发烧出汗的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可能导致脱水 如果发烧出汗量较大,而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就容易引起脱水。对于儿童来说,其自身的水分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发烧出汗后更易出现脱水情况,表现为尿量减少、口唇干燥、精神萎靡等;成年人如果发烧出汗多且未及时补水,也可能出现口渴、皮肤弹性下降等脱水症状;老年人由于身体的保水能力下降,发烧出汗后脱水的风险也较高,需密切关注水分补充情况。 (二)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 汗液中不仅含有水分,还含有一定量的电解质,如钠、钾等。发烧出汗过多时,会导致电解质丢失,如果不能及时补充,就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儿童在发烧出汗时,若电解质失衡,可能会出现肌肉抽搐等症状;成年人电解质紊乱可能表现为乏力、心律失常等;老年人电解质紊乱可能会加重其基础疾病的病情,如诱发心脑血管方面的问题等。 三、应对发烧出汗的建议 (一)水分补充 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群,发烧出汗后都要适当补充水分。可以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也可以适当饮用一些含有电解质的饮品,如口服补液盐等。对于儿童,家长要引导其多喝水,避免脱水;成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主动补充水分;老年人则要注意缓慢补水,防止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心脏负担。 (二)保持皮肤清洁 发烧出汗后,要及时更换潮湿的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因汗液长时间附着在皮肤表面引起皮肤不适,如痱子等。儿童皮肤较为娇嫩,更要注意皮肤的清洁护理,可轻轻擦拭身体,但动作要轻柔;成年人和老年人也应保持皮肤的干净,减少皮肤感染等风险。 (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持续关注体温以及身体的其他症状表现。如果发烧反复,出汗后体温又再次升高,或者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如剧烈头痛、呼吸困难等,要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不同年龄人群都要留意这些情况,儿童出现异常需尽快带至医院,成年人和老年人也要重视身体出现的异常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025-10-30 18:10:39
  • 普通感冒和新型冠状病毒的区别

    普通感冒由多种病毒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接触感染飞沫传播为主秋冬稍高发症状以上呼吸道卡他为主全身轻病程短血常规无异常核酸阴性传染性弱预后大多良好;新冠由新冠病毒感染传染性强经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有季节性变异症状有上呼吸道外发热乏力干咳嗅觉味觉减退等重症可致呼吸窘迫等核酸抗原阳性血常规早期有变化胸部CT早期有斑片影等传染性强部分可自愈重症预后差有后遗症对特殊人群风险高;儿童普通感冒常见症状轻需观察新冠可现热性惊厥;老年人新冠重症风险高需加强监测普通感冒易引发肺炎;有基础疾病者感冒或感染均可能加重基础病需规范治疗监测。 一、病因差异 普通感冒主要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多因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接触病毒而感染,传播途径以飞沫传播为主,季节性不明显但秋冬季节稍高发;新型冠状病毒由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所致,传染性较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全球大流行中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及变异株传播特点。 二、症状表现区别 普通感冒:以鼻塞、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全身症状较轻,一般无高热或仅有低热,病程多在1周左右可自愈。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除有上呼吸道症状外,部分患者出现发热(多为中高热)、乏力、干咳,约半数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重症患者可在发病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严重者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等。 三、实验室检查差异 普通感冒:血常规一般无明显异常,病毒核酸检测呈阴性。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呈阳性,血常规早期可见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出现肝酶、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 四、影像学表现不同 普通感冒:胸部CT通常无异常影像学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胸部CT早期可见双肺外带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五、传染性与预后区别 传染性:普通感冒传染性相对较弱;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较强,在人群密集等场所易造成快速传播。 预后:普通感冒大多预后良好,病程较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部分患者可自愈,但重症患者预后较差,可能留有肺纤维化等后遗症,对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等特殊人群风险更高。 六、特殊人群需注意事项 儿童:普通感冒相对常见,症状可能较成人轻,但需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等需及时就医;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部分可能出现热性惊厥等,应密切监测体温及精神状态。 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重症风险较高,需加强健康监测,如出现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应立即就医,日常应做好防护,积极接种疫苗增强免疫力;老年人患普通感冒时,因机体抵抗力弱,需警惕引发肺炎等并发症。 有基础疾病人群:无论是普通感冒还是新冠病毒感染,都可能加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感冒或感染新冠后需严格控制血糖,心血管疾病患者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应遵医嘱规范治疗并加强病情监测。

    2025-10-30 18:10:0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