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全

北京积水潭医院

擅长:(WQ)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治疗肝胆胰胃肠疾病、甲状腺肿瘤,以及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应用PPH、套扎术等方式治疗重度环状痔、混合痔。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中国性学会乳腺疾病分会委员,北京肛肠学会(ABCP)委员。展开
个人擅长
(WQ)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治疗肝胆胰胃肠疾病、甲状腺肿瘤,以及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应用PPH、套扎术等方式治疗重度环状痔、混合痔。展开
  • 消毒用的医用酒精浓度是多少

    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75%和95%,75%的酒精可用于消毒,95%的酒精常用于擦拭紫外线灯,使用时应远离明火,防止火灾。 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75%和95%。 75%的酒精可用于消毒,这是因为过高浓度的酒精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进入细菌体内,难以将细菌彻底杀死。若酒精浓度过低,虽可进入细菌,但不能将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 95%的酒精常用于擦拭紫外线灯。这种酒精在医院常用,而在家庭中则只会将其用于相机镜头的清洁。 需要注意的是,酒精易燃,在使用时应远离明火,防止火灾。同时,酒精不能用于黏膜和大创面的消毒。在使用酒精消毒时,要保持通风,并且远离高温物体,同时要避免在空气中直接喷洒,防止发生燃烧等危险。

    2025-07-15 17:25:40
  • 伤口结痂了可以碰水吗

    伤口结痂可以碰水,但不能长时间泡水。 一、受伤与血痂形成:日常生活中身体易受伤,皮肤有伤口会渗出血液,血液凝固后在伤口表面形成血痂。 二、血痂的作用:血痂之下会有新鲜肉芽生长并逐渐填充受伤皮肤间隙,促使伤口愈合,之后血痂脱落形成瘢痕。血痂能覆盖伤口,保护其免受外界细菌感染,是伤口的保护壳。 三、伤口结痂后对水的态度:此时伤口可以碰水,但时间不能过长。短暂碰水不会导致血痂剥离,而长时间泡水会使血痂变软提前剥离,可能引发出血、伤口感染等问题。 四、伤口愈合期间的注意事项:要定时进行正确的消毒换药,若发现伤口有异常情况需及时去医院就诊。 总之,要正确对待伤口结痂后的碰水问题,同时做好伤口愈合期间的护理和观察。

    2025-07-15 17:18:39
  • 食用酒精可以用来消毒吗

    食用酒精不能用来消毒,因为其浓度过高会使细菌表面的蛋白质凝固,形成硬膜,阻止酒精进一步渗透,无法有效杀灭细菌。 不可以。酒精之所以能够消毒,是因为酒精能够吸收细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脱水变性凝固,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如果酒精的浓度过高,会使细菌表面的蛋白质凝固,形成一层硬膜,这层硬膜会阻止酒精进一步渗透到细菌内部,从而影响消毒效果。而食用酒精的浓度一般在95%左右,这种高浓度的酒精会使细菌表面的蛋白质凝固,形成一层硬膜,不仅不能杀死细菌,反而会保护细菌。因此,食用酒精不能用来消毒。

    2025-07-15 16:55:10
  • 酒精浓度越高消毒作用越好吗

    酒精浓度并非越高消毒效果越好,75度酒精效果最佳,过高过低酒精都不能有效杀灭病毒,使用酒精最好用擦拭法,要避开火源等,对电器消毒需关闭电源。 一、关于酒精浓度与消毒效果:酒精浓度并非越高消毒作用就越好,75度的酒精消毒效果是最好的。这是因为酒精浓度过低时,虽然能进入细菌,但无法将其彻底杀灭;而酒精浓度过高的话,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同样不能将细菌彻底杀灭。 1.酒精浓度过低的情况:虽然能进入细菌,可没办法把细菌完全消灭掉。 2.酒精浓度过高的情况:会形成保护膜,导致不能将细菌有效杀死。 二、酒精的使用方法:使用酒精的时候,最佳方式是采用擦拭的办法。 1.擦拭的好处:能更好地发挥消毒作用。 三、酒精使用的注意事项:需要避开火源以及易燃易爆的物品,此外,对电器消毒的时候必须要关闭电源。 1.避开火源和易燃易爆物品的原因:防止引发危险。 2.对电器消毒关闭电源的必要性:确保安全。 总结概况提示:总之,要正确认识酒精浓度与消毒效果的关系,掌握酒精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充分发挥酒精的消毒作用并确保安全。

    2025-07-03 16:59:49
  • 岔气怎么办才能快点好

    岔气是常见病症,通常休息片刻或调整呼吸即可缓解,也可采用按摩、拉伸、热敷等方法,孕妇、儿童及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需采取不同处理方法,持续时间较长或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 1.调整呼吸:停止运动,调整呼吸频率,加深呼吸,可缓解呼吸肌的紧张。 2.按摩:用手按摩疼痛部位,可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 3.拉伸:对胸部、腹部等相关肌肉进行拉伸,可缓解肌肉紧张。 4.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疼痛部位,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5.休息:停止运动,休息片刻,让身体得到充分的放松。 对于持续时间较长或症状较为严重的岔气,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运动前的准备活动,避免饭后立即运动,运动时应注意呼吸频率和深度,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儿童及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在出现岔气时,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孕妇应避免剧烈运动,如出现岔气,应及时就医;儿童在出现岔气时,应避免使用热敷等方法,可采用按摩、拉伸等方法缓解;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在出现岔气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5-07-03 16:56:5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