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吴全副主任医师(6)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吴全

北京积水潭医院

擅长:(WQ)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治疗肝胆胰胃肠疾病、甲状腺肿瘤,以及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应用PPH、套扎术等方式治疗重度环状痔、混合痔。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中国性学会乳腺疾病分会委员,北京肛肠学会(ABCP)委员。展开
个人擅长
(WQ)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治疗肝胆胰胃肠疾病、甲状腺肿瘤,以及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应用PPH、套扎术等方式治疗重度环状痔、混合痔。展开
  • 阑尾炎不能吃什么食物

    阑尾炎患者不能吃辛辣刺激性、油腻、产气、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 1.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辣椒、芥末、生姜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胃肠道,加重炎症反应。 2.油腻食物 如油炸食品、动物脂肪等,这些食物会增加胃肠道负担,影响消化功能。 3.产气食物 如豆类、红薯、芋头、南瓜等,这些食物会产生大量气体,导致腹胀腹痛。 4.生冷食物 如冰淇淋、冷饮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道痉挛,加重腹痛。 5.不易消化食物 如糯米、粽子、年糕等,这些食物不易消化,会增加胃肠道负担,影响病情恢复。 总之,阑尾炎患者需要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油腻、产气、生冷、不易消化等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2025-05-26 14:09:26
  • 身上的脂肪瘤要不要动手术切下

    脂肪瘤是否需要切除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具体如下: 一、没有必要切除 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恶变几率较低。如果患者没有明显的身体不适症状,且经过病理检查明确为良性,通常情况下是没有必要切除的。可以遵医嘱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并定期复查,以明确脂肪瘤的变化情况。 二、有必要切除 若病情较为严重,病理检查确诊为恶性,那么就很有必要切除,这样可以防止癌细胞转移扩散,避免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不利影响,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 建议患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治疗,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脂肪瘤切除与否取决于具体情况,良性且无症状一般无需切除,可药物治疗并复查,恶性则必须切除,患者要配合治疗并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2025-05-26 14:08:11
  • 淋巴结增生吃什么药好

    淋巴结增生一般服用抗生素和清热下火类药物较好,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 一、淋巴结增生通常指淋巴结肿大,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发。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比如: 1.头孢克肟颗粒:能起到较好的抗菌作用。 2.利巴韦林分散片:对病毒感染有一定疗效。 二、在治疗期间结合清热下火类药物,能提升治疗效果,促使淋巴结消退,如: 1.穿心莲口服液:有清热下火之效。 2.牛黄解毒丸:能帮助改善症状。但均需遵医嘱服用。 在患病期间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等,应以清淡饮食为主,这样可减少对局部的刺激,有助于病情恢复。 总之,对于淋巴结增生的治疗,要合理选择药物,并注意饮食禁忌,以促进病情好转。

    2025-05-26 14:06:46
  • 纵隔淋巴肿大严重吗

    纵隔肿大淋巴结是否严重取决于发病原因,不能一概而论。 一、如果纵隔肿大淋巴结是炎症感染引起,就不算严重。比如因肺部感染导致纵隔部位肿大和机体淋巴结症状出现,这种情况一般不会给机体带来明显不适影响。可配合医生使用阿莫西林、利巴韦林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二、若纵隔肿大淋巴结是肿瘤转移导致,那就较为严重。临床常见纵隔肿大淋巴结多数是肺部感染所致,但也有少部分是肺癌或食管癌转移引起。癌症转移导致的纵隔肿大淋巴结会对食管、气管造成压迫,引发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等情况。此时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相关治疗。 总之,对于纵隔肿大淋巴结是否严重,建议前往医院完善相关检查,依据具体检查结果来判断。

    2025-05-26 14:05:13
  • 脚被钉子扎了怎么办啊

    被钉子扎后,应立即清洁伤口、止血、消毒,根据伤口情况决定是否就医。孕妇、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的处理方法可能不同,若出现感染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1.清洁伤口:使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去除表面的污垢和细菌。 2.止血:如果伤口出血,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包扎,以压迫止血。 3.消毒:使用酒精或碘伏消毒伤口,避免感染。 4.就医:如果伤口较深或钉子生锈,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清创和破伤风疫苗接种。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处理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在处理伤口时,应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如果伤口出现感染、发热、肿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025-05-26 14:03:1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