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改玲

北京积水潭医院

擅长:胃肠及肝胆,胰腺疾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地通过胃镜对消化道疾病进行诊断,熟悉各种胃肠动力检测,擅长诊治胃肠动力性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吴改玲,女,主任医师,硕士,擅长胃肠及肝胆,胰腺疾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地通过胃镜对消化道疾病进行诊断,熟悉各种胃肠动力检测,擅长诊治胃肠动力性疾病。展开
个人擅长
胃肠及肝胆,胰腺疾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地通过胃镜对消化道疾病进行诊断,熟悉各种胃肠动力检测,擅长诊治胃肠动力性疾病。展开
  • 霉菌性食管炎如何治疗要注意什么

    霉菌性食管炎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生活中需保证充足休息,饮食要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及过烫过硬食物,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合并糖尿病、艾滋病等基础疾病者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且要按医生要求定期复查胃镜等评估治疗效果及食管黏膜恢复情况。 一、治疗原则 霉菌性食管炎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临床常用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医生会依据患者病情评估后选择合适药物。 二、注意事项 1.生活方式 患者需保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因过度劳累会降低机体免疫力,不利于病情恢复。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力相对更低,更要严格规律作息;儿童患者则需家长协助保障其充足睡眠,避免因玩耍过度影响恢复。 2.饮食方面 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过烫、过硬食物,以防刺激食管黏膜加重炎症。建议进食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像米粥、面条、鸡蛋羹等。糖尿病患者要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因为高血糖环境易利于真菌生长;儿童患者饮食需注重营养均衡,同时要根据年龄选择合适质地的食物,比如幼儿避免进食整粒坚果等易卡喉食物。 3.基础疾病管理 若患者合并糖尿病、艾滋病等基础疾病,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高血糖是霉菌性食管炎易感因素之一;艾滋病患者在治疗霉菌性食管炎时需遵循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案,且两类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要密切监测;儿童若合并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需在治疗霉菌性食管炎时格外关注基础疾病对整体病情的影响,严格遵循针对基础疾病的特殊诊疗要求。 4.定期复查 患者需按医生要求定期复查胃镜等检查,以此评估治疗效果及食管黏膜恢复情况。儿童复查时要考虑其配合度,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保障检查安全准确;老年患者复查时要关注其身体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复查方式。

    2025-10-17 10:37:39
  • 治便秘的水果有哪些

    富含膳食纤维的水果如苹果、香蕉可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含有较多水分和有机酸的水果像梨、猕猴桃也对缓解便秘有帮助,不同人群食用各有注意事项。 一、富含膳食纤维的水果 1.苹果:苹果中含有丰富的果胶,果胶是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果胶在肠道内可吸水膨胀,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从而起到缓解便秘的作用。一般来说,每天吃1-2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就能为身体提供一定量的膳食纤维来帮助改善便秘情况。对于儿童,可根据年龄适当减少食用量;老年人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食用时可将苹果切成小块,方便咀嚼和消化。 2.香蕉:香蕉富含钾元素和膳食纤维。其中的膳食纤维能够吸收水分,使粪便变软,易于排出。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未成熟的香蕉含有较多鞣酸,可能会加重便秘,所以要选择成熟的香蕉。正常成年人每天吃1-2根成熟香蕉比较合适;对于儿童,香蕉是较为健康的水果之一,但也不宜过量食用,以免引起肠胃不适;老年人食用香蕉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避免在空腹等情况下食用导致肠胃不适。 二、含有较多水分和有机酸的水果 1.梨:梨含有较多的水分,同时还含有苹果酸等有机酸。水分可以起到润滑肠道的作用,有机酸能刺激肠道蠕动。例如,煮梨水饮用,对于缓解便秘有一定帮助。一般人群每天可以吃1-2个梨;儿童食用梨时要注意避免呛咳,可将梨制成梨泥等;老年人如果牙齿不好,可以将梨榨成梨汁饮用,但要注意控制饮用量。 2.猕猴桃:猕猴桃也是一种对便秘有较好缓解作用的水果。它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维生素C等成分也有助于维持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成年人每天吃1-2个猕猴桃较为适宜;儿童食用猕猴桃时要注意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且不要过量食用;老年人食用猕猴桃要根据自身消化情况适量食用。

    2025-10-17 10:36:20
  • 咽炎能做胃镜吗

    咽炎能否做胃镜需视具体情况而定,单纯慢性咽炎通常可做胃镜;急性严重咽炎发作期、儿童、老年患者等情况需谨慎评估,医生要综合患者咽炎具体情况及整体身体状况来确定。 一、可以做胃镜的情况 如果患者只是患有普通的慢性咽炎,咽喉部没有严重的狭窄、肿胀等影响胃镜通过的情况,通常是可以做胃镜的。此时胃镜检查主要是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等部位的情况,慢性咽炎一般不会对胃镜的操作造成不可逾越的障碍。 二、需要谨慎考虑的情况 1.急性严重咽炎:当患者处于急性严重咽炎发作期,咽喉部黏膜明显充血、肿胀比较严重,甚至可能存在明显的水肿,这时候做胃镜可能会增加操作的难度,并且可能会刺激咽喉部导致患者出现剧烈的恶心、呕吐等不适,甚至有可能因为咽喉部的严重肿胀而影响胃镜的顺利插入,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谨慎评估是否进行胃镜检查,或者在采取一些局部处理(如先使用一些减轻咽喉部水肿的药物等,但具体药物使用需遵循专业医生判断)后再决定是否进行。 2.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咽炎患者做胃镜时需要更加谨慎。儿童的咽喉部相对较窄小,急性咽炎时咽喉部的反应可能更敏感。在操作前需要充分评估儿童咽炎的严重程度,操作过程中要更加轻柔,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因为儿童可能无法很好地配合,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咽喉部损伤等情况。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往往可能同时存在其他基础疾病,咽炎可能只是其中一个情况。老年患者咽喉部的功能可能有所减退,急性咽炎时咽喉部的病理改变可能更易影响胃镜操作。在进行胃镜检查前,要全面评估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包括心肺功能等,因为胃镜检查是一种有创操作,需要考虑患者对操作的耐受能力。 总之,咽炎患者能否做胃镜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医生根据患者咽炎的具体情况、身体的整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后才能确定。

    2025-10-17 10:35:02
  • 慢性胃炎有多少种

    慢性胃炎主要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两类。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呈非萎缩性炎性改变,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是主要病因;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已萎缩,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等是病因,且有癌变风险,不同类型治疗原则不同,特殊人群患慢性胃炎有不同特点。 定义:也称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呈非萎缩性的炎性改变,胃镜下可见黏膜红斑、粗糙不平、出血点/斑等。 发病因素: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最主要的病因,约70%-90%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存在Hp感染;此外,长期饮酒、吸烟、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胆汁反流等也可引起该病,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均可患病,生活方式不健康或有相关用药史的人群易患。 慢性萎缩性胃炎 定义:胃黏膜已发生萎缩性改变,胃镜下可见黏膜呈颗粒状、黏膜血管显露、色泽灰暗、皱襞变细等。 发病因素:Hp感染是重要病因,持续Hp感染可逐渐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自身免疫因素也可导致该病,患者体内存在针对壁细胞或内因子的自身抗体,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女性相对男性可能有一定发病差异,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或自身免疫功能异常的人群易患,此外,遗传因素、长期不良饮食习惯等也与之相关。 需要注意的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癌变风险,需定期进行胃镜及病理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对于不同类型的慢性胃炎,治疗原则有所不同,主要包括针对病因治疗(如根除Hp等)、对症治疗等,但具体治疗需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等患慢性胃炎时,老年人可能因机体功能衰退,病情表现不典型,需更细致观察;儿童患慢性胃炎相对少见,但若患病,多与饮食不规律、感染等因素相关,需格外注意饮食调整等非药物干预措施的应用。

    2025-10-17 10:32:52
  • 呕吐时出现拉肚子该如何治疗

    病情评估需综合患者年龄、既往病史、呕吐与腹泻频次性状及脱水征象,轻度脱水优先用口服补液盐少量多次补充,中重度或无法口服者静脉补液按生化指标调整成分,急性期暂禁食后逐步给清淡易消化流质半流质食物,用益生菌调节菌群,感染性腹泻需医生评估后慎抗感染,儿童密切监测并调整补液饮食,老年人重视补液及基础病管理,基础病患者关注血糖波动调整方案。 一、病情评估 需综合考量患者年龄(如儿童、成人、老年人等差异)、既往病史(有无胃肠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呕吐与腹泻的频次(每日呕吐次数、腹泻次数)、粪便性状(是否为稀水样便、有无脓血等)及是否出现脱水征象(如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减退等)。 二、补液支持 轻度脱水:优先选用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与电解质,遵循少量多次原则,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中重度脱水或无法口服补液者:需通过静脉途径补液,依据血钾、血钠等生化指标调整补液成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三、饮食管理 急性期:可暂禁食数小时使胃肠休息,之后逐步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稀粥、面条等,避免摄入油腻、辛辣、刺激性及高纤维食物,确保热量适度摄入。 四、药物干预 肠道菌群调节:可使用益生菌(如双歧杆菌等)调节肠道菌群,但儿童用药需选择适合儿童的制剂。 感染性腹泻评估:若考虑为感染性腹泻,需经医生评估后谨慎使用抗感染药物,不涉及具体剂量。 五、特殊人群注意 儿童:呕吐腹泻易致脱水与电解质紊乱,需密切监测精神状态、尿量等,及时补液,饮食调整需兼顾儿童营养需求与胃肠耐受。 老年人:机体调节功能较弱,更需重视补液及基础疾病管理,防止因呕吐腹泻引发心脑血管等并发症。 基础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患者需关注血糖波动,调整饮食与补液方案时兼顾血糖控制。

    2025-10-17 10:31:4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