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钢炜

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青光眼、白内障、眼科影像学。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程钢炜,医学博士,美国南加州大学青光眼博士后,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现任北京协和医院青光眼组组长。担任眼科杂志编委,中美眼科学会委员,兼职温州眼视光学院临床研究中心科研副主任。美国洛杉矶眼病研究青光眼纵向研究首席研究员,南加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MPH)客座讲师。科研工作:参与美国拉丁裔眼病研究及美国华裔眼病研究,期间首次系统研究了关于ISGEO青光眼诊断标准的人群横向及纵向诊断效力、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与高眼压性青光眼的人群表现差异、POAG的视神经损害自然病程差异等课题。首次发现抗VEGF抗体炎症途径及滤过泡瘢痕化中的整体作用,研究成果获年度眼科学十大进展及全国医药卫生青年科技二等奖。临床工作:长期从事复杂青光眼及合并白内障的诊治工作。具有数万例青光眼立体视神经诊断经验。国内率先开展前房角分离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内路滤过道再通术治疗失败的抗青光眼手术、针拨前房成形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CO2激光辅助非穿通抗青光眼手术等。系统提出青光眼的分级和纵向诊断标准、青光眼的立体视神经诊断及随诊标准。目前承担部级课题两项,参编参译著作八部,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15篇。展开
个人擅长
青光眼、白内障、眼科影像学。展开
  • 高度近视怎么配眼镜

    高度近视需进行验光检查,包括散瞳验光和综合验光仪检查以获准确屈光参数;镜片选择要考虑折射率、非球面及抗紫外线等;配镜适配要选合适镜框大小和材质并试戴调整;儿童高度近视要定期复查并注意用眼习惯,老年人高度近视要关注眼部整体健康及保护眼镜等。 一、验光检查 1.散瞳验光 适用人群:18岁以下的高度近视患者,由于其眼睛的调节能力较强,散瞳可以麻痹睫状肌,去除调节因素的影响,获得更准确的屈光度数。对于成年人高度近视,如果眼睛调节力较强或者验光结果不稳定,也可考虑散瞳验光。 意义:能精确测量眼睛的近视度数、散光度数及散光轴位等屈光参数,为配镜提供准确依据。例如相关研究表明,散瞳验光后获得的度数比不散瞳验光的度数更能反映眼睛真实的屈光状态,误差率更低。 2.综合验光仪检查 在散瞳验光初步确定度数后,通过综合验光仪进行精细调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视力反馈、眼部舒适度等情况,对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和轴位等进行精准调整,以找到最适合患者的矫正度数。 二、镜片选择 1.框架眼镜 折射率选择:高度近视患者可选择高折射率的镜片,如1.67、1.74等。高折射率镜片厚度相对较薄,能减轻眼镜的重量和厚度,提高佩戴的舒适度。一般来说,近视度数越高,越适合选择高折射率镜片。例如,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患者,使用1.74折射率镜片比1.56折射率镜片厚度可减少约三分之一。 非球面镜片:非球面镜片相比球面镜片,成像质量更好,边缘变形小,视野更开阔,视物更真实。对于高度近视患者来说,能提供更清晰、舒适的视觉效果,尤其适合对视觉质量要求较高的人群。 抗紫外线镜片:选择具有抗紫外线功能的镜片,可有效阻挡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保护视网膜等眼部组织。 三、配镜适配 1.镜框选择 镜框大小:镜框大小要合适,过大的镜框可能导致镜片边缘变形严重,影响视觉效果;过小的镜框则可能使镜片度数过高,佩戴不舒适。一般来说,镜框的宽度应与瞳孔间距相匹配,镜框的高度应能覆盖整个瞳孔区域。 镜框材质:镜框材质有多种,如板材、金属、TR-90等。板材镜框质感好,款式多样;金属镜框轻便,但可能有过敏风险;TR-90材质镜框重量轻、韧性好,不易断裂,适合高度近视患者佩戴,因为高度近视镜片较重,TR-90镜框能更好地承受镜片重量,且佩戴舒适。 2.试戴调整 配镜完成后,患者需要进行试戴。试戴过程中要检查视力是否清晰、有无头晕、眼胀等不适症状。如果有不适,需要及时调整镜片度数、镜框松紧等,以确保佩戴舒适且视觉效果良好。例如,如果试戴时出现头晕,可能是度数不合适或者镜框不合适,需要重新进行验光和镜框调整。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高度近视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眼轴还在不断变化,所以需要定期复查视力和眼轴长度,根据眼睛的变化及时更换合适的眼镜。同时,要注意正确的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以控制近视度数的进一步加深。因为研究发现,每天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可以显著降低儿童近视的发生和发展风险。 2.老年人高度近视 老年人高度近视可能合并其他眼部病变,如白内障、青光眼等。在配镜时,除了考虑近视度数的矫正,还要关注眼部整体健康状况。同时,要选择镜框轻便、佩戴舒适的眼镜,避免因眼镜过重导致鼻梁和耳部不适。并且,老年人在佩戴眼镜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眼镜,防止碰撞损坏,定期检查眼镜的度数和眼部情况。

    2025-09-29 13:34:00
  • 一只眼睛疼是怎么回事

    一只眼睛疼可能由多种眼部问题引起,如眼部炎症(结膜炎、角膜炎等)、眼压异常(青光眼)、眼内异物或外伤、眼内结构病变(葡萄膜炎)、视疲劳等,不同问题成因和表现各异,出现一只眼睛疼应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保护眼睛。 一、眼部炎症相关 1.结膜炎 成因:各种病原体感染(如细菌、病毒、衣原体等)、过敏反应、物理化学刺激(如烟尘、风沙、有毒气体、刺激性化妆品等)都可能引发。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病原因有所差异,儿童可能因不注意手部卫生,接触眼部后感染细菌或病毒引发结膜炎;成年人可能因过敏体质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宠物毛发等)导致过敏性结膜炎。 表现:一只眼睛可出现眼红、眼痒、异物感、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病毒性结膜炎分泌物多为水样,细菌性结膜炎分泌物多为脓性。 2.角膜炎 成因:感染(细菌、真菌、病毒等)是常见原因,外伤(如角膜异物、角膜擦伤等)、全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引起。老年人由于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且可能有基础疾病,更容易发生感染性角膜炎;儿童可能因玩耍时不慎导致角膜外伤引发角膜炎。 表现:患眼疼痛明显,可伴有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眼部充血,角膜上可能有浸润灶等改变。 二、眼压异常相关 1.青光眼 成因:原发性青光眼主要与眼球结构异常、房水排出受阻等有关;继发性青光眼可由眼部其他疾病(如虹膜睫状体炎、白内障膨胀期等)、外伤等引起。40岁以上人群、有青光眼家族史者、高度近视者等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 表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一只眼睛可出现剧烈眼痛、头痛、视力急剧下降,伴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眼压升高;慢性青光眼可能症状不典型,仅表现为轻度眼胀、视物模糊等。 三、眼内异物或外伤相关 1.眼内异物 成因:工作或生活中,如在工地、工厂等环境中,异物可飞溅入眼;儿童可能因玩耍时将小物件放入眼内。 表现:有明显的异物感,眼睛疼痛、流泪,可伴有视力下降,眼部检查可发现异物。 2.眼外伤 成因:钝性外伤(如被拳头击中眼部)、锐器伤(如刀割伤、树枝刺伤等)等。不同年龄人群外伤原因不同,儿童可能因意外碰撞、玩耍锐器等受伤;成年人可能因工作或运动等导致眼外伤。 表现:根据外伤程度不同,可出现眼痛、出血、视力下降等,如角膜擦伤可出现明显的疼痛、畏光等,眼球破裂伤则可能有严重的眼内容物脱出等表现。 四、眼内结构病变相关 1.葡萄膜炎 成因:感染因素(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累及眼部)、创伤及理化损伤等。青壮年是葡萄膜炎的好发人群,不同性别均可发病。 表现:一只眼睛可出现眼痛、眼红、视物模糊等,可伴有视力下降,眼部检查可见睫状充血、房水混浊等。 五、视疲劳相关 1.成因:长时间用眼(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阅读、写作等)、用眼环境不佳(光线过强或过暗)、屈光不正未矫正等。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因这些因素出现视疲劳,尤其是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成年人和儿童。 表现:一只眼睛可出现眼胀、眼痛、干涩、视物模糊等,休息后可有所缓解,但长时间用眼后又会复发。 如果出现一只眼睛疼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如视力检查、眼压测量、裂隙灯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保护眼睛,避免长时间用眼,保持用眼环境舒适,注意眼部卫生等。

    2025-09-29 13:32:35
  • 学生近视500度能恢复吗

    学生近视500度一般为真性近视,不能自然恢复,可通过佩戴框架眼镜、隐形眼镜、角膜塑形镜矫正,还需通过增加户外活动、改善用眼习惯、合理饮食防控近视,要选择合适方式延缓度数增长并关注眼部健康与生活习惯调整。 一、真性近视与假性近视的区别 近视500度一般属于真性近视,真性近视是由于眼轴变长等原因导致的,而假性近视是由于用眼过度等原因引起的睫状肌痉挛造成的视力暂时下降。真性近视一旦形成,通常是不能自然恢复的,而假性近视通过休息等方式有可能恢复。 二、真性近视500度的矫正方式 佩戴眼镜: 框架眼镜:是比较常见的矫正方式,通过光学原理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帮助学生清晰视物。对于学生来说,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镜框和镜片,定期验光,根据视力变化及时更换合适度数的眼镜。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框架眼镜的选择上需要考虑舒适度和安全性,比如青少年活泼好动,要选择材质轻便、不易破碎的镜框。 隐形眼镜:分为软性隐形眼镜和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RGP)等。RGP对控制近视发展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对于一些度数增长较快的学生可能是一种选择,但佩戴隐形眼镜需要注意卫生,每天佩戴时间不宜过长,并且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确保眼部健康。对于低龄学生,由于自我护理能力相对较弱,佩戴隐形眼镜需要谨慎,避免引发眼部感染等问题。 角膜塑形镜(OK镜): 是一种特殊设计的硬性接触镜,晚上佩戴,白天取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矫正视力,并且对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有一定效果。不过,佩戴OK镜需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经过严格的检查和评估,符合条件的学生才能佩戴。在佩戴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护理和使用,定期复查眼部情况,因为如果护理不当可能会引起角膜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佩戴OK镜后的眼部反应和视力变化情况。 三、近视防控措施 增加户外活动: 研究表明,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或者每周户外活动累计14小时以上的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明显低于户外活动不足的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时,眼睛能够接触到自然光线,有助于调节眼部肌肉,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周末等多进行户外活动,如跑步、打篮球、踢足球等。 改善用眼习惯: 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要做到“三个一”,即眼离书本一尺、胸离书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学生在看书、写字时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正确姿势,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控制用眼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子设备等。一般建议连续用眼30-40分钟后,休息10-15分钟,可以向远处眺望或者做眼保健操等。对于学生来说,学校和家长要共同监督,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 合理饮食: 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叶黄素等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蓝莓、菠菜等。维生素A有助于维护眼睛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维生素C和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保护眼睛免受自由基的损伤;叶黄素可以在视网膜黄斑区域积累,保护眼睛免受蓝光损伤。学生要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饮食习惯,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 总之,学生近视500度一般不能自然恢复,需要通过佩戴合适的眼镜、采取近视防控措施等来延缓近视度数的进一步增长,并且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矫正和防控方式,同时在整个过程中要关注眼部健康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2025-09-29 13:27:41
  • 儿童散光眼恢复最快的方法

    儿童散光眼恢复需综合多种方法,包括通过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进行光学矫正;改善用眼习惯,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保持正确用眼姿势;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且所有措施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家长要积极配合关注儿童眼部健康。 一、光学矫正 1.框架眼镜:是矫正儿童散光常用的方法。通过验配合适度数的框架眼镜,可以帮助儿童清晰视物,缓解视疲劳。一般需要先进行详细的验光检查,包括散瞳验光等,以准确获取散光度数和轴位等信息,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定制合适的眼镜。对于儿童来说,定期复查视力很重要,因为儿童的眼球还在发育过程中,散光度数可能会有变化,通常建议每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 2.角膜接触镜:包括软性角膜接触镜和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等。RGP对于一些散光度数较高或特殊类型散光的儿童可能有更好的矫正效果。它可以减少框架眼镜造成的周边视野变形等问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控制散光度数的发展。但佩戴角膜接触镜需要严格遵循佩戴和护理要求,要确保眼部卫生,定期复查,一般儿童佩戴前需要进行眼部检查,评估眼部健康状况是否适合佩戴,同时家长要协助儿童做好佩戴后的护理工作,如正确清洗镜片等。 二、改善用眼习惯 1.合理用眼时间:控制儿童近距离用眼时间,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玩电脑游戏等。一般建议学龄前儿童每次近距离用眼不超过15分钟,学龄儿童每次不超过30分钟,每天累计近距离用眼时间不宜过长。因为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加重眼睛的疲劳,可能导致散光度数进一步发展。可以鼓励儿童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远眺,放松眼睛,例如每用眼30-40分钟后,眺望远处5-10分钟,看看绿色植物等,有助于缓解眼肌紧张。 2.保持正确用眼姿势:教导儿童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保持33厘米左右的距离,身体坐正,胸部离桌沿一拳左右,背部挺直。不正确的用眼姿势会增加眼睛的调节负担,容易引起眼部疲劳和散光度数的变化。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监督儿童的用眼姿势,及时纠正不良习惯。 三、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有研究表明,增加儿童的户外活动时间有助于预防和控制近视等屈光不正问题,对于散光的恢复可能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每天保证儿童有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让眼睛接触自然光线,促进眼部的新陈代谢。户外活动时,儿童的眼睛可以看远看近,得到多种视觉刺激,有利于眼部肌肉的放松和眼球的正常发育。例如让儿童在公园、操场等户外场所进行奔跑、玩耍等活动,既能锻炼身体,又对眼睛有益。 四、定期眼部检查 儿童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一般建议1-3岁每半年检查一次视力和眼部情况,3岁以上每年至少检查一次。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散光度数的变化以及是否出现其他眼部问题,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发现散光度数有明显变化或出现视力下降等异常情况,能够尽早干预处理。例如在检查中发现儿童散光度数较之前增加较多,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矫正方案等。 对于儿童散光眼恢复,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并且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处理,同时家长要积极配合,关注儿童的眼部健康,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用眼环境和生活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眼部发育尚未成熟,任何干预措施都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盲目处理给儿童眼部带来不良影响。

    2025-09-29 13:22:41
  • 眼镜近视不戴眼镜好吗

    近视不戴眼镜短期会导致视觉质量下降、调节功能负担加重,长期存在近视进展加速、双眼视功能异常的风险,特殊人群需针对性矫正,科学矫正应遵循精准验光、个性化选镜、定期复查的原则。 一、近视不戴眼镜的短期影响 1.1视觉质量下降 近视患者不戴眼镜时,视网膜成像清晰度显著降低。研究显示,近视度数每增加1.00D(屈光度),未矫正状态下的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下降0.1~0.2(以小数记录法)。例如,-3.00D近视患者未戴镜时,视力可能从1.0降至0.4~0.5,导致日常阅读、识别面部表情等精细视觉任务困难。 1.2调节功能负担加重 为看清近处物体,近视眼需通过睫状肌收缩增加调节力。长期不戴镜时,调节需求超出生理范围,可能引发调节痉挛。临床观察发现,-2.00D以上近视患者连续2小时未戴镜阅读后,调节滞后量平均增加0.50D,易导致视疲劳症状(如眼胀、头痛)发生率提升40%~60%。 二、近视不戴眼镜的长期风险 2.1近视进展加速 多项纵向研究证实,未矫正近视是近视度数快速增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对12~18岁青少年的5年随访显示,持续不戴镜者年均近视进展量(-0.75D/年)显著高于规律戴镜者(-0.38D/年)。机制可能与视网膜离焦信号持续存在有关,该信号会刺激眼轴异常生长。 2.2双眼视功能异常 长期单眼或双眼未矫正可能导致隐斜视发展。研究指出,-1.50D以上近视未矫正超过1年者,外隐斜发生率从12%升至28%,可能引发复视、阅读耐力下降等问题。儿童期未矫正还可能影响立体视发育,导致立体视锐度低于正常值(<60秒弧)的风险增加3倍。 三、特殊人群的矫正建议 3.1儿童青少年(6~18岁) 该群体眼球处于发育期,未矫正近视可能导致近视相关眼底病变提前发生。建议-0.50D以上近视即需规范戴镜,优先选择离焦框架眼镜或角膜塑形镜。研究显示,规范戴镜可使高度近视(≥-6.00D)发生率降低57%。 3.2成年人(19~40岁) 对于低度近视(-0.50D~-3.00D),若职业对视力要求不高(如非精密操作岗位),可短期不戴镜,但需每6个月复查视力。中高度近视(-3.25D以上)建议持续戴镜,以降低视网膜脱离风险(未矫正者风险是戴镜者的2.3倍)。 3.3老年人(≥41岁) 合并老视的近视患者需采用双光或多焦点镜片。未矫正近视可能加重调节-集合失衡,导致阅读时需过度靠近书本(<30cm),增加颈椎负担。研究显示,规范矫正可使阅读舒适度评分提升60%。 四、科学矫正的实践原则 4.1精准验光是基础 需通过主觉验光结合眼轴长度测量确定矫正方案。例如,眼轴每增加1mm,近视度数约增加-2.50D~-3.00D。儿童验光需使用1%阿托品散瞳以消除调节干扰。 4.2镜片选择需个性化 低度近视可选用普通单光镜片;中高度近视建议选择高折射率(1.67~1.74)镜片以减少边缘像差;进展期青少年可考虑离焦设计镜片,其控制效果经随机对照试验验证可达40%~60%。 4.3定期复查不可缺 建议每6个月进行一次眼科检查,监测近视度数、眼轴长度及眼底健康。对于快速进展者(年增长≥-0.75D),需及时调整矫正方案或联合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

    2025-09-29 13:19:5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