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钢炜

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青光眼、白内障、眼科影像学。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程钢炜,医学博士,美国南加州大学青光眼博士后,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现任北京协和医院青光眼组组长。担任眼科杂志编委,中美眼科学会委员,兼职温州眼视光学院临床研究中心科研副主任。美国洛杉矶眼病研究青光眼纵向研究首席研究员,南加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MPH)客座讲师。科研工作:参与美国拉丁裔眼病研究及美国华裔眼病研究,期间首次系统研究了关于ISGEO青光眼诊断标准的人群横向及纵向诊断效力、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与高眼压性青光眼的人群表现差异、POAG的视神经损害自然病程差异等课题。首次发现抗VEGF抗体炎症途径及滤过泡瘢痕化中的整体作用,研究成果获年度眼科学十大进展及全国医药卫生青年科技二等奖。临床工作:长期从事复杂青光眼及合并白内障的诊治工作。具有数万例青光眼立体视神经诊断经验。国内率先开展前房角分离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内路滤过道再通术治疗失败的抗青光眼手术、针拨前房成形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CO2激光辅助非穿通抗青光眼手术等。系统提出青光眼的分级和纵向诊断标准、青光眼的立体视神经诊断及随诊标准。目前承担部级课题两项,参编参译著作八部,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15篇。展开
个人擅长
青光眼、白内障、眼科影像学。展开
  • 宝宝白眼球上有黑点是什么原因

    宝宝白眼球上有黑点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色素沉着(胚胎发育中色素细胞分布异常致常见且一般不影响视力)、巩膜薄透见葡萄膜色素(新生儿和小婴儿巩膜薄易出现,随年龄增长巩膜增厚可能改善)、异物残留(灰尘等异物进入眼睛,常因环境或揉眼习惯增加风险需及时处理)、眼部疾病相关(如先天性虹膜色素痣等,少见,伴其他症状需就医排查),家长发现后先观察,有变化或伴其他症状及时带宝宝到眼科就诊。 一、色素沉着 1.原因:宝宝白眼球上的黑点可能是色素沉着导致。这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可能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眼部的色素细胞分布异常所引起。例如,在胚胎时期眼部的某些区域色素细胞聚集,就可能在白眼球上形成黑点。一般这种色素沉着不会对宝宝的视力等造成影响,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可能不会有明显变化,也可能会有轻微的变化,但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 2.年龄因素影响:对于新生儿或婴幼儿来说,这种色素沉着相对较常见,因为他们的眼部组织还在不断发育过程中,色素细胞的分布等情况还未完全稳定。 二、巩膜薄透见葡萄膜色素 1.原因:宝宝的巩膜比较薄,有可能透见下面的葡萄膜色素,从而看起来白眼球上有黑点。葡萄膜是眼球壁的中层,含有丰富的色素。当巩膜较薄时,就会透过巩膜看到葡萄膜的色素,呈现出黑点的外观。这种情况一般也是生理性的,随着宝宝年龄增长,巩膜逐渐增厚,这种透见的情况可能会改善。 2.年龄相关情况:新生儿和小婴儿的巩膜相对更薄,所以这种情况在小婴儿中相对更易被观察到,随着宝宝长大到一定阶段,巩膜厚度增加,这种现象可能会减轻。 三、异物残留 1.原因:宝宝白眼球上有黑点也可能是有异物残留。比如灰尘、小的颗粒物等进入眼睛后,附着在白眼球上,看起来像黑点一样。这种情况需要仔细观察黑点是否可以移动等情况。如果是异物残留,需要及时处理,因为异物长期存在可能会引起眼部的炎症等问题。 2.生活方式影响:如果宝宝经常处于灰尘较多的环境中或者喜欢用手揉眼睛等,就增加了异物进入眼睛的风险。所以要注意保持宝宝生活环境的清洁,尽量避免宝宝用手揉眼睛等不良习惯。 四、眼部疾病相关 1.原因:某些眼部疾病也可能导致白眼球上有黑点,例如先天性的虹膜色素痣等情况可能会有类似表现,但相对较少见。另外,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疾病早期也可能有一些眼部外观的改变,但通常还会伴有其他症状,如瞳孔发白、视力下降等。如果发现宝宝白眼球上的黑点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眼睛红肿、流泪、视力异常等,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排除眼部疾病的可能。 2.病史和特殊人群考虑:如果宝宝有眼部外伤病史等,更要警惕眼部疾病的可能。对于有家族眼部疾病病史的宝宝,也要更加密切观察白眼球上黑点的情况,因为某些眼部疾病可能有遗传倾向。 如果发现宝宝白眼球上有黑点,家长首先不要过于惊慌,可以先仔细观察黑点的大小、形状、是否有变化、是否伴有其他眼部症状等。如果黑点没有变化且不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可能是生理性的情况;如果黑点有变化或者伴有其他眼部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带宝宝到眼科就诊,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025-09-29 13:06:27
  • 角膜塑形镜危害

    角膜塑形镜可能存在眼部感染风险、角膜损伤、干眼问题、视力波动与矫正效果不稳定以及依从性要求高带来的问题,如佩戴护理不当易致眼部感染,适配或清洁不当可致角膜损伤,影响泪液分布引发干眼,眼部状态变化致视力波动,儿童青少年自律差难严格遵循要求易增危害,需注意相关问题保障其安全有效使用。 一、眼部感染风险 1.原因及机制:角膜塑形镜直接接触角膜,若佩戴、护理不当,极易引发眼部感染。比如佩戴时手部未清洁干净,将细菌等病原体带入眼部;护理液过期或保存不当失效,无法有效杀灭病菌。相关研究表明,不规范佩戴角膜塑形镜的人群眼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规范佩戴者。 2.不同人群影响: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其眼部防御机制相对较弱,感染风险可能更高。长期佩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若出现眼部红肿、疼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应高度警惕眼部感染,需及时就医。 二、角膜损伤 1.原因及机制:角膜塑形镜的适配不合适,如镜片过紧或过松,在佩戴和摘取过程中可能对角膜造成机械性损伤。另外,镜片清洁不彻底,表面的污垢等可能刮擦角膜。临床数据显示,因镜片适配问题导致角膜上皮损伤的情况并不少见。 2.特殊人群情况:儿童青少年的角膜处于不断发育阶段,若角膜塑形镜使用不当造成角膜损伤,可能影响角膜的正常发育,进而对视力产生长期不良影响。例如,角膜上皮反复损伤可能导致角膜瘢痕形成,影响视力清晰度。 三、干眼问题 1.原因及机制:角膜塑形镜会影响角膜的正常泪液分布和泪膜稳定性,导致泪液蒸发过快等,从而引发干眼。佩戴角膜塑形镜时,镜片覆盖角膜,改变了角膜与空气的接触界面,影响了泪膜的正常形成和维持。研究发现,佩戴角膜塑形镜的人群干眼发生率较未佩戴者高。 2.不同人群表现:对于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用眼过度的青少年,本身就容易出现干眼,再佩戴角膜塑形镜可能会加重干眼症状,表现为眼睛干涩、异物感、视物模糊等。需要注意的是,干眼若长期不处理,可能会对角膜健康产生进一步不良影响。 四、视力波动与矫正效果不稳定 1.原因及机制:个体的眼部状态可能会发生变化,如角膜形态改变、泪液情况波动等,都可能导致角膜塑形镜的矫正效果不稳定,出现视力波动。例如,在身体疲劳、感冒等情况下,眼部状态改变,可能使佩戴角膜塑形镜后的视力不如平常稳定。 2.对不同人群的意义:儿童青少年正处于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视力波动可能会干扰其视力的正常发育进程。如果矫正效果不稳定,可能需要频繁调整镜片或采取其他措施,增加了使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五、依从性要求高带来的问题 1.原因及机制:角膜塑形镜的佩戴和护理有严格的要求,如每天按时佩戴、定期清洁镜片、定期复查等。儿童青少年往往自律性相对较差,难以严格遵循这些要求,从而影响角膜塑形镜的使用效果,增加上述各种危害发生的可能性。 2.特殊人群应对:家长需要加强对儿童青少年佩戴角膜塑形镜的监督和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佩戴和护理习惯。例如,家长要协助孩子每天正确清洁镜片,提醒孩子定期到医院复查,确保角膜塑形镜的安全有效使用,最大程度降低因依从性问题带来的危害。

    2025-09-29 13:04:54
  • 散光会不会越来越严重

    散光度数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儿童青少年、眼部疾病、不合理屈光矫正等可能致其加重,成年人且保持良好用眼习惯时相对稳定,儿童需关注用眼情况早期干预,老年人要留意年龄相关眼部变化致散光改变。 一、散光可能加重的情况 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儿童青少年处于身体生长发育时期,眼轴等结构还在不断变化。如果存在不良的用眼习惯,比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读写姿势不端正等,眼的调节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散光度数有增加的趋势。例如,有研究表明,一些近视度数增长较快的青少年,往往同时伴有散光度数的上升,这与眼轴的延长以及眼球形态的改变有关,眼轴延长会使得角膜等屈光介质的曲率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散光度数。 眼部疾病影响:某些眼部疾病也可能促使散光加重。比如圆锥角膜,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眼部疾病,患者的角膜会逐渐变薄并向前突出,呈圆锥状,导致散光度数进行性增加,而且这种情况通常会随着病情发展而愈发严重,严重影响视力。另外,眼部受到外伤,如角膜受伤后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规则的瘢痕,也会引起散光度数的改变,可能导致散光加重。 不合理的屈光矫正:如果已经发现有散光却没有进行合理的屈光矫正,长期处于视物不清的状态,眼睛会不断进行调节来试图看清物体,这种异常的调节状态可能会进一步影响眼球的屈光状态,使得散光度数逐渐增加。比如,佩戴不合适的眼镜,度数不准确或者散光轴位不对等情况,都可能导致眼睛长期处于不良的屈光状态下,进而促使散光加重。 二、散光相对稳定的情况 成年人:一般来说,成年人的身体发育基本完成,眼轴等结构相对稳定。如果没有特殊的眼部病变或者不良的用眼习惯突然改变,散光度数通常会保持相对稳定。但这也不是绝对的,部分成年人由于长期从事某些特定的工作,或者眼部受到一些轻微的、缓慢进展的因素影响,散光度数可能会有非常缓慢的变化,但这种变化通常比较轻微,对视力的影响不大。 良好用眼习惯保持者:即使是存在散光的人群,如果能够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如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注意用眼环境的光线适宜、定期进行眼部检查等,那么散光度数加重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例如,经常进行户外活动的人,由于眼睛能够接触到自然光线,并且有适当的远眺机会,有助于维持眼球的正常屈光状态,从而使散光度数相对稳定。 三、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 儿童:儿童的散光情况需要格外关注,因为他们的眼睛还在发育中。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用眼情况,比如是否经常眯眼、歪头看东西等。一旦发现孩子有这些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孩子到眼科进行检查,早期发现散光问题并进行合理干预,如佩戴合适的矫正眼镜等,以防止散光度数进一步加重影响孩子的视觉发育,因为儿童时期视觉发育尚未成熟,散光如果得不到及时矫正,可能会导致弱视等严重的视觉问题。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会出现一些与年龄相关的眼部变化,也可能导致散光情况的改变。例如,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可能会发生混浊等变化,同时眼部的调节功能下降,这可能会对散光度数产生一定影响。老年人如果出现视力突然变化等情况,要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眼部疾病导致散光度数改变的情况。

    2025-09-29 13:03:37
  • 斜视手术复视怎么办

    斜视手术复视的原因包括肌肉调整阶段及融合功能尚未恢复,不同年龄、生活方式、有病史的患者情况有差异;处理措施有术后早期轻度复视观察等待、复视未缓解时进行视觉训练、复视严重影响生活时评估再次手术可能性,且不同情况患者处理需综合考量。 肌肉调整阶段:斜视手术是通过调整眼外肌的长度或位置来矫正斜视,术后早期眼外肌处于调整状态,可能会出现复视。例如,眼外肌的力量平衡尚未完全重建,双眼看到的图像不能准确融合,从而导致复视。不同年龄的患者,其眼部组织的恢复能力不同,儿童的眼部组织可塑性相对较强,但恢复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复视情况;成年人眼部组织相对稳定,复视出现的时间和恢复情况可能与儿童有所不同。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从事精细用眼工作的人,术后复视可能会对其生活和工作产生更大影响,因为精细用眼需要双眼良好的协调和融合功能。有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眼部外伤史或其他眼部疾病史,眼部组织的基础状态不同,术后复视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可能会有差异。 融合功能尚未恢复:双眼的融合功能需要一定时间来恢复,在融合功能未完全恢复之前,会出现复视。一般来说,儿童的融合功能恢复相对较快,但也存在个体差异;成年人融合功能恢复相对较慢。特殊生活方式的患者,由于用眼习惯等因素,可能会影响融合功能的恢复进程。有眼部病史的患者,融合功能恢复可能受到既往眼部病变的影响。 处理措施 观察等待:术后早期轻度复视可能是正常的恢复过程,可先进行观察。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眼部恢复潜力较大,轻度复视在一定时间内可能会自行缓解;成年人如果复视不严重,也可以先观察,一般观察1-3个月左右,看复视是否有自行改善的迹象。特殊生活方式的患者,在观察期间需要注意避免过度用眼,让眼部有足够的时间恢复融合功能。有眼部病史的患者,观察时要密切关注复视变化情况,因为既往病史可能影响恢复。 视觉训练:如果观察一段时间后复视仍未缓解,可以考虑进行视觉训练。视觉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双眼的融合功能。对于儿童患者,视觉训练的方式和强度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眼部恢复情况进行调整,一般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视觉训练课程;成年人视觉训练也需要遵循专业指导,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特殊生活方式的患者,在进行视觉训练时要结合其生活方式调整训练时间和强度,例如长期从事伏案工作的人,要注意训练时的用眼姿势和时间间隔。有眼部病史的患者,视觉训练要考虑既往病史对眼部组织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 再次手术评估:如果复视持续较长时间且严重影响生活,可能需要评估再次手术的可能性。但再次手术需要非常谨慎,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眼部情况、复视的原因等多方面因素。儿童患者再次手术需要充分考虑其眼部发育情况和手术风险;成年人再次手术要考虑眼部组织的稳定性和手术对融合功能等方面的影响。特殊生活方式的患者再次手术需要权衡手术对其生活方式的影响,例如经常进行户外运动的人,术后恢复期间需要注意眼部防护等。有眼部病史的患者再次手术要评估既往病史对本次手术的影响,如是否会增加手术并发症的风险等。

    2025-09-29 13:02:00
  • 儿童结膜炎的原因及治疗

    儿童结膜炎原因多样,包括感染因素(病毒、细菌、衣原体感染)和非感染因素(过敏、物理刺激、外伤等);治疗上感染性结膜炎分病毒、细菌、衣原体感染对应对症或用相应药物治疗,非感染性结膜炎针对过敏原、刺激因素等进行脱离或用对应药物;特殊人群儿童治疗护理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保持眼部清洁卫生、关注病情变化及注意生活环境对过敏性结膜炎儿童的影响。 一、儿童结膜炎的原因 儿童结膜炎的原因多样,从感染因素来看,病毒感染是常见原因之一,如腺病毒感染,可引起流行性角结膜炎,具有较强传染性,常通过接触传播,在儿童群体中易造成聚集性发病;细菌感染也是重要因素,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可导致细菌性结膜炎,可能与儿童不注意手部卫生,用手揉眼后接触眼部有关;衣原体感染也可引发结膜炎,沙眼衣原体是常见病原体,在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儿童易受感染。非感染因素方面,过敏因素较为常见,儿童接触过敏原,像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可引起过敏性结膜炎,表现为眼痒、结膜充血等;还有物理刺激因素,比如风沙、烟雾等刺激眼部,也可能导致儿童结膜炎发生;另外,一些眼部的外伤等也可能引发结膜炎。 二、儿童结膜炎的治疗 1.感染性结膜炎的治疗 病毒感染性结膜炎:一般具有自限性,主要是对症治疗。可使用一些缓解症状的眼药水,如人工泪液等,帮助减轻眼部不适。目前并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能直接针对引起儿童病毒性结膜炎的病毒进行快速杀灭,但随着病情发展,机体自身免疫可能会逐渐清除病毒,症状也会慢慢缓解。 细菌感染性结膜炎:需要使用抗生素眼药水进行治疗,比如一些广谱的抗生素滴眼液,通过抑制细菌生长来消除炎症。但在使用时要注意遵循医嘱,根据感染细菌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衣原体感染性结膜炎:治疗通常需要使用抗衣原体的药物,如红霉素等相关药物,但儿童使用时要严格考虑其年龄等因素,确保用药安全。 2.非感染性结膜炎的治疗 过敏性结膜炎:首先要脱离过敏原,比如让儿童远离花粉、尘螨等过敏原环境。然后可使用抗过敏的眼药水,如肥大细胞稳定剂等,减轻眼部过敏反应引起的症状,如眼痒、充血等。如果过敏症状较严重,可能还需要配合口服抗过敏药物,但儿童服用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禁忌等。 物理刺激引起的结膜炎:主要是去除刺激因素,如避免儿童继续接触风沙等刺激物,同时使用一些润滑性的眼药水,缓解眼部因刺激引起的不适。 三、特殊人群(儿童)在结膜炎治疗及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儿童的眼部发育尚未成熟,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在药物使用方面,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例如,一些成人用的眼药水可能含有不适合儿童的成分,不能随意给儿童使用。在护理方面,要注意保持儿童眼部的清洁卫生,教导儿童不要用手揉眼,家长可以用干净的湿毛巾轻轻擦拭儿童眼部的分泌物等。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病情变化,如果症状没有缓解或者加重,要及时带儿童就医复诊。另外,要注意儿童的生活环境,对于过敏性结膜炎的儿童,要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定期清洗床单、被罩等,减少过敏原的接触。

    2025-09-29 13:00:5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