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诊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诊疗。展开
  • 手的动脉在哪里

    手部有桡动脉和尺动脉,在手腕处可摸到脉搏,它们形成血管网为手部供血,动脉对健康很重要,有疑虑应咨询医生。 桡动脉位于手腕大拇指一侧,可通过触摸此处感受到脉搏跳动。尺动脉位于手腕小指一侧,也能摸到脉搏跳动。这两条动脉会在手部形成丰富的血管网,为手部提供血液和营养。 需要注意的是,动脉是身体中非常重要的血管,如果受到损伤或疾病影响,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果您对手部的健康有任何疑虑或担忧,建议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的医疗机构。

    2025-07-31 14:42:12
  • 血压160的100算不算高血压

    血压160/100属于高血压2级,其对不同人群影响不同,老年人更易引发心脑血管并发症,年轻人长期此血压值也会影响靶器官功能,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长期高盐饮食、熬夜、精神压力大人群易出现,有家族高血压病史及肾脏疾病患者受影响更甚。 1.血压分类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属于高血压1级,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100mmHg属于高血压2级。所以血压160/100属于高血压2级。 2.不同人群影响 年龄方面:对于老年人,血压160/100更易引发心脑血管并发症,如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血压长期处于此水平会增加动脉硬化、脑卒中、心肌梗死等风险。而年轻人若血压长期160/100,可能因血压升高影响肾脏等靶器官功能,且年轻人体质相对较好,早期可能症状不典型,但长期危害同样不可忽视。 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血压160/100的特殊影响,但女性在孕期等特殊阶段出现此血压值需特别关注,孕期高血压对母婴健康都有严重威胁,可能导致子痫前期等严重并发症,而男性若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大量饮酒、吸烟等也易出现该血压水平。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盐饮食人群易出现血压160/100,因为高盐摄入会导致体内钠水潴留,增加血容量,升高血压;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的人群,由于交感神经兴奋,也易使血压升高至160/100,这类人群需调整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减轻压力来辅助控制血压。 病史方面:有家族高血压病史的人群,自身血压160/100时,其发病风险及病情进展可能更易受遗传因素影响,病情可能相对更难控制;有肾脏疾病的患者,肾脏功能异常会影响血压调节,本身就易出现血压升高,若血压达160/100,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形成恶性循环。

    2025-07-24 12:33:53
  • 侧壁心肌梗死心电图的表现

    侧壁心肌梗死是发生在左心室侧壁的心肌梗死,其心电图表现有导联定位(涉及V5、V6、Ⅰ、aVL导联)、ST段改变(相应导联ST段抬高)、T波改变(早期高尖、后期倒置)、部分患者出现病理性Q波,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生活方式等会影响其发生及表现,孕妇发生时需谨慎结合临床诊断处理。 导联定位:侧壁心肌梗死主要涉及胸导联中的V5、V6导联以及Ⅰ、aVL导联。 ST段改变:在相应导联上出现ST段抬高,通常V5、V6导联ST段抬高幅度≥0.1mV,Ⅰ、aVL导联ST段也可出现抬高。ST段抬高是心肌损伤的表现,提示心肌细胞受损,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改变,导致ST段偏移。 T波改变:早期可出现T波高尖,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T波倒置。T波改变是心肌缺血、损伤及修复过程中的电生理变化,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导致T波形态发生改变。 病理性Q波:部分患者可出现病理性Q波,病理性Q波的出现提示心肌坏死,心肌坏死后心肌细胞失去电活动,在心电图上表现为Q波增宽(≥0.04s)、加深(≥同导联R波的1/4)。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侧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基本一致,但在老年人中可能由于心肌细胞的退行性变等因素,心电图的改变可能不典型,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其心电图表现可能会受到基础疾病的影响,需仔细鉴别。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生活方式,会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进而影响侧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及病情发展。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发生侧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诊断需要考虑到妊娠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但基本的ST-T改变等特征仍可作为参考,但需更加谨慎地结合临床情况进行诊断和处理,因为孕妇的生理变化可能会干扰心电图的准确解读。

    2025-07-24 12:32:29
  • 心梗的早期症状

    心梗的早期症状主要有胸部不适、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心悸乏力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不典型症状,如下颌痛、牙痛、上腹痛等。怀疑心梗时应立即就医,发病12小时内进行溶栓或介入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预防心梗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及时治疗相关疾病。 1.胸部不适:约有60%的患者在发病前1~2天或1~2周有胸部不适,表现为胸部压榨性疼痛或紧缩感,可放射至左肩、左臂甚至小指和无名指,持续时间较长,通常超过30分钟,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2.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气喘、咳嗽等症状,可能与心肌梗死导致左心衰竭有关。 3.恶心、呕吐:约有1/3的患者在发病前24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能与疼痛导致的应激反应有关。 4.心悸、乏力:患者可有心悸、乏力、头晕等症状,可能与心律失常或心肌梗死导致的心脏功能下降有关。 5.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下颌痛、牙痛、上腹痛等不典型症状,需要注意鉴别。 需要注意的是,心梗的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有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尤其是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在劳累、情绪激动、饱食等情况下,应高度怀疑心梗的可能,立即就医,进行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对于心梗患者,早期治疗非常重要。如果能够在发病12小时内进行溶栓或介入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因此,如果怀疑心梗,应尽快就医,不要拖延。 此外,心梗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等。因此,预防心梗的发生也非常重要。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也有助于预防心梗的发生。

    2025-07-24 12:29:44
  • 冠心病怎么治疗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方式改变: 饮食调整: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 戒烟限酒: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应戒烟;限制酒精摄入。 适量运动: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过度肥胖。 2.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预防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 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稳定斑块,预防心血管事件。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改善心脏重构,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硝酸酯类药物:缓解心绞痛症状。 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脏功能。 3.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通过经皮穿刺血管,将球囊或支架置入狭窄的冠状动脉,恢复血管通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在心脏表面搭建旁路血管,绕过狭窄的部位,改善心肌血供。 4.手术治疗: 心脏搭桥手术:适用于多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左主干病变的患者。 心脏移植:对于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心脏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5.其他治疗: 心脏康复:包括运动训练、心理辅导、健康教育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基因治疗: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未来可能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新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冠心病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并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对于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可能需要多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此外,冠心病的预防也非常重要,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定期体检等。如果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2025-07-24 12:27:3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