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谭柯主任医师(107)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谭柯

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视网膜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黄斑病变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眼外伤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谭柯,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教授。专长于眼底病和眼外伤的临床医疗及研究,尤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并率先开展多波长激光治疗各种视网膜疾病;熟练运用玻璃体切割技术进行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治疗。特别擅长于脉络膜视网膜肿瘤的手术治疗,采用新的手术方法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等,绝大部分能够完整保留眼球,保存部分视力,获得满意疗效。对眼外伤后濒危眼球的挽救和眼部的整形有很深的造诣,曾发表论文10多篇。主编,副主编及合编眼科方面书籍6部。展开
个人擅长
视网膜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黄斑病变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眼外伤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展开
  • 如何通过症状表现诊断白内障

    白内障可引起多种症状,包括不同年龄段人群视力逐渐下降、长期从事精细工作者对比敏感度下降、有相关病史者可能出现单眼复视或多视、夜间开车人群易出现眩光、老年人及有糖尿病病史等人群色觉改变,可通过这些症状初步怀疑但需眼部详细检查确诊。 一、视力下降 1.年龄因素影响:不同年龄段人群视力下降表现可能不同。儿童若出现视力逐渐下降,可能是先天性白内障等情况,需尽早排查;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发生退行性改变,更容易出现视力缓慢下降,这是年龄相关白内障的常见表现之一。 2.具体表现及机制:白内障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视力逐渐模糊,看东西变得不清楚。这是因为晶状体混浊,阻碍了光线的正常透过,从而影响了视网膜成像,导致视力下降。例如,原本能清楚看到的物体,逐渐变得朦胧,阅读报纸、看远处物体等都受到影响。 二、对比敏感度下降 1.生活方式影响:对于长期从事精细工作的人群,如刺绣、精密仪器操作等,对比敏感度下降会更明显地影响其工作。因为对比敏感度下降意味着对物体与背景之间亮度差异的分辨能力减弱。 2.机制及表现:白内障患者在早期可能就会出现对比敏感度下降的情况。正常情况下,人眼能分辨不同物体与背景的对比度,而白内障患者由于晶状体混浊,使得这种分辨能力降低。比如,在有一定对比度的环境中,原本能轻松区分的物体边缘变得模糊,对比度降低。 三、单眼复视或多视 1.病史相关:有眼部外伤史、糖尿病病史等的人群更需关注是否出现单眼复视或多视情况。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能影响晶状体代谢,增加白内障发生风险,而白内障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单眼复视或多视。 2.具体表现及原理:晶状体混浊不均匀时,会像棱镜一样使光线发生折射,导致单眼看到一个物体变成两个或多个影像,即单眼复视或多视。例如,看原本是一个的灯泡,可能会看到两个灯泡的影像。 四、眩光 1.生活方式相关:夜间开车的人群,眩光症状会严重影响其安全。因为夜间光线较暗,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混浊使得进入眼内的光线散射,更容易出现眩光,导致看车灯等强光时感觉刺眼、视物不清。 2.机制与表现:当遇到强光时,白内障患者会感觉光线刺眼,视物困难,这就是眩光现象。其原因是混浊的晶状体对光线的散射作用,使得过多的光线在眼内不规则传播,干扰了正常的成像。 五、色觉改变 1.年龄与病史因素: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发生变化,糖尿病病史等患者晶状体代谢异常,都可能导致色觉改变。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可能影响晶状体的生化性质,进而影响色觉。 2.具体表现:白内障患者可能会觉得物体的颜色不如以前鲜艳,对颜色的分辨出现偏差。例如,原本鲜艳的红色可能变得暗淡,对红绿灯颜色的分辨可能出现误差等。 通过以上这些症状表现可以初步怀疑白内障,但最终确诊还需要进行眼部详细检查,如裂隙灯检查等,以明确晶状体的具体情况。

    2025-10-17 13:14:33
  • 眼睛黄斑病变的症状

    黄斑病变会引发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色觉异常、中心暗点等症状,不同年龄段人群表现有所不同,且长期患基础疾病、暴露紫外线、吸烟、有外伤史、血压控制不佳、大量饮酒、有眼部炎症病史、高强度用眼缺乏休息等生活方式及病史会增加黄斑病变出现相应症状的几率。 与生活方式及病史的关系:长期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患黄斑病变导致视力下降的风险较高,因为高血糖会损害视网膜血管,影响黄斑区域的血液供应和正常功能;长期暴露在紫外线环境下的人群,视网膜更容易受到损伤,也可能增加黄斑病变引起视力下降的几率。 视物变形 具体表现:患者会感觉看到的物体形状发生改变,比如原本笔直的线条看起来变得弯曲,原本平整的表面看起来凹凸不平。在不同人群中,儿童可能在绘画或观察图形时表现出对物体形状感知的异常,比如画出的直线不再笔直;成年人在看一些几何图形或熟悉的物体时会发现形状与实际不符;老年人由于黄斑病变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视物变形会对其日常活动产生较大影响,例如看钟表时觉得指针和刻度的形状有偏差,导致看时间不准确。 与生活方式及病史的关系:有长期吸烟史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眼部血管和视网膜组织,容易引发黄斑病变导致视物变形;有眼部外伤病史的人群,眼部组织受到损伤后,黄斑区域可能受损,从而出现视物变形的症状。 色觉异常 具体表现:患者可能会发现对颜色的感知出现偏差,比如原本鲜艳的颜色看起来变得暗淡、模糊,或者无法准确分辨某些颜色。儿童可能在识别彩色玩具或颜色分类游戏中表现出对颜色辨别能力的下降;成年人在工作中需要准确辨别颜色的场景下,如绘画、服装设计等,会发现颜色识别出现困难;老年人由于黄斑病变导致色觉异常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买错颜色不符的物品,如把蓝色的衣服误当作黑色等。 与生活方式及病史的关系:患有高血压且血压控制不佳的人群,眼部血管受到影响,黄斑区域的血液供应和营养物质输送受阻,容易出现色觉异常;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酒精会对眼部神经和视网膜产生毒性作用,增加黄斑病变导致色觉异常的可能性。 中心暗点 具体表现:在视野中心会出现一个暗区,患者无法看到暗区范围内的物体。儿童可能在进行视力检查的视野测试中被发现有中心暗点,但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通过行为表现间接体现,比如在寻找物体时会错过中心位置的目标;成年人自己能感觉到在视野正中央有一块区域视物不清,影响正常的视觉范围,例如看东西时中间有一块黑影遮挡;老年人由于黄斑病变导致中心暗点时,在行走或日常活动中可能会碰撞到位于中心位置的物体,因为无法感知该区域的物体存在。 与生活方式及病史的关系:有眼部炎症病史的人群,炎症可能累及黄斑区域,引发中心暗点;长期处于高强度用眼状态且缺乏休息的人群,眼部疲劳可能诱发黄斑病变出现中心暗点,比如长时间连续使用电子设备工作的人群。

    2025-10-17 13:13:07
  • 眼睛大面积充血怎么办

    眼睛大面积充血可能由感染、外伤、全身性疾病、用眼过度等引起,应立即停止刺激因素并冷敷缓解,尽快就医评估,再根据不同病因处理,如感染性用对应眼药水、外伤依程度处理、全身性疾病治原发病、用眼过度靠休息,需重视并针对性处理护理。 一、眼睛大面积充血的可能原因 眼睛大面积充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比如感染因素,像细菌、病毒等引起的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感染性疾病,会导致眼睛充血,这类情况在儿童中可能因卫生习惯不佳等因素更易发生;外伤也是常见原因,无论是眼部受到撞击等外力伤害,还是异物进入眼睛等情况,都可能造成眼睛大面积充血;另外,一些全身性疾病也会引发,例如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可能出现眼部血管充血情况,这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较为常见;还有长时间用眼过度,像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熬夜等,也可能导致眼睛充血,这在长期从事电脑工作的人群以及经常熬夜的人群中较为普遍。 二、初步应对措施 1.立即停止刺激因素:如果是因外伤导致眼睛充血,应立即避免继续接触可能伤害眼睛的物质;若是用眼过度引起,要立刻停止长时间用眼,让眼睛得到休息。对于儿童来说,要特别注意避免其用手揉眼睛,防止加重充血情况。 2.冷敷缓解:可以用干净的毛巾包裹冰袋,对眼睛进行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轻充血症状。但要注意,儿童冷敷时要控制好冰袋温度和冷敷时间,避免冻伤。 三、及时就医评估 一旦发现眼睛大面积充血,应尽快前往医院眼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眼部检查,如视力检查、眼压测量、眼部裂隙灯检查等,来明确眼睛充血的具体原因。例如,对于感染性因素导致的充血,会判断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全身性疾病引起的,会进一步排查相关全身性指标。 四、根据不同病因的处理方法 1.感染性因素: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结膜炎等,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眼药水,如妥布霉素眼药水等,但需遵医嘱使用。对于儿童,使用眼药水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眼部。如果是病毒感染,可能会使用抗病毒眼药水,如阿昔洛韦眼药水等。 2.外伤因素:如果是眼部外伤,医生会根据受伤的程度进行相应处理。轻微的外伤可能只需局部处理,如清洁伤口、涂抹眼膏等;严重的外伤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手术治疗等。 3.全身性疾病因素:若是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导致的眼睛充血,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压等指标,从而缓解眼部充血情况。对于中老年患者,要密切监测血压等指标的变化。 4.用眼过度因素:主要是通过休息来缓解,让眼睛得到充分的放松,避免再次长时间用眼过度。对于儿童,要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控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等。 总之,眼睛大面积充血需要引起重视,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就医是关键,同时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和护理。

    2025-10-17 13:11:50
  • 视神经乳头水肿及视盘水肿怎么办

    视神经乳头水肿及视盘水肿需先明确病因,不同人群病因有别,再针对病因治疗,治疗中要监测视盘水肿变化,同时儿童、老年、女性等特殊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需综合考虑采取个体化策略改善预后。 一、明确病因是关键 视神经乳头水肿及视盘水肿的首要处理是积极寻找病因。不同年龄段、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其常见病因有所不同。例如,年轻人若有头部外伤史,需考虑颅内血肿等引起颅内压升高的因素;长期高血压的患者,要排查是否因高血压脑病导致视盘水肿;有眼部炎症性疾病史的患者,需留意是否炎症波及视神经相关结构引发视盘水肿等。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头颅CT、MRI(磁共振成像)、腰椎穿刺测脑脊液压力等,精准确定病因。 二、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颅内压增高相关病因:若是颅内肿瘤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导致视盘水肿,可能需要通过手术等方式切除肿瘤以降低颅内压;对于颅内感染导致颅内压升高的情况,需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来控制感染从而缓解视盘水肿。 眼部自身病变相关病因:如果是眼部炎症性疾病导致的视盘水肿,如视神经炎等,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抗炎治疗等。 三、视盘水肿的监测与随访 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视盘水肿的变化情况。定期进行眼底检查,观察视盘的形态、直径等变化,以及视力、视野等相关指标的改变。不同人群监测的频率可能有所差异,例如儿童患者由于其眼部发育尚未完全且病情变化可能相对较快,可能需要更频繁地进行眼底及相关检查;而成年患者若病情相对稳定,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随访频率。通过持续的监测,及时了解病情的转归,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视神经乳头水肿及视盘水肿可能与先天性疾病、颅内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在护理方面要特别注意儿童的眼部及全身状况变化,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需密切观察其视力表现、是否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相关症状,且在检查及治疗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安抚儿童情绪,配合各项医疗操作。 老年患者:老年人群体可能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这些基础疾病可能对视神经乳头水肿及视盘水肿的病情产生影响,也可能在治疗过程中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在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选择相对安全且对基础疾病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同时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以及视盘水肿的变化。 女性患者:女性在妊娠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可能因身体的生理变化导致视神经乳头水肿及视盘水肿情况有所不同。例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能引发视盘水肿,在治疗时要兼顾妊娠期的特殊生理状态,权衡治疗措施对胎儿的影响等。 总之,视神经乳头水肿及视盘水肿的处理需要综合考虑病因、病情监测以及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个体化的治疗及管理策略,以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2025-10-17 13:09:08
  • 做上睑提肌是不是消肿慢

    上睑提肌手术消肿速度有个体差异,受个体差异(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影响,一般术后1-3天明显肿胀,1周左右开始消退,1-3个月基本消退,可通过术后护理(早期冷敷)、体位调整(头部抬高)、避免刺激(忌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酒)促进消肿。 影响上睑提肌手术消肿的因素 个体差异 年龄方面:年轻人新陈代谢相对较快,可能消肿会相对快一些;而老年人新陈代谢较慢,消肿时间可能会延长。例如,一项针对不同年龄段接受上睑提肌手术患者的研究显示,18-30岁年龄段患者术后1周肿胀消退程度明显优于40-60岁年龄段患者。 性别方面: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性别差异导致上睑提肌手术消肿速度有显著不同的定论,但从一般情况看,个体自身的身体代谢状态是关键。 生活方式:术后如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长时间低头、减少用眼过度等,有助于消肿。反之,如果术后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等,会影响眼部血液循环,导致肿胀消退缓慢。比如,术后每天长时间看电子设备的患者,其眼部肿胀消退时间比严格遵医嘱休息的患者平均要多2-3天。 病史方面:如果患者本身有影响血液循环的疾病,如糖尿病等,会影响上睑提肌手术后的消肿。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血管病变,影响眼部血液回流,使得肿胀消退时间延长。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接受上睑提肌手术后,消肿时间较无糖尿病的患者延长约50%。 上睑提肌手术消肿的一般过程及时间范围 术后1-3天是肿胀较为明显的时期,此时眼部会有明显的肿胀、淤血等情况。 术后1周左右,肿胀会开始逐渐消退,但可能仍有一定程度的肿胀,不过大部分患者外观上能看出明显改善。 术后1-3个月,肿胀基本消退,眼部形态逐渐恢复自然。但具体的消肿时间会因上述各种因素而有所不同。例如,身体健康、新陈代谢正常、生活方式良好且无基础疾病的年轻患者,可能术后2周左右肿胀就明显减轻,1个月左右基本接近正常外观;而有基础疾病、年龄较大且生活方式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全消肿。 促进上睑提肌手术消肿的措施 术后护理:术后早期可以进行局部冷敷,一般术后1-2天内,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3-4次,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和肿胀。但要注意冷敷的温度和时间,避免冻伤眼部皮肤。 体位调整:术后保持头部抬高的体位,睡觉时适当垫高枕头,这样有利于眼部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例如,睡觉时采用半卧位,可使眼部肿胀程度较平卧位减轻约30%。 避免刺激: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眼部肿胀。同时,要戒烟戒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影响血液循环,不利于消肿。 总之,上睑提肌手术消肿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促进消肿措施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恢复。

    2025-10-17 13:06:0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