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柯

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视网膜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黄斑病变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眼外伤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谭柯,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教授。专长于眼底病和眼外伤的临床医疗及研究,尤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并率先开展多波长激光治疗各种视网膜疾病;熟练运用玻璃体切割技术进行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治疗。特别擅长于脉络膜视网膜肿瘤的手术治疗,采用新的手术方法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等,绝大部分能够完整保留眼球,保存部分视力,获得满意疗效。对眼外伤后濒危眼球的挽救和眼部的整形有很深的造诣,曾发表论文10多篇。主编,副主编及合编眼科方面书籍6部。展开
个人擅长
视网膜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黄斑病变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眼外伤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展开
  • 弱视眼镜多久更换一次

    弱视眼镜更换需综合多因素判断,儿童分阶段有不同复查更换周期,眼镜磨损变形、视力明显恢复时要及时换;婴幼儿更换需更谨慎,密切观察不适反应并频繁评估;青少年要考虑用眼环境变化,注意保护眼镜并定期复查调整度数。 眼镜佩戴情况:如果眼镜出现明显的磨损、变形等情况,即使没有到规定的复查时间也需要及时更换。因为磨损变形的眼镜无法为眼睛提供准确的屈光矫正,会影响视力的提升和视觉功能的发育。比如,眼镜腿变形可能导致眼镜无法正常架在鼻梁上,使光学中心与眼睛的位置不匹配,影响矫正效果。 视力恢复情况:当弱视患者经过治疗视力有明显改善时,需要及时更换眼镜以适应新的视力状况。如果视力提高后继续佩戴原度数的眼镜,可能会导致眼睛过度调节,反而不利于视力的进一步提升甚至可能影响视力。例如,原本弱视眼视力较低,佩戴合适度数眼镜后视力明显提高,如果不更换眼镜,过高的矫正度数会使眼睛处于紧张调节状态,长期下去可能对眼睛造成不良影响。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弱视患者:婴幼儿的眼睛发育尚未成熟,在更换眼镜时需要更加谨慎。由于婴幼儿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视觉感受,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佩戴新眼镜后的反应。如果孩子出现频繁揉眼、哭闹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判断是否是眼镜不合适导致。同时,婴幼儿的眼镜更换频率可能需要根据其生长发育速度和视力变化情况更加频繁地进行评估,一般建议每1-3个月进行一次初步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更换眼镜。这是因为婴幼儿的眼轴等结构变化相对更迅速,及时调整眼镜度数对其视觉发育至关重要。 青少年弱视患者:青少年处于学业压力较大、用眼强度较高的阶段,眼镜更换除了考虑视力和眼睛发育情况外,还需要关注其用眼环境的变化。比如,一些青少年因学习环境改变,用眼距离、光线等因素发生变化,可能需要更频繁地评估眼镜是否合适。同时,要提醒青少年注意保护眼镜,避免眼镜受损影响矫正效果。例如,长时间在不同光线环境下学习的青少年,其眼睛对屈光矫正的需求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定期复查调整眼镜度数。

    2025-10-17 11:07:55
  • 戴美瞳会有寄生虫吗

    戴美瞳时眼部卫生维护不当易感染寄生虫如棘阿米巴原虫,其可通过污染护理液等接触眼部致角膜感染引发病症,虽其他线虫等少见但接触污染用品也可致眼部感染,儿童因发育不完善且自我护理弱更易感染需避免或成人监督规范护理及定期检查,长期佩戴者要严格遵循护理规范定期眼科检查,护理不当人群感染概率高应强化正确护理意识按说明书操作。 一、戴美瞳可能感染寄生虫的情况及原因 戴美瞳时若眼部卫生维护不当,存在感染寄生虫的可能性。例如棘阿米巴原虫,其可通过被污染的美瞳护理液、水等接触眼部,当角膜接触镜清洁不彻底,该原虫便有机会附着于角膜表面并寄生,引发棘阿米巴角膜炎等病症。这是因为美瞳直接接触眼部,若护理环境不洁净、护理流程不规范,就为寄生虫侵入眼部创造了条件。 二、常见可能感染的寄生虫种类及危害 1.棘阿米巴原虫:它广泛存在于土壤、水等环境中,当佩戴美瞳者使用被其污染的护理液或在不洁净水源中接触眼部时,棘阿米巴原虫可黏附于角膜,引起眼部炎症反应,表现为眼部疼痛、畏光、视力下降等,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 2.其他潜在寄生虫:虽然相对少见,但理论上如某些眼部寄生的线虫等,若接触了污染的美瞳相关用品,也可能引发眼部感染问题,不过这类情况多与特殊的暴露环境相关。 三、不同人群的风险及注意事项 儿童群体:儿童眼部发育尚不完善,且往往自我护理意识较弱,若佩戴美瞳更易因护理不当感染寄生虫。建议儿童尽量避免佩戴美瞳,若有特殊需求需在成人严格监督下规范护理美瞳,并定期就医检查眼部健康状况。 长期佩戴美瞳人群:长期佩戴美瞳会使眼部处于相对密闭环境,增加感染风险。这类人群需更加严格遵循美瞳护理规范,每日认真清洁、消毒美瞳,更换护理液等,定期到眼科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眼部寄生虫感染迹象。 护理不当人群:包括未按规定频率清洁美瞳、使用过期护理液、用不洁净水源清洗美瞳等人群,这类人群感染寄生虫的概率显著高于规范护理者,应强化正确护理美瞳的意识和行为,严格按照美瞳护理说明书操作。

    2025-10-17 11:06:19
  • 夜盲症缺少什么维生素

    夜盲症通常由缺乏维生素A引起,维生素A参与视网膜视紫红质合成,缺乏时视杆细胞对弱光敏感性降导致夜盲。其食物来源有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不同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因各自情况易有夜盲症风险,怀疑夜盲症应就医,需保证摄入相关食物预防改善,严重缺乏可能需医生指导补充治疗。 视网膜中的视杆细胞含有视紫红质,视紫红质由视蛋白和视黄醛组成,而视黄醛是由维生素A转化而来。当人体缺乏维生素A时,视黄醛的合成减少,视紫红质的合成也随之减少,导致视杆细胞对弱光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出现夜盲症,表现为在暗处或夜晚视力明显下降。 维生素A的食物来源 动物性食物:动物肝脏是维生素A的良好来源,例如每100克牛肝中维生素A的含量较为丰富;蛋类,如鸡蛋、鸭蛋等也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A。 植物性食物:一些深绿色、橙黄色的蔬菜和水果中含有维生素A原,即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像胡萝卜、菠菜、芒果、南瓜等。 不同人群维生素A的需求及夜盲症风险 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维生素A的需求量相对较高。如果儿童饮食中维生素A摄入不足,容易出现夜盲症。例如,挑食、偏食的儿童,不爱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就增加了缺乏维生素A导致夜盲症的风险。 孕妇:孕妇在孕期需要充足的营养来满足自身和胎儿的生长发育需求,维生素A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如果孕妇缺乏维生素A,不仅可能影响自身的健康,还可能对胎儿的视力发育等产生不良影响,增加胎儿出生后出现视力问题包括夜盲症的潜在风险。 老年人:老年人的消化吸收功能可能会有所减退,而且饮食结构可能发生变化,容易出现维生素A摄入不足的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眼部的生理功能也会逐渐衰退,缺乏维生素A更容易引发夜盲症等眼部问题。 当怀疑有夜盲症时,应及时就医,通过相关检查明确维生素A的水平等情况。在饮食方面,要保证摄入富含维生素A或维生素A原的食物,以预防和改善夜盲症。但如果是由于疾病等因素导致的严重维生素A缺乏,可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补充治疗。

    2025-10-17 11:04:36
  • 斜视手术难受吗

    斜视手术难受程度在可接受范围,术中局部麻醉下患者清醒但有牵拉等不适可耐受,术后有轻度疼痛、异物感等可缓解,儿童多需全麻术中无痛,术后需关注恢复,成年患者局部麻醉配合度较好,医生会采取措施保障手术及术后舒适度与患者良好恢复。 斜视手术通常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的,手术过程中患者一般是清醒的。在手术时,患者可能会有一些感觉,比如能感觉到眼部被操作,但由于有麻醉药物作用于眼部周围神经,不会有明显的疼痛。不过可能会有一些不适的感觉,像眼部被牵拉的感觉等,但这种感觉一般在可耐受范围内。目前临床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物能较好地保障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舒适度。 术后的感受 疼痛方面:术后眼部可能会有轻度的疼痛或不适感,一般可以通过医生给予的止痛药物来缓解。不同患者对疼痛的感知略有差异,这与个人的痛阈等因素有关。大多数患者术后的疼痛是比较轻微的,不会造成严重的痛苦。 眼部异物感等:术后眼部可能会有异物感,这是因为手术对眼部组织有一定的创伤,这种异物感一般会随着眼部的恢复逐渐减轻。一般来说,术后1-2天这种异物感会比较明显,之后会慢慢缓解。 对于儿童患者:儿童进行斜视手术时,由于儿童的配合度相对较低,可能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全身麻醉对于儿童来说,在术中是没有痛苦感受的。但术后需要特别关注儿童的恢复情况,因为儿童的眼部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要密切观察眼部是否有异常情况,如出血、感染等。家长需要在术后安抚儿童情绪,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护理,帮助儿童顺利度过恢复期。 对于成年患者:成年患者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斜视手术,相对来说对手术过程中的感受能有较好的自我认知和配合。成年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眼部清洁,避免剧烈运动等,以促进眼部的恢复,减少不适的持续时间。 总体而言,斜视手术的难受程度是在可接受范围内的,医生会采取多种措施来保障患者在手术及术后的舒适度,并且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如年龄、身体状况等)进行相应的处理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良好恢复。

    2025-10-17 11:03:05
  • 麦粒肿不做手术可以吗

    麦粒肿多数情况可不通过手术治疗,早期轻症可通过局部热敷、使用抗生素滴眼液等治疗;脓肿未形成者继续采取上述措施部分可消退;而脓肿形成且自行破溃困难者需手术切开排脓,大部分麦粒肿可经非手术方法治愈,仅少部分需手术。 早期轻症麦粒肿 发病初期:当麦粒肿处于早期,症状较轻,表现为局部轻微红肿、疼痛时,可通过局部热敷来促进炎症消退。热敷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炎症吸收。一般可用温毛巾或热敷眼罩,每次10-15分钟,每天3-4次。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注意控制热敷温度,避免烫伤儿童娇嫩的皮肤。 药物治疗:可局部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来抑制细菌生长,控制感染。抗生素滴眼液能有效杀灭引起麦粒肿的致病菌,减轻炎症反应。但需注意,儿童使用时要选择合适的剂型,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脓肿未形成的麦粒肿 炎症发展阶段:如果麦粒肿经过热敷和药物治疗后,炎症没有继续加重,脓肿尚未形成,此时继续采取上述的热敷和药物治疗措施,部分患者的麦粒肿可逐渐消退。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保持眼部清洁,避免用手揉眼,防止感染进一步加重。 需要手术的情况及原因 脓肿形成且自行破溃困难者 脓肿形成表现:当麦粒肿发展到后期,局部形成脓肿,且脓肿自行破溃困难时,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此时脓肿有波动感,若不及时切开排脓,感染可能扩散,引起更严重的眼部感染甚至全身感染。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眼部组织较娇嫩,脓肿自行破溃风险更高,更需密切关注,必要时及时手术。 手术方式:手术一般是切开排脓,医生会根据麦粒肿的位置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口,外麦粒肿切口在皮肤面,与睑缘平行;内麦粒肿切口在结膜面,与睑缘垂直。手术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眼部重要结构。 总之,大部分麦粒肿通过早期的热敷、药物治疗等非手术方法可治愈,只有少部分脓肿形成且自行破溃困难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治疗效果和眼部健康。

    2025-10-17 11:01:2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