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柯

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视网膜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黄斑病变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眼外伤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谭柯,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教授。专长于眼底病和眼外伤的临床医疗及研究,尤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并率先开展多波长激光治疗各种视网膜疾病;熟练运用玻璃体切割技术进行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治疗。特别擅长于脉络膜视网膜肿瘤的手术治疗,采用新的手术方法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等,绝大部分能够完整保留眼球,保存部分视力,获得满意疗效。对眼外伤后濒危眼球的挽救和眼部的整形有很深的造诣,曾发表论文10多篇。主编,副主编及合编眼科方面书籍6部。展开
个人擅长
视网膜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黄斑病变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眼外伤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展开
  • 糖尿病并发症眼底出血怎么治疗呢

    糖尿病眼底出血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有改善微循环和止血药物;激光治疗包括全视网膜光凝和局部激光光凝;手术治疗主要是玻璃体切割术。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治疗各有注意事项,儿童需谨慎选方案,老年要考虑基础疾病影响,女性妊娠时需平衡眼底病变与母婴安全。 一、药物治疗 1.改善微循环药物:例如胰激肽原酶肠溶片等,可改善眼底的微循环,有助于促进出血的吸收。有研究表明,该类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眼底血管的阻力,增加视网膜的血液灌注。 2.止血药物:如酚磺乙胺等,在出血初期可起到一定的止血作用,但使用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因为过度止血可能会导致血栓形成等风险。 二、激光治疗 1.全视网膜光凝:这是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较为常用的方法。对于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有眼底出血的患者,全视网膜光凝可以破坏无灌注的视网膜组织,减少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的产生,从而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全视网膜光凝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失明的风险。 2.局部激光光凝:如果眼底出血局限在某一区域,可采用局部激光光凝,针对出血病灶进行精准治疗,封闭渗漏的血管和新生血管,防止出血复发。 三、手术治疗 1.玻璃体切割术:当眼底出血严重,长期不吸收,伴有玻璃体混浊、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情况时,需要进行玻璃体切割术。通过手术清除混浊的玻璃体和积血,并处理增殖膜等病变组织,为视网膜的修复创造条件。该手术在有经验的眼科中心成功率较高,但对于不同年龄、病史等因素影响手术预后,例如年龄较大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术后恢复可能相对较慢。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糖尿病患者发生眼底出血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需更加谨慎。在药物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也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病情和身体耐受情况综合评估,尽量选择对儿童远期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 2.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治疗眼底出血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例如在使用药物时,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前要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3.女性糖尿病患者:女性糖尿病患者在妊娠期间发生眼底出血需特别关注。妊娠会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产生影响,治疗时要兼顾妊娠的特殊情况,治疗方案的选择要在控制眼底病变和保障母婴安全之间寻求平衡。

    2025-09-28 11:55:04
  • 视网膜母细胞瘤治愈率高吗

    视网膜母细胞瘤治愈率因分期而异,早期局限眼内者较高,眼外侵犯或转移者较低;年龄、肿瘤特征(大小、范围、是否转移)及治疗方式影响治愈率;儿童患者需关注身体发育、生活质量及心理干预,有家族病史儿童要密切筛查以便早期治疗提高治愈率。 一、不同分期的治愈率 早期局限于眼内的视网膜母细胞瘤:若能及时诊断并采取合适治疗,治愈率相对较高。例如,通过眼球摘除术联合术后辅助化疗等综合治疗,对于一些低危的早期眼内肿瘤患儿,治愈率可达较高水平。研究显示,部分早期病例经过规范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0%。 眼外侵犯或已有转移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治愈率会明显降低。当肿瘤已经侵犯到眼外组织,如眼眶、鼻窦等,或者发生了远处转移,如转移至肺部、脑部等,治疗难度大幅增加,治愈率会显著下降。此时往往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化疗、手术、放疗等,但整体5年生存率可能在50%左右甚至更低。 二、影响治愈率的因素 年龄因素:年龄较小的患儿相对来说在治疗耐受性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挑战,但同时早期发现的概率也与年龄有关。一般来说,年龄越小,若能早期诊断并治疗,可能预后相对较好。而较大年龄的患儿可能面临更复杂的病情发展情况,影响治愈率。 肿瘤特征 肿瘤大小和范围:肿瘤体积越小、局限在眼内的范围越小时,治愈率越高。如果肿瘤已经广泛侵犯眼内组织,治疗难度增大,治愈率降低。 是否有转移:没有转移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比已经发生转移的治愈率高很多。转移的存在意味着肿瘤细胞已经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和难度。 治疗方式的选择和实施:规范、及时且合适的治疗方式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例如,对于早期眼内肿瘤,合理的手术结合术后辅助治疗能有效提高治愈率;而对于有转移的情况,综合的化疗、手术、放疗等治疗方案的精准实施程度会影响治愈率。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身体发育和长期的生活质量。由于视网膜母细胞瘤多发生在儿童时期,治疗可能会对儿童的眼部功能、外观以及全身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同时注意心理方面的干预,因为疾病和治疗可能会给儿童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 有家族病史的儿童:对于有视网膜母细胞瘤家族遗传史的儿童,属于高危人群,需要更加密切地进行眼部筛查。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定期进行眼底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及时治疗,提高治愈率。因为家族遗传因素使得这类儿童患病风险更高,早期发现和干预至关重要。

    2025-09-28 11:53:54
  • 治疗糖尿病眼病有什么方法

    糖尿病眼病需从多方面进行防治。严格控制血糖是基础,将其长期控制在目标范围;控制血压,选择对血糖影响小的降压药;控制血脂,通过生活方式或药物干预将相关指标控制在合适范围;激光治疗可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前期及增殖期患者;出现严重玻璃体出血不吸收或视网膜脱离时行玻璃体切割术等,且糖尿病患者要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儿童患者更需加强检查频率。 控制血压 高血压会加重糖尿病眼病的病情,所以需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一般建议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对于伴有高血压的糖尿病眼病患者,要选择对血糖影响较小的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女性患者在选择降压药物时需考虑妊娠等特殊情况的影响,老年患者要注意降压不宜过快过低,避免心脑供血不足。 控制血脂 血脂异常也会促进糖尿病眼病的发生发展,尤其是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要将LDL-C控制在<2.6mmol/L,若合并心血管疾病则需控制在<1.8mmol/L。患者可通过低脂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必要时使用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等。儿童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异常时,需谨慎选择降脂药物,优先考虑生活方式调整。 激光治疗 激光光凝是治疗糖尿病眼病的重要方法。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前期及增殖期患者,激光光凝可封闭无灌注区,减少新生血管形成,降低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根据病变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激光光凝方式,如局部光凝、格栅样光凝等。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黄斑区,避免激光对黄斑造成损伤。对于儿童患者,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激光治疗,要密切监测麻醉风险及术后反应。 手术治疗 玻璃体切割术:当糖尿病眼病患者出现严重玻璃体出血且长期不吸收,或伴有视网膜脱离时,需行玻璃体切割术。该手术可清除混浊的玻璃体,复位视网膜。对于儿童患者,玻璃体切割术的风险相对较高,术前需充分评估病情,术后要加强眼部护理和康复训练。 其他手术: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糖尿病眼病,可能还会涉及其他手术方式,但需根据具体病情个体化选择。 定期眼科检查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一般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眼底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眼病的病变并及时干预。儿童糖尿病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眼部变化较快,更要加强定期眼科检查的频率。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动态观察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2025-09-28 11:52:11
  • 近视多少度变瞎子

    近视达到非常高的度数时理论上存在失明风险但非所有高度近视都会失明,高度近视致盲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有关,儿童青少年可通过保证户外活动、控制近距离用眼、定期检查预防,成年高度近视者要避免剧烈运动、保持用眼习惯、定期眼底复查来降低致盲风险。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高度近视患者发生眼底病变的风险逐渐增加。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高度近视,如果不加以控制,成年后度数可能进一步加深,眼底病变的可能性也会增大。例如,一些研究发现,高度近视患者中,随着年龄超过40岁,出现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严重眼底问题的概率会显著上升。 性别影响: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性别对高度近视导致失明的风险有显著差异,但不同性别的个体在用眼习惯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间接影响近视的发展。比如,女性可能更注重眼部化妆品的使用等,但这并非直接导致失明的因素,关键还是近视度数及眼底病变情况。 生活方式:长期高强度用眼、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缺乏户外活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速高度近视的发展,进而增加失明风险。例如,一些学生因长时间学习、使用电子设备,近视度数快速增长,若不及时干预,发展为高度近视后,眼底病变的发生几率大幅提高。高度近视患者如果从事剧烈运动,如拳击、跳水等,还可能增加视网膜脱离的风险,因为剧烈运动可能导致眼球受到震荡,使视网膜出现裂孔甚至脱离,从而严重影响视力,增加失明可能性。 病史因素:本身有高度近视家族史的人群,其自身患高度近视并出现眼底病变导致失明的风险相对更高。此外,如果曾经有过眼部外伤等情况,对于高度近视患者来说,会进一步加重眼底的损伤,增加失明风险。 预防高度近视导致失明的措施 儿童青少年阶段: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至少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可有效降低近视发生和发展的风险。合理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10-15分钟,可以远眺或做眼保健操。定期进行眼部检查,6岁左右开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眼部全面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眼底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近视及眼底问题并及时干预。 成年高度近视人群:避免剧烈运动,选择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等。继续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定期进行眼底复查,一般建议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尤其是超高度近视患者,更要密切关注眼底变化。 总之,近视并不是必然会发展到变瞎子的程度,通过合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高度近视导致失明的风险。

    2025-09-28 11:51:17
  • 10岁近视了还能恢复吗

    10岁近视需分情况看,假性近视有恢复可能,可通过增加户外活动、做眼保健操等干预;真性近视难恢复但可矫正,可戴框架眼镜或角膜塑形镜,同时要调整生活方式、注意饮食、定期检查来预防近视发展,保障孩子视力健康。 一、假性近视有恢复可能 1.成因及原理:10岁儿童若为假性近视,多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致使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晶状体厚度增加,引发视物模糊。例如长时间看手机、平板、看书姿势不正确等情况都可能导致假性近视。此时眼部的屈光状态未发生永久性改变,通过休息、放松睫状肌等方式有恢复可能。 2.干预措施:让孩子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因为户外活动时孩子看向远方,能使睫状肌得到放松。还可以让孩子做眼保健操,眼保健操能通过按摩眼部穴位,缓解睫状肌的紧张状态。 二、真性近视难以恢复但可矫正 1.成因及特点:如果是真性近视,是眼部的眼轴等结构发生了永久性改变,比如眼轴变长,外界光线经过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前方,从而造成近视。真性近视一旦形成,一般不能自然恢复。 2.矫正方法 佩戴框架眼镜:这是较为常见的矫正方式,通过合适度数的框架眼镜可以帮助孩子清晰视物,从而保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要注意定期验光,根据视力变化及时更换合适度数的眼镜。 角膜塑形镜:对于符合条件的孩子可以考虑佩戴角膜塑形镜,它是一种特殊设计的硬性接触镜,晚上佩戴,白天取下,通过对角膜的压迫作用,暂时改变角膜的形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近视度数,提高白天的裸眼视力,但需要在医生的严格评估和指导下使用,并且要注意眼部卫生等问题。 三、预防近视发展很重要 1.生活方式调整:在生活中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用眼习惯,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读书写字时眼睛与书本保持33厘米左右的距离。控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每次使用电子设备不宜超过20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 2.饮食方面:让孩子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叶黄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像胡萝卜、橙子、蓝莓、菠菜等,这些营养物质对眼睛健康有益,有助于维护眼部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近视的进一步发展。 3.定期检查:家长要定期带10岁孩子进行视力检查,建议每3-6个月检查一次视力,以便及时发现视力变化情况,若有异常能尽早采取相应措施。 对于10岁近视的孩子,要明确是假性还是真性近视来采取不同应对办法,同时通过多方面措施来预防近视进一步发展,保障孩子视力健康。

    2025-09-28 11:48:2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