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柯

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视网膜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黄斑病变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眼外伤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谭柯,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教授。专长于眼底病和眼外伤的临床医疗及研究,尤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并率先开展多波长激光治疗各种视网膜疾病;熟练运用玻璃体切割技术进行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治疗。特别擅长于脉络膜视网膜肿瘤的手术治疗,采用新的手术方法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等,绝大部分能够完整保留眼球,保存部分视力,获得满意疗效。对眼外伤后濒危眼球的挽救和眼部的整形有很深的造诣,曾发表论文10多篇。主编,副主编及合编眼科方面书籍6部。展开
个人擅长
视网膜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黄斑病变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眼外伤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展开
  • 糖尿病会影响视力吗

    糖尿病影响视力主要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性白内障有关,高血糖致视网膜病变有非增殖期和增殖期不同表现,白内障分真性和合并年龄相关性两种;不同年龄段患者视力受影响有特点;生活方式如高血糖控制不佳、吸烟、缺乏运动会加重视力影响,有糖尿病病史患者需定期眼部检查及异常时及时就医。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不同阶段及视力表现 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视力模糊、眼前黑影飘动等表现。这一阶段视网膜的病变主要是微血管的改变,如微动脉瘤形成、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等,但还没有新生血管形成。 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情进一步发展会出现新生血管,此时患者视力下降往往较为明显,可能出现严重的视力模糊甚至失明。因为新生血管容易破裂出血,大量出血会严重影响视力,而且新生血管生长还可能导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进一步加重视力损害。 糖尿病性白内障对视力的影响 糖尿病性白内障根据发病机制不同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多发生于30岁以下、病情严重的幼年型糖尿病患者,发展迅速,可在数天、数周或数月内晶状体完全混浊,严重影响视力。另一种是糖尿病患者合并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其发生发展速度比一般人更快,晶状体混浊会导致光线进入眼内受阻,从而引起视力下降。 不同年龄段糖尿病患者视力受影响的特点 儿童糖尿病患者:幼年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的风险较高,由于年龄小,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视力变化,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的眼部表现,如发现孩子看东西模糊、喜欢凑近看等情况,应及时带孩子进行眼部检查。 成年糖尿病患者:随着年龄增长,本身就有发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风险,合并糖尿病后,白内障发生更早、进展更快,会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如开车、阅读等都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生活方式对糖尿病患者视力影响的作用及应对 高血糖控制不佳:长期高糖饮食、不规律使用降糖药物等导致血糖持续升高,会加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白内障的进展。患者应严格遵循糖尿病饮食计划,定时定量进餐,合理选择食物种类,同时按时规律使用降糖药物,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可减缓眼部并发症的发展。 吸烟:吸烟会加重视网膜血管的损伤,增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风险和严重程度。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戒烟,同时避免吸二手烟,因为二手烟同样会对眼部血管产生不良影响。 缺乏运动:缺乏运动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加重胰岛素抵抗,进而影响血糖控制,间接影响视力。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有糖尿病病史患者的视力监测建议 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一般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散瞳眼底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眼部并发症。对于血糖控制不佳、有糖尿病肾病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更要缩短眼部检查的间隔时间,如每半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一旦发现眼部有异常表现,如视力下降、眼前黑影等,应立即就医,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尽可能保存视力。

    2025-09-28 13:15:10
  • 孩子视力4.6怎么补救

    孩子视力4.6(相当于国际标准视力表0.4)可能有视力问题,需及时就医做眼科全面检查,包括散瞳验光和排除其他眼部疾病,再根据屈光不正类型采取相应措施,近视要增加户外活动、改善用眼习惯、佩戴合适眼镜;远视轻度可观察,度数高或有症状要戴镜矫正;散光需戴散光眼镜矫正,同时儿童要避免不良用眼行为,家长监督其养成良好用眼和生活习惯,关注视力变化,有高危因素更要加强监测保健。 一、明确视力4.6的含义 视力4.6相当于国际标准视力表中0.4的视力,这可能提示孩子存在视力问题,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是近视、远视还是散光等情况。 二、及时就医检查 1.眼科全面检查:带孩子到正规眼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眼科进行详细检查,包括散瞳验光等。散瞳验光可以准确获取孩子的屈光状态,因为儿童的睫状肌调节能力较强,散瞳后能放松睫状肌,避免调节因素对验光结果的影响。通过验光能明确孩子是近视、远视还是散光,以及具体的度数等情况。 2.排除其他眼部疾病:除了屈光不正的检查,还需要检查孩子的眼底等情况,排除先天性白内障、眼底病变等其他眼部疾病导致的视力下降。 三、根据不同屈光不正类型采取相应措施 (一)近视 1.增加户外活动:让孩子保证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大量研究表明,增加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降低儿童近视的发生和发展风险。因为户外的自然光线可以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多巴胺能够抑制眼轴的延长,而眼轴延长是近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改善用眼习惯 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教导孩子读书写字时保持“一尺、一拳、一寸”的姿势,即眼睛距离书本约33厘米(一尺),胸口距离书桌约一拳,手指距离笔尖约一寸。 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近距离用眼,一般建议近距离用眼30-40分钟后,休息10-15分钟,可以远眺或者做眼保健操等。 3.佩戴合适的眼镜:如果散瞳验光后确定是近视且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需要根据验光结果佩戴合适的框架眼镜。框架眼镜是矫正近视比较常用且安全的方式,能帮助孩子清晰视物,缓解视疲劳,防止近视进一步加深。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要定期复查,因为儿童的近视度数可能会随着生长发育有所变化。 (二)远视 1.定期观察:如果是轻度远视,孩子没有明显的视力下降、视疲劳等症状,可以定期观察。因为儿童的眼球还在发育过程中,轻度远视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年龄增长,眼球发育,远视度数可能会逐渐降低。 2.必要时干预:如果远视度数较高,或者孩子出现视力下降、视疲劳等症状,需要佩戴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远视矫正眼镜可以帮助孩子清晰视物,促进眼球的正常发育。 (三)散光 1.佩戴眼镜:散光需要通过佩戴合适的散光眼镜来矫正。散光眼镜可以纠正眼球的不规则屈光状态,使光线能够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提高视力,缓解视疲劳。同样需要定期复查,根据孩子的屈光变化调整眼镜度数。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儿童来说,要特别注意避免不正确的用眼行为,比如在昏暗或晃动的环境下看书、写字等。同时,家长要监督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和生活习惯,关注孩子的视力变化情况。如果孩子有家族近视遗传史等高危因素,更要加强对孩子视力的监测和保健。

    2025-09-28 13:13:48
  • 近视激光手术后注意

    术后眼部护理包括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揉眼;合理安排用眼时间与强度,初期减少用眼、1周左右逐渐增加且注意适度;营造光线适宜、安静的环境;按时复诊并配合检查;特殊人群如儿童患者家长要更重责任、关注心理和监督,老年患者要关注恢复且注意基础疾病影响。 避免揉眼:术后眼睛可能会有异物感等不适,但一定要忍住不揉眼。因为揉眼可能会导致角膜瓣移位等严重并发症。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都要向其说明揉眼的危害,成年人可以自行注意,儿童则需要家长监督,防止其不自觉揉眼。 用眼时间与强度 合理安排用眼:术后初期应减少用眼时间。一般来说,术后1-2天内尽量多休息,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例如,术后第1天,每次看电子屏幕的时间不宜超过10-15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对于学生患者,要告知老师其术后情况,适当减少学习用眼时间。儿童患者则需要家长控制其接触电子设备的时间,防止过度用眼影响恢复。 逐渐增加用眼强度:术后1周左右可以逐渐增加用眼强度,但仍要注意适度。比如术后1周开始,每天看电子屏幕时间可逐渐增加到2-3小时,但要注意中间适当休息,每看30-40分钟就休息5-10分钟,让眼睛得到放松。 环境要求 光线适宜:术后要避免强光刺激眼睛。在室内时,要调整室内光线,避免阳光直射眼睛。可以拉上窗帘或佩戴太阳镜。对于有儿童的家庭,要注意室内光线均匀,避免在过亮或过暗的环境下让儿童用眼。例如,术后患者在室内活动时,可选择光线柔和的房间,若外出,可佩戴偏光太阳镜,既能阻挡强光,又不会影响视物。 保持环境安静:术后恢复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有利于眼睛的休息和恢复。嘈杂的环境可能会让患者精神紧张,不利于眼部恢复。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都要尽量处于安静的环境中休息,避免噪音干扰。 复诊安排 按时复诊:术后要严格按照医生嘱咐的时间按时复诊。一般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等都需要复诊,通过复诊可以及时了解眼睛的恢复情况,如角膜愈合情况、视力恢复情况等。例如,术后1周要到医院进行第一次复诊,医生会通过裂隙灯等检查设备查看眼部状况。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记住复诊时间,按时带孩子就诊,确保医生能及时掌握孩子眼睛的恢复动态。 复诊时的配合:复诊时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如医生进行视力检查、眼压检查等,患者要按照医生要求进行操作。儿童患者可能需要家长协助配合检查,要安抚好孩子情绪,让检查顺利进行。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进行近视激光手术后,家长的责任更重。除了上述提到的保持眼部清洁、控制用眼时间等,还要特别注意儿童的心理状态。儿童可能因为眼部不适或对手术的担忧而产生焦虑情绪,家长要多陪伴、安抚孩子,给孩子创造轻松的恢复环境。同时,要严格监督儿童遵守术后注意事项,因为儿童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术后恢复可能相对较慢,要更加关注眼部恢复情况。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眼部恢复。在用药等方面要更加谨慎,虽然不涉及具体药物服用指导,但要告知医生自身基础疾病情况,以便医生综合评估眼部恢复情况。

    2025-09-28 13:11:06
  • 600度的近视是零点几

    600度近视在国际标准视力表上通常对应0.1-0.2左右,近视因眼球屈光系统变化致平行光线聚焦视网膜前影响视力,不同人群600度近视有不同特点及影响,可通过光学矫正(框架眼镜、隐形眼镜)或手术矫正(有适应人群和风险)来应对,光学矫正中框架眼镜常见,隐形眼镜需注意佩戴护理,手术矫正要经详细眼部检查评估。 一、600度近视对应的视力表数值 (一)国际标准视力表 600度近视在国际标准视力表上通常对应的是0.1-0.2左右。这是因为近视度数与视力之间并没有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但一般来说,近视度数越高,视力下降越明显,600度属于较高度数近视,会导致视力有较明显的降低。 二、近视度数与视力关系的原理 (一)屈光原理 近视是由于眼球的屈光系统发生变化,使得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而不是正好落在视网膜上,从而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图像,进而影响视力。近视度数的增加会使这种聚焦偏差更加明显,使得视力进一步下降。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因为每个人的眼球结构、眼轴长度等都有所不同,所以即使近视度数相同,视力也可能略有差异。 三、不同人群600度近视的特点及影响 (一)儿童青少年 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600度近视可能会对其学习和生活产生较大影响。由于视力下降,在课堂上看黑板等会比较吃力,可能会影响学习效率。而且随着年龄增长,眼轴还可能继续变长,近视度数有进一步加深的风险。需要更加注意用眼卫生,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因为研究表明,每天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降低近视的发生和发展风险。同时,要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成年人 对于成年人来说,600度近视可能会影响其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便利性。比如在一些需要良好远视力的职业中,可能会受到限制。而且高度近视还可能存在一些眼底病变的风险,如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所以成年人即使已经成年,也需要关注眼部健康,定期进行眼底检查等。要注意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等不良用眼习惯,以减少眼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四、应对600度近视的措施 (一)光学矫正 框架眼镜:是最常见的矫正方式,通过合适度数的镜片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提高视力,帮助清晰视物。选择框架眼镜时要注意合适的镜框大小和镜片质量等,以确保佩戴舒适且能有效矫正视力。 隐形眼镜:包括软性隐形眼镜和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RGP)等。RGP对于高度近视的矫正效果可能更好,能提供更清晰的视力和更稳定的视觉质量。但佩戴隐形眼镜需要注意正确的佩戴和护理方法,避免引起眼部感染等问题。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由于自我护理能力相对较弱,佩戴隐形眼镜需要在家长的严格监督下进行。 (二)手术矫正(有一定适应人群和风险) 对于符合手术适应症的成年人,可考虑近视手术矫正。但手术有一定的禁忌症,如眼部有活动性炎症、干眼症、圆锥角膜等眼部疾病的患者不适合手术。而且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术后感染、视力回退、干眼症等并发症的可能。在决定是否进行手术矫正时,需要经过详细的眼部检查,由专业医生评估后再做决策。

    2025-09-28 13:07:49
  • 白内障有什么症状

    白内障会引发多种症状,包括视力下降,这是最常见主要症状,不同年龄段视力下降速度和程度有别;对比敏感度下降,早期可能出现,不同年龄患者表现有差异;单眼复视或多视,晶状体混浊不均匀时出现,屈光不正患者症状更复杂,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受影响;眩光,强光下易出现,不同年龄段患者感受程度不同;色觉改变,晶状体混浊致对颜色感知改变,不同阶段及不同年龄患者表现有差异。 对比敏感度下降 对比敏感度是指眼睛分辨不同灰度物体的能力。白内障患者在早期可能就会出现对比敏感度下降的情况。例如,在有明暗对比的环境中,患者会感觉分辨物体的轮廓等变得困难。这种情况在一些从事精细工作的人群中可能更早被察觉,比如从事绘画、驾驶等需要良好对比敏感度的工作者,会发现自己在工作中辨别物体细节的能力下降。不同年龄的白内障患者,对比敏感度下降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年轻人如果发生白内障,由于本身视觉功能较好,对比敏感度下降可能会更早被自己察觉到异常,而老年人可能因为本身视觉功能有一定衰退,相对不那么容易早期发现对比敏感度的变化。 单眼复视或多视 晶状体混浊不均匀时,会像棱镜一样使光线发生折射,导致患者看东西出现重影,即单眼复视或多视。比如患者原本能清晰看到一个物体,现在会看到两个或多个相同物体的影像。这种情况在白内障早期可能偶尔出现,随着晶状体混浊程度加重,复视或多视的情况可能会更加频繁和明显。对于有屈光不正的患者,比如本身有近视、远视或散光的人,发生白内障后,单眼复视或多视的症状可能会因为晶状体混浊改变了原有的屈光状态而变得更加复杂,需要更仔细地进行检查和诊断。不同年龄的患者,单眼复视或多视的表现也会受到年龄相关因素的影响,老年人可能因为眼部调节功能下降等原因,对这种症状的感知和描述可能与年轻人有所不同。 眩光 患者会感觉在强光下,比如太阳光、车灯等照射时,眼睛容易出现不适,有眩光现象。这是因为混浊的晶状体使进入眼内的光线散射,干扰了正常的视觉成像。例如,在夜间开车时,对面车辆的灯光会让患者感觉刺眼、视物不清,严重影响视力和安全。不同年龄段的白内障患者,眩光的感受程度不同。年轻人可能对眩光的耐受相对较好,但随着白内障进展,眩光症状也会逐渐加重;老年人由于眼部组织的退行性变,对眩光的敏感性可能更高,更容易受到强光的干扰,从而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比如在外出时遇到强光环境会感到不适,影响行走等活动。 色觉改变 晶状体混浊会影响患者对颜色的感知,使患者感觉物体的颜色不如以前鲜艳,出现色觉改变。例如,原本鲜艳的红色可能变得暗淡,蓝色可能显得偏灰等。这种情况在白内障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不同阶段的白内障患者色觉改变的程度不同。对于从事与颜色识别密切相关工作的人群,如画家、设计师等,色觉改变会对其工作产生较大影响,而一般人群可能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发现对颜色的辨别不如以往准确。不同年龄的患者,色觉改变的表现也有差异,年轻人发生白内障时,由于对颜色感知较为敏感,色觉改变可能会更早被察觉,而老年人可能因为本身色觉功能有一定减退,相对较难早期发现这种细微的色觉变化。

    2025-09-28 13:06:1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