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柯

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视网膜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黄斑病变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眼外伤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谭柯,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教授。专长于眼底病和眼外伤的临床医疗及研究,尤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并率先开展多波长激光治疗各种视网膜疾病;熟练运用玻璃体切割技术进行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治疗。特别擅长于脉络膜视网膜肿瘤的手术治疗,采用新的手术方法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等,绝大部分能够完整保留眼球,保存部分视力,获得满意疗效。对眼外伤后濒危眼球的挽救和眼部的整形有很深的造诣,曾发表论文10多篇。主编,副主编及合编眼科方面书籍6部。展开
个人擅长
视网膜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黄斑病变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眼外伤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展开
  • 眼睛玻璃体出血的原因

    玻璃体出血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眼部血管性疾病(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外伤因素(如眼球顿挫伤、眼球穿通伤)、炎症性疾病(如葡萄膜炎)以及其他因素(如老年黄斑变性、高度近视),不同因素引发玻璃体出血的机制和相关影响因素各有不同。 视网膜静脉阻塞:包括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静脉阻塞会导致血管内压力升高,血管壁受损,血液渗漏甚至破裂出血进入玻璃体。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多见于老年人,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是重要的危险因素;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则可发生于不同年龄段,局部视网膜血管的炎症、狭窄等因素可诱发。 外伤因素 眼球顿挫伤:当眼部受到外力的撞击、挤压等顿挫伤时,眼球内的血管可能会破裂,从而引起玻璃体出血。例如,运动中眼部被球类击中、交通事故中眼部受到撞击等情况都可能导致眼球顿挫伤进而引发玻璃体出血。不同程度的顿挫伤对眼部血管的损伤程度不同,严重的顿挫伤往往更容易导致大量的玻璃体出血。 眼球穿通伤:尖锐物体刺入眼球或眼球被异物穿通时,会直接损伤眼内的血管组织,导致血液流入玻璃体腔。这种情况在工作中接触锐利工具、儿童玩耍时接触危险物品等场景中时有发生,眼球穿通伤造成的玻璃体出血情况较为严重,因为伤口往往会导致眼内结构的严重破坏,出血风险较高。 炎症性疾病 葡萄膜炎:葡萄膜发生炎症时,炎症会累及眼部血管,使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容易导致出血,血液进入玻璃体就会引起玻璃体出血。葡萄膜炎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等多种类型,感染因素如细菌、病毒等感染可引发炎症,非感染因素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等有关。不同类型的葡萄膜炎引发玻璃体出血的机制有所不同,但都会因炎症对血管的破坏而导致出血情况。例如,一些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由于免疫系统攻击眼部组织,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出现玻璃体出血的症状。 其他因素 老年黄斑变性: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由于视网膜黄斑区发生退行性病变,新生血管形成,这些新生血管脆弱易破裂出血,血液可进入玻璃体。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黄斑变性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也是导致老年人玻璃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的年龄、遗传因素、吸烟等生活方式因素都与老年黄斑变性的发生及玻璃体出血的风险相关,吸烟会增加老年黄斑变性的发病风险,从而间接增加玻璃体出血的可能性。 高度近视:高度近视患者的眼轴变长,眼球壁变薄,视网膜等眼部组织相对脆弱,容易出现视网膜变性、裂孔等情况,进而引发玻璃体出血。高度近视的度数越高,发生玻璃体出血的风险越大。一些高度近视患者由于剧烈运动、头部受到震动等情况,更容易导致视网膜病变加重,引发玻璃体出血。例如,进行剧烈运动如打篮球、跳水等时,高度近视患者眼部受到的压力变化可能诱发视网膜裂孔等问题,从而导致玻璃体出血。

    2025-09-29 12:25:28
  • 眼皮上长了个疙瘩怎么办

    眼皮长疙瘩常见麦粒肿和霰粒肿,麦粒肿表现为红肿热痛,初期可热敷,后期化脓需就医排脓;霰粒肿是无痛性硬结,小的可观察,大的需手术。儿童麦粒肿要密切观察防感染扩散,霰粒肿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成年人麦粒肿要找抵抗力下降原因,霰粒肿反复发作排查全身疾病。要注意眼部卫生,保持充足睡眠和均衡饮食来预防。 一、常见情况及处理方法 (一)麦粒肿 1.症状表现:眼皮上的疙瘩多为红肿热痛,初期可能是较小的硬结,之后逐渐红肿加重。 2.处理方式 早期:可通过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炎症消退,一般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3-4次,适用于各年龄段人群,儿童热敷时需注意温度,避免烫伤。 后期:如果疙瘩化脓,成熟后可能需要就医由医生进行切开排脓,但要避免自行挤压,尤其是儿童,因为面部静脉无静脉瓣,挤压可能导致感染扩散,引起严重并发症。 (二)霰粒肿 1.症状表现:通常是无痛性的肿块,边界清楚,质地较硬。 2.处理方式 较小的霰粒肿:部分可自行吸收,平时可继续观察,儿童也要注意观察其变化情况。 较大的霰粒肿:可能需要手术切除,尤其是影响美观或眼部功能时,手术适用于各年龄段,但儿童手术需在全麻等合适麻醉方式下进行,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及患儿身体状况。 二、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及注意要点 (一)儿童 1.麦粒肿: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麦粒肿发展可能较快,家长要更密切观察,热敷时温度要适中,一般控制在40-45℃左右,防止烫伤儿童delicateskin。如果儿童出现发热、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提示感染可能扩散,需及时就医。 2.霰粒肿:儿童霰粒肿可能与眼部卫生习惯、睑板腺分泌功能等有关,家长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眼部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用手揉眼睛等。对于较小的霰粒肿,可先观察,同时注意儿童眼部有无不适表现,如眨眼增多、眼部异物感等。 (二)成年人 1.麦粒肿:成年人如果经常出现麦粒肿,要考虑是否存在身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如近期是否劳累、睡眠不足等,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增强身体抵抗力。 2.霰粒肿:成年人霰粒肿如果反复发作,可能需要排查是否有全身疾病影响,如糖尿病等,糖尿病患者眼部血液循环及抗感染能力可能受影响,更容易出现眼部肿物等问题,如有相关基础疾病要积极控制。 三、预防措施 (一)眼部卫生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要保持眼部清洁,勤洗手,不用脏手接触眼睛。儿童可在家长帮助下洗脸、洗手,养成良好的眼部卫生习惯。 (二)生活方式 保持充足的睡眠,成年人一般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根据年龄不同睡眠时间有所差异,婴幼儿可能需要12-16小时左右。同时,要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身体健康,增强身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眼皮长疙瘩的情况发生。

    2025-09-29 12:22:33
  • 过敏性角膜炎的症状及治疗

    过敏性角膜炎有眼部瘙痒、眼红、畏光、流泪、眼部异物感等症状,治疗需脱离过敏原、冷敷,还可通过抗组胺药物、肥大细胞稳定剂、糖皮质激素、血管收缩剂等药物治疗,不同年龄人群在治疗时需注意相应事项,儿童尤其要谨慎对待药物使用等情况。 一、过敏性角膜炎的症状 1.眼部瘙痒:这是过敏性角膜炎较为突出的症状,患者往往会不自觉地频繁揉眼,儿童由于表达能力相对有限,可能会通过频繁眨眼等行为来体现眼部的不适,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还会因为眼部瘙痒而出现哭闹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出现,但表现形式可能因年龄差异有所不同。 2.眼红:眼睛外观上可见球结膜充血,呈现出红色,其程度可轻可重,与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相关,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由于眼部皮肤较薄等因素,眼红表现可能相对更明显易见。 3.畏光:部分患者会出现畏光现象,在光线较强时眼部会有不适感,儿童可能在外出遇到强光时表现得更加烦躁不安等,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出现畏光情况,但儿童可能因适应能力等因素对光线变化更为敏感。 4.流泪:眼睛会不自主地流泪,这是因为炎症刺激导致泪液分泌增多,儿童可能在出现流泪时家长更易察觉,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出现流泪症状,但儿童的护理需要更加细致,要注意及时清洁眼部周围以避免引发其他问题。 5.眼部异物感:患者感觉眼睛里有异物存在,会有频繁眨眼等动作来试图缓解这种异物感,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但会通过一些异常的眼部动作来提示家长眼部存在不适。 二、过敏性角膜炎的治疗 1.脱离过敏原: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例如明确是对花粉过敏的患者,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或外出时佩戴防护眼镜等;如果是对某种化妆品、食物等过敏,则要避免接触相关过敏原,不同年龄人群都需要做到避免接触可能引发过敏的物质,儿童由于生活环境相对单纯一些,但也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生活中可能接触的过敏原并及时规避。 2.冷敷:可以使用凉毛巾等进行眼部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左右,每天可进行数次,能够缓解眼部瘙痒、红肿等症状,儿童进行冷敷时要注意控制好温度和时间,避免过冷刺激眼部引起不适。 3.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物:如口服抗组胺药等,可缓解过敏相关症状,但儿童使用时需要谨慎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等,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综合考虑。 肥大细胞稳定剂:这类药物可以稳定肥大细胞,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过敏反应。 糖皮质激素:在病情较严重时可能会使用,如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等,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使用时间,儿童使用糖皮质激素更要谨慎,需在医生的严格评估和指导下使用,因为长期或不恰当使用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 血管收缩剂:可以减轻眼部充血等症状,但也有一定的使用注意事项,儿童使用时要格外小心。

    2025-09-29 12:18:53
  • 眼睛红是什么原因

    眼睛红的原因可分为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包括细菌性、病毒性、衣原体性结膜炎;非感染性因素有过敏、眼外伤、干眼症、青光眼、长期佩戴隐形眼镜及眼部疲劳等,不同因素对应不同人群及诱发情况。 一、感染性因素 (一)结膜炎 1.细菌性结膜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引起,常见症状为眼睛红、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晨起时上下眼睑常被分泌物粘住,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人群,生活中不注意眼部卫生,如用手揉眼等易引发,儿童因活泼好动、卫生习惯相对较差,更易罹患。 2.病毒性结膜炎:常见的如腺病毒引起的流行性角结膜炎,眼睛红的同时常伴有水样分泌物、眼部异物感等,具有较强传染性,可通过接触传播,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在学校、幼儿园等人群密集场所易暴发流行。 3.衣原体性结膜炎:沙眼衣原体是主要病原体,可导致沙眼,眼睛红且有滤泡形成、结膜增厚等表现,在卫生条件较差、居住拥挤的地区高发,儿童及青少年相对易受影响,可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物间接传播。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过敏因素 1.过敏性结膜炎:接触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过敏原后引发,眼睛红、瘙痒明显,可伴有流泪、眼睑肿胀等,过敏体质者更易发生,不同年龄都可能出现,春秋季花粉传播季节过敏患者增多。 (二)眼外伤 1.机械性眼外伤:如眼球被异物击伤、擦伤等,会立即出现眼睛红,还可能伴有疼痛、视力下降等,各年龄段都有发生可能,儿童玩耍时易因意外导致眼外伤,成年人则可能因工作等原因受伤。 2.化学性眼外伤:接触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后,眼睛迅速出现红、痛、怕光、流泪等症状,不同职业人群风险不同,化工行业等接触化学物质的工作者需特别注意防护。 (三)干眼症 1.泪液分泌不足或蒸发过强:导致眼睛表面缺乏足够泪液润滑,出现眼睛红、干涩、异物感等,老年人因泪液分泌功能减退更易患干眼症,长期使用电子设备、处于空调环境等人群也易诱发。 (四)青光眼 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情绪激动、暗室停留过久等可诱发,表现为眼睛红、眼痛、视力急剧下降,伴有头痛、恶心等症状,老年人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2.开角型青光眼:发病隐匿,进展缓慢,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眼胀、眼睛红等,中老年人较常见,有青光眼家族史者需定期检查。 (五)其他 1.长期佩戴隐形眼镜:如果佩戴隐形眼镜不注意卫生或佩戴时间过长,可能引起眼睛红,尤其对于儿童,由于眼部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长期佩戴隐形眼镜风险更大,更易出现眼部炎症等问题。 2.眼部疲劳:长时间用眼,如长时间看手机、电脑等,可导致眼睛红、干涩、视物模糊等,各年龄段长时间用眼人群均可能出现,儿童长时间看电子设备学习等也会引发眼部疲劳导致眼睛红。

    2025-09-29 12:16:33
  • 宝宝眼睛红怎么回事

    宝宝眼睛红可能由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引起。感染性因素包括结膜炎(细菌性、病毒性)、角膜炎;非感染性因素有过敏、用眼过度、外伤、新生儿产道刺激等。发现宝宝眼睛红,若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揉眼,根据病因做好护理。 一、感染性因素 (一)结膜炎 1.细菌性结膜炎 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感染引起。宝宝可出现眼睛红、眼部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可为脓性或黏液脓性。多见于不注意眼部卫生的宝宝,比如用手揉眼后未清洁等情况。 从年龄角度看,各年龄段宝宝都可能发生,新生儿也可能因产道感染而患淋菌性结膜炎,表现为眼睛大量脓性分泌物。 2.病毒性结膜炎 常见的如腺病毒感染引起的流行性角结膜炎,宝宝眼睛红同时常伴有流泪、怕光等症状,可伴有全身发热等表现,多通过接触传播,在幼儿园等儿童聚集场所易流行。 (二)角膜炎 多由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所致。宝宝会有明显眼睛红,还可能出现视力下降(较小婴儿可能表现为对光线反应异常等),常伴有眼痛、流泪等症状。比如外伤后感染可能引发角膜炎,对于有眼部外伤史的宝宝需高度警惕。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过敏因素 1.过敏性结膜炎 宝宝接触过敏原后引发,常见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除了眼睛红,还会有眼痒明显的表现,宝宝可能会频繁揉眼,眼部可出现结膜水肿等情况。在花粉季节或者接触宠物后容易发病,不同年龄宝宝只要接触到过敏原都可能发病。 (二)用眼过度 1.长时间看电子设备 现在很多宝宝过早接触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长时间用眼会导致眼睛疲劳,出现眼睛红的情况。比如学龄前儿童如果每天长时间看动画片等,就可能引发眼睛红。年龄越小越容易因用眼过度出现这种情况,因为眼部调节等功能还不完善。 (三)外伤因素 1.眼部碰撞等 宝宝在玩耍过程中可能会碰到眼睛,比如被玩具碰到等,会导致眼睛红。对于有明确外伤史的宝宝,要仔细检查眼部情况,可能还伴有肿胀等表现,不同年龄宝宝都可能发生外伤情况,婴幼儿可能因家长照顾不当发生碰撞。 (四)新生儿特殊情况 1.产道刺激 新生儿眼睛红可能是在分娩过程中受到产道的刺激,比如妈妈有阴道炎等情况,新生儿经过产道时眼部被细菌等污染,容易出现眼睛红等情况,需要密切观察眼部情况,必要时就医处理。 当发现宝宝眼睛红时,首先要观察眼睛红的程度、是否伴有其他症状等。如果宝宝眼睛红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视力异常、大量分泌物、发热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带宝宝到眼科就诊,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以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要注意保持宝宝眼部清洁,避免宝宝揉眼,根据不同病因做好相应的护理,比如过敏引起的要避免接触过敏原等。

    2025-09-29 12:15:1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