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柯

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视网膜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黄斑病变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眼外伤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谭柯,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教授。专长于眼底病和眼外伤的临床医疗及研究,尤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并率先开展多波长激光治疗各种视网膜疾病;熟练运用玻璃体切割技术进行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治疗。特别擅长于脉络膜视网膜肿瘤的手术治疗,采用新的手术方法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等,绝大部分能够完整保留眼球,保存部分视力,获得满意疗效。对眼外伤后濒危眼球的挽救和眼部的整形有很深的造诣,曾发表论文10多篇。主编,副主编及合编眼科方面书籍6部。展开
个人擅长
视网膜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黄斑病变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眼外伤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展开
  • 6周岁儿童视力标准

    6周岁儿童正常视力一般在0.8-1.0间,其视力发育受遗传、环境等因素影响,遗传方面若家族有视力问题病史可能影响,环境中用眼过度、光线不适、营养缺乏等会有作用,视力异常需排查,可通过视力筛查等发现,确诊后依情况采取如戴镜、改善环境习惯等应对措施,要从多方面关注保障儿童视力健康。 6周岁儿童正常视力一般在0.8-1.0间,其视力发育受遗传、环境等因素影响,遗传方面若家族有视力问题病史可能影响,环境中用眼过度、光线不适、营养缺乏等会有作用,视力异常需排查,可通过视力筛查等发现,确诊后依情况采取如戴镜、改善环境习惯等应对措施,要从多方面关注保障儿童视力健康 一、6周岁儿童视力标准 6周岁儿童的正常视力一般在0.8-1.0之间。这是基于大量儿童视力发育监测数据得出的结果,正常情况下,随着儿童视觉系统的不断发育完善,到6周岁时视力应达到接近成人水平的范围。 二、视力发育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情况 (一)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高度近视等视力问题的遗传病史,那么6周岁儿童视力发育可能受到一定影响。例如,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孩子患近视的概率相对较高。这是因为遗传物质中携带了与视力相关的基因缺陷或易感性,使得儿童在视觉系统发育过程中更容易出现视力异常。 (二)环境因素 1.用眼过度: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过度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会增加眼睛的调节负担,影响视力发育。研究表明,每天连续超过2小时近距离用眼的儿童,视力下降的风险明显高于用眼时间较短的儿童。 2.光线环境:不合适的光线环境也会影响视力。过强或过弱的光线都会导致眼睛疲劳,进而影响视力发育。例如,在昏暗的光线下看书,眼睛需要更加努力地调节,容易造成视力疲劳,长期如此可能影响视力。 3.营养因素:缺乏某些营养物质也会对视力产生影响。例如,缺乏维生素A会影响视网膜的正常功能,导致夜盲症等视力问题,而维生素A的缺乏可能会间接影响6周岁儿童的视力发育。 三、视力异常的排查与应对 (一)视力筛查 建议定期带6周岁儿童进行视力筛查。一般可以通过视力表检查等方式初步判断视力情况。如果发现儿童视力低于正常范围,应进一步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如散瞳验光等,以明确视力下降的原因是近视、远视、散光还是其他眼部疾病。 (二)异常应对 如果确诊儿童视力异常,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果是屈光不正等问题,可能需要佩戴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同时,要注意改善儿童的用眼环境和生活习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等,以促进视力的良好发育。例如,每天保证儿童有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有助于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对于有遗传视力问题家族史的儿童,更要加强视力监测和早期干预。 总之,6周岁儿童的正常视力范围在0.8-1.0,需要从遗传、环境等多方面关注儿童视力发育情况,通过定期筛查、改善环境和生活习惯等措施来保障儿童视力健康。

    2025-09-25 12:29:01
  • 学生黑眼圈眼袋怎么办

    改善黑眼圈和眼袋可从生活方式调整、眼部护理、饮食调理及其他注意事项入手。生活方式上要保证充足睡眠、正确用眼;眼部护理可通过冷敷、使用合适眼霜;饮食要营养均衡、控制盐分摄入;还需避免不良姿势,长期无改善伴不适要及时就医。 一、生活方式调整 1.充足睡眠:学生时期建议保证每天8-10小时的睡眠时间,睡眠是身体自我修复的重要时段,睡眠不足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眼周静脉血流瘀滞,从而形成黑眼圈和眼袋。例如,规律的作息能让眼部肌肤得到充分休息,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恢复正常,有助于减轻黑眼圈和眼袋状况。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幼儿每天睡眠时间通常在12-14小时,小学生9-12小时,中学生8-10小时,都应尽量保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 2.正确用眼: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连续看书、使用电子设备超过40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向远处眺望或做眼保健操。长时间用眼会使眼部肌肉紧张,引起眼疲劳,进而影响眼部血液循环,加重黑眼圈和眼袋。学生在课间可以进行简单的眼部放松活动,像转动眼球、闭眼深呼吸等,缓解眼部肌肉压力。 二、眼部护理 1.冷敷:可以使用冷毛巾或冰袋冷敷眼部,每次10-15分钟,每天1-2次。冷敷能够收缩眼部血管,减少血液渗出,减轻眼周组织水肿,从而改善黑眼圈和眼袋状况。但要注意冷敷温度不宜过低,避免冻伤眼部皮肤,对于皮肤敏感的学生需格外谨慎操作。 2.合适的眼霜:选择成分温和、适合学生肤质(一般为中性或混合性肤质居多)的眼霜,在清洁面部后轻轻涂抹于眼周肌肤,轻轻按摩至吸收。优质的眼霜含有保湿、促进血液循环等成分,能帮助滋养眼周肌肤,改善黑眼圈和眼袋。不过要注意,学生应选择无刺激、无过多添加化学成分的产品,避免对眼部肌肤造成不良影响。 三、饮食调理 1.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蓝莓、坚果等。维生素A有助于维护眼部黏膜健康,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抑制黑色素形成,维生素E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例如,每天吃100克左右的胡萝卜,既能补充维生素A,又对眼部健康有益;每天适量吃些蓝莓,其含有的花青素等抗氧化成分有助于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减轻黑眼圈。 2.控制盐分摄入:减少高盐食物的摄取,因为高盐饮食会导致身体水肿,眼周组织也可能出现水肿加重的情况,进而使黑眼圈和眼袋更明显。学生应尽量少吃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食品,保持饮食清淡。 四、其他注意事项 1.避免不良姿势:不要趴着睡觉或长时间侧躺压迫眼部,这些不良姿势会影响眼部血液循环,加重黑眼圈和眼袋。学生在午休时应尽量保持正确舒适的姿势,如平躺,减少对眼部的压迫。 2.特殊情况处理:如果学生黑眼圈眼袋情况长期没有改善且伴有其他不适,如眼部疼痛、视力下降等,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其他健康问题,如肾脏疾病等,因为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眼部出现黑眼圈眼袋等表现。

    2025-09-25 12:25:51
  • 老年人白内障做手术免费吗

    老年人白内障手术情况多样,部分地区符合特定条件(如当地户籍、低收入或贫困家庭等)的老人可通过白内障复明工程等公益项目免费手术,多数情况则按医保政策报销,城镇职工医保报销比例约70%90%,城乡居民医保约50%70%,且存在如高端人工晶状体等自费项目。温馨提示,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人术前要告知医生,控制好指标;术前保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术后注意眼部卫生、避免强光;家属要关注老人心理,给予支持。 一、老年人白内障手术是否免费情况分析 1.部分地区有免费政策 一些地区为了提高当地居民的眼健康水平,减轻老年人因白内障导致的视力障碍问题,会推出白内障复明工程等公益项目,符合特定条件的老年人可以免费接受白内障手术。这些条件通常包括当地户籍、低收入或贫困家庭等。比如某些贫困县,对持有当地农村户口且经审核认定为贫困的老年人,会提供免费白内障手术名额,其资金来源可能是政府专项补贴、慈善机构捐款等。具体政策可以咨询当地的卫生健康委员会、民政局或相关的慈善组织。 2.大部分情况需按医保政策报销 在多数情况下,老年人白内障手术费用并非完全免费,但可以通过医保报销。医保的报销比例和范围在不同地区、不同医保类型(如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之间存在差异。一般来说,医保会覆盖手术中必需的检查、耗材、手术费等大部分费用。以城镇职工医保为例,在定点医院进行白内障手术,报销比例可能在70%90%左右;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比例相对低一些,可能在50%70%。具体报销比例需参考当地医保政策规定。 3.自费项目 即使有医保报销或免费政策,仍可能存在部分自费项目。例如,一些高端的人工晶状体,其功能如可调节焦距、矫正散光等更优越,但价格较高,超出医保报销范围,患者若选择此类人工晶状体则需自费。还有一些额外的检查项目,如果不在医保报销目录内,也需要患者自行承担费用。 二、温馨提示 1.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 如果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在手术前一定要告知医生详细病情。因为血压、血糖等指标控制不佳可能会增加手术风险,影响术后恢复。比如,长期高血糖状态会使伤口愈合缓慢,增加感染的几率。所以,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将血压、血糖等指标控制在合适范围内后再进行手术。 2.生活方式方面 术前,老年人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用眼,这样有助于维持眼部的正常生理状态。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营养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对眼睛健康有益。术后,要注意眼部卫生,避免揉眼,防止污水进入眼内引起感染。外出时可佩戴太阳镜,减少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 3.心理方面 白内障手术虽然是较为常见的眼科手术,但部分老年人可能会因对手术不了解而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家属应多与老人沟通,给予心理支持,帮助老人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手术及术后治疗。

    2025-09-25 12:23:47
  • 近视眼手术度数限制是多少

    近视眼手术常见类型有LASIK(近视≤1200度、散光≤600度、远视≤600度)、LASEK(近视≤600度、散光≤400度)、SMILE(近视≤1000度、散光≤500度);不同人群有特殊限制,青少年需近视稳定2年以上且18岁以下一般不建议;高度近视要评估眼底及角膜厚度;特殊职业对度数限制更严格。 一般来说,近视度数通常限制在1200度以内,散光度数在600度以内,远视度数在600度以内。这是因为手术需要切削一定厚度的角膜组织来改变角膜的曲率,从而矫正近视、远视和散光。如果近视度数过高,角膜切削后可能会导致角膜剩余厚度过薄,影响角膜的稳定性,增加术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如角膜扩张等。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 适用于近视度数在600度以下,散光度数在400度以下的患者。该手术是先掀开角膜上皮瓣,然后进行激光切削,相对LASIK来说,对角膜厚度的要求相对宽松一些,但对于较高度数的近视矫正效果有限,并且术后恢复过程中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疼痛等不适。 全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切除术(SMILE) 近视度数一般可矫正到1000度以内,散光度数在500度以内。全飞秒手术是通过飞秒激光在角膜基质层内制作一个透镜,然后通过微小切口将透镜取出,从而改变角膜的屈光状态。它对角膜的损伤相对较小,术后恢复较快,但对于过高度数的近视,同样需要考虑角膜的剩余厚度等因素。 不同人群的近视眼手术度数限制特殊情况 青少年人群 青少年处于身体发育阶段,眼轴可能还会继续增长,一般建议近视度数稳定2年以上再考虑手术。通常18岁以下的青少年如果近视度数不稳定,不建议过早进行近视眼手术。因为即使当时手术矫正了近视,但如果眼轴继续增长,可能会导致近视复发等情况。例如,一些处于快速生长期的青少年,眼轴每年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这会影响手术效果的长期稳定性。 高度近视人群 高度近视一般指近视度数大于600度的情况。高度近视患者进行近视眼手术时需要更加谨慎评估。除了考虑度数外,还需要检查眼底情况。如果高度近视患者合并有眼底病变,如视网膜变性、裂孔等,可能不适合进行近视眼手术,因为手术可能会加重眼底病变的进展风险。同时,高度近视患者角膜切削后剩余角膜厚度的安全性需要更严格评估,可能部分高度近视患者即使度数在LASIK等手术的限制范围内,但角膜厚度过薄,也无法进行手术。 特殊职业人群 对于一些特殊职业,如军人、运动员等,由于职业特点对视力稳定性和视力要求较高,在考虑近视眼手术时,度数限制可能会相对更严格。例如军人,可能需要更稳定且持久的视力矫正效果,所以会倾向于选择度数相对更稳定范围的手术,并且对术后视力的稳定性要求更高,可能会将近视度数限制在相对更低的范围,如800度以内等,以确保在各种训练和任务环境下视力都能保持良好状态。

    2025-09-25 12:22:35
  • 近视600度老了会瞎吗

    近视600度属高度近视,老了不一定瞎,但面临眼部病变风险增加,需通过定期眼部检查、注意用眼健康、避免剧烈运动等降低失明风险,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影响,高度近视者要采取多种措施降低风险,定期检查、保持良好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很重要。 一、高度近视可能引发的眼部病变 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患者眼轴变长,视网膜被牵拉变薄、萎缩,容易出现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据相关研究,高度近视患者发生视网膜脱离的风险比正常视力者高很多。例如,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约为1/100,而正常人群发生率极低。 黄斑病变:高度近视可导致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黄斑出血、黄斑劈裂等。随着年龄增长,这些病变的发生风险会进一步升高。有研究显示,高度近视患者中黄斑病变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青光眼:高度近视与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存在一定关联。高度近视患者的视神经更容易受到损伤,进而增加青光眼的发病几率,影响视功能。 二、降低高度近视老年后失明风险的措施 定期眼部检查:高度近视人群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眼压检查等。建议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全面的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眼部病变并及时干预。比如,通过眼底照相可以清晰观察视网膜、黄斑等部位的情况,早期发现视网膜裂孔等问题并及时处理,可有效避免病情恶化。 注意用眼健康: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过度用眼。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控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例如,连续用眼30-40分钟后,应休息10-15分钟,可以向远处眺望或做眼保健操,缓解眼部疲劳。 避免剧烈运动:高度近视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如打篮球、跳水、蹦极等,因为这些剧烈运动可能增加视网膜脱离等眼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及应对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高度近视相关眼部病变的发生风险逐渐增加。老年人更应重视眼部健康,加强眼部保健和定期检查。比如,50岁以上的高度近视人群,眼部病变的筛查频率应适当提高。 性别因素:目前没有明确证据表明性别对高度近视老年后失明风险有显著差异,但女性在更年期等特殊生理时期,身体内分泌等发生变化,可能对眼部健康有一定影响,女性高度近视者在这些时期更要注重眼部的监测和保健。 生活方式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加重高度近视的眼部损害风险。例如,长期吸烟、大量饮酒的高度近视人群,其眼部病变发生的可能性更高。所以,高度近视者应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叶黄素等对眼部有益的食物,如胡萝卜、蓝莓、菠菜等,有助于维护眼部健康。 总之,近视600度的人老了不一定会瞎,但需要通过多种措施来降低眼部病变导致失明的风险,定期眼部检查、保持良好用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等对于高度近视人群至关重要。

    2025-09-25 12:19:2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