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柯

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视网膜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黄斑病变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眼外伤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谭柯,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教授。专长于眼底病和眼外伤的临床医疗及研究,尤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并率先开展多波长激光治疗各种视网膜疾病;熟练运用玻璃体切割技术进行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治疗。特别擅长于脉络膜视网膜肿瘤的手术治疗,采用新的手术方法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等,绝大部分能够完整保留眼球,保存部分视力,获得满意疗效。对眼外伤后濒危眼球的挽救和眼部的整形有很深的造诣,曾发表论文10多篇。主编,副主编及合编眼科方面书籍6部。展开
个人擅长
视网膜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黄斑病变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眼外伤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展开
  • 婴儿一只眼睛流泪眼屎多怎么回事

    婴儿一只眼睛流泪眼屎多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先天性鼻泪管阻塞(因鼻泪管下端残膜未退化阻塞,可先按摩,半岁后未改善需就医治疗)、眼部感染(包括结膜炎,分娩或用手揉眼等致感染,表现为流泪、眼屎多、结膜充血等,需清洁眼部并遵医嘱用药;还有角膜炎,多因感染或外伤致,有明显刺激症状,需及时就医)、倒睫(鼻梁低平等致睫毛内长刺激眼球,轻度可随面部发育改善,严重需就医),此外还有鼻黏膜炎症、过敏因素等也可引发,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异常应及时带婴儿到正规医院就诊。 一、先天性鼻泪管阻塞 1.成因:婴儿的鼻泪管下端有一层残膜未退化,阻塞了鼻泪管,导致泪液和眼屎积聚。 2.表现:单眼多见,表现为流泪、眼屎多,按压泪囊区可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溢出。 3.应对:可先进行按摩,家长洗净双手后,用食指指腹轻轻按摩婴儿内眼角下方的泪囊区,每次按摩5-10下,每天按摩3-4次,部分婴儿可通过按摩使残膜破裂,鼻泪管通畅。若半岁后仍未改善,可考虑就医进行泪道冲洗或探通等治疗。 二、眼部感染 1.结膜炎 成因: 新生儿可在分娩过程中感染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婴儿用手揉眼,接触了被污染的物品后感染。 表现:除了流泪、眼屎多外,还可出现眼结膜充血等表现,眼屎可为脓性。 应对:保持眼部清洁,用干净的棉签蘸生理盐水轻轻擦拭眼部,清除眼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滴眼液等,但需谨慎选择药物,遵循儿科用药原则。 2.角膜炎 成因:多由感染引起,如细菌、病毒等感染角膜,也可能是眼部外伤等因素导致。 表现:婴儿会有明显的眼部刺激症状,如流泪、眼屎多、畏光、眼痛等,眼部检查可见角膜有病变表现。 应对:需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感染的病原体进行相应治疗,可能需要使用抗感染药物等,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影响视力,所以要高度重视。 三、倒睫 1.成因:有些婴儿由于鼻梁低平,内眦赘皮明显,容易使睫毛向内侧生长,形成倒睫,刺激眼球,导致流泪、眼屎多。 2.表现:睫毛触及眼球,引起眼部不适,出现流泪、眼屎多等表现。 3.应对:对于轻度倒睫,随着婴儿面部发育,鼻梁逐渐长高,多数倒睫可自行改善。家长可经常帮助婴儿轻轻按摩下眼睑,有时可使倒睫向外生长。若倒睫严重,刺激症状明显,需就医处理。 四、其他情况 1.鼻黏膜炎症:婴儿的鼻黏膜与泪道相通,若鼻黏膜有炎症,可导致鼻泪管下端阻塞加重,从而引起流泪、眼屎多。 2.过敏因素:如果婴儿接触了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可能会引起眼部过敏反应,出现流泪、眼屎多等症状,同时可能伴有眼部瘙痒等表现。 总之,当婴儿一只眼睛出现流泪眼屎多的情况时,家长要密切观察症状的变化,如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眼部红肿明显、婴儿哭闹不安等),应及时带婴儿到正规医院儿科或眼科就诊,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处理。

    2025-09-25 12:16:23
  • 感觉眼里有东西磨眼睛怎么回事

    眼睛感觉有东西磨可能由多种情况引起,包括异物入眼,如灰尘等异物进入会刺激眼表,应避免揉搓并及时就医;眼部炎症,如结膜炎(细菌性、病毒性、过敏性)有不同症状表现,角膜炎有明显眼痛等症状;干眼症因泪液问题致眼表干燥有异物感;眼内结石因睑结膜变性产物突出刺激角膜有异物感;倒睫因睫毛生长方向异常刺激角膜有异物感,少量可拔除等,还有眼部外伤、睑板腺功能障碍等也会导致眼睛有磨的异物感。 一、异物入眼 1.常见情况:当灰尘、沙粒、小飞虫等异物进入眼睛时,会刺激眼表,导致眼睛有异物感,出现磨眼睛的情况。这种情况在户外活动较多、处于风沙大环境等场景下较为常见,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发生,儿童玩耍时更容易接触到此类异物。 2.应对方式:首先不要揉搓眼睛,可轻轻闭眼,让泪水尝试将异物冲刷出来;若无法自行排出,需及时就医,由医生在专业设备下取出异物。 二、眼部炎症 1.结膜炎: 细菌性结膜炎: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症状有眼睛红肿、分泌物增多、异物感等,也就是感觉眼里有东西磨眼睛。各种年龄都可能发病,不注意眼部卫生是常见诱因,比如用脏手揉眼等。 病毒性结膜炎:多由病毒感染所致,除了眼部异物感外,还常伴有流泪、畏光等症状,具有一定传染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等传播。 过敏性结膜炎:接触过敏原后引发,如花粉、尘螨等,除了眼内异物感,还可能有眼痒等表现,过敏体质人群更容易发生,在花粉季节等过敏原较多时发病几率增加。 2.角膜炎: 多由感染、外伤等因素引起,患者会有明显的眼痛、异物感、畏光、流泪等症状,各年龄段都可能患病,角膜外伤等是常见诱因。 三、干眼症 1.发病机制:由于泪液分泌不足、泪液蒸发过多等原因导致眼表干燥,眼睛会出现干涩、异物感,感觉眼里有东西磨。多见于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如上班族、学生等,随着年龄增长,泪液分泌功能下降,老年人也容易患干眼症。 四、眼内结石 1.形成与表现:睑结膜上的多发性坚硬的黄点,是上皮细胞堆积和粘液浓缩压入的变性产物,当结石突出于结膜面时,会刺激角膜,引起异物感,感觉眼里有东西磨,各年龄段都可能出现,通常与眼部慢性炎症等有关。 五、倒睫 1.产生原因:睫毛向眼球方向生长,刺激角膜和结膜,导致眼睛有异物感。儿童倒睫可能与脸部发育有关,老年人倒睫多因眼睑痉挛等原因引起,不同年龄人群倒睫原因不同。 2.应对情况:少量倒睫可拔除或电解毛囊;若倒睫数量多,需手术治疗。 六、其他情况 1.眼部外伤:如角膜擦伤等,会导致眼睛出现异物感,有磨眼睛的感觉,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因意外受伤导致,如工作中接触到飞溅物等。 2.睑板腺功能障碍:睑板腺分泌异常,影响泪膜稳定性,引起眼干、异物感等不适,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与不良生活习惯等有关。

    2025-09-25 12:11:41
  • 真性小眼球怎么检查

    真性小眼球的检查包括眼部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眼部检查有视力、眼压、眼前节、眼底检查,分别可了解视力、眼压、眼前节和眼底情况;影像学检查有UBM、眼部CT、眼部MRI检查,可清晰显示眼前节、眼球及周围组织情况,检查儿童需安抚情绪,检查成人需问病史,要依规范操作保结果准确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视力检查:真性小眼球患者通常会有视力下降的情况,通过视力表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视力水平,不同年龄的患者有相应的正常视力范围,儿童的正常视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育完善,例如3岁儿童正常视力约为0.5-0.6,6岁儿童正常视力接近1.0,若低于相应年龄的正常范围则需进一步检查。 眼压检查:多数真性小眼球患者可能存在眼压异常,常用的眼压检查方法有压陷式眼压计(如Schiotz眼压计)、压平式眼压计(如Goldmann眼压计)等。由于小眼球结构的特殊性,其眼压可能升高或降低,眼压升高可能增加青光眼发生的风险,而眼压降低也可能与眼球结构异常导致房水流出等情况有关。 眼前节检查:通过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观察角膜、前房、虹膜、晶状体等结构。真性小眼球患者往往前房较浅,角膜可能相对较小,虹膜可能呈现高褶状,晶状体位置可能异常等。例如前房深度会明显低于正常眼球,正常前房深度一般在2.5-3mm左右,真性小眼球患者前房深度可能小于2mm。 眼底检查:利用眼底镜检查眼底情况,可发现视盘较小、视网膜血管走行异常等表现。视盘大小通常明显小于正常,视网膜血管可能较细等,通过眼底检查还能观察黄斑区等是否存在病变,因为真性小眼球可能影响眼底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影像学检查 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UBM可以清晰显示眼前节的结构,如前房深度、睫状体位置、晶状体周边等情况。对于真性小眼球,能更精准地观察到前房极浅,睫状体位置异常等特征,有助于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眼部CT检查:眼部CT可以从不同层面了解眼球的大小、形状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能发现眼球整体较小,眼轴较短等情况,还可辅助判断是否存在眼部其他结构的异常,如眼眶内是否有异常的占位等情况影响眼球结构。 眼部MRI检查:MRI对于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能更详细地显示眼球内部结构以及周围组织的情况,对于判断真性小眼球的眼部结构异常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尤其在观察视神经、眼外肌等结构与小眼球的关系上有一定优势。 对于儿童患者进行检查时,要注意安抚儿童情绪,尽量配合检查;对于成人患者则要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既往眼部疾病史、家族史等,因为家族史中若有类似小眼球的情况可能提示遗传性因素导致的真性小眼球。在检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以便为真性小眼球的诊断和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2025-09-25 12:07:23
  • 宝宝眼睛内斜视怎么办

    宝宝眼睛内斜视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调节性内斜视通常需戴合适眼镜矫正,非调节性内斜视可能需手术治疗,日常生活要注意用眼习惯、光线环境,定期复查,同时关注宝宝身心情况。 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宝宝眼睛内斜视需第一时间带至眼科就诊,通过详细的眼部检查,如视力检查、屈光检查(包括散瞳验光等)、眼位检查(如角膜映光法、遮盖-去遮盖试验等)来明确内斜视的类型(共同性内斜视或非共同性内斜视等)以及病因。不同年龄段宝宝内斜视的原因可能不同,婴儿期可能与调节因素、先天性眼外肌发育异常等有关;幼儿期可能与屈光不正(如高度远视导致的调节性内斜视)等相关。 二、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一)调节性内斜视 如果是调节性内斜视,尤其是由高度远视引起的,通常需要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进行矫正。一般需要长期佩戴眼镜,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屈光状态可能会发生变化,需要定期复查调整眼镜度数。因为高度远视会导致宝宝过度调节,从而引发内斜视,通过佩戴眼镜矫正屈光不正后,内斜视的情况往往可以得到改善甚至恢复正常。 (二)非调节性内斜视 对于非调节性内斜视,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时机需要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由医生评估决定。一般来说,如果内斜视影响了双眼视觉功能的发育,就需要尽早考虑手术矫正眼位。手术的原理是通过调整眼外肌的力量和附着点,来恢复眼球的正常位置和双眼的协同运动。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包括眼位、双眼视功能等各项检查。 三、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1.用眼习惯:家长要注意控制宝宝近距离用眼的时间,避免宝宝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玩平板电脑等。例如,建议幼儿每次近距离用眼不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因为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可能会加重眼部疲劳,对眼睛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对于有内斜视倾向或已经存在内斜视的宝宝。 2.光线环境:为宝宝营造良好的光线环境,看书、写字时的光线要充足且均匀,避免过强或过暗的光线刺激眼睛。过强的光线可能会引起宝宝眼部不适,过暗的光线会导致宝宝为了看清物体而过度调节,可能加重内斜视的情况。 3.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带宝宝进行复查,观察内斜视的恢复情况以及眼部的发育情况。通过定期复查,医生可以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特殊人群(宝宝)的温馨提示 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眼部的各项功能还不完善且在不断发展变化。家长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随访。在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宝宝的眼部。同时,要关注宝宝的心理状态,因为眼部外观的问题可能会对宝宝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要给予宝宝足够的关爱和心理疏导,让宝宝能够在一个健康、积极的环境中成长,促进眼部及身心的良好发育。

    2025-09-25 12:05:24
  • 眼睛老是有血丝是怎么回事

    眼部出现血丝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眼部疲劳、眼部感染(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过敏反应、干眼症以及全身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影响。眼部疲劳需合理安排用眼时间和保证充足睡眠;眼部细菌感染要保持眼部清洁,病毒感染需避免交叉感染;过敏反应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干眼症可使用人工泪液和改善用眼环境;高血压要积极控制血压,糖尿病要严格控制血糖并定期检查眼部。 一、眼部疲劳引起 成因: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阅读、驾驶等,会使眼睛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导致眼内血管充血,出现血丝。例如,成年人长时间工作或娱乐时,眼睛得不到充分休息,就容易引发这种情况。儿童若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也可能因眼部疲劳出现血丝。 应对:合理安排用眼时间,遵循“20-20-20”原则,即每看20分钟电子屏幕等,就看20英尺(约6米)外的物体20秒。保证充足的睡眠,让眼睛有恢复的时间。 二、眼部感染 细菌感染: 成因:不注意眼部卫生,用手揉眼等,容易导致细菌侵入眼部,引发结膜炎等感染性疾病,出现眼睛血丝增多、分泌物增多等症状。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儿童由于好动、卫生习惯相对较差,更易感染。 应对:保持眼部清洁,可使用生理盐水清洗眼部,但要注意方法正确。 病毒感染: 成因:如流行性结膜炎,多由病毒引起,具有传染性,可通过接触传播。各年龄段均可感染,在人群密集场所易传播。 应对: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三、过敏反应 成因:接触花粉、尘螨、化妆品等过敏原时,眼部会发生过敏反应,导致眼睛充血、瘙痒等,出现血丝。不同年龄人群接触过敏原不同,儿童可能对某些食物、花粉过敏,成年人可能对化妆品、空气中的粉尘等过敏。 应对:避免接触过敏原,可使用抗过敏眼药水,但儿童使用需谨慎,最好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 四、干眼症 成因:泪液分泌不足或泪液蒸发过快,导致眼睛干涩,为了缓解不适,眼内血管会充血,出现血丝。老年人由于泪液分泌功能下降,更容易患干眼症,年轻人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使用电子设备等也可能引发干眼症。 应对:使用人工泪液缓解干涩症状,改善用眼环境,避免长时间处于干燥、有空调的环境中。 五、全身性疾病影响 高血压: 成因: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时,可能影响眼部血管的压力,导致眼部血管充血,出现血丝。中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较为常见,血压控制不佳时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应对:积极控制血压,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监测血压。 糖尿病: 成因:糖尿病会引起眼部并发症,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早期可能表现为眼睛有血丝等症状。糖尿病患者无论年龄大小,若血糖控制不好,都可能出现眼部并发症。 应对:严格控制血糖,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眼部并发症。

    2025-09-25 12:03:0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