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知新

中日友好医院

擅长: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病种,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矮小症、性早熟、性发育延迟、甲状腺功能疾病、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知新,女,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日友好医院国际医疗部CEO,历任门诊部副主任、医务处长、医保办主任,医保与医发办主任、信息处副主任(主持工作)、临床医学研究所管委会副主任。任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常务委员、总干事及临床遗传专委会副组长;第十六届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医院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小儿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健康与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总干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并兼《临床儿科杂志》编委,《中国优生优育杂志》特约编委,《中国妇幼卫生杂志》编委,卫计委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专家组专家。主持并参与多项儿童生长发育相关科研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首都卫生发展基金2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罕见病临床队列研究、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参编相关专业书籍,参与制定相关疾病诊治指南及共识。 展开
个人擅长
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病种,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矮小症、性早熟、性发育延迟、甲状腺功能疾病、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展开
  • 小孩发高烧心跳很快怎么治疗

    小孩发高烧且心跳快时,应立即采取初步措施,包括测体温心率、保环境通风适宜温度、松解衣物;及时就医检查,医生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居家要密切观察病情、保证休息、合理补水,出现异常表现需立即再就医。 一、立即采取的初步措施 1.测量体温与心率:使用体温计准确测量小孩体温,明确发烧程度,同时留意其心跳情况,可通过触摸脉搏等方式大致判断心率,记录相关数据以便后续就医时向医生准确告知。因为小孩发高烧时心跳加快是常见表现,不同年龄段正常心率范围不同,如婴儿正常心率约110-130次/分钟,幼儿约100-120次/分钟,学龄前期儿童约80-100次/分钟,学龄期儿童约70-90次/分钟,而发烧时心跳会超出正常范围,了解具体数值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2.保持环境通风与适宜温度:将小孩安置在通风良好、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22-25℃左右)的环境中,避免过热或过冷刺激。过热可能会加重小孩身体的代谢负担,不利于体温下降和缓解不适,而过冷则可能导致小孩身体应激反应,影响病情。 3.松解衣物:适当解开小孩的衣物,比如松开领口、脱去外套等,以利于散热,帮助降低体温,促进身体散热过程的进行。 二、及时就医评估 1.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尽快带小孩到正规医院就诊,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可能还会安排血常规等相关实验室检查,以明确发烧的原因,是感染性因素(如病毒、细菌等感染)还是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发烧,因为不同病因导致的发烧处理方式有所不同。例如,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多提示细菌感染;若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可能提示病毒感染等。 2.医生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针对发烧的处理:如果小孩体温超过38.5℃,且存在明显不适,医生可能会根据小孩具体情况考虑使用退烧药,但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优先选择适合儿童的安全退烧药。同时,会继续采取物理降温等辅助措施配合治疗。 针对心跳快的处理:医生会进一步评估心跳快的原因,除了发烧本身引起的代偿性心跳加快外,是否存在其他心脏等方面的问题。如果是单纯发烧导致的心跳加快,随着体温得到控制,心跳通常会逐渐恢复正常;如果合并有心脏等方面的异常情况,则会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相应的检查和处理。 三、居家护理要点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家中要持续关注小孩的体温、心率、精神状态等情况。若小孩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抽搐、呼吸急促等异常表现,需立即再次就医。因为这些可能是病情加重的信号,比如严重感染可能导致脓毒症等严重情况,需要及时干预。 2.保证充足休息:让小孩多休息,减少活动量,以利于身体恢复。充足的休息可以帮助小孩的身体集中能量对抗感染等情况,促进病情好转。 3.合理补充水分:鼓励小孩多喝温水,防止因发烧导致脱水。发烧会使小孩身体丢失较多水分,及时补充水分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比如可以预防因脱水引起的电解质紊乱等问题。

    2025-10-15 15:19:02
  • 孩子老是扁桃体发炎是什么原因

    孩子扁桃体发炎受自身因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扁桃体结构有隐窝易藏病菌)、感染因素(病毒如腺病毒、细菌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环境因素(空气污染、气候变化)、生活方式因素(饮食不均衡、卫生习惯差)影响,儿童需家长密切关注症状,保证睡眠、适当锻炼、均衡饮食,频繁发作影响功能时谨慎考虑治疗措施。 一、自身因素 (一)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尤其是3-10岁这个阶段,扁桃体作为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容易成为病原体攻击的靶点。例如,新生儿时期扁桃体较小,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育,到儿童期扁桃体相对较大,这使得孩子在这个阶段更容易受到病菌侵袭而发炎。 (二)扁桃体结构特点 扁桃体表面有许多隐窝,这些隐窝容易藏匿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当孩子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藏匿在隐窝内的病原体就会大量繁殖,引发扁桃体发炎。 二、感染因素 (一)病毒感染 常见的引起扁桃体发炎的病毒有腺病毒、鼻病毒等。例如,腺病毒感染可导致扁桃体出现红肿、疼痛等炎症表现,孩子可能会出现发热、咽喉疼痛等症状。病毒感染往往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在幼儿园、学校等儿童聚集场所容易传播。 (二)细菌感染 最常见的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这种细菌感染后,会引起扁桃体明显的炎症反应,表现为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可能有脓性分泌物。孩子会出现高热、扁桃体剧烈疼痛等症状,血常规检查可能会发现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三、环境因素 (一)空气污染 如果孩子长期处于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如雾霾天气较多的地区,空气中的有害颗粒、病菌等容易刺激扁桃体,降低扁桃体的防御能力,增加扁桃体发炎的几率。 (二)气候变化 气温骤降时,孩子如果没有及时增减衣物,容易受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容易引发扁桃体发炎。例如,在季节交替的时候,气温变化较大,孩子扁桃体发炎的发生率可能会升高。 四、生活方式因素 (一)饮食因素 孩子如果挑食、偏食,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缺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力。比如缺乏维生素C,会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增加扁桃体发炎的风险。 (二)卫生习惯 孩子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如饭后不漱口、不刷牙等,口腔内的细菌容易滋生,进而可能蔓延至扁桃体,引发炎症。 特殊人群提示(以儿童为例)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于扁桃体发炎的情况,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如果孩子频繁扁桃体发炎,要注意让孩子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有助于机体恢复免疫力。同时,要让孩子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但要注意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在饮食方面,要保证孩子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等。如果孩子扁桃体发炎频繁发作,影响到呼吸、吞咽等功能,可能需要在医生评估后考虑是否进行扁桃体切除等治疗措施,但要谨慎选择,因为扁桃体在儿童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2025-10-15 15:17:35
  • 宝宝鼻子喷奶急救处理办法是什么

    宝宝鼻子喷奶时,需立即停止喂奶并调整体位,如将脸侧向一边、头低脚高抱稳;用干净纱布等清理口鼻异物,早产儿等要小心;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是否费力)和面色(是否发青发紫),低月龄宝宝更需留意;安抚宝宝后持续观察其精神、呼吸、面色等,后续再出现异常要及时送医。 一、立即停止喂奶并调整宝宝体位 1.动作要点:当发现宝宝鼻子喷奶时,应立刻停止正在进行的喂奶动作。然后迅速将宝宝脸侧向一边,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吐出的奶液再次呛入气管。对于月龄较小的宝宝,可将其抱起,让宝宝的上半身略高于下半身,保持头低脚高的姿势,利用重力作用让奶液顺利流出,避免堵塞呼吸道。 2.年龄因素影响:新生儿和小婴儿的气道相对较窄,喷奶时更容易发生窒息风险,所以在调整体位时动作要更加轻柔、迅速且准确,确保体位调整能有效避免奶液进一步阻塞气道。 二、清理口鼻异物 1.具体操作:用干净的纱布或手帕轻轻擦拭宝宝口鼻处的奶液。如果宝宝口鼻内有较多奶液堵塞,可使用婴儿专用的吸鼻器来清理。使用吸鼻器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宝宝的鼻腔黏膜。先将吸鼻器的吸头轻轻放入宝宝一侧鼻孔,缓慢松开吸鼻器的活塞进行抽吸,然后再清理另一侧鼻孔。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对于早产儿或有鼻腔疾病史的宝宝,清理口鼻异物时更要格外小心,因为这类宝宝的鼻腔黏膜更为脆弱,过度用力或不当操作可能会引起鼻腔出血或加重鼻腔损伤。 三、观察宝宝呼吸和面色情况 1.呼吸观察:密切观察宝宝的呼吸频率和节律。正常新生儿呼吸频率约为40-45次/分钟,1岁以内婴儿约为30-40次/分钟。如果宝宝呼吸急促(呼吸频率明显超过正常范围)、呼吸费力(出现鼻翼扇动、胸廓凹陷等情况),或者呼吸节律不规则,可能提示有气道梗阻或其他不适,需要及时采取进一步措施。 2.面色观察:留意宝宝的面色变化,正常宝宝面色应该是红润的。如果宝宝面色发青、发紫,说明可能存在缺氧情况,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需要立即就医。 3.年龄与面色呼吸关联:低月龄宝宝由于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在喷奶后出现呼吸、面色异常的可能性相对更高,所以对于低月龄宝宝的观察要更加细致和频繁。 四、安抚宝宝并后续观察 1.安抚宝宝:在完成前面的处理后,轻轻安抚宝宝,让宝宝保持安静,避免过度哭闹。因为哭闹可能会加重呼吸急促等情况,进一步增加气道梗阻的风险。可以通过轻柔的抚摸、轻声安慰等方式来安抚宝宝。 2.后续观察:即使宝宝在经过初步处理后看起来状况有所缓解,也需要持续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呼吸、面色等情况。如果宝宝在后续又出现喷奶、呼吸异常、精神萎靡等情况,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例如,如果宝宝喷奶后虽然当时呼吸等情况正常,但几小时后出现反复咳嗽、发热等症状,也需要警惕是否有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胸部X线等,以明确宝宝的肺部情况。

    2025-10-15 15:15:51
  • 小孩病毒感染发烧咋办

    对于发热小孩,要密切观察与监测体温、一般状况,采用散热降温、温水擦浴、贴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方法,注意饮食(多喝水、清淡易消化食物)与休息,若持续高热不退、有频繁呕吐等伴随症状或为婴儿、特殊人群发热则需及时就医。 一、观察与监测 1.体温监测:密切关注小孩体温变化,可每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了解体温上升速度、最高体温等情况。若小孩体温在38.5℃以下,精神状态较好,可先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若体温超过38.5℃且伴随不适,可考虑使用退热药物,但需注意低龄儿童用药禁忌。不同年龄段小孩对发热的耐受及处理方式有差异,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更需谨慎监测体温变化。 2.一般状况观察:观察小孩的精神状态、食欲、面色、呼吸等情况。若小孩精神萎靡、嗜睡、呼吸急促、抽搐等,需立即就医。比如精神状态差可能提示感染较重,呼吸急促可能是感染累及呼吸系统的表现。 二、物理降温方法 1.散热降温:解开小孩过多的衣物,保持衣物宽松、透气,利于散热。这是因为过厚的衣物会阻碍身体散热,影响体温下降。对于婴儿,可适当减少包裹的被褥,但要注意避免着凉。 2.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小孩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拭10-15分钟,可帮助散热。温水擦浴能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从而降低体温。但要注意,若小孩有寒战等情况,应停止擦浴。 3.退热贴:将退热贴贴在小孩的额头,利用凝胶中水分的蒸发带走热量,起到辅助降温的作用。退热贴使用方便,相对比较安全,但效果可能相对温和。 三、饮食与休息 1.饮食:让小孩多喝水,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防止发热引起脱水。可以少量多次喂水,也可适当喝一些清淡的果汁等。饮食上要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不同年龄小孩的饮食需求不同,婴儿要注意奶量的正常摄入,必要时可咨询医生调整喂养方式。 2.休息:保证小孩充足的休息,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休息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发热时身体代谢增加,需要更多的能量来对抗感染,充足的休息可以帮助身体保存能量,促进免疫系统发挥作用。 四、及时就医的情况 当小孩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1.体温相关:持续高热不退,体温超过39℃,经过物理降温等处理后体温无明显下降趋势;或体温反复波动,且伴随其他严重不适。 2.伴随症状:出现频繁呕吐、剧烈头痛、颈部僵硬、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例如,颈部僵硬可能提示颅内感染等严重情况;呼吸困难可能是呼吸道感染较重累及气道等。 3.特殊人群:婴儿(尤其3个月以下婴儿)出现发热,因为婴儿免疫系统不完善,感染容易扩散,需高度重视,及时就医。早产儿、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的小孩出现发热,也应尽快就医,因为这类小孩抵抗力较弱,感染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2025-10-15 15:15:17
  • 三个月宝宝嘴巴老是吧嗒吧嗒正常吗

    三个月宝宝嘴巴老是吧嗒吧嗒有常见情况及需警惕的异常情况。正常情况包括口欲期表现(通过嘴巴探索世界,是神经肌肉发育的正常探索行为)和吞咽口水(因唾液腺发育、吞咽功能不完善致嘴巴吧嗒吧嗒,随月龄增长可改善)。异常情况需警惕口腔不适(伴哭闹等可能口腔有问题如溃疡、牙龈发炎)和呼吸道问题(伴呼吸等症状可能呼吸道有问题),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整体状态,单纯情况注意口腔清洁,异常伴其他情况及时带宝宝就医,护理遵循安全原则。 口欲期表现:三个月的宝宝正处于口欲期,这是婴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正常阶段。在这个时期,宝宝会通过嘴巴来探索世界,嘴巴吧嗒吧嗒可能是宝宝用嘴巴感知周围环境的一种方式。例如,宝宝可能会通过嘴巴的动作来感受自己的嘴唇、舌头等部位,这是神经系统和肌肉发育过程中的正常探索行为。从神经发育角度来看,三个月宝宝的神经系统逐渐发育,口周的神经肌肉开始有更多的自主活动,嘴巴吧嗒吧嗒的动作是神经肌肉协调发展的一种体现。 吞咽口水:三个月的宝宝唾液腺开始发育,唾液分泌量逐渐增加,但宝宝的吞咽功能还不完善,不能及时将分泌的唾液吞咽下去,所以会出现嘴巴吧嗒吧嗒的情况,通过这样的动作来促使唾液吞咽或者适应唾液在口腔内的存在。这是生理发育阶段的正常现象,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吞咽功能逐渐完善,这种情况会有所改善。 异常情况需警惕 口腔不适:如果宝宝嘴巴吧嗒吧嗒的同时,伴有哭闹、流口水增多、拒食等情况,可能是口腔出现了问题,如口腔溃疡、牙龈发炎等。例如,口腔溃疡会导致宝宝口腔内疼痛,从而出现嘴巴异常动作来试图缓解不适;牙龈发炎可能是因为出牙等原因引起,宝宝会因为牙龈的不适而嘴巴吧嗒吧嗒。这时候需要仔细检查宝宝的口腔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从口腔局部解剖来看,三个月宝宝出牙过程中可能会刺激牙龈,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口腔不适,出现嘴巴异常动作。 呼吸道问题:如果宝宝嘴巴吧嗒吧嗒的同时,伴有呼吸急促、咳嗽、鼻塞等呼吸道症状,可能是呼吸道存在问题,如鼻塞导致宝宝呼吸不畅,用嘴巴吧嗒吧嗒来辅助呼吸或者试图缓解呼吸不适。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也可能影响宝宝的呼吸和口腔状态,需要进一步观察宝宝的整体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诊。从呼吸生理角度分析,呼吸道不通畅时,宝宝会尝试用不同的呼吸方式,嘴巴吧嗒吧嗒可能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 对于三个月宝宝嘴巴老是吧嗒吧嗒的情况,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整体状态,包括精神反应、饮食情况、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等。如果只是单纯的口欲期表现或吞咽口水导致的嘴巴吧嗒吧嗒,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但要注意保持宝宝口腔周围的清洁卫生,避免因为唾液等刺激引起皮肤问题。如果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详细检查和判断,以确保宝宝的健康。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对宝宝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025-10-15 15:14:2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