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明辉

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贫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瘤、骨髓增殖性肿瘤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段明辉,男,主任医师,擅长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贫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瘤,骨髓增殖性肿瘤(骨髓纤维化、真红、血小板增多症等等),Castleman病,POEMS综合征,再障,木村病,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展开
个人擅长
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贫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瘤、骨髓增殖性肿瘤等。展开
  • 白血病吃啥补血最快

    白血病患者补血可通过摄入富含铁元素、维生素C、蛋白质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红色肉类、豆类等补铁,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等补维生素C,蛋类、鱼类等补蛋白质,同时需注意饮食均衡多样化,严重贫血时还需遵医嘱进一步治疗。 一、富含铁元素的食物 1.动物肝脏:每100克猪肝中含铁量约为22.6毫克,且铁的吸收率较高。动物肝脏中的铁为血红素铁,其结构与人体体内的血红蛋白相似,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例如,对于白血病患者,每周可适量食用1-2次动物肝脏,每次食用量控制在50克左右。但需要注意的是,动物肝脏中胆固醇含量相对较高,对于合并高血脂的白血病患者,要适当控制食用频率和量。 2.红色肉类:像牛肉、羊肉等红色肉类,每100克牛肉中铁含量约为2.8毫克,羊肉中铁含量也较为可观。红色肉类中的铁同样为血红素铁,是补充铁元素的良好来源。白血病患者可以将红色肉类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例如可以做成瘦肉粥等,每天可摄入50-100克左右。不过,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的白血病患者,要选择瘦肉部分,并且烹饪方式尽量采用清蒸、炖煮等,避免油炸。 3.豆类:黑豆每100克含铁量约为7毫克,红豆每100克含铁量约为7.4毫克等。豆类中的铁为非血红素铁,但可以通过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来提高铁的吸收率。白血病患者可以多吃豆类制作的食物,如红豆红枣粥等,每天可摄入豆类50-100克。对于消化功能较弱的白血病患者,豆类可以打成豆浆饮用,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饮用过多引起腹胀等不适。 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1.柑橘类水果:橙子、柚子、橘子等柑橘类水果富含维生素C,例如每100克橙子中维生素C含量约为33毫克。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白血病患者在食用富含铁食物的同时,搭配柑橘类水果一起食用,能更好地提高铁的利用率。白血病患者每天可以食用1-2个柑橘类水果,如橙子,分多次食用。对于糖尿病合并白血病的患者,要选择低糖的柑橘品种,并注意监测血糖变化。 2.绿叶蔬菜:菠菜每100克维生素C含量约为32毫克,西兰花每100克维生素C含量约为51毫克等。绿叶蔬菜不仅富含维生素C,还含有其他多种营养素。白血病患者可以将绿叶蔬菜做成清炒菠菜、西兰花炒虾仁等菜肴,每天摄入绿叶蔬菜300-500克。对于胃肠功能较差的白血病患者,绿叶蔬菜可以切碎后煮粥食用,以减轻胃肠消化负担。 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1.蛋类:鸡蛋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每100克鸡蛋含蛋白质约13.3克,而且其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要接近。白血病患者需要充足的蛋白质来维持身体机能,鸡蛋可以做成水煮蛋、鸡蛋羹等。每天可以食用1-2个鸡蛋。对于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白血病患者,可适当减少蛋黄的摄入,或者选择只吃蛋白部分。 2.鱼类:鲈鱼每100克含蛋白质约18.6克,鲫鱼每100克含蛋白质约17.1克等。鱼类富含优质蛋白质,且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易于消化吸收。白血病患者可以每周食用2-3次鱼类,每次食用量在100-150克左右。对于海鲜过敏的白血病患者,则不能食用鱼类,可以选择其他蛋白质来源替代。 白血病患者在补血过程中,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同时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如是否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等,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如果患者贫血较为严重,单纯通过饮食补血可能效果不佳,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如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叶酸等,甚至可能需要输血等治疗措施。

    2025-09-29 13:39:36
  • 地中海贫血孕妇的症状

    地中海贫血孕妇有贫血相关症状(轻、中重度表现不同)、其他系统相关症状(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症状及对胎儿生长发育影响),孕期需加强监测,注意营养摄入,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包括监测指标、保证营养、休息、避免劳累和保持心情舒畅等以保障母婴健康。 轻度地中海贫血孕妇:可能仅有轻度乏力、易疲倦等表现,由于机体有一定代偿能力,早期可能症状不明显,一般血红蛋白水平在正常低限或轻度降低,对日常生活影响相对较小,但仍需密切监测血红蛋白变化,因为随着孕期进展,身体负担加重,贫血可能会逐渐加重。 中重度地中海贫血孕妇: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症状。面色苍白是因为血红蛋白携带氧能力下降,导致面部皮肤黏膜缺血缺氧而呈现苍白表现;头晕是由于脑部供血供氧不足引起;心悸则是因为心脏为了弥补机体缺氧状况,加快搏动来增加供血,从而出现心慌的感觉。此时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中重度贫血还可能影响孕妇的体力和耐力,使孕妇在日常活动如行走、爬楼梯等时更容易感到疲惫。 其他系统相关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可能出现食欲减退、腹胀等情况。这是因为贫血导致胃肠道缺血缺氧,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和蠕动功能,从而引起食欲下降和腹胀。孕妇可能会觉得吃一点东西就有饱腹感,进而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不利于自身和胎儿的营养供应。 免疫系统相关症状:抵抗力可能下降,更容易发生感染。因为贫血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使身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减弱,所以地中海贫血孕妇在孕期可能会比正常孕妇更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如感冒、肺炎等,而感染又可能进一步加重贫血的状况,形成恶性循环。 生长发育相关影响(对胎儿):如果孕妇是中重度地中海贫血,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胎儿需要从母体获取足够的营养和氧气来生长,中重度贫血的孕妇无法充分满足胎儿的需求,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表现为胎儿的体重、身长等指标低于正常孕周的胎儿;还可能增加胎儿发生早产、胎儿窘迫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因为胎儿在宫内可能因为缺氧等原因出现生长发育异常以及窘迫状况。 特殊人群(地中海贫血孕妇)温馨提示 孕期监测方面:由于地中海贫血孕妇的病情可能会影响孕期母婴健康,所以需要加强孕期的监测。要密切监测血红蛋白水平、血常规等指标,一般建议定期进行产检时增加相关血液指标的检测频率。同时,要关注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通过超声检查等手段监测胎儿的双顶径、股骨长等各项生长指标,以及胎儿的胎心、胎动等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营养方面:在营养摄入上要格外注意,保证摄入富含铁、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虽然地中海贫血不是单纯的缺铁性贫血,但合理的营养补充有助于改善孕妇的一般状况。例如,多吃一些瘦肉、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瘦肉和蛋类富含优质蛋白质和铁等营养成分,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等,这些营养物质对于维持孕妇的身体功能和胎儿的生长发育都非常重要。同时,要避免营养不良的情况,因为营养不良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贫血以及影响胎儿发育。 生活方式方面: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孕期本身身体负担就较重,而地中海贫血孕妇由于贫血等原因更容易疲劳,所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天尽量保证7-8小时的睡眠。另外,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防止因为身体过度劳累而加重贫血症状以及增加孕期风险。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不良的情绪可能会影响孕妇的内分泌等功能,进而对母婴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2025-09-29 13:36:55
  • 检查是否贫血挂什么科

    检查是否贫血可挂血液内科或内科普通门诊,血常规等是常用检查项目,不同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贫血检查有特殊考虑,血常规等可助判断贫血及初步分类,进一步检查可明确具体贫血类型,儿童、孕妇、老年人因自身特点检查有不同侧重。 一、科室选择依据 一般来说,检查是否贫血可以挂血液内科。因为贫血是血液系统常见的一类疾病,血液内科医生在诊断和治疗各种血液相关疾病包括贫血方面具有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当然,如果是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科室设置没有那么细分,也可以挂内科普通门诊,内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初步判断,然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进一步到血液内科就诊以明确是否为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贫血等情况。 二、贫血相关检查项目及意义 (一)血常规检查 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成年男性约(4.0-5.5)×1012/L,成年女性约(3.5-5.0)×1012/L,新生儿约(6.0-7.0)×1012/L。红细胞计数减少常见于各种贫血等情况,增多可能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血红蛋白浓度(Hb):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血红蛋白浓度是判断贫血及其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低于正常范围提示贫血。例如,Hb<110g/L(非妊娠女性)、<120g/L(男性)、<100g/L(孕妇)可诊断为不同程度的贫血。 3.血细胞比容(HCT):男性0.40-0.50,女性0.37-0.48。血细胞比容反映红细胞在全血中的占比,对于贫血的诊断和分类有一定参考价值。 (二)外周血涂片检查 通过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大小、染色情况等。例如,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巨幼细胞贫血时红细胞呈大细胞性等,有助于初步判断贫血的类型。 (三)进一步的相关检查 如果血常规等初步检查提示贫血,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检查,如对于缺铁性贫血,可能需要检查血清铁、铁蛋白、总铁结合力等;对于巨幼细胞贫血,需要检查维生素B、叶酸水平等;对于怀疑溶血性贫血的患者,可能需要检查胆红素、网织红细胞计数、Coombs试验等。 三、不同人群贫血检查的特殊考虑 (一)儿童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贫血的原因与成人有所不同。例如,婴儿期贫血可能与缺铁、维生素B或叶酸缺乏、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等有关。在检查时,除了常规的血常规等检查外,需要更关注儿童的喂养情况、生长发育指标等,因为儿童的营养状况对贫血的发生影响较大。而且儿童在采血等操作时需要更加注意安抚,减少其恐惧和应激反应。 (二)孕妇 孕妇由于血容量增加等生理变化,更容易发生贫血,尤其是缺铁性贫血。在检查贫血时,除了常规项目外,要特别关注孕妇的铁代谢相关指标以及叶酸、维生素B等水平,因为孕妇贫血不仅影响自身健康,还会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如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等。所以孕妇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贫血相关指标,并及时进行干预。 (三)老年人 老年人贫血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慢性疾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慢性炎症等)、骨髓造血功能减退、营养不良等有关。在检查时,除了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慢性疾病史、用药史等)外,需要全面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贫血原因,因为老年人的基础疾病较多,贫血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老年人对贫血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差,需要及时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处理。

    2025-09-29 13:35:58
  • 小孩子贫血吃什么好

    要改善小孩子贫血等状况,可通过摄入富含铁、维生素C、蛋白质的食物来实现。富含铁的食物有红肉、动物肝脏、豆类、绿叶蔬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柑橘类水果、猕猴桃、草莓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蛋类、奶类、鱼虾类。婴幼儿添加辅食要遵循原则,大龄儿童要培养良好饮食习惯,严重贫血时需就医,饮食调整是基础。 一、富含铁的食物 1.红肉:像牛肉、猪肉等红肉是铁的良好来源,每100克牛肉中含铁量约为2-3毫克左右,且为血红素铁,其吸收率相对较高,可达10%-25%,能够较好地被小孩子吸收利用来补充铁元素以改善贫血状况。 2.动物肝脏:例如猪肝,每100克猪肝中铁含量可高达22.6毫克,同时还富含维生素A等营养成分,不过由于肝脏是动物的解毒器官,在食用时要注意选择来源可靠且适量食用,每周可吃1-2次,每次适量。 3.豆类:黑豆、红豆等豆类含铁量也较为可观,以黑豆为例,每100克黑豆中铁含量约为7毫克左右,可以通过制作黑豆粥、红豆汤等方式让小孩子食用,为身体补充铁元素。 4.绿叶蔬菜:像菠菜,每100克菠菜中含铁量约为2.9毫克,不过菠菜中的铁为非血红素铁,吸收率相对低一些,但可以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一起食用来促进铁的吸收,比如菠菜搭配橙子榨汁给小孩子饮用。 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1.柑橘类水果:橙子、柚子、橘子等柑橘类水果富含维生素C,例如每100克橙子中维生素C含量约为33毫克,维生素C可以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所以在给小孩子吃富含铁的食物时,搭配柑橘类水果一起食用能提高铁的利用率。 2.猕猴桃:猕猴桃是维生素C的宝库,每100克猕猴桃中维生素C含量可高达62毫克,不仅能辅助铁的吸收,本身也有丰富的营养,可切成小块让小孩子直接食用或者制作成猕猴桃泥给年龄小的孩子吃。 3.草莓:每100克草莓中维生素C含量约为47毫克,味道甜美,小孩子通常比较喜欢,将草莓洗净后作为零食给小孩子吃,既能补充维生素C又能补充一些其他营养成分,还能辅助铁的吸收。 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1.蛋类:鸡蛋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一个鸡蛋约含蛋白质6-7克,而且其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要非常接近,利用率高。可以给小孩子煮鸡蛋、做蛋羹等,每天1-2个鸡蛋能为身体补充充足的蛋白质,有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以及血红蛋白的合成来改善贫血。 2.奶类:牛奶富含蛋白质,每100毫升牛奶中蛋白质含量约为3克左右,对于小孩子来说,每天保证300-500毫升的牛奶摄入,能为身体提供大量优质蛋白质,对造血等生理功能的正常维持很有帮助。 3.鱼虾类:比如鲈鱼,富含优质蛋白质,每100克鲈鱼中蛋白质含量约为18.6克,同时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做法多样,可清蒸等,让小孩子食用能补充蛋白质促进身体造血等功能。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对于婴幼儿,添加辅食时要遵循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逐步引入上述富含铁、维生素C、蛋白质的食物,避免一开始就大量引入可能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对于年龄稍大的儿童,要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保证各类营养的均衡摄入。如果小孩子贫血较为严重,单纯通过饮食调整可能不够,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明确贫血的原因,如是否是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必要时可能需要在医生建议下进行其他干预措施,但首先饮食调整是基础且重要的环节。

    2025-09-29 13:33:44
  • 白血病人血小板高怎么回事

    白血病人血小板高与疾病本身进展中白血病细胞异常增殖干扰造血调控致巨核细胞过度生成血小板相关,治疗相关的化疗后骨髓恢复时巨核细胞代偿性增生或靶向治疗等有影响,合并症时感染致应激激活机制使血小板生成增多及其他疾病间接影响,不同人群特点中儿童与成年患者造血调控系统敏感度不同、性别对病情管理有差异、有基础病或不健康生活方式者需综合考虑。 一、疾病本身进展相关因素 白血病人出现血小板高可能与白血病细胞的异常增殖密切相关。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克隆性增殖,会干扰正常的造血调控机制。正常情况下,骨髓巨核细胞的增殖、分化受多种细胞因子精细调节,而白血病细胞的异常增殖可影响巨核细胞相关调控因子的平衡,导致巨核细胞过度生成血小板,从而引起血小板计数升高。例如,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等类型中,白血病细胞的异常生物学行为可直接或间接促使血小板生成增多。 二、治疗相关因素 1.化疗后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白血病患者接受化疗时,化疗药物会抑制骨髓正常造血功能,经过化疗后骨髓逐渐恢复造血,在骨髓造血恢复过程中,可能出现反应性的血小板增多现象。这是因为骨髓造血恢复阶段,巨核细胞的代偿性增生可能导致血小板生成增加,以满足机体一定的生理需求,但此时血小板增多可能超出正常范围。 2.靶向治疗或其他治疗相关影响:部分白血病患者接受靶向治疗等特定治疗方式时,也可能出现血小板计数的变化。例如某些靶向药物在作用于白血病细胞的同时,可能对巨核细胞的调节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导致血小板升高,但具体机制需结合药物特性及个体的肿瘤生物学行为综合分析。 三、合并症相关因素 白血病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合并感染等情况。当发生感染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会激活一系列免疫反应和生理调节机制,其中可能包括促使血小板生成增加的因素。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等刺激机体产生相关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可能影响巨核细胞的功能,导致血小板生成增多,从而出现血小板高的情况。此外,若白血病人合并其他血液系统以外的疾病,也可能通过全身性的病理生理变化间接影响血小板的生成与调节,导致血小板计数升高。 四、不同人群特点影响 1.儿童与成年患者差异:儿童白血病患者在血小板高的机制上可能与成年患者有一定共性,但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机体的造血调控系统相对更敏感。例如儿童白血病患者在疾病进展或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小板高时,需要更谨慎评估,因为儿童的骨髓储备功能和对血小板变化的耐受程度与成人不同。成年患者则需结合其基础健康状况、既往病史等综合判断血小板高的原因及后续处理。 2.性别因素影响:性别对白血病人血小板高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但在整体病情管理中,需考虑不同性别的患者在治疗耐受性、合并症发生等方面的差异。例如女性患者在月经等生理情况时可能对血小板计数变化的感知和应对有一定特殊性,但这并非导致血小板高的直接原因,而是在评估和处理时需要兼顾的因素。 3.生活方式与病史影响:有基础疾病的白血病人,其原有病史可能影响机体对血小板变化的调节。例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白血病人,血小板高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需要更密切监测;而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吸烟、酗酒等)的患者,可能进一步干扰机体的凝血与造血平衡,在分析血小板高的原因时需将这些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以便制定更全面的诊疗和管理方案。

    2025-09-29 13:32:3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