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明辉

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贫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瘤、骨髓增殖性肿瘤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段明辉,男,主任医师,擅长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贫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瘤,骨髓增殖性肿瘤(骨髓纤维化、真红、血小板增多症等等),Castleman病,POEMS综合征,再障,木村病,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展开
个人擅长
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贫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瘤、骨髓增殖性肿瘤等。展开
  • 老公o型血老婆a型血

    根据ABO血型系统遗传规律,O型血(ii)和A型血(Ai或AA)的夫妇,孩子可能是A型血(Ai)或O型血(ii),但血型遗传是概率事件,还可能受其他因素影响,如有疑问,可咨询医生或遗传学家。 需要注意的是,血型遗传是一种概率事件,以上只是根据常见的遗传规律进行的推测。实际上,孩子的血型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基因突变等。此外,血型鉴定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血液健康状况,还需要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如果对血型遗传或血液健康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生或遗传学家。

    2025-08-13 14:31:47
  • 淋巴细胞正常值是多少

    人体外周血中T细胞约占65%~75%,B细胞占10%~20%,NK细胞占5%~10%,不同类型淋巴细胞具有不同功能,其正常参考值会因检测方法等因素有所差异。 1.T细胞: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65%~75%,根据其功能和表面标志的不同,又可分为辅助性T细胞(CD3+CD4+)、抑制性T细胞(CD3+CD8+)和细胞毒性T细胞(CD3+CD8+)等。 CD3+CD4+T细胞:正常参考值为0.35~0.55。它在免疫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 CD3+CD8+T细胞:正常参考值为0.11~0.35。它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对靶细胞具有直接杀伤作用。 2.B细胞: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10%~20%,是机体产生抗体的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3.NK细胞: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5%~10%,它无需抗原致敏,可直接杀伤某些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在抗肿瘤和抗病毒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 除了上述分类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淋巴细胞,如γδT细胞、NKT细胞等。这些淋巴细胞在免疫调节和疾病发生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般情况下淋巴细胞的正常参考值,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如果淋巴细胞数量异常,可能提示存在免疫功能异常或疾病。如果对淋巴细胞数值有疑问,建议及时咨询医生,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2025-08-07 15:47:35
  • 血友病疾病的起因到底有什么

    血友病根本起因是遗传因素,遗传方式为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基因缺陷致凝血因子VIII或IX基因突变使相应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从出生就已决定,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因基因缺陷发病,儿童可能因磕碰后出血不止等更早被发现异常。 遗传方式:血友病主要是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男性性染色体为XY,女性为XX。如果女性携带血友病基因(通常是一条X染色体携带致病基因,另一条正常),其儿子有50%的概率继承携带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而患血友病,女儿有50%的概率成为携带者;男性患者的X染色体携带致病基因,其与正常女性生育的儿子都不会患血友病,女儿则都会成为携带者。从年龄角度看,这种遗传自出生时就已决定,婴幼儿时期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出血倾向等表现就需警惕。对于有家族病史的人群,无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成年,都应关注自身及家族成员的凝血相关情况,儿童时期可能因磕碰后出血不止等表现更早被发现异常。 基因缺陷:血友病主要是由于凝血因子VIII(FVIII)基因或凝血因子IX(FIX)基因发生突变,导致体内相应的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例如,FVIII基因的突变会影响FVIII的合成,使得凝血过程中的内源性凝血途径出现障碍,进而引起凝血功能异常,导致患者容易出现出血症状,且这种基因缺陷是先天性的,从胚胎发育时期就已存在,会伴随患者一生,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都因该基因缺陷而发病,只是在表现和应对上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

    2025-08-07 15:45:53
  • 孕妇贫血应该如何治疗

    孕妇贫血可通过增加富含铁的红肉、动物肝脏、豆类、深绿色蔬菜及富含维C的柑橘类水果、猕猴桃等食物的饮食干预来改善并保证饮食结构均衡,当饮食调整无法纠正时可在医生评估下使用铁剂等药物补充且要遵循医疗规范,同时需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动态监测血红蛋白变化及通过超声等检查关注胎儿生长发育状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母婴健康。 一、饮食干预 孕妇应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红肉(牛肉、猪肉等)、动物肝脏、豆类(红豆、黑豆等)、深绿色蔬菜(菠菜等),这些食物中的铁含量较高且吸收率相对较好。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猕猴桃等,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有助于改善贫血状况。需保证饮食结构均衡,确保各类营养素的合理摄入,以满足自身及胎儿对铁等营养物质的需求。 二、药物治疗 当通过饮食调整无法纠正贫血时,可在医生评估后使用铁剂等药物进行补充。铁剂的选择需综合考虑孕妇个体情况,例如胃肠道耐受情况等。但需注意,药物使用应严格遵循医疗规范,由专业医生根据孕妇具体贫血程度等因素决定是否用药及药物种类。 三、定期监测 孕妇需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动态监测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变化,以便及时了解贫血改善情况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还应关注胎儿生长发育相关指标,通过超声等检查监测胎儿发育状况,因为孕妇贫血可能对胎儿的营养供应产生影响,定期监测能及时发现胎儿是否受贫血状况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母婴健康。

    2025-08-07 15:44:29
  • 嗜碱粒细胞绝对值偏高

    嗜碱粒细胞绝对值偏高可能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药物因素及其他因素相关,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症状综合判断。 嗜碱粒细胞绝对值偏高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需要综合考虑其他检查结果和症状进行判断。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等,过敏反应可导致嗜碱粒细胞释放。 2.寄生虫感染:某些寄生虫感染,如蛔虫、钩虫等,可能引起嗜碱粒细胞偏高。 3.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反应可导致嗜碱粒细胞增多。 4.血液系统疾病: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慢性髓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可能导致嗜碱粒细胞偏高。 5.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氯丙嗪等,可能引起嗜碱粒细胞偏高。 6.其他:应激、感染、恶性肿瘤等也可能导致嗜碱粒细胞偏高。 如果发现嗜碱粒细胞绝对值偏高,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如过敏检查、寄生虫检查、自身抗体检查、骨髓穿刺等,以明确原因。同时,需要结合具体症状进行综合判断。如果有过敏症状,应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果有寄生虫感染,应进行驱虫治疗;如果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嗜碱粒细胞绝对值偏高的原因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如果对嗜碱粒细胞绝对值偏高有疑虑,建议及时咨询医生,以便获得更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2025-08-07 15:42:2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