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明辉

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贫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瘤、骨髓增殖性肿瘤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段明辉,男,主任医师,擅长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贫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瘤,骨髓增殖性肿瘤(骨髓纤维化、真红、血小板增多症等等),Castleman病,POEMS综合征,再障,木村病,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展开
个人擅长
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贫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瘤、骨髓增殖性肿瘤等。展开
  • 皮下出血后应如何处理

    皮下出血时先停止诱因活动,24小时内用冰袋等冷敷,24小时后改热敷,儿童需格外关注范围等表现,老年留意基础病及全身不适,范围迅速扩大等异常要立即就医,若因影响凝血药物引起需停用并咨询调整用药。 一、立即采取初步措施 1.停止诱因活动:若皮下出血由外伤等因素引起,应立即停止导致出血的相关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加重出血情况,比如因磕碰导致皮下出血时,要让受伤部位停止受力等动作。 2.早期冷敷处理:在皮下出血发生后的24小时内,可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出血部位,每次冷敷时长控制在15-20分钟,每天进行3-4次。冷敷的作用是通过低温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进一步扩散以及减轻肿胀程度,这是基于血管遇冷收缩的生理机制,能有效控制初期皮下出血的发展。 二、后期观察与相应处理 1.24小时后热敷:皮下出血24小时后,可改为热敷,利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淤血的吸收。热敷时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可使用温毛巾等,每次热敷时间同样可控制在15-20分钟,每天3-4次。 2.观察出血相关表现 儿童群体:儿童皮下出血后需格外关注,由于儿童皮肤较薄且表述能力有限,要密切观察皮下出血范围是否持续增大、孩子有无哭闹不安等异常表现,同时要避免儿童过度活动,防止出血情况加重。因为儿童凝血功能相对较弱,且活动量较大可能影响出血恢复。 老年群体:老年人皮下出血时,要留意是否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等基础疾病相关影响。需观察皮下出血范围变化,若伴有头晕、乏力等全身不适,应及时就医,因为老年人可能本身存在凝血功能下降等情况,皮下出血可能提示潜在的健康问题,需进一步排查病因。 异常情况及时就医:若皮下出血范围迅速扩大,或伴有疼痛加剧、肢体活动受限、头晕、心慌等全身症状,或者怀疑是由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等原因导致的皮下出血,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凝血功能检查等,以明确出血原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3.特殊诱因下的处理:如果皮下出血是因服用某些可能影响凝血的药物引起,应及时停用相关药物,并向医生咨询调整用药方案,同时按照上述观察和处理原则进行后续关注,因为药物导致的皮下出血需针对药物因素进行干预以防止再次出血。

    2025-09-29 11:05:24
  • 八个月宝宝贫血的表现

    八个月宝宝贫血会有多种表现,包括面色苍白、易烦躁、精神萎靡、体重和身高增长缓慢、呼吸加快、心率增快、免疫力下降、食欲减退等,家长发现宝宝有这些表现应及时带其就医检查,明确情况后遵医嘱采取措施,同时注意日常护理保证营养供应 一、面色表现 八个月宝宝贫血时面色往往会变得苍白,这是比较常见的外在表现之一。由于贫血会导致血液循环中红细胞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使得皮肤黏膜的供血供氧不足,从而呈现出面色苍白的状态,尤其在口唇、甲床等部位更为明显。 二、精神状态表现 1.易烦躁:宝宝可能会比平时更容易烦躁不安,因为身体处于缺氧的状态,会让宝宝感觉不适,进而出现情绪上的波动。 2.精神萎靡:还可能表现出精神萎靡,活动量较往常减少,对周围的事物兴趣降低,这是因为贫血影响了宝宝的整体机能状态。 三、生长发育相关表现 1.体重增长缓慢:贫血会影响宝宝的营养吸收和利用,导致宝宝体重增长速度比正常情况慢。因为身体需要消耗更多能量来应对贫血带来的不适,从而影响了正常的生长发育进程。 2.身高增长迟缓:长期贫血可能会干扰宝宝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使得身高增长也相对迟缓,不能达到相应月龄宝宝应有的身高标准。 四、呼吸循环系统表现 1.呼吸加快:为了弥补氧气供应的不足,宝宝可能会出现呼吸频率加快的情况,通过增加呼吸次数来试图获取更多的氧气。 2.心率增快:心脏会加快跳动频率,以促进血液循环,试图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所以会出现心率增快的现象。 五、其他表现 1.免疫力下降:贫血会影响宝宝的免疫系统功能,使宝宝更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因为身体的抵抗力降低,无法有效地抵御病菌的入侵。 2.食欲减退:宝宝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这与贫血导致的身体代谢紊乱以及消化系统功能受到一定影响有关,进而影响宝宝对营养物质的摄入。 对于八个月宝宝出现上述贫血相关表现时,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等,以明确贫血的原因和程度,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要注意宝宝的日常护理,保证宝宝充足的营养供应,尤其是富含铁等造血原料的食物摄入,如强化铁的米粉等,但需遵循科学合理的添加原则,确保宝宝健康成长。

    2025-09-29 11:03:55
  • 慢性白血病的潜伏期多久

    慢性白血病包括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等,CML潜伏期一般可达数年甚至更长,受多种因素影响;CLL潜伏期也较长,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上需通过定期检查早期发现慢性白血病以便及时干预治疗。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 潜伏期特点:CML的潜伏期相对较长,一般可达数年甚至更长时间。在潜伏期内,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骨髓中会出现异常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其具体潜伏期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个体的基因易感性等。从细胞遗传学角度来看,CML患者的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形成是关键事件,而从出现异常细胞到临床出现明显症状的这段时间就是潜伏期,通常可长达1-5年甚至更久。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潜伏期可能无显著特异性差异,但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会影响对疾病进展的感知和判断;性别因素对CML潜伏期的影响目前研究显示无明确关联;生活方式方面,长期暴露于某些可能的致癌因素(如辐射等)可能会影响潜伏期,但目前证据有限;有CML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其潜伏期可能相对更短,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遗传因素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综合判断。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潜伏期特点:CLL的潜伏期一般也较长,可有数年。在潜伏期内,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会逐渐出现增多的成熟样但功能异常的淋巴细胞。其潜伏期的长短同样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患者的免疫状态、基因改变等。例如,某些基因变异可能会加速疾病从潜伏期向临床发病期的进展。年龄方面,老年人群患CLL相对较多,老年患者的潜伏期可能与年轻人无本质差异,但老年患者整体机体功能衰退等情况可能会使疾病表现和进展有所不同;性别因素对CLL潜伏期的影响不显著;生活方式中,长期接触化学物质等可能与CLL的发生发展有关,但对于潜伏期的具体影响尚不明确;有CLL家族史的人群,其发病风险可能增加,但潜伏期的具体时长个体差异较大,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评估。 总体而言,慢性白血病的潜伏期因具体类型不同而有差异,且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临床上需要通过定期监测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手段来早期发现慢性白血病,以便及时干预治疗。

    2025-09-29 11:02:28
  • 骨髓移植一共要多少费用(子女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费用涉及前期全面检查评估状况配型等、自体移植费用相对低异体较高、移植后抗排异及后续治疗费用差异大且受地区医疗收费和医保政策影响,儿童患者需考虑生理用药特殊性及康复护理等特殊情况。 一、前期检查费用 子女骨髓移植前期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评估患者状况及配型等,这部分费用约2~5万元。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感染筛查(如病毒、细菌等)、影像学检查(CT、MRI等)以及骨髓穿刺等,这些检查是确定是否适合移植及选择合适移植方案的基础,不同医院的检查收费标准可能因地区、设备等因素存在差异。 二、移植手术费用 1.自体骨髓移植:手术费用相对异体移植较低,一般在10~20万元左右,主要涉及自体骨髓的采集、处理及回输等操作。 2.异体骨髓移植:若为同胞供者或配型相合的非亲缘供者,手术费用通常在20~50万元甚至更高,包含供者的相关检查、骨髓采集、移植仓使用等费用,由于供者情况及移植仓使用时间等不同,费用波动较大。 三、抗排异及后续治疗费用 移植后需进行抗排异治疗,这部分费用差异较大,每月可能几万到十几万不等,持续数月到数年。抗排异药物的使用及监测(如肝肾功能、免疫指标等)是关键,同时还需考虑移植后可能出现的感染、器官功能损伤等并发症的治疗费用。若出现严重排异反应或并发症,费用会进一步增加。 四、地区及医保政策影响 不同地区的医疗收费标准不同,一线城市三甲医院的费用通常高于三四线城市。此外,医保报销政策对费用有显著影响,城乡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的报销比例不同,一般职工医保报销比例相对较高,可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需关注当地医保关于骨髓移植相关项目的报销范围及比例,提前了解报销流程以合理规划费用。 五、特殊人群(子女)的特殊考虑 儿童患者在骨髓移植过程中需考虑儿童生理特点及用药的特殊性,要选择更适合儿童的治疗方案及药物监测,确保治疗安全。同时,儿童的心理状态及术后康复护理也需关注,康复护理费用虽未单独列出,但也是整体费用的一部分,需综合考虑。此外,儿童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可能影响抗排异治疗的时长及费用,家长需配合医生做好儿童的日常护理及定期复查等工作。

    2025-09-29 10:59:04
  • 血小板计数高是怎么回事

    血小板计数增高分生理性与病理性,生理性有运动后骨髓应激致短暂升高、进食高脂后轻度升高、妊娠期中晚期因生理变化轻度增高;病理性包含感染时炎症介质刺激骨髓巨核细胞增殖、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因炎症因子致巨核细胞异常增殖、血液系统疾病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巨核细胞异常克隆性增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造血干细胞异常增殖累及致血小板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造血功能紊乱致巨核细胞异常增生。 一、生理性血小板计数增高 1.运动因素:人体在剧烈运动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骨髓造血功能会相应调整,促使血小板短暂升高,一般休息后可恢复至正常范围,这种升高通常幅度相对较小。 2.进食因素:进食尤其是高脂饮食后,可能会引起血小板计数轻度升高,这与机体的代谢反应相关,属于生理性的短暂波动。 3.妊娠期因素:妊娠期女性在中晚期,由于孕期生理变化,如血液容量增加等因素影响,血小板可能出现生理性轻度增高,但一般不会超出正常范围过多。 二、病理性血小板计数增高 1.感染因素:当机体遭受细菌或病毒感染时,免疫系统被激活,炎症介质会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使得骨髓巨核细胞增殖,进而导致血小板计数升高,以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反应,待感染控制后,血小板计数多可逐渐恢复正常。 2.炎症性疾病:像类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炎症性疾病,炎症因子持续作用于骨髓,影响骨髓的造血调控机制,致使巨核细胞异常增殖,引发血小板增多,患者除血小板计数高外,往往还伴有原发病的相关症状,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会有关节疼痛、肿胀等表现。 3.血液系统疾病: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这是一种骨髓增殖性肿瘤,由于骨髓内巨核细胞异常克隆性增殖,导致血小板持续明显升高,患者可能出现出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需通过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诊断。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该疾病以红细胞增多为主,但常伴随血小板计数增高,是因为骨髓造血干细胞异常增殖,累及红细胞、白细胞及巨核细胞系,从而导致血小板计数升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属于骨髓增殖性肿瘤,疾病过程中骨髓造血功能紊乱,巨核细胞异常增生,使得血小板计数增高,患者还会有贫血、白细胞异常增高等表现。

    2025-09-29 10:56:4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