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明辉

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贫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瘤、骨髓增殖性肿瘤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段明辉,男,主任医师,擅长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贫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瘤,骨髓增殖性肿瘤(骨髓纤维化、真红、血小板增多症等等),Castleman病,POEMS综合征,再障,木村病,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展开
个人擅长
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贫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瘤、骨髓增殖性肿瘤等。展开
  • 捐献骨髓的方法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需先与患者配型符合,再规律注射动员剂使造血干细胞释放入外周血,后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骨髓穿刺捐献要先髂骨局部麻醉,再抽取骨髓液,术后注意休息等;儿童捐献需谨慎评估且加强护理,女性依生理期调捐献时间,有基础病史者需全面医学评估确保安全后再考虑。 一、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方法 1.前期配型准备:供者需先与患者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确保配型符合要求。此过程通过血液检测等方式进行,以确定供者与患者的HLA相容性。 2.动员剂注射:符合配型要求后,供者需按医嘱规律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如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一般连续注射数天,该药物可促使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释放至外周血液中,增加外周血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 3.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通过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分离出含有造血干细胞的成分,此过程类似献血,利用机器分离技术获取所需的造血干细胞,整个采集过程相对安全,对供者身体影响较小,多数供者可耐受。 二、骨髓穿刺捐献方法 1.麻醉准备:在供者的髂骨部位进行局部麻醉,确保穿刺过程中供者感觉舒适,避免疼痛。 2.骨髓穿刺抽取:使用穿刺针抽取髂骨部位的骨髓液,抽取量通常为200-500毫升左右,此过程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保障采集过程安全。 3.术后注意事项:抽取骨髓后,供者需注意休息,穿刺部位可能出现短暂疼痛等不适,一般可逐渐恢复。需密切关注穿刺部位恢复情况,避免感染等并发症。 三、不同人群捐献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身体发育尚未成熟,骨髓穿刺捐献需谨慎评估。因儿童对骨髓穿刺过程的耐受能力及术后恢复能力与成人不同,需充分考虑其身体耐受性,优先评估是否符合医学上的安全捐献条件,且术后需加强护理,密切监测身体恢复状况。 女性:女性供者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影响身体状态,需根据生理期时间调整捐献时间,确保在身体状态良好时进行捐献,以降低对自身身体的潜在影响。 有基础病史者:若供者存在基础病史,如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需提前进行全面医学评估,评估病史是否会对捐献过程及术后恢复产生不利影响,只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可考虑捐献。

    2025-09-22 17:10:21
  • 治疗贫血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铁剂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补充铁元素有胃肠道疾病者需选对胃肠道刺激较小剂型,维生素B和叶酸分别用于对应缺乏致的巨幼细胞贫血有胃肠道吸收障碍病史者可能需注射补充维生素B,促红细胞生成素用于肾性贫血刺激红细胞生成需考虑肾功能等并监测血压,雄激素及同化激素适用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要关注肝脏及副作用,儿童患者遵儿科安全原则,妊娠期女性缺铁性贫血选对胎儿无明显不良影响铁剂,老年人综合肝肾功能谨慎选药。 一、铁剂 缺铁性贫血是临床常见贫血类型,铁剂为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主要药物,如硫酸亚铁等。铁剂通过补充铁元素纠正缺铁状态以改善贫血。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病史患者,需选择对胃肠道刺激较小的铁剂剂型,因胃肠道疾病可能影响铁剂吸收及耐受性。 二、维生素B和叶酸 巨幼细胞贫血多由缺乏维生素B或叶酸引起,维生素B参与DNA合成,叶酸参与核苷酸合成,缺乏时致细胞核发育障碍引发巨幼细胞贫血。维生素B用于治疗维生素B缺乏导致的巨幼细胞贫血,叶酸用于叶酸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对于有胃肠道吸收障碍病史患者,可能需通过注射等方式补充维生素B,以确保有效吸收。 三、促红细胞生成素 肾性贫血为常见继发性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可刺激骨髓红细胞前体分化增殖、促进红细胞生成。慢性肾脏病致贫血患者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时,需考虑肾功能状态及血红蛋白水平等,同时注意监测血压,部分患者使用后可能出现血压升高等情况。 四、雄激素及同化激素 适用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如司坦唑醇等。雄激素能刺激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并直接作用于骨髓促进红细胞生成,但使用时需关注对肝脏的影响及男性化等副作用,女性患者使用时需充分评估副作用风险。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需遵循儿科安全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低龄儿童的药物剂型,严格把控药物选择及使用安全性。 妊娠期女性:贫血时选择药物需考虑对胎儿影响,缺铁性贫血优先选择对胎儿无明显不良影响的铁剂,确保母婴安全。 老年人:综合考虑肝肾功能情况,因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可能影响药物代谢,选择药物时谨慎评估安全性与有效性,避免使用加重肝肾功能负担的药物。

    2025-09-22 17:08:17
  • 宝宝溶血性贫血可不可以治愈

    宝宝溶血性贫血部分类型可治愈,如G-6-PD缺乏症诱因引发的急性溶血及时去诱因预后好、部分免疫性溶血病如新生儿溶血病经及时治疗可治愈;但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后需长期随访监测,地中海贫血中间型和重型无法完全治愈,需长期输血和去铁治疗控制,具体预后因病因不同而异,家长需带宝宝及时就医规范治疗随访以改善预后。 一、可以治愈的情况 1.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这是一种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病。如果宝宝是因食用蚕豆等特定诱因引发的急性溶血,及时去除诱因后,溶血大多可停止,预后较好。一般来说,随着宝宝年龄增长,机体适应能力增强,部分情况可达到临床治愈,但要注意避免接触诱发溶血的因素,如避免食用蚕豆及其制品等。 2.某些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对于新生儿溶血病(如ABO血型不合或Rh血型不合引起的),若能及时发现并进行光疗、换血等治疗,多数宝宝可以治愈。例如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通过积极的光疗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一般预后良好,很少留下严重后遗症,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二、需要长期治疗控制的情况 1.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是由于红细胞膜缺陷导致红细胞变形性和柔韧性降低,过早被脾脏破坏引起溶血。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脾切除,但脾切除后宝宝免疫功能会有一定影响,需要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而且即使进行了脾切除,也需要长期随访监测血常规等指标,以观察病情变化,并非完全根治,属于需要长期管理控制病情的情况。 2.地中海贫血 地中海贫血是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疾病,分为α地中海贫血和β地中海贫血。中间型和重型地中海贫血目前无法完全治愈,需要长期依赖输血和去铁治疗来维持生命和改善症状。例如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需要定期输血纠正贫血,同时使用去铁剂去除体内多余的铁,以防止铁过载引起的器官损害,但无法从根本上治愈疾病,需要长期治疗管理。 宝宝溶血性贫血的预后情况因具体病因不同而有差异,家长需要带宝宝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和随访,以最大程度改善宝宝的预后。

    2025-09-22 17:05:04
  • 地中海贫血是什么症状

    地中海贫血因病情轻重不同症状有别,重型婴幼儿期出现面色苍白、肝脾肿大进行性加重、黄疸、发育不良,还伴骨骼改变;中间型有不同程度贫血、肝脾肿大;轻型多数无症状或仅轻度贫血,有家族史人群及女性特殊时期需关注,异常应及时就医检查。 婴幼儿期表现:通常在出生后数月开始出现症状。患儿面色苍白、肝脾肿大进行性加重,黄疸也比较明显,还会有发育不良的情况,比如身材矮小等。这是因为患儿体内的珠蛋白肽链合成严重不足,导致慢性溶血,机体长期处于贫血状态,影响了正常的生长发育,而且溶血产生的过多胆红素沉积在体内引起黄疸等表现。 骨骼改变:由于骨髓造血亢进,骨髓腔扩大,导致骨骼变形。常见的有头颅变大、额部隆起、颧骨突出、鼻梁塌陷等特殊面容,年长儿还可能出现骨质疏松、骨折等情况,这是因为长期贫血刺激骨髓造血,使得骨髓过度增生,进而影响骨骼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中间型地中海贫血 贫血表现:患儿会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易疲倦等。贫血程度较重型稍轻,但也会影响患儿的体力和活动耐力,导致其活动能力较正常儿童差,这是因为血红蛋白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机体各组织器官供氧不足,从而出现一系列缺氧相关的表现。 肝脾肿大:脾脏肿大较为常见,肝脏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肿大,长期的肝脾肿大可能会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影响消化等功能,而且脾肿大还可能导致脾功能亢进,进一步加重贫血。 轻型地中海贫血 无症状或轻度症状:多数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没有明显症状,部分人可能仅表现为轻度贫血,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和生长发育,往往在进行血常规检查等时偶然发现。这是因为轻型患者体内还有一定量的正常珠蛋白肽链合成,能够维持相对正常的血红蛋白水平,所以症状不明显。 不同年龄阶段的地中海贫血患者症状有所不同,婴幼儿期重型患者症状出现早且严重,中间型和轻型患者症状相对较轻或不明显。对于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时期可能会因为机体负担加重而使贫血症状有所加重。有地中海贫血家族史的人群更要关注自身及后代的相关症状表现,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血红蛋白电泳等,以便早期诊断和干预。

    2025-09-22 17:00:45
  • 缺铁性贫血是怎么引起的

    铁摄入不足可因婴幼儿未及时添加含铁辅食、青少年饮食中铁缺乏、女性特殊时期铁丢失增多等引起;铁吸收障碍与胃肠道疾病、药物影响有关;铁丢失过多常见于慢性失血,包括消化道、泌尿系统、妇科等部位慢性失血,需关注特殊人群相关情况并积极应对相关病症以预防缺铁性贫血。 青少年时期:青少年生长发育快,对铁的需求量大,若饮食中缺乏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肉类、蛋类、豆类等摄入不足,也易引发缺铁性贫血。比如一些挑食的青少年,长期不吃红肉,就可能导致铁摄入不够。 女性特殊时期:育龄期女性月经失血会丢失一定量的铁,若月经量大或月经周期紊乱,铁丢失增多,而饮食中铁摄入不足时,就容易缺铁。妊娠期女性需要为胎儿提供铁,若孕期铁摄入不足,也会出现缺铁情况。 铁吸收障碍 胃肠道疾病:某些胃肠道疾病会影响铁的吸收,如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分泌减少,影响铁的解离和吸收;慢性腹泻、炎症性肠病等,会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影响铁的正常吸收。例如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由于胃酸分泌减少,铁的吸收过程受到阻碍,从而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药物影响: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也可能影响铁的吸收,如质子泵抑制剂(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等疾病)会抑制胃酸分泌,进而影响铁的吸收;一些含铝、镁的抗酸药也会干扰铁的吸收。 铁丢失过多 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消化道慢性失血: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肠道肿瘤等,会导致铁随着血液丢失。例如胃溃疡患者,长期少量出血,铁不断丢失,若得不到及时补充,就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泌尿系统慢性失血:如肾小球肾炎等,也可导致铁丢失。 妇科慢性失血:月经过多是女性慢性失血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一些子宫肌瘤患者可能会出现月经量过多的情况,长期如此会引起铁丢失过多。 特殊人群方面,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铁摄入不足风险高,家长需重视辅食添加;青少年要注意均衡饮食,不挑食;育龄期女性和妊娠期女性要关注月经情况和孕期铁的补充;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铁吸收障碍的发生;有慢性失血情况的人群要及时排查出血原因并进行治疗。

    2025-09-22 16:57:5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