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建坡

北京积水潭医院

擅长:泌尿系肿瘤骨转移的诊断和治疗;膀胱癌、前列腺癌、肾癌的微创和综合治疗;泌尿系结石和前列腺增生的微创治疗;尿道狭窄和闭锁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泌尿外科学博士,北京市健康科普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曾在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协和医学院和美国MD-Anderson肿瘤中心交流学习。长期从事泌尿系肿瘤的诊治研究,尤其擅长泌尿系肿瘤的微创及综合治疗。入选2017年度北京市医管局“青苗”计划及北京积水潭医院“学科新星”。曾获得北京市健康科普大赛和北京大学医学部讲课比赛二等奖,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已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和SCI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专业书籍2部。展开
个人擅长
泌尿系肿瘤骨转移的诊断和治疗;膀胱癌、前列腺癌、肾癌的微创和综合治疗;泌尿系结石和前列腺增生的微创治疗;尿道狭窄和闭锁的诊治。展开
  • 怎么判断得了尿结石

    尿结石的相关情况包括:症状表现有疼痛(如肾区或腹部绞痛等)、血尿、尿路刺激症状等且不同人群症状有差异;影像学检查有超声检查(可初步筛查,无创方便)、X线检查(能发现多数X线阳性结石但对部分结石显示不清)、CT检查(诊断更准确可发现小结石及梗阻情况但有辐射需谨慎);实验室检查有尿常规检查(可发现红细胞等但不能确诊)、血液检查(可通过肾功能等判断是否有损害及代谢性疾病相关情况等且不同人群指标正常范围不同),怀疑尿结石需综合多方面结果判断,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处理。概括为:尿结石可通过症状表现(疼痛、血尿、尿路刺激等及不同人群差异)、影像学检查(超声、X线、CT等各自特点)、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血液等相关指标)综合判断,疑有尿结石需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处理。 一、症状表现 尿结石患者可能出现多种症状,常见的有疼痛,如肾区或腹部的绞痛,这种疼痛往往较为剧烈,呈阵发性;还可能有血尿,表现为尿液中带血,可呈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另外,患者可能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尿路刺激症状,不同部位的尿结石症状可能有差异,比如输尿管结石可能会引起肾绞痛并向会阴部放射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症状可能有一定表现特点,儿童尿结石可能因表述不清更易被忽视,女性在孕期等特殊时期尿结石症状可能受影响等。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是初步筛查尿结石常用的方法,可发现泌尿系统内的结石,能显示结石的高回声影以及其后的声影,对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都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而且超声检查无创、方便,可作为首选的初步检查手段。不同年龄人群超声检查表现可能因生理结构等有一定差异,比如儿童的泌尿系统结构与成人有别,但超声仍可有效检测。 2.X线检查:包括腹部平片等,能发现90%以上的X线阳性结石,通过X线平片可观察到结石的位置、大小、形态等。不过对于较小的结石或阴性结石(如尿酸结石等)可能显示不清晰。不同性别在X线检查时需注意辐射防护等情况。 3.CT检查:对于尿结石的诊断更为准确,尤其是能发现较小的结石以及确定结石是否引起了泌尿系统的梗阻等情况,可清晰显示结石的部位、大小以及周围组织的情况等。但CT检查有一定辐射,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谨慎选择,如孕妇等特殊人群需权衡利弊。 三、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检查:可发现尿液中红细胞增多,若合并感染还可能有白细胞增多等情况。通过尿常规检查能初步提示可能存在尿结石相关问题,但不能仅凭尿常规确诊尿结石。不同年龄儿童尿常规检查需注意留取标本的规范等,女性在月经期间等可能影响尿常规结果,需避开这些特殊时期留取标本。 2.血液检查:包括肾功能检查等,若尿结石引起梗阻导致肾功能损害,可能出现肌酐、尿素氮升高等情况;还可能进行血钙、血磷等检查,因为某些代谢性疾病可能导致尿结石,如高钙血症等可增加尿结石的发生风险。不同年龄人群肾功能等指标正常范围不同,需结合年龄等因素综合判断血液检查结果。 当怀疑有尿结石时,需综合症状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结果来进行判断,一旦考虑尿结石,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准确诊断和后续的治疗等处理。

    2025-10-13 13:00:03
  • 肾囊肿破裂的后果

    肾囊肿破裂会带来诸多后果,局部症状会加重,表现为疼痛加剧、出现血尿;还会引发感染风险,包括尿路感染和肾周感染;对肾功能有影响,可能导致肾功能受损甚至增加慢性肾脏疾病风险;存在休克风险,大量出血时易引发失血性休克,尤其老年和儿童更易出现危急情况。 疼痛加剧:肾囊肿破裂后,囊内液体可能刺激肾周围组织,导致患者腰部或腹部疼痛明显加重,疼痛性质可能从原本相对较轻的隐痛变为较为剧烈的刺痛或胀痛等。对于儿童来说,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异常表现,因为儿童表达疼痛的方式相对更依赖于情绪和行为的变化;而对于老年患者,可能会因为对疼痛的耐受性等因素,但其疼痛程度也会较之前有显著提升。 血尿:破裂可能损伤肾内血管等结构,从而引起血尿。镜下血尿可能仅通过尿常规检查发现红细胞增多,肉眼血尿则可表现为尿液颜色呈洗肉水样、红色等。不同年龄段人群血尿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血尿可能更容易被家长发现尿液颜色异常等情况,老年患者血尿可能需要通过尿常规等检查来明确。 引发感染风险 尿路感染:肾囊肿破裂后,囊内液体外流,容易使细菌等病原体进入泌尿系统,引发尿路感染。轻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发热、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更容易发生严重的尿路感染,因为他们的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病原体更容易在泌尿系统内繁殖。儿童由于泌尿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发生尿路感染后病情进展可能相对较快,需要密切关注。 肾周感染:肾囊肿破裂后,液体可能扩散到肾周围组织,引起肾周感染。患者可出现腰部肿胀、压痛明显,伴有发热等症状。如果感染得不到及时控制,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肾周脓肿等更严重的情况。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糖尿病、免疫缺陷疾病等,肾周感染的治疗难度可能更大,恢复时间也可能更长。 对肾功能的影响 肾功能受损:如果肾囊肿破裂后引发严重的感染、出血等情况,可能会影响肾功能。轻度的肾功能受损可能仅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轻度下降等,通过积极治疗可能恢复;但严重的肾功能受损可能导致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升高,甚至发展为肾衰竭。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对肾功能受损的耐受和恢复能力不同,儿童的肾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是严重的肾囊肿破裂导致的肾功能损害,也需要及时干预;老年人本身肾功能可能随着年龄增长有所下降,肾囊肿破裂后更易出现较明显的肾功能恶化。 慢性肾脏疾病风险增加:肾囊肿破裂后如果反复出现相关并发症,可能会增加发展为慢性肾脏疾病的风险。长期的肾脏损伤可能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逐渐发生不可逆的改变,影响患者的长期健康。对于有基础肾脏疾病的患者,如本身患有多囊肾等疾病的人群,肾囊肿破裂后发生慢性肾脏疾病的风险可能更高,需要长期进行肾脏功能监测等。 其他潜在风险 休克风险:如果肾囊肿破裂导致大量出血,出血量较大时可能引起失血性休克。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表现。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其机体储备功能下降,在发生大量出血时更容易陷入休克状态,病情较为危急。儿童在大量出血时也可能迅速出现休克相关表现,需要立即进行抢救处理。

    2025-10-13 12:59:01
  • 右边睾丸隐隐作痛原因是什么

    右边睾丸隐隐作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炎症相关的附睾炎、睾丸炎,损伤相关的外力损伤、睾丸扭转,以及其他原因如精索静脉曲张、肿瘤相关等。不同原因有不同成因和表现,出现该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不同病因有相应治疗方法,患者还应注意休息等。 一、炎症相关 1.附睾炎 成因:细菌感染是常见原因,如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可经尿道逆行感染附睾。性生活不规律、长时间久坐、导尿等因素易增加附睾炎发生风险。在年龄方面,青壮年相对更易患附睾炎,这与该年龄段性活动较频繁有关。 表现:右边睾丸隐隐作痛是常见症状,还可能伴有附睾部位的肿胀、疼痛,可累及阴囊,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等部位,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2.睾丸炎 成因:多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感染是儿童和青少年睾丸炎的常见病因,病毒可通过血液循环侵犯睾丸。非特异性睾丸炎则常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泌尿系统感染相关。不同年龄人群病因有所差异,儿童及青少年可能因腮腺炎病毒感染,成人可能因细菌感染等。 表现:右边睾丸隐隐作痛,同时可能有睾丸的肿大、触痛,若为病毒性睾丸炎,可能在前期有腮腺炎病史,还可能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二、损伤相关 1.外力损伤 成因:如踢伤、碰撞伤等,运动时的意外撞击、性生活中姿势不当等都可能导致右边睾丸受到外力损伤。各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年轻人因运动等原因相对更易出现。 表现:有明确的外伤史,右边睾丸隐隐作痛,可能伴有局部的肿胀、淤血等表现,严重时疼痛会较为剧烈。 2.睾丸扭转 成因:多见于青少年,是由于睾丸与精索的连接发生异常扭转,导致睾丸血液供应受阻。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解剖结构异常等因素可能增加扭转风险。 表现:右边睾丸突然出现隐隐作痛并进行性加重,可伴有阴囊部位的红肿等表现,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一种需要紧急处理的情况,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睾丸坏死。 三、其他原因 1.精索静脉曲张 成因:精索内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导致精索静脉曲张。多见于青壮年,左侧多见,但也有少数患者出现右边精索静脉曲张。长期站立、遗传因素等可能与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生有关。 表现:右边睾丸隐隐作痛,在站立、行走时症状可能加重,平卧休息后可缓解,部分患者可触及阴囊内迂曲的静脉团,严重时可能影响生育功能。 2.肿瘤相关 成因:睾丸肿瘤有一定的发病概率,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以青壮年多见。 表现:右边睾丸隐隐作痛,可能伴有睾丸的肿大、质地变硬等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在阴囊内摸到肿块,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逐渐加重。 当出现右边睾丸隐隐作痛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体格检查、超声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病因的患者,治疗方法会有所不同。例如,对于附睾炎引起的疼痛,多采用抗生素治疗;对于睾丸扭转需要紧急手术复位;对于精索静脉曲张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等。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有相关基础疾病应积极治疗。

    2025-10-13 12:57:32
  • 尿失禁的治疗方法

    尿失禁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器械辅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包括盆底肌训练、体重管理、避免刺激性食物;药物治疗针对急迫性和压力性尿失禁有不同药物;器械辅助治疗有阴道哑铃和尿失禁垫;手术治疗中女性有耻骨后尿道吊带术、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等,男性有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等。 体重管理:对于超重或肥胖的尿失禁患者,减轻体重有助于减轻盆底压力,从而改善尿失禁情况。体重指数(BMI)应控制在正常范围(18.5-23.9kg/m2)内,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来实现体重管理。比如,BMI每降低5%,尿失禁的症状可能会有所缓解。 避免刺激性食物:减少咖啡因、酒精、辛辣食物的摄入。咖啡因和酒精可能会刺激膀胱,加重尿失禁症状;辛辣食物也可能对尿道产生刺激。例如,大量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后,部分患者会出现尿失禁发作频率增加的情况。 药物治疗 针对急迫性尿失禁的药物: 抗胆碱能药物:如托特罗定等,通过抑制膀胱逼尿肌的不自主收缩来缓解急迫性尿失禁症状。但这类药物可能会有口干、便秘等副作用,在使用时需考虑患者的耐受性。对于老年患者,使用时要注意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可能会增加认知障碍的风险。 β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如米拉贝隆,可特异性作用于膀胱逼尿肌的β3肾上腺素受体,促进膀胱逼尿肌松弛,增加膀胱容量,从而改善尿失禁症状。相对抗胆碱能药物,其副作用相对较少,但也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使用时需监测血压。 针对压力性尿失禁的药物: 雌激素:对于绝经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可考虑使用雌激素治疗。雌激素可增加尿道黏膜和盆底组织的厚度和弹性,但使用雌激素可能会有增加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风险,需在医生评估后谨慎使用。 器械辅助治疗 阴道哑铃:适用于盆底肌力量较弱的患者。通过将阴道哑铃放入阴道内,患者进行收缩盆底肌的训练,可逐步增强盆底肌力量。使用时要注意选择合适重量的哑铃,并在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使用不当导致损伤。 尿失禁垫:对于轻度尿失禁患者,可使用尿失禁垫来暂时解决尿失禁带来的不便。选择合适吸收量的尿失禁垫,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因尿液长时间刺激皮肤引起皮疹等问题。特别是老年患者,皮肤较为脆弱,更要注意保持局部皮肤状况良好。 手术治疗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 耻骨后尿道吊带术: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常用手术方法。通过在耻骨后放置吊带,支撑尿道,增加尿道闭合压力,从而改善尿失禁症状。手术效果较为确切,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排尿困难、吊带侵蚀等。对于老年患者,手术风险可能相对较高,需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TVT):该手术创伤较小,恢复较快。通过经阴道放置吊带,悬吊尿道中段,达到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目的。但同样可能出现如膀胱损伤、排尿异常等并发症。 男性尿失禁的手术: 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适用于严重的男性尿失禁患者,如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等情况。人工尿道括约肌可通过控制尿液的排出,改善尿失禁症状,但手术费用较高,且有机械故障等风险需要考虑。

    2025-10-13 12:56:07
  • b超喝的水多久到膀胱

    一般成年人饮500-600毫升温水后水到膀胱约30-60分钟,饮水量、个体差异(年龄、身体状态)会影响时间;儿童中婴儿饮50-100毫升水约15-30分钟,学龄前儿童饮200-300毫升水约20-40分钟,喂水需注意方式;老年人水到膀胱时间长,B超检查前需分多次少量饮水并注意安全。 一、一般情况下喝的水到膀胱的时间 一般来说,正常成年人一次性饮用500-600毫升温水后,水到达膀胱的时间大约在30-60分钟左右。这是因为水经口腔进入食管,再到胃,然后部分水分被胃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剩余水分等物质进入小肠,在小肠被进一步吸收部分水分后,剩余的液体等通过肠道蠕动进入膀胱。 (一)影响水到膀胱时间的因素 1.饮水量:如果饮水量较少,比如饮用100-200毫升,那么水到达膀胱的时间会相对较短,可能在20-30分钟左右;而如果饮水量较多,如饮用1000毫升以上,水到达膀胱的时间可能会延长到1-2小时甚至更久,因为胃需要先储存较多的水分,然后逐步向肠道转运。 2.个体差异 年龄:儿童的胃肠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水到达膀胱的时间相对成年人可能会短一些。例如,学龄前儿童饮用300-400毫升水后,大约20-40分钟水可到达膀胱;而老年人胃肠蠕动功能减弱,水到达膀胱的时间可能会延长,一般在60-90分钟甚至更久,这是因为老年人肠道蠕动缓慢,影响了水分从肠道向膀胱的转运速度。 身体状态:如果身体处于脱水状态,那么饮用的水会优先用于补充体内的水分平衡,到达膀胱的时间会相对延迟;而身体水分充足时,水会较快地进入膀胱。另外,患有胃肠疾病的人,如胃炎、肠炎等,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响,水到达膀胱的时间也会发生变化,比如患有肠炎的人,肠道蠕动异常,可能导致水到达膀胱的时间延长至1-2小时以上。 二、特殊人群的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1.婴儿:婴儿的肾脏和泌尿系统发育还不完全成熟,而且胃容量较小。一般来说,婴儿饮用50-100毫升水后,水到达膀胱的时间大约在15-30分钟。但需要注意的是,给婴儿喂水时要少量多次,避免一次性饮用过多水增加肾脏负担。因为婴儿的肾脏浓缩功能和稀释功能还不完善,过多的水快速进入膀胱并排出,可能会影响体内电解质平衡。 2.学龄前儿童:学龄前儿童饮用200-300毫升水后,水到达膀胱时间多在20-40分钟。在给学龄前儿童准备B超检查需要喝水充盈膀胱时,要控制好饮水量和喝水速度,避免孩子一次性喝太多水出现呕吐等不适情况,同时要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适当调整喝水时间,保证B超检查时膀胱能达到良好的充盈状态用于检查。 (二)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胃肠蠕动慢,水到达膀胱时间相对较长。在进行B超检查需要喝水充盈膀胱时,要提前规划好喝水时间。建议老年人分多次少量饮水,比如每次饮用100-150毫升,每隔15-20分钟饮用一次,这样可以避免一次性饮水过多导致胃胀等不适,同时也能让水较为缓慢且稳定地到达膀胱,保证B超检查时膀胱有合适的充盈度。而且老年人在喝水过程中要注意行走安全,防止因喝水后频繁有尿意而摔倒。

    2025-10-13 12:55:0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