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斌

北京积水潭医院

擅长: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椎管内肿瘤、囊肿等);脊髓空洞症和Chiari畸形;颅脑外伤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200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外科学(神外)专业,博士毕业后至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外科工作至今。在山东大学期间师从神经外科专家孙炜、庞琦教授,先后在山大二院、省立医院学习。博士在读期间受国家留学委奖学金资助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研究所学习。工作后顺利完成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外科、神经外科),主要从事椎管内肿瘤、Chiari畸形和脊髓空洞症,以及颅脑外伤等相关疾病的诊治。 展开
个人擅长
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椎管内肿瘤、囊肿等);脊髓空洞症和Chiari畸形;颅脑外伤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脑肿瘤手术成功几率多少

    脑肿瘤手术成功几率受多种因素影响,良性肿瘤相对较高,恶性较低;肿瘤位于非重要功能区成功几率高,在重要功能区则低;儿童患者良性肿瘤有一定几率,恶性相对成人预后稍好但需注意术后影响,老年患者因基础疾病多成功几率低;身体状况好的患者成功几率高,差的则低,如良性脑膜瘤位置浅表等时成功率可达90%左右,胶质母细胞瘤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30%,脑干肿瘤完整切除几率低,儿童颅咽管瘤手术几率70%-80%,老年伴基础病者几率60%-70%,身体好者近70%-80%,差者50%-60%左右。 肿瘤类型方面 良性脑肿瘤:如听神经瘤,若能在早期发现且肿瘤未广泛侵袭周围重要结构,手术全切的成功率较高,这是因为良性肿瘤细胞生长相对局限,与正常组织边界相对清楚,手术有较大机会完整切除肿瘤。例如,对于一些体积较小的听神经瘤,手术全切率可达到80%-90%以上。 恶性脑肿瘤:以胶质母细胞瘤为例,由于其细胞具有高度侵袭性,往往与周围正常脑组织界限不清,难以完全切除,手术很难将肿瘤细胞彻底清除干净,所以手术成功几率相对较低。 肿瘤位置方面 位于非重要功能区的肿瘤:比如位于大脑半球相对“静区”的肿瘤,手术相对容易操作,能够较完整地切除肿瘤,成功几率较高。例如大脑半球凸面的一些良性肿瘤,手术成功几率可接近80%以上。 位于重要功能区的肿瘤:像位于脑干部位的肿瘤,由于脑干是人体重要的生命中枢所在区域,周围有众多重要的神经传导束等结构,手术风险极大,成功切除肿瘤并保留神经功能的几率相对较低。例如脑干胶质瘤,手术完整切除的几率较低,往往需要在手术中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以缓解症状,但完全切除的可能性很小。 患者年龄方面 儿童患者:儿童脑肿瘤的手术成功几率会受到儿童自身生理特点的影响。儿童的脑组织处于发育阶段,对手术的耐受性和术后恢复情况与成人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良性儿童脑肿瘤如颅咽管瘤,若能及时手术,在技术成熟的医疗机构,手术成功几率也可达70%-80%左右,但需要特别注意术后对儿童生长发育、内分泌等功能的影响。而恶性儿童脑肿瘤,如髓母细胞瘤,手术成功切除结合后续治疗也有一定的几率,但总体预后相对成人恶性脑肿瘤要好一些,但手术本身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比如术后可能出现的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肺功能不全等,这会增加手术的风险,影响手术成功几率。例如,一位70岁以上伴有高血压且控制不佳的脑肿瘤患者,手术中出现血压波动、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从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成功几率,总体手术成功几率可能会低于中青年患者,大约在60%-70%左右,但也会因具体病情而异。 身体状况方面 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没有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障碍等基础疾病,能够较好地耐受手术,手术成功几率相对较高。例如一位年轻且身体健壮、各项基础检查指标正常的脑肿瘤患者,手术成功几率可接近70%-80%以上。 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如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手术中可能出现呼吸、循环等方面的意外情况,导致手术无法顺利完成或术后恢复不佳,手术成功几率就会降低,可能在50%-60%左右甚至更低。

    2025-09-29 13:15:52
  • 恶性脑肿瘤的症状

    颅内压增高会引发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症状;神经功能缺损会导致癫痫发作、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语言障碍等;还会出现精神症状如认知障碍、情绪改变;以及视力视野改变、内分泌紊乱等其他症状,不同年龄患者各症状表现有差异且影响不同。 呕吐:通常为喷射性呕吐,与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有关。在任何年龄的恶性脑肿瘤患者中都可能出现,儿童患者由于颅缝未完全闭合,颅内压增高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但呕吐也是常见症状之一,当出现无明显胃肠道原因的喷射性呕吐时应考虑颅内病变可能。 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表现为视神经乳头充血、边缘模糊等。通过眼底检查可发现,长期颅内压增高导致视神经乳头水肿,可能会影响视力,不同年龄患者视力受影响程度不同,儿童若长期视神经乳头水肿可能影响视觉发育。 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癫痫发作:部分恶性脑肿瘤患者会出现癫痫发作,可为局灶性发作或全身性发作。其发生机制与肿瘤组织刺激周围脑组织,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有关。不同年龄人群癫痫发作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癫痫发作可能更易出现多样性和不典型性,如婴儿可能表现为点头样发作等。 运动障碍:肿瘤若影响运动中枢,可导致相应肢体的运动功能障碍,如偏瘫等。例如肿瘤位于大脑半球运动区附近,会出现对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不灵活等。不同年龄患者运动障碍的恢复情况不同,儿童的神经可塑性相对较强,但恶性脑肿瘤导致的运动障碍恢复相对困难,需要综合治疗。 感觉障碍:若肿瘤累及感觉传导通路,可出现相应部位的感觉异常,如麻木、疼痛等。在不同年龄患者中,感觉障碍的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和肿瘤累及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感觉障碍可能会影响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语言障碍:当肿瘤位于优势大脑半球语言中枢时,可出现语言障碍,如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等。不同年龄患者语言障碍对生活影响程度不同,儿童语言功能处于发育阶段,恶性脑肿瘤导致的语言障碍可能会严重影响其语言发育和社交能力。 精神症状 认知障碍:恶性脑肿瘤患者可能出现认知功能下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计算力下降等。不同年龄患者认知障碍的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不同,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衰退,恶性脑肿瘤导致的认知障碍可能会加速其认知功能恶化;儿童患者认知障碍可能影响学习和智力发育。 情绪改变:部分患者会出现情绪异常,如抑郁、焦虑等。肿瘤导致的颅内环境改变可能影响神经递质的平衡,从而引起情绪变化。不同年龄患者情绪改变的表现和处理方式不同,儿童患者情绪改变可能更易被忽视,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密切关注。 其他症状 视力视野改变:肿瘤压迫视神经或视交叉等结构,可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例如垂体瘤等鞍区肿瘤可引起视力视野改变,不同年龄患者视力视野改变的进展速度和严重程度不同,儿童患者视力视野改变若不及时发现可能影响视觉系统发育。 内分泌紊乱:某些位于鞍区等部位的恶性脑肿瘤可引起内分泌紊乱,如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导致儿童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异常导致皮质醇增多等。不同年龄患者内分泌紊乱的表现差异较大,儿童患者内分泌紊乱对生长发育影响显著。

    2025-09-29 13:13:28
  • 脑积水多吃什么食物好

    脑积水患者可通过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来维护健康,如瘦肉、鸡肉、鱼肉等提供蛋白质,柑橘类水果、猕猴桃等提供维生素C,全麦面包、糙米等提供维生素B族,蔬菜提供膳食纤维,深海鱼类提供不饱和脂肪酸。 一、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蛋白质是身体细胞修复和维持正常功能的重要物质。例如瘦肉,瘦肉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像猪瘦肉每100克大约含蛋白质20克左右,摄入充足的蛋白质有助于脑积水患者身体的整体修复和机能维持。对于儿童脑积水患者,可选择鲜嫩的鸡肉,鸡肉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需要,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每100克鸡肉含蛋白质约20克,能为儿童生长发育等提供必要营养支持;对于老年人脑积水患者,可选择鱼肉,鱼肉富含蛋白质,且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易于消化吸收,例如鲈鱼每100克含蛋白质约18.6克,能在补充蛋白质的同时减少对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1.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每100克橙子含维生素C约33毫克,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帮助机体增强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对于患有脑积水的人群,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适当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都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比如猕猴桃,每100克猕猴桃含维生素C高达62毫克,其抗氧化性能更强,能帮助身体抵御自由基的损伤,对脑积水患者的整体健康维护有积极意义。 2.维生素B族丰富的食物:全麦面包是维生素B族的良好来源,全麦面包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B6等。维生素B族参与人体多种代谢过程,对于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维持有重要作用。对于脑积水患者,神经系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有助于神经功能的修复和调节。例如糙米,每100克糙米中维生素B1含量约0.34毫克,维生素B2约0.05毫克等,糙米相较于精制大米保留了更多的营养成分,能为脑积水患者提供更全面的B族维生素营养。 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蔬菜是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如芹菜,每100克芹菜含膳食纤维约1.2克,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肠道正常蠕动,预防便秘。对于脑积水患者,保持肠道通畅很重要,因为便秘可能会导致颅内压暂时升高,不利于病情稳定。对于儿童脑积水患者,可选择菠菜,菠菜每100克含膳食纤维约1.7克,且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在提供膳食纤维的同时为儿童生长发育补充营养;对于老年人脑积水患者,可选择西兰花,西兰花每100克含膳食纤维约1.6克,西兰花营养丰富,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K等多种营养成分,有助于老年人维持身体健康和肠道功能正常。 四、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深海鱼类是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优质食物,例如三文鱼,每100克三文鱼含不饱和脂肪酸约20克左右,不饱和脂肪酸中的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对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维持有重要作用。对于儿童脑积水患者,适当摄入深海鱼类有助于大脑神经的发育和修复;对于成年人脑积水患者,也能起到维护神经系统健康的作用;对于老年人脑积水患者,可减少脑部血管硬化等风险,因为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维护血管健康。

    2025-09-29 13:11:03
  • 脑瘤和脂肪瘤

    脑瘤是颅腔内新生物分原发与转移按病理分良恶性病因涉遗传电离辐射病毒等临床表现有头痛呕吐等诊断靠影像学等治疗以手术为主恶性需综合放疗化疗;脂肪瘤是脂肪细胞异常增生良性肿瘤好发肩背颈等部位多单发或多发病因与遗传脂肪代谢异常慢性炎症等有关表现为皮下局限性肿块质地柔软可推动诊断靠体格检查等治疗无症状可定期观察大或有症状手术;特殊人群中儿童脑瘤需重视早期症状,孕期脂肪瘤一般观察,老年脑瘤综合评估身体状况,婴幼儿脂肪瘤观察生长速度,肥胖人群注意控体重,家族性脂肪瘤病史者定期体检。 一、脑瘤 1.定义与分类:脑瘤是指生长于颅腔内的新生物,包括原发性脑瘤(起源于脑、脑膜、神经等)和转移性脑瘤(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脑),按病理性质可分为良性和恶性。 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如神经纤维瘤病等遗传性综合征)、电离辐射暴露(如头部放疗史)、病毒感染(如EB病毒等可能相关)等有关。 临床表现:常见头痛、呕吐(多为喷射性)、视力障碍、癫痫发作、肢体运动或感觉异常等,不同部位脑瘤表现各异,如垂体瘤可出现内分泌紊乱症状(如月经紊乱、性功能减退等)。 诊断方法:影像学检查是主要手段,头颅CT可初步筛查,MRI(磁共振成像)对脑瘤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更高,还可结合脑脊液检查、病理活检等明确诊断。 治疗方式: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恶性脑瘤常需术后辅助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对于无法完全切除的脑瘤也可通过放疗、化疗等控制肿瘤进展。 二、脂肪瘤 1.定义与特点:脂肪瘤是由脂肪细胞异常增生聚集形成的良性肿瘤,好发于肩、背、颈、乳房和腹部等部位,多为单发,也可多发。 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如家族性脂肪瘤病)、脂肪代谢异常、慢性炎症刺激等有关。 临床表现:通常表现为皮下局限性肿块,质地柔软,边界清晰,可推动,一般无疼痛等不适症状,生长缓慢。 诊断方法:主要通过体格检查初步诊断,对于深部或特殊部位脂肪瘤可借助B超、CT等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最终确诊需病理活检。 治疗方式:一般无症状的脂肪瘤可定期观察,若肿瘤较大、影响美观或出现压迫症状时,可考虑手术切除。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脑瘤:儿童脑瘤需高度重视早期症状,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是否出现头痛、呕吐、发育迟缓、视力改变等情况,诊断时要充分考虑儿童身体发育特点,选择对儿童生长影响较小的检查及治疗方式,手术需精准操作以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 2.孕期脂肪瘤:孕期发现脂肪瘤一般无需特殊处理,需密切观察肿瘤变化,若肿瘤在孕期快速增大或出现异常症状,需评估对胎儿及孕妇的影响后再决定是否干预,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时机处理。 3.老年脑瘤:老年人脑瘤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治疗时需综合评估身体状况,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可优先考虑对身体耐受影响小的治疗方案,如病情允许可谨慎评估手术,放疗、化疗需考虑老年人肝肾功能等耐受性。 4.脂肪瘤特殊人群:婴幼儿脂肪瘤需观察其生长速度,若快速增大需及时就诊;肥胖人群脂肪瘤发生风险相对较高,需注意控制体重,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降低脂肪瘤相关风险;有家族性脂肪瘤病史的人群需定期体检筛查。

    2025-09-29 13:08:35
  • 长时间颅压高的症状

    颅压高会引发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变化等表现,不同年龄因素和病史对这些表现有影响,头痛一般为持续性胀痛或搏动性痛,早晨及晚间明显,咳嗽等动作会加剧;呕吐多为喷射性且与进食无关;视神经乳头水肿早期无视力下降,随病情进展视力减退、视野改变;严重颅压高致意识障碍,轻者嗜睡昏睡,重者昏迷;生命体征上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呼吸深慢,儿童和老年人生命体征变化有特点,有相关病史者表现更复杂。 一、头痛 机制:颅内压升高会刺激脑膜、血管及神经等结构,从而引发头痛。一般为持续性胀痛或搏动性痛,早晨及晚间较为明显,咳嗽、用力、弯腰等动作会使头痛加剧。 年龄因素:儿童颅压高时头痛表现可能不典型,婴儿可能表现为前囟饱满、张力增高,头围增大等;成年人头痛相对更易被察觉且定位相对明确。 病史影响:有颅内占位性病变病史的患者,颅压高引发头痛的概率及程度可能更严重,且头痛可能呈进行性加重。 二、呕吐 机制:颅压高刺激延髓呕吐中枢导致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与进食关系不大。 年龄因素:婴幼儿颅压高时呕吐较为常见,由于其神经系统发育特点,可能在未出现明显头痛时就先表现为呕吐;儿童及成人也可出现,但表现形式相对一致。 生活方式:若患者本身有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可能会使颅压高相关症状包括呕吐加重。 三、视神经乳头水肿 机制:颅压高使眼底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视神经乳头水肿,早期可无视力下降,随着病情进展,视力会逐渐减退,视野也会出现改变,如生理盲点扩大等。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对视神经乳头水肿的耐受及表现略有不同,儿童可能在颅压高较严重时才出现明显眼底改变;成人相对能更早察觉视力及视野的变化。 病史影响:有眼部基础病史或颅内血管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发生视神经乳头水肿的风险及程度可能不同。 四、意识障碍 机制:严重颅压高会影响脑的血液循环及神经功能,从而导致意识障碍,轻者表现为嗜睡、昏睡,重者可出现昏迷。 年龄因素:儿童颅压高导致意识障碍相对成人更易发生且变化较快,婴儿可能因颅缝未闭对颅压有一定缓冲,但严重时也会迅速出现意识改变;成人意识障碍出现相对较缓,但一旦出现多提示病情较重。 生活方式:长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脑的代谢及对颅压高的耐受,使意识障碍相关表现更明显。 五、生命体征变化 血压:颅压高时可引起血压升高,这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机制,通过升高血压来维持脑的灌注,但长期高血压又会进一步加重颅压高的恶性循环。 心率:一般表现为心率减慢,这也是机体的代偿反应,以适应颅压高时脑代谢的变化。 呼吸:可出现呼吸深慢,这是因为颅压高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调整为深而慢的节律,以增加肺通气量,改善脑缺氧状况。 年龄因素:儿童生命体征对颅压高的代偿调节能力与成人不同,婴儿及幼儿的心率、血压、呼吸变化可能更迅速且不稳定;老年人由于基础生命体征调节功能减退,颅压高时生命体征变化可能不典型,但一旦出现异常往往提示病情危急。 病史影响: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颅压高时血压、心率的变化可能更为复杂,需要更密切监测。

    2025-09-29 13:04:1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