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斌

北京积水潭医院

擅长: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椎管内肿瘤、囊肿等);脊髓空洞症和Chiari畸形;颅脑外伤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200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外科学(神外)专业,博士毕业后至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外科工作至今。在山东大学期间师从神经外科专家孙炜、庞琦教授,先后在山大二院、省立医院学习。博士在读期间受国家留学委奖学金资助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研究所学习。工作后顺利完成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外科、神经外科),主要从事椎管内肿瘤、Chiari畸形和脊髓空洞症,以及颅脑外伤等相关疾病的诊治。 展开
个人擅长
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椎管内肿瘤、囊肿等);脊髓空洞症和Chiari畸形;颅脑外伤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脑瘤后遗症有哪些症状

    脑瘤后遗症可引发运动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癫痫发作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等问题,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肢体无力等,认知功能障碍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语言功能障碍有语言表达或理解问题,癫痫发作形式多样,内分泌功能紊乱会致相关激素分泌异常及出现对应症状,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有差异且不良生活方式等会影响。 一、运动功能障碍 脑瘤后遗症可能导致运动功能方面的异常,比如肢体无力,这是由于脑瘤对脑部运动中枢等相关神经结构造成影响,使得神经传导受到阻碍,患者会感觉肢体活动没有力气,难以完成正常的肢体运动动作,像抬举上肢、行走等都可能受到影响。不同年龄的患者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会出现运动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情况,比如坐、站、走等大运动发育迟缓;成年患者则可能在日常活动中明显感觉肢体活动受限。 二、认知功能障碍 1.记忆力减退:患者可能会出现近期记忆力下降,比如经常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像刚说过的话、刚做过的事等,这是因为脑瘤影响了大脑的海马体等与记忆相关的脑区,导致记忆存储和提取功能出现问题。不同性别在这方面可能没有明显的本质差异,但由于生活方式等因素,比如长期吸烟、酗酒的人群可能认知功能障碍出现得更早或更严重。 2.注意力不集中:患者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去做某件事情,在学习、工作等场景中表现为容易分心,这与脑瘤对大脑的神经调节功能产生干扰有关,影响了大脑对注意力的调控机制。对于有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可能会加重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 三、语言功能障碍 如果脑瘤影响到语言中枢相关区域,可能会出现语言表达或理解方面的问题。例如,运动性失语患者可能表现为能理解他人话语,但自己难以流利地表达出想要说的内容;感觉性失语患者则可能是理解别人话语存在困难等情况。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可能在语言发育阶段受到影响,导致语言发育迟缓或出现语言障碍,而成人则可能是原有的语言功能因为脑瘤受到损害而出现异常。 四、癫痫发作 部分脑瘤患者在后遗症阶段可能会出现癫痫发作,这是由于脑瘤导致脑部神经细胞异常放电引起的。癫痫发作的形式多样,有全身性发作,表现为全身抽搐、意识丧失等;也有部分性发作,表现为身体某一局部的抽搐等。不同年龄的患者癫痫发作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癫痫发作可能更具多样性,而且由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发作时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差异。有既往脑瘤病史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癫痫发作的风险,要密切观察自身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五、内分泌功能紊乱 如果脑瘤影响到内分泌相关的脑区,可能会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例如,可能出现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儿童患者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身高的正常生长发育;成人可能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性激素分泌异常等情况,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的相关症状,如代谢紊乱、情绪改变等,或者性激素水平异常导致的月经紊乱(女性)、性功能障碍(男性)等。不同性别在性激素相关的内分泌功能紊乱方面表现不同,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精神压力大等可能会加重内分泌功能紊乱的程度。

    2025-09-29 13:02:14
  • 脑膜瘤手术后患者多久恢复正常

    脑膜瘤手术后患者恢复正常时间差异大,受肿瘤(大小、位置)、患者自身(年龄、基础健康状况)、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等因素影响,多数患者数周~数月恢复,儿童和老年患者有其特殊情况,总体3-6个月左右基本可恢复正常生活工作。 肿瘤相关因素 肿瘤大小与位置:如果肿瘤较小且位于非重要功能区,手术相对较简单,对脑组织的损伤较小,患者恢复可能较快,通常数周内可基本恢复日常轻度活动;而如果肿瘤较大,或者位于重要功能区(如运动、语言、视觉等功能区),手术操作可能会对周围脑组织造成一定影响,恢复时间往往较长,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有的患者可能需要半年以上才能逐渐恢复到接近正常的状态,且恢复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神经功能缺损的残留症状。 患者自身因素 年龄:年轻患者身体修复能力较强,恢复相对较快;老年患者身体各方面机能下降,包括组织修复、神经功能恢复等能力减弱,所以恢复时间可能会延长。例如,年轻的脑膜瘤患者在手术后可能2-3个月就能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而老年患者可能需要3-6个月甚至更久。 基础健康状况:本身基础健康状况良好的患者,如没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控制不佳的情况),恢复速度通常比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快。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术后恢复过程中可能需要同时兼顾基础疾病的控制,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脑膜瘤手术的恢复进程。比如,患有糖尿病的脑膜瘤患者,术后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否则可能会影响伤口愈合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延长整体的恢复时间。 手术相关因素 手术方式:如果是采用微创的手术方式,对脑组织的创伤相对较小,患者恢复会相对快一些;传统的开颅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时间可能较长。一般微创脑膜瘤手术患者可能3-4周左右就能有较明显的恢复,而传统开颅手术患者可能需要4-6周甚至更久才能开始逐步恢复正常活动。 术后并发症情况:如果术后没有出现并发症,患者恢复会比较顺利,时间相对较短;如果出现了并发症,如术后感染、脑脊液漏、癫痫发作等,会明显延长恢复时间。例如,出现术后感染的患者,可能需要先控制感染,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后才能够进一步恢复,整个恢复时间可能会比没有并发症的患者延长数周甚至数月。 总体而言,脑膜瘤手术后患者一般需要经过数周的住院观察与初步恢复,然后回家进行较长时间的康复调养,多数患者在3-6个月左右可以基本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但具体时间需综合上述多种因素来判断。对于儿童脑膜瘤患者,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术后恢复需要更加密切的关注,因为儿童的脑组织可塑性相对较强,但同时也需要注意避免影响其生长发育相关的神经功能恢复,恢复时间可能相对成人有所不同,但总体遵循上述影响因素的大致规律,只是在康复过程中需要更多考虑儿童的特殊生长发育需求以及可能出现的与儿童相关的并发症等情况。对于老年患者,除了考虑基础健康状况外,还需要特别关注其术后的认知功能、平衡功能等方面的恢复,因为老年患者在这些方面相对更容易出现问题,恢复过程中需要家人给予更多的照顾和支持,帮助其进行康复训练等。

    2025-09-29 12:59:45
  • 脑瘤怎么形成的

    脑瘤形成是复杂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遗传因素方面特定遗传综合征致风险增加;环境因素里辐射暴露包括职业和医疗辐射、化学物质接触会增加风险;脑部胚胎发育异常可致残留组织异常增殖形成脑瘤;病毒感染也可能关联脑瘤形成,不同人群受不同因素影响,有高危因素人群应注意避免相关风险、定期监测。 一、遗传因素 特定遗传综合征:某些遗传性综合征与脑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患者,其体内存在NF1基因的突变,这类患者发生视神经胶质瘤、星形细胞瘤等脑瘤的风险显著增加;李-佛美尼综合征患者由于TP53基因等的突变,患多种恶性肿瘤包括脑瘤的几率大幅升高。这些遗传综合征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基因的异常使得细胞的生长调控机制出现紊乱,从而增加了脑瘤形成的可能性。 二、环境因素 辐射暴露: 职业性辐射:长期接触电离辐射的职业人群,如某些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其脑瘤发生风险会增高。例如,接受头部放疗的患者,在放疗后的数年甚至数十年,发生继发性脑瘤的概率较一般人群明显升高。这是因为电离辐射可以损伤细胞的DNA,导致细胞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影响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化,进而促使脑瘤的形成。 医疗辐射:儿童时期接受过头部CT等医疗辐射检查,也可能增加日后脑瘤发生的风险。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细胞对辐射更为敏感,辐射可能干扰儿童脑部细胞的正常发育过程,引发细胞的异常增殖。 化学物质接触: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也可能与脑瘤形成有关。例如,长期接触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等。有研究发现,在一些特定的工业环境中,工人长期接触这类化学物质,其患脑瘤的几率比普通人群高。这些化学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干扰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导致细胞发生恶变,逐渐形成脑瘤。 三、脑部胚胎发育异常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如果脑部的某些组织细胞没有正常分化和迁移,就可能形成残留的胚胎组织,这些胚胎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异常增殖,进而形成脑瘤。例如,颅咽管瘤就是起源于胚胎时期残留的鳞状上皮细胞,这些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逐渐增殖形成肿瘤。 四、病毒感染 某些病毒感染可能与脑瘤的发生存在关联。例如,EB病毒、人乳头多瘤空泡病毒JC型等。研究发现,这些病毒可以感染脑部细胞,影响细胞的基因表达和生长调控,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不过,病毒感染导致脑瘤形成的具体机制较为复杂,往往需要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才会最终引发肿瘤。 对于不同年龄段、性别以及有不同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脑瘤形成的相关因素影响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脑瘤的形成可能更多与胚胎发育异常、早期辐射暴露等因素关系密切;而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其遗传因素的影响更为突出。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暴露于污染环境、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可能通过多种途径间接影响脑瘤的形成。对于有相关高危因素的人群,应注意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暴露,减少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定期进行健康监测等,以早期发现可能的脑瘤病变,争取更好的预后。

    2025-09-29 12:52:27
  • 无功能垂体瘤是如何引起

    无功能垂体瘤具体引起机制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部分有遗传倾向,基因突变可致垂体细胞异常增殖)、下丘脑调控激素异常(激素分泌失衡影响垂体细胞功能增殖)、垂体细胞自身异常(生物学特性改变致细胞不受控增殖)、环境因素(长期接触辐射、化学物质等协同作用)相关,不同人群风险有差异,不良生活方式间接增风险,有家族史人群应关注垂体功能,高危环境人群需做好防护 遗传因素:部分无功能垂体瘤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会增加垂体瘤发生的风险,例如与细胞生长、增殖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时,可能干扰垂体细胞的正常调控,导致垂体细胞异常增殖形成无功能垂体瘤。有家族成员患有垂体瘤的人群,其发生无功能垂体瘤的风险相对普通人群有所升高,这与遗传物质的传递有关,携带特定突变基因的个体在相同的环境等因素作用下,更易出现垂体细胞的异常变化。 下丘脑调控激素异常:下丘脑分泌的多种激素对垂体的功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如果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出现异常,如促垂体激素释放激素或抑制激素的分泌失衡,就可能影响垂体细胞的正常功能和增殖。例如,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分泌过多或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分泌过少,可能会促使垂体生长激素细胞异常增殖,虽然是无功能垂体瘤,但下丘脑激素的异常调控是重要的诱发因素之一。这种下丘脑-垂体轴的激素失衡可能在个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长期的激素水平紊乱环境下,垂体细胞的稳态被打破,进而引发无功能垂体瘤。 垂体细胞自身异常:垂体细胞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改变也可能导致无功能垂体瘤的发生。垂体细胞在受到某些内在因素影响时,如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异常,可能会使细胞不受正常调控而持续增殖。例如,某些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发生功能改变,导致细胞增殖信号过度激活,抑制细胞凋亡的信号也出现异常,使得垂体细胞不断增殖,逐渐形成无功能垂体瘤。这种垂体细胞自身的异常可能是先天性的基因缺陷导致,也可能是后天受到某些环境因素(如辐射等)影响而发生变化。 环境因素:长期暴露于某些环境因素也可能与无功能垂体瘤的发生相关。例如,长期接触辐射,如职业性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人群,辐射可能会损伤垂体细胞的DNA,导致细胞发生突变,进而增加垂体瘤的发生风险。另外,一些化学物质的长期接触,虽然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也有研究提示可能干扰垂体细胞的正常功能和增殖过程,从而诱发无功能垂体瘤。不过,环境因素通常是作为协同因素,与遗传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无功能垂体瘤的发生。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其发生无功能垂体瘤的风险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的发病机制核心是上述因素对垂体细胞的综合影响。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如作息不规律、过度劳累等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内分泌调节,间接对下丘脑-垂体轴产生影响,增加无功能垂体瘤的发生风险。有垂体瘤家族病史的人群应更加关注自身垂体功能状况,定期进行相关检查;长期接触辐射等高危环境因素的人群需做好防护措施,以降低无功能垂体瘤的发生几率。

    2025-09-29 12:49:56
  • 神经母细胞瘤有什么症状

    神经母细胞瘤症状多样,局部有腹部等部位可触及无痛、质硬、活动差肿块,眼眶转移可致眼球突出;全身有发热、消瘦乏力、贫血等表现;不同年龄阶段有特殊表现,婴幼儿以局部表现为主且进展快,年长儿易被忽视症状;转移时有骨转移骨痛、病理性骨折,肝转移肝大、黄疸,淋巴结转移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压迫周围组织,发现儿童有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检查。 一、局部症状 1.肿块表现:神经母细胞瘤好发于交感神经系统,常见于腹部(如肾上腺等部位),可在相应部位触及肿块。儿童可能因家长发现腹部有无痛性、质地较硬且活动度差的肿块而就诊。例如,有研究显示约70%-80%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首发症状是腹部肿块。肿块可能会引起局部压迫症状,若发生在胸腔,可能压迫气管、食管等,导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表现;发生在颈部,可能触及颈部肿块并可能影响颈部活动等。 2.眼部症状:部分患儿可能出现眼部症状,如眼眶部转移时,可表现为眼球突出,这是由于肿瘤侵犯眼眶组织,导致眼球向前突出,外观上较为明显,影响患儿的外貌及眼部功能。 二、全身症状 1.发热:患儿可能出现发热情况,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这是因为肿瘤组织坏死等原因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不过发热不具有特异性,很多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发热,需要结合其他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2.消瘦、乏力:由于肿瘤细胞消耗机体能量,患儿会出现体重不增或下降、消瘦的情况,同时伴有乏力,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不愿意进行正常的儿童活动,如玩耍、奔跑等。这是因为肿瘤细胞增殖迅速,夺取了机体大量营养物质,并且影响了机体正常的代谢功能。 3.贫血:肿瘤可能侵犯骨髓,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从而导致患儿出现贫血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口唇及甲床苍白等。长期贫血会进一步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机能。 三、不同年龄阶段的特殊表现 1.婴幼儿时期:婴幼儿由于表述能力差,往往以肿块等局部表现为主,且病情进展可能较快。例如,婴幼儿腹部肿块可能被家长发现时已相对较大,同时可能伴有喂养困难、哭闹不安等非特异性表现,因为肿块可能引起腹部不适。 2.年长儿时期:年长儿可能会表述一些不适,如腹痛等,但往往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为其他腹部疾病。同时,年长儿可能出现精神萎靡等更明显的全身症状加重的情况。 四、转移相关症状 1.骨转移症状:若发生骨转移,患儿可能出现骨痛,以病变部位骨痛为主,如下肢骨转移时可出现下肢疼痛,影响行走;还可能出现病理性骨折,由于肿瘤破坏骨质,骨骼强度下降,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 2.肝转移症状:肝转移时可出现肝大,腹部触及肿大的肝脏,同时可能影响肝功能,出现黄疸等表现,如皮肤和巩膜黄染。 3.淋巴结转移症状:区域淋巴结转移时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如颈部、纵隔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引起相应症状。 神经母细胞瘤的症状多样,且不同患儿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当发现儿童有上述异常表现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2025-09-29 12:45:4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