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叶梅

北京积水潭医院

擅长:失眠,焦虑、抑郁等轻度情感障碍,亚健康,骨质疏松,老年内科杂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北京积水潭医院传统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贺良骨质疏松知名专家团队成员。临床上,致力于失眠,焦虑、抑郁等轻度情感障碍,亚健康,骨质疏松,老年内科杂病的研究,强调辨证论治,注重对患者进行心理调护。展开
个人擅长
失眠,焦虑、抑郁等轻度情感障碍,亚健康,骨质疏松,老年内科杂病。展开
  • 舌头上有齿痕是怎么回事

    舌头上出现齿痕中医多与脾虚湿盛致脾胃运化失常使舌体受水湿浸渍肿胀受齿挤压形成,常伴食欲不振等脾虚表现,中老年、长期饮食不节及久坐少动者易出现;西医有口腔局部因素如牙齿排列咬合异常长期刺激及肥胖等全身性疾病影响;儿童因脾胃功能不完善饮食不规律等易致,需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并饮食调理;老年人因脾胃衰退易现,要养护脾胃适度运动吃易消化食物;特殊生活方式人群久坐少动精神压力大易影响,需适度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一、中医角度的成因分析 从中医理论来看,舌头上出现齿痕多与脾虚湿盛密切相关。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与水湿。若脾胃虚弱,尤其是脾气虚或脾阳虚时,脾胃的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停,舌体受水湿浸渍而肿胀,在口腔内受到牙齿的挤压便会形成齿痕。此类人群常伴有其他脾虚表现,如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稀等,且在年龄、生活方式上有一定体现,比如中老年人群因脾胃功能随年龄衰退易出现,长期饮食不节(偏好肥甘厚味、生冷食物)、久坐少动的人群也易因脾胃运化失司而出现舌齿痕。 二、西医角度的相关因素 1.口腔局部因素:牙齿排列不整齐、咬合关系异常等情况可长期刺激舌头,导致舌头边缘出现齿痕。例如,部分牙齿拥挤或有错颌畸形的人群,舌头在口腔内的空间受限,易被牙齿挤压形成齿痕。 2.全身性疾病影响:肥胖人群由于舌体相对肥厚,更容易受到牙齿的压迫而出现齿痕;此外,一些代谢性疾病等也可能间接影响舌体状态,但相对而言口腔局部因素及脾虚湿盛更为常见。 三、不同人群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时期脾胃功能尚不完善,若饮食不规律、过多食用生冷或难以消化的食物,易出现脾胃功能失调,进而导致舌有齿痕。需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进食生冷油腻之品,可适当通过饮食调理(如食用山药、薏米等健脾食物)来维护脾胃功能。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脾胃功能逐渐衰退,易出现脾虚湿盛情况,从而导致舌齿痕。日常生活中应注重脾胃的养护,可适当进行温和的运动(如散步等)以促进脾胃运化,饮食上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加重脾胃负担。 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长期久坐少动、精神压力大的人群,也容易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增加舌齿痕出现的概率。这类人群需注重适度运动、保持心情舒畅,以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

    2025-10-16 12:25:25
  • 正常舌苔的特点是什么

    正常舌苔有颜色淡白、厚度薄厚适中、润燥干湿适中、形状均匀薄铺等特点,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人群基本相似,特殊情况有细微差异,病情稳定的病史人群舌苔多正常,病情变化时舌苔会异常。 颜色:一般为淡白色。这是因为正常人体的气血运行相对平稳,舌黏膜下的血管等组织呈现出淡白色的基本色调,在健康状态下,舌苔不会出现过于鲜艳的红色、黄色等异常颜色。例如,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中医舌诊研究,正常舌苔的颜色以淡白为主,若出现明显偏红或偏黄等情况,往往提示机体可能存在不同的病理状态。 厚度:薄厚适中。正常舌苔的厚度大约能均匀地覆盖舌面,透过舌苔可以隐隐见到舌体的颜色。如果舌苔过厚,可能意味着体内有痰湿、食积等情况;而舌苔过薄甚至剥脱,可能提示气血不足、阴液亏虚等问题。比如,当人体进食过多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后,可能会出现舌苔增厚的现象,这是因为脾胃的运化功能受到影响,食物积滞在体内,反映到舌苔上就是厚度的变化。 润燥程度:干湿适中。正常舌苔的湿润度适中,既不干燥也不过于黏腻。这是由于人体的津液代谢处于平衡状态,唾液等津液能较好地濡润舌苔。如果舌苔干燥,可能是体内津液不足,常见于高热、大汗、腹泻等导致津液丢失的情况;而舌苔过于黏腻,可能与湿邪困阻脾胃有关,如湿浊内盛的患者往往会出现舌苔黏腻的表现。 形状:均匀薄铺。正常舌苔形状是均匀地薄铺在舌面,没有明显的偏斜、剥落等异常情况。舌面的舌苔分布较为均匀,不会出现某一部分舌苔特别厚,而另一部分特别薄的不均匀现象。例如,在健康人群中,舌苔在整个舌面的分布是相对均匀一致的,这是机体整体状态良好的一种舌象表现。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正常舌苔的特点基本是相似的,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有细微差异。比如,儿童由于新陈代谢相对较快,舌苔可能会相对薄一些;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舌苔可能会有一定的生理性变化,但一般仍属于正常舌苔的范畴。对于有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的人群,可能会出现舌苔偏厚、偏腻等倾向,但这也只是在正常范围边缘的波动,仍符合正常舌苔的基本特点范畴。而有基础病史的人群,若病情稳定,舌苔也多呈现正常舌苔的表现;若病情有变化,则舌苔会相应出现异常改变。

    2025-10-16 12:25:07
  • 神经性皮炎的中医疗法

    神经性皮炎中医治疗分内服、外治、针灸推拿,内服按血虚风燥证用当归饮子加减、湿热蕴肤证用消风散加减;外治有中药熏洗(用黄柏等煎水熏洗)、中药膏剂外用(含苦参等成分);针灸选血海等穴位针刺,推拿按摩皮损周围;儿童患神经性皮炎优先选温和外治且遵医嘱,孕妇内服谨慎、外治选安全制剂需联合妇产科及皮肤科医生建议。 一、中药内服疗法 神经性皮炎可依据中医辨证分为不同证型进行中药内服治疗。若为血虚风燥证,常选用当归饮子加减,现代研究表明当归饮子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皮肤营养状态,对血虚风燥型神经性皮炎有调节作用;若为湿热蕴肤证,可选用消风散加减,消风散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功,临床研究显示其对湿热蕴结导致的神经性皮炎能有效减轻瘙痒、改善皮损状态。 二、中药外治疗法 1.中药熏洗:常用黄柏、苦参、白鲜皮等中药煎水熏洗患处,黄柏、苦参等具有清热燥湿、抑菌抗炎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成分能减轻皮肤炎症反应、缓解瘙痒,通过熏洗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皮损部位,发挥祛风止痒功效。 2.中药膏剂外用:选用含苦参、蛇床子等成分的中药膏剂局部涂抹,蛇床子等成分有祛风燥湿、止痒的作用,能直接作用于皮损处,缓解瘙痒症状,改善皮肤病变状态。 三、针灸推拿疗法 1.针灸:选取血海、曲池、合谷等穴位进行针刺,血海可调节血液运行,曲池能清热祛风,合谷有疏风解表、行气活血之功,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调节经络气血,改善神经性皮炎患者的神经调节功能,临床观察显示针灸对缓解瘙痒、改善皮损有一定效果。 2.推拿按摩:在神经性皮炎皮损周围进行轻柔按摩,促进局部气血流通,但需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刺激皮损导致病情加重,尤其要根据患者皮肤状态调整按摩力度,以患者舒适为度。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神经性皮炎时,中医疗法应优先选择温和的外治方法,如中药熏洗时需严格控制水温,避免烫伤儿童皮肤,且中药外治及内服均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或疗法。 孕妇:孕妇患神经性皮炎时,中药内服需谨慎,应避免使用具有活血化瘀、峻下逐水等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外治也应选择相对安全的中药制剂,需遵循妇产科及皮肤科医生的联合建议,以确保孕妇及胎儿安全。

    2025-10-16 12:24:10
  • 身体湿气重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身体湿气重的原因有生活方式长期久坐少动致代谢减慢、饮食过多生冷油腻甜腻超出脾胃运化能力、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及脾胃虚弱者运化水湿功能减弱,解决办法包括生活方式调整适当运动、饮食减少生冷油腻甜食并增加健脾祛湿食物摄入,中医调理可艾灸足三里等穴位及辨证服健脾祛湿中药,儿童优先调饮食和适度运动、孕妇需医生评估选安全祛湿方式、老年人运动适度并选易消化健脾食物且可在医生指导下温和调理。 一、身体湿气重的原因 1.生活方式因素:长期久坐少动会使身体代谢减慢,影响湿气的正常排出;饮食上过多摄入生冷、油腻、甜腻食物,超出脾胃运化能力,易导致湿邪内生,例如长期大量食用油炸食品、冰镇饮料等。 2.环境因素:长期处于潮湿的居住或工作环境中,如南方梅雨季长时间湿度较高的环境,湿邪易侵袭人体,导致湿气积聚。 3.体质因素:脾胃虚弱者,脾的运化水湿功能减弱,水湿停滞体内形成湿气,这类人群常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等。 二、身体湿气重的解决办法 1.生活方式调整: 运动锻炼: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每周至少150分钟的快走、慢跑等,促进气血循环,帮助身体代谢湿气;还可选择瑜伽、太极拳等运动,调节身体气机,增强脾胃运化能力。 饮食调节:减少生冷、油腻、甜食摄入,增加健脾祛湿食物,如薏米、红豆、冬瓜、山药等,可通过煮粥、煲汤等方式食用;同时,保证饮食规律,定时定量,减轻脾胃消化负担。 2.中医调理: 艾灸理疗: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选取足三里、丰隆、阴陵泉等穴位进行艾灸,通过温热刺激温通经络,促进湿气排出。 中药辅助:根据体质在专业医师辨证后,可服用健脾祛湿的中药方剂,如参苓白术散等,但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用药。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湿气重时优先通过调整饮食和适度运动改善,如让儿童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每天保证适量户外活动,避免过度使用强效祛湿药物,以防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孕妇:湿气重需谨慎,应在医生评估下选择安全的祛湿方式,如采用温和的食疗,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健康的药物或强效祛湿方法。 老年人:湿气重时要注意运动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加重身体负担,饮食上选择易消化且健脾的食物,如小米粥、南瓜等,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温和的中医调理。

    2025-10-16 12:22:59
  • 红糖水的功效与作用

    红糖水有补充能量与碳水化合物、一定程度补充水分与电解质、对女性生理期有潜在益处,但特殊人群需注意,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饮用,肥胖人群要适量饮用,低龄儿童应谨慎饮用或控制饮用量并注意口腔清洁。 一、补充能量与碳水化合物摄入 红糖水富含蔗糖,蔗糖属于碳水化合物,进入人体后可分解为葡萄糖被吸收利用,为人体补充能量。例如,人体在剧烈运动后,身体能量消耗较大,饮用红糖水能快速补充因运动消耗的糖分,缓解疲劳感。对于一些因生病导致食欲不佳、进食量少的人群,红糖水也能提供一定的能量支持。 二、补充水分与电解质 红糖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水分,其中的糖分和少量矿物质等成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不过,其补充电解质的作用相对有限,不能替代专门的电解质补充液。比如在轻度腹泻导致身体水分和电解质丢失时,适量饮用红糖水能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但如果是严重腹泻,还是需要及时就医并采取更专业的补液措施。 三、对女性生理期的潜在益处 1.缓解经期不适:部分女性在生理期可能会出现腹部不适、轻微怕冷等情况,饮用温热的红糖水可能会让身体感觉温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腹部的不适感。这可能是因为温热的液体能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感觉舒适,但这种缓解作用因人而异,并不是所有女性都能获得明显且一致的效果。对于生理期痛经较为严重的女性,红糖水不能替代药物治疗,若痛经严重应及时就医。 2.补充营养:生理期女性身体会有一定的营养消耗,红糖水能提供一些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从一定程度上补充身体所需。但要注意,不能仅依赖红糖水来补充全面营养,还需要通过均衡饮食摄入其他各类营养素。 四、特殊人群需注意 1.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血糖调节功能异常,饮用红糖水会导致血糖快速升高,不利于血糖的控制,这类人群应避免饮用红糖水。 2.肥胖人群:红糖水热量相对较高,肥胖人群过多饮用可能会导致热量摄入超标,加重肥胖问题,这类人群应适量饮用,或者选择低热量的替代饮品。 3.儿童:低龄儿童消化系统等发育尚不完善,过多饮用红糖水可能会影响正常食欲,导致其他营养物质摄入减少,而且还可能增加龋齿等风险,所以低龄儿童应谨慎饮用红糖水,如需饮用也应控制饮用量并注意口腔清洁。

    2025-10-16 12:22:1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