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荣

中日友好医院

擅长:股骨头坏死诊治及髋、膝关节微创人工关节置换术,对髋、膝、脊柱等范畴疑难少见病有丰富临床诊治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李子荣,男,骨科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骨科显微外科(修复)学组副组长,博士生导师。原中日友好医院大外科主任、骨科主任、骨坏死与关节保留重建中心主任,中华骨科学会关节组委员、北京市SARS骨坏死诊疗专家组组长,中华关节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等十二本专业杂志常务编委、编委。1969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6年制本科,1981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骨科专业。曾在日本、美国等地长短期研修关节外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联合攻关项目7项,培养博士生13名,博士后1名,硕士生8名。在国外及国内主要专业杂志发表论文110篇,主编髋关节外科学等2部,参编专业书籍12部。 主持的“激素性骨坏死基础与临床研究”被评为200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第二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展开
个人擅长
股骨头坏死诊治及髋、膝关节微创人工关节置换术,对髋、膝、脊柱等范畴疑难少见病有丰富临床诊治经验。展开
  •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是什么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是罕见慢性滑膜病变,发病机制不明,病理有滑膜绒毛结节增生及含铁血黄素沉积,临床表现为不同年龄关节疼痛肿胀等,影像学有X线、CT、MRI表现,靠临床表现、影像及病理诊断,治疗分手术和保守,儿童及老年患者治疗有特殊注意事项。 发病机制 目前其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可能与滑膜的异常增殖、炎症反应以及含铁血红素的沉积等有关。有研究认为可能与染色体异常等因素相关,导致滑膜细胞不断增殖并出现一系列病理改变。 病理表现 大体病理上可见滑膜呈绒毛状或结节状增生,病变组织通常呈棕褐色,这是由于含铁血黄素沉积所致。镜下观察可见大量滑膜细胞增生,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以及含铁血黄素颗粒沉着。 临床表现 年龄与性别: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人群,性别差异不十分显著,但有研究显示男性略多见。 症状:病变关节多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表现。疼痛程度不一,早期可能较轻,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加重。肿胀往往是由于滑膜增生、关节积液等引起,关节活动受限则与疼痛、滑膜增生影响关节正常活动有关。部分患者可触及关节周围的结节。 影像学表现 X线: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见关节周围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可能变窄,晚期可出现骨质破坏等表现。 CT:能更清晰地显示骨质破坏情况以及滑膜增生的范围等,有助于评估病情。 MRI:对PVN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显示滑膜增厚、结节形成以及关节内的异常信号,能较好地反映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诊断 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通过关节镜下获取滑膜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可明确诊断。 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等。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如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等,尽可能彻底切除病变滑膜以缓解症状、防止病情复发。保守治疗主要用于症状较轻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包括药物对症治疗等,但保守治疗往往难以根治疾病。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患PVNS时,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需更加谨慎。手术时要充分考虑对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尽量选择对生长影响较小的手术方式。术后要密切关注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骨骼的生长情况,定期进行复查,根据恢复情况调整后续治疗方案。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时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充分权衡手术利弊。保守治疗时要注意药物对其他基础疾病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药物对症处理关节症状,同时要加强关节的护理,预防关节进一步损伤。

    2025-10-11 12:19:49
  • 关节炎早期症状是什么

    关节炎早期可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和活动受限等表现,其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儿童关节炎与老年人关节炎表现有差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等生活方式及有既往关节外伤史等病史者更易出现相关症状。 年龄因素:儿童关节炎疼痛可能因玩耍时受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需关注儿童活动后关节不适情况;老年人骨关节炎导致的关节疼痛可能与长期关节磨损有关。 生活方式: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者,关节过度使用易引发早期关节炎疼痛;缺乏运动者关节灵活性差,也可能在活动时出现关节疼痛。 病史:有既往关节外伤史者,后期发生关节炎出现疼痛的风险相对较高。 关节肿胀 表现:关节周围组织出现肿胀,可观察到关节部位较正常时增粗。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早期可能出现手指关节肿胀,皮肤可略显饱满;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肿胀可能伴有局部皮肤温度轻度升高。 年龄因素:儿童关节炎肿胀可能因感染等因素引起,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关节肿胀同时可能伴有关节活动受限;老年人体质较弱,关节肿胀恢复相对缓慢。 生活方式:经常进行关节过度活动的人,易出现关节肿胀;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生活的人,关节肿胀发生几率可能增加。 病史: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者,出现关节肿胀的可能性更大,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伴有关节肿胀。 关节僵硬 表现:早晨起床或长时间休息后,关节出现僵硬感,活动后可逐渐缓解。比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晨起时手指关节僵硬,称为“晨僵”,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可持续数十分钟甚至更长时间;骨关节炎患者也可能出现关节僵硬,活动后稍有改善,但不如类风湿关节炎典型。 年龄因素:老年人关节僵硬相对更常见,与关节退变有关;儿童关节僵硬可能因生长发育或疾病因素引起,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可能出现晨起关节僵硬。 生活方式:长期保持同一姿势工作的人,关节僵硬情况可能更明显;缺乏热身运动就进行剧烈活动的人,也易出现关节僵硬。 病史:有类风湿关节炎家族史者,出现关节僵硬等早期症状需警惕。 关节活动受限 表现:关节活动范围较正常减少,如原本能完全弯曲的手指,早期关节炎时可能弯曲程度变小;膝关节关节炎患者可能出现下蹲、伸直等活动受限。 年龄因素:儿童关节活动受限可能影响其正常的运动功能发展,如无法完成正常的跑跳动作;老年人因关节退变导致活动受限,会影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上下楼梯等。 生活方式:长期不活动的人关节灵活性差,易出现活动受限;过度活动关节的人,可能因关节损伤导致早期活动受限。 病史:有过关节骨折等病史者,后期可能出现关节活动受限的情况。

    2025-10-11 12:17:02
  • 腰椎间盘突出腿软无力是怎么回事

    神经受压可致腿软无力,腰椎间盘突出时突出组织压迫神经根影响神经传导使下肢肌肉力量减弱,长期神经受压还会致肌肉失神经支配、萎缩加重腿软无力,且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也会影响腿软无力的发生及表现,中老年、长期重体力劳动等人群更易出现相关情况。 一、神经受压导致腿软无力 腰椎间盘突出时,突出的椎间盘等组织可能会压迫神经根。神经根受到压迫后,会影响神经传导功能,导致其所支配的下肢肌肉出现力量减弱的情况。例如,坐骨神经受到压迫,就会引起从臀部到下肢的放射性疼痛、麻木以及肌肉无力,表现为腿软无力,走路时可能有不稳感。这是因为神经传导通路受阻,肌肉接收不到正常的神经信号来维持正常的收缩功能。 二、肌肉失神经支配后的改变 长期的神经受压会使肌肉处于失神经支配状态,肌肉会逐渐出现萎缩等改变,进而导致腿软无力。肌肉萎缩会使肌肉的体积变小,力量下降,患者会感觉腿部没有力气,影响行走、站立等日常活动。这种肌肉的病理改变是神经受压后的后续结果,随着神经受压情况的加重,肌肉失神经支配的程度也会加重,腿软无力的症状可能会逐渐加重。 三、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年龄方面:中老年人群由于腰椎退变等因素更容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年龄越大,腰椎的退变程度通常越重,神经受压的可能性相对更高,腿软无力的发生风险也可能增加。而青少年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神经受压对其肌肉等组织的影响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可能影响肌肉的正常发育等。 性别方面:一般来说,在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上性别差异不是特别显著,但在腿软无力的表现上,可能没有明显的性别特异性差异。不过,女性在孕期等特殊生理时期,由于腰部受力等情况的变化,可能会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风险,进而出现腿软无力症状。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久坐久站、腰部姿势不良(如长期弯腰工作等)的人群,腰椎间盘受到的压力较大,更容易发生突出,从而出现腿软无力。例如,建筑工人长期弯腰搬重物,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过大,容易导致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引起腿软无力。而缺乏运动、腰部肌肉力量薄弱的人,腰椎的稳定性较差,也更容易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相关问题及腿软无力表现。 病史方面:有既往腰椎外伤史的人,腰椎的结构已经受到过损伤,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的概率相对较高,出现腿软无力的可能性也更大。比如曾经有过腰椎骨折等外伤的患者,腰椎的正常解剖结构被破坏,后续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增加,神经受压导致腿软无力的情况更易出现。

    2025-10-11 12:15:03
  • 肩关节有响声的原因

    肩关节弹响分为生理性弹响和病理性弹响。生理性弹响是正常活动时关节面等结构摩擦产生,不伴不适;病理性弹响包括肩关节周围肌腱病变(如肩袖损伤、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病变)、肩关节盂唇损伤、肩关节骨关节炎、肩关节游离体等情况,分别有相应症状表现及诱因。 一、生理性弹响 (一)关节摩擦产生 肩关节内有关节囊、肌腱等结构,在正常活动时,关节面、软骨、滑膜、肌腱等之间会发生摩擦或碰撞,从而产生响声。这种弹响通常不伴有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也不影响肩关节的活动功能。例如,当肩关节进行屈伸、旋转等动作时,可能会因肌腱滑动而出现短暂的弹响,常见于年轻人活动量较大但关节结构正常的情况。 二、病理性弹响 (一)肩关节周围肌腱病变 1.肩袖损伤: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的肌腱组成,对肩关节的稳定和活动起重要作用。肩袖损伤时,肌腱在肩关节运动过程中与周围组织发生异常摩擦或撞击,可产生响声,同时常伴有肩关节疼痛、力量减弱,尤其是上肢外展时疼痛明显,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长期过度使用肩关节(如运动员、重体力劳动者)或外伤是常见诱因。 2.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病变: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在肩关节内有其特定的走行路径,当肌腱出现炎症、磨损或退变时,在肩关节活动时会与周围结构产生摩擦,导致弹响。患者可能会感到肩关节前部疼痛,尤其在肩关节前屈、外旋时症状加重,常见于中老年人或有肩部过度使用史的人群。 (二)肩关节盂唇损伤 肩关节盂唇是附着在关节盂周围的纤维软骨结构,起到加深关节盂、稳定肩关节的作用。盂唇损伤多由外伤或反复的肩关节过度活动引起,损伤后在肩关节活动时,盂唇与肱骨头之间会产生异常摩擦或撞击,从而出现弹响,常伴有肩关节疼痛、不稳定感,在肩关节旋转、上举等动作时症状可能更明显,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运动爱好者相对更易出现。 (三)肩关节骨关节炎 随着年龄增长,肩关节软骨发生退变、磨损,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在肩关节活动时,增生的骨质与周围组织摩擦或关节面不平整导致摩擦,从而产生弹响,同时伴有肩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相对男性可能更易患骨关节炎相关疾病。 (四)肩关节游离体 肩关节内的游离体可能是由于关节软骨或骨软骨损伤后脱落形成,也可能是滑膜软骨瘤病等原因导致。游离体在肩关节活动时会在关节内游离,与周围组织发生碰撞或摩擦,产生弹响,常伴有肩关节突然卡住、疼痛、活动受限等表现,各年龄段都可能出现,有肩关节外伤或关节病变病史的人群风险相对较高。

    2025-10-11 12:11:56
  • 阿托伐他汀钙片的功效与作用

    阿托伐他汀钙片可抑制HMG-CoA还原酶减少肝脏胆固醇合成以调节血脂水平,还能通过多途径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针对有多种高危因素人群)和二级预防(已患心血管疾病患者),老年患者用要关注肝肾功能,女性无特殊性别禁忌但个体有差异,有基础病史患者需密切监测相关情况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一、调节血脂水平 阿托伐他汀钙片通过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该酶是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抑制后可减少肝脏内胆固醇的合成,进而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B(ApoB)等血脂指标。多项临床试验证实,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例如《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提及,阿托伐他汀可有效使LDL-C水平达标,改善血脂异常状况。 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其能通过多途径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一方面可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斑块内炎症因子的释放,降低斑块的炎症活性;另一方面能减少斑块内脂质沉积,增强斑块纤维帽的稳定性,防止斑块破裂,从而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这一作用在大型心血管疾病预防试验(如PROSPER、JUPITER等)中得到证实,试验数据显示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 三、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1.一级预防:对于存在多种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等)的人群,阿托伐他汀钙片可作为一级预防药物,通过降低血脂、稳定斑块等作用,降低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例如,有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有助于综合管理心血管风险。 2.二级预防:已发生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可进一步降低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重要用药。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使用时需关注肝肾功能,因阿托伐他汀主要经肝脏代谢、肾脏排泄,肝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应谨慎评估用药,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指标,如发现异常需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女性患者:一般无特殊性别相关禁忌,但个体差异存在,用药时需留意药物不良反应,如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有基础病史患者:对于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病史的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脂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如肌肉疼痛、肝酶升高等,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2025-10-11 12:09:0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