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荣

中日友好医院

擅长:股骨头坏死诊治及髋、膝关节微创人工关节置换术,对髋、膝、脊柱等范畴疑难少见病有丰富临床诊治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李子荣,男,骨科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骨科显微外科(修复)学组副组长,博士生导师。原中日友好医院大外科主任、骨科主任、骨坏死与关节保留重建中心主任,中华骨科学会关节组委员、北京市SARS骨坏死诊疗专家组组长,中华关节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等十二本专业杂志常务编委、编委。1969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6年制本科,1981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骨科专业。曾在日本、美国等地长短期研修关节外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联合攻关项目7项,培养博士生13名,博士后1名,硕士生8名。在国外及国内主要专业杂志发表论文110篇,主编髋关节外科学等2部,参编专业书籍12部。 主持的“激素性骨坏死基础与临床研究”被评为200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第二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展开
个人擅长
股骨头坏死诊治及髋、膝关节微创人工关节置换术,对髋、膝、脊柱等范畴疑难少见病有丰富临床诊治经验。展开
  • 骨折分为哪些类型

    骨折可按皮肤黏膜完整性分为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黏膜完整,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损伤轻、出血少、感染风险低)和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易感染);按程度及形态分为裂缝骨折(骨质裂隙无明显移位)、骨膜下骨折(骨膜下部分骨质断裂)、青枝骨折(儿童骨质骨膜部分断裂有成角畸形)、撕脱性骨折(肌肉猛烈收缩致肌肉附着处骨质撕脱)、横形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轴接近垂直)、斜形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轴呈一定角度)、螺旋形骨折(骨折线螺旋状,多由旋转暴力致)、粉碎性骨折(骨质碎裂成三块以上,移位明显、软组织损伤重、治疗复杂);按稳定程度分为稳定性骨折(骨折端不易移位或复位后不易再移位,如裂缝、青枝、横形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骨折端易移位或复位后易再移位,如斜形、螺旋形、粉碎性骨折)。 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这类骨折容易发生感染,因为外界的细菌等容易进入骨折部位。比如小腿骨折,骨折端穿透皮肤,伤口与外界相连,增加了感染性骨髓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按骨折的程度及形态分类 裂缝骨折:骨质发生裂隙,但无明显移位。常见于颅骨、肩胛骨等部位的骨折。例如颅骨裂缝骨折,骨折线呈裂隙状,骨折端没有明显的错位,一般通过保守治疗即可,预后较好。 骨膜下骨折:骨折发生在骨膜下,多为部分骨质的断裂。这种骨折相对较为隐匿,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青枝骨折:多发生于儿童,骨质和骨膜部分断裂,可有成角畸形。就像嫩树枝被折时,一侧骨皮质及骨膜断裂,另一侧完整,儿童的骨骼柔韧性较好,所以容易出现这种骨折类型。 撕脱性骨折:由于肌肉突然猛烈收缩,造成肌肉附着处的骨质被撕脱。例如股四头肌猛烈收缩可能导致髌骨撕脱骨折。 横形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轴接近垂直。常见于外力直接作用于骨骼的部位。 斜形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轴呈一定角度。多由间接外力引起。 螺旋形骨折:骨折线呈螺旋状。通常是由于旋转暴力所致,如走路滑倒时肢体扭转引起的骨折。 粉碎性骨折:骨质碎裂成三块或三块以上。骨折端移位明显,局部软组织损伤往往较严重,治疗相对复杂,愈合时间可能较长。 按骨折端稳定程度分类 稳定性骨折:骨折端不易移位或复位后不易再发生移位的骨折。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横形骨折等。这类骨折通过适当的固定等治疗,骨折端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不稳定性骨折:骨折端易发生移位或复位后容易再移位的骨折。如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此类骨折需要更可靠的固定方法来维持骨折端的位置,以促进骨折愈合。

    2025-10-15 14:38:10
  • 腰椎退变性侧弯如何治疗

    腰椎退变性侧弯的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有观察随访、物理治疗(牵引、按摩推拿、运动疗法);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疼痛保守无效、侧弯角度进行性增大、有神经压迫症状等情况,术式有脊柱融合术和脊柱矫形术,不同年龄患者治疗需考虑各自特点。 物理治疗: 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装置对腰椎进行牵引,可增加椎间隙宽度,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一定程度上矫正侧弯。牵引重量和时间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一般牵引重量从体重的1/10开始,逐渐增加,每次牵引时间约30-60分钟,每日1-2次。对于年轻患者,身体耐受性较好时可适当增加牵引强度和时间;老年患者身体较为虚弱,牵引重量和时间需谨慎控制,避免引起不适。 按摩推拿:专业的按摩推拿可缓解腰部肌肉紧张,改善腰椎关节功能。但按摩推拿需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避免暴力推拿导致病情加重。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按摩推拿时力度要轻柔,防止骨折等并发症;儿童患者骨骼尚未发育成熟,一般不建议采用强力按摩推拿。 运动疗法:进行针对性的腰部肌肉锻炼,如五点支撑法、小飞燕等动作,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有助于维持腰椎稳定性,减缓侧弯进展。运动疗法需循序渐进,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运动计划。对于年轻且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可适当增加运动强度和难度;老年患者运动强度要低,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腰部损伤。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当腰椎退变性侧弯出现严重疼痛经保守治疗无效、侧弯角度进行性增大(一般侧弯角度大于40°-50°)、出现神经压迫症状(如下肢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等)时,需考虑手术治疗。对于儿童患者,若侧弯角度进展迅速,影响骨骼发育和身体功能,也可能需要早期手术干预;老年患者若同时合并其他严重基础疾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充分评估手术收益与风险后再决定是否手术。 手术方式: 脊柱融合术:通过植骨融合等方式使病变节段的腰椎固定,阻止侧弯进一步发展。目前有多种脊柱融合技术,如传统的后外侧融合、前路融合等。对于复杂的腰椎退变性侧弯,可能需要联合多种融合方式。儿童患者进行脊柱融合术时需考虑对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尽量选择对生长影响较小的术式;老年患者则需考虑术后恢复和并发症情况。 脊柱矫形术:在脊柱融合的基础上进行侧弯矫正,恢复腰椎正常的生理曲度和力线。矫形手术需要精确的手术操作和术前评估,以最大程度矫正侧弯同时减少对神经等组织的损伤。不同年龄患者的脊柱矫形手术效果和风险不同,儿童患者矫形后骨骼仍有生长可能,需关注矫形效果的长期维持;老年患者矫形后要注意术后康复和并发症预防。

    2025-10-15 14:36:34
  • 一觉醒来脚踝像扭到了一样是怎么回事

    一觉醒来脚踝像扭到一样可能由肌肉拉伤、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类风湿关节炎急性加重、韧带损伤、踝关节滑膜炎等原因引起,出现这种情况应注意休息,持续不缓解或伴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出现时也有相应需注意的点。 一、肌肉拉伤 1.原因及机制:可能是睡眠中肢体处于不当姿势,长时间压迫或过度扭曲导致脚踝部位肌肉拉伤。比如睡觉时翻身幅度过大,使脚踝肌肉突然受到超过其承受能力的牵拉。成年人中较为常见,尤其那些平时缺乏运动、肌肉力量相对较弱的人群更容易发生。 2.表现:通常会有脚踝部位的疼痛,按压时疼痛明显,可能伴有局部的肿胀,活动脚踝时疼痛会加剧。 二、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 1.原因及机制:体内尿酸代谢紊乱,尿酸盐沉积在脚踝关节处引发炎症。如果前一天食用了大量高嘌呤食物,如海鲜、动物内脏等,或者饮酒较多,都可能导致血尿酸水平突然升高,从而诱发痛风发作。多见于中老年男性,也有部分绝经后女性发病。 2.表现:脚踝关节突然出现剧烈疼痛,疼痛程度较为严重,局部皮肤可能发红、发热,肿胀明显。 三、类风湿关节炎急性加重 1.原因及机制: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睡眠中关节受冷等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加重。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的人群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女性发病率相对高于男性。 2.表现:脚踝关节疼痛、肿胀,可能伴有僵硬感,早晨起床时僵硬感较为明显,活动后稍有缓解,但随后又会加重。 四、韧带损伤 1.原因及机制:睡眠中不经意的翻身或肢体活动可能造成脚踝韧带的损伤,比如外侧副韧带损伤等。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人群相对更易出现。 2.表现:脚踝部位疼痛,可能有明显的压痛,关节稳定性受到影响,严重时可能出现脚踝的肿胀、淤血。 五、踝关节滑膜炎 1.原因及机制:多种原因可引起踝关节滑膜炎,如创伤、感染等,睡眠中如果脚踝受到轻微刺激也可能诱发滑膜炎发作。长期站立、行走较多的人群相对更易患踝关节滑膜炎。 2.表现:脚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按压关节周围有压痛。 如果一觉醒来脚踝像扭到了一样,应注意休息,避免继续活动加重损伤。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肿胀明显、活动受限严重、发热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踝关节X线、血尿酸、类风湿因子等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若出现这种情况,由于儿童表述可能不准确,更需要仔细观察其活动情况,及时就医排查;孕妇出现这种情况,要考虑到孕期身体变化等因素,谨慎选择检查和治疗方法。

    2025-10-15 14:35:27
  • 发现手筋扭伤应该如何进行治疗

    手筋扭伤急性期要让受伤手部休息、48小时内冰敷、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缓解期48小时后热敷且疼痛减轻后渐开展康复锻炼,儿童需家长密切监督休息等,老年人康复要循序渐进,孕妇优先非药物保守治疗,若手筋扭伤后疼痛剧烈等严重则需及时就医排查骨折等严重情况。 一、急性期处理 1.休息:立即让受伤手部停止活动,避免进一步加重损伤,尽量保持手部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例如避免提拿重物等。 2.冰敷:受伤后的48小时内,可使用冰袋或冷敷毛巾对扭伤部位进行冰敷,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冰敷能够通过降低局部温度,收缩血管,减少炎症渗出,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需注意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可包裹毛巾后再进行冰敷。 3.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对扭伤部位进行适当加压包扎,起到限制肿胀进一步发展的作用,但包扎力度要适中,避免过紧影响手部血液循环。 4.抬高患肢:将受伤的手部抬高至高于心脏水平的位置,利用重力作用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手部肿胀。 二、缓解期处理 1.热敷:受伤48小时后,可改用温水毛巾或热敷袋对扭伤部位进行热敷,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数次。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缓解疼痛和肿胀。 2.康复锻炼:在疼痛有所减轻后,逐渐开始进行手部的康复锻炼。例如进行简单的握拳、伸展等动作,从轻微的活动量开始,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强度和范围,但要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再次损伤。康复锻炼有助于恢复手部的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手筋扭伤时,家长需密切监督其休息,避免儿童进行剧烈的手部活动。由于儿童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仍需注意康复锻炼的适度性,且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同时要防止儿童因不适而过度抓挠受伤部位。 2.老年人:老年人手筋扭伤后恢复相对较慢,康复锻炼需更加循序渐进,可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同时要关注老年人是否合并有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康复过程中要避免因活动不当引发其他健康问题,若有基础疾病需在医生综合评估下进行相应处理。 3.孕妇:孕妇手筋扭伤时,优先采用非药物的保守治疗方法,如休息、冰敷、适当抬高患肢等。由于孕妇用药需谨慎,应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的药物,若疼痛等症状较重需就医时,要告知医生妊娠情况,由医生权衡利弊后进行适当处理。 四、及时就医的情况 若手筋扭伤后出现疼痛剧烈、肿胀明显难以消退、手部活动严重受限或伴有畸形等情况,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以排除骨折、韧带严重损伤等其他严重情况,避免延误病情。

    2025-10-15 14:32:44
  • 屁股难受,双腿抬起屁股不碰床就缓解是怎么回事

    屁股难受且双腿抬起可缓解可能由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臀部肌肉劳损等导致,中青年长期伏案缺乏运动易出现相关问题需避免久保持同一姿势加强锻炼,孕妇孕周增腰椎负担重要合理控体重避免久站久坐,儿童出现要警惕外伤史伴下肢异常尽早就医,出现症状应避免长时间站立久坐调整体位观察,频繁或加重需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情况优先非药物干预改善。 一、可能的原因分析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因退变、损伤等原因发生突出,压迫周围神经根。当双腿抬起时,腰部前凸减小,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减轻,从而缓解屁股部位的难受感。长期久坐、腰部外伤史等人群易高发,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年龄增长会增加椎间盘退变风险。 (二)坐骨神经痛 多由坐骨神经受周围组织(如突出椎间盘、增生骨质等)压迫或自身炎症刺激引起。双腿抬起时,坐骨神经的张力状态改变,压迫或刺激减轻,屁股难受得以缓解。长期保持不良姿势、有腰椎病变基础的人群更易出现,年龄因素会影响神经组织的耐受及病变发生概率。 (三)臀部肌肉劳损 长期久坐、过度劳累等导致臀部肌肉疲劳、劳损,局部代谢产物堆积刺激神经末梢引起难受。双腿抬起时,臀部肌肉处于相对放松状态,堆积的代谢产物对神经的刺激减轻,难受感缓解。经常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的人群高发,不同年龄段因活动量差异发病率有别。 二、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中青年人群 长期伏案工作、缺乏运动者易出现腰椎间盘突出或臀部肌肉劳损。需注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时起身活动腰部及臀部,加强腰背肌和臀部肌肉锻炼,如小燕飞等动作,以增强腰部及臀部肌肉力量,预防症状反复。 (二)孕妇 随着孕周增加,腰椎负担加重,易出现腰椎相关问题导致屁股难受。应注意合理控制体重,避免久站久坐,休息时可适当采取舒适体位,如侧卧位并在双腿间垫软枕,减轻腰部压力,若症状明显需及时就医评估。 (三)儿童 儿童出现此情况需警惕外伤史导致的腰椎或臀部相关问题,如外伤后未规范处理引发后续不适。家长需留意儿童近期是否有腰部或臀部外伤,若伴随下肢活动异常等表现,应尽早带儿童就医检查,排查骨骼、神经等方面问题。 三、应对建议 出现屁股难受且双腿抬起可缓解的情况,首先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尝试通过调整体位(如双腿抬起)观察症状变化。若症状频繁出现或逐渐加重,建议及时就医,通过腰椎影像学检查(如腰椎CT、MRI等)明确腰椎间盘、神经等情况,以便针对性采取进一步诊疗措施,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手段,如物理治疗等改善症状。

    2025-10-15 14:31:2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