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荣

中日友好医院

擅长:股骨头坏死诊治及髋、膝关节微创人工关节置换术,对髋、膝、脊柱等范畴疑难少见病有丰富临床诊治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李子荣,男,骨科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骨科显微外科(修复)学组副组长,博士生导师。原中日友好医院大外科主任、骨科主任、骨坏死与关节保留重建中心主任,中华骨科学会关节组委员、北京市SARS骨坏死诊疗专家组组长,中华关节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等十二本专业杂志常务编委、编委。1969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6年制本科,1981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骨科专业。曾在日本、美国等地长短期研修关节外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联合攻关项目7项,培养博士生13名,博士后1名,硕士生8名。在国外及国内主要专业杂志发表论文110篇,主编髋关节外科学等2部,参编专业书籍12部。 主持的“激素性骨坏死基础与临床研究”被评为200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第二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展开
个人擅长
股骨头坏死诊治及髋、膝关节微创人工关节置换术,对髋、膝、脊柱等范畴疑难少见病有丰富临床诊治经验。展开
  • 滑膜炎能跑步运动吗

    滑膜炎急性期不建议跑步,缓解期可谨慎考虑适度慢跑,需满足炎症基本控制、关节功能基本恢复等条件,且有好处和注意事项,儿童和老年滑膜炎患者跑步运动有特殊情况,要根据不同时期和自身情况综合判断,遵循医生建议。 滑膜炎缓解期可谨慎考虑适度慢跑 1.需满足的条件 炎症基本控制: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明显减轻,经过医生评估病情处于相对稳定的缓解期。一般来说,通过休息、物理治疗等措施后,关节的炎症指标如血常规中白细胞、C反应蛋白等恢复至接近正常范围,且关节的肿胀程度明显消退。 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关节的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不影响基本的屈伸等活动。例如膝关节滑膜炎缓解期,膝关节能够正常弯曲到90°以上,伸直无明显受限等。 2.适度慢跑的好处及注意事项 好处:适度慢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腿部肌肉力量,比如通过慢跑锻炼股四头肌等膝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肉力量增强后可以更好地稳定膝关节,有助于减轻关节的负担,对滑膜炎的恢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有研究表明,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关节滑液的正常循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输送和代谢废物的排出。 注意事项:慢跑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5-30分钟左右,速度也不宜过快,以自身感觉不到明显关节疼痛、不适为准。同时,要选择合适的场地,避免在不平整的路面上跑步,减少对关节的不良冲击。而且在慢跑前后要进行充分的热身和放松活动,热身可以进行5-10分钟的慢走、关节屈伸等活动,让身体和关节逐渐进入运动状态;放松活动可以进行简单的拉伸,如腿部肌肉的拉伸等,帮助缓解肌肉疲劳,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不同人群滑膜炎跑步运动的特殊情况 儿童滑膜炎患者 儿童滑膜炎可能与感染、创伤等因素有关,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关节结构和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如果是儿童滑膜炎,在缓解期想要进行慢跑等运动,更要谨慎。一般建议先咨询儿科医生,医生会根据儿童滑膜炎的具体病因、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来评估是否可以进行慢跑。而且儿童在运动过程中家长要密切关注其关节的反应,一旦出现疼痛、肿胀等不适要立即停止运动。 老年滑膜炎患者 老年人本身关节就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变,滑膜炎可能会加重关节的退变情况。老年滑膜炎患者在缓解期考虑慢跑时,要更加严格把控运动强度和时间。需要确保关节没有明显的僵硬、疼痛等不适时再进行适度慢跑,并且最好在家人陪同下进行,以防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同时,要注意选择对关节冲击小的场地,如塑胶跑道等。 总之,滑膜炎患者是否能跑步运动要根据滑膜炎的不同时期以及自身的具体情况来综合判断,不能一概而论,遵循医生的专业建议是非常重要的。

    2025-10-11 12:28:17
  • 咬合关节响怎么办

    咬合关节响即颞下颌关节弹响,常见原因有咀嚼习惯、关节结构异常、炎症因素等,可通过改变生活习惯(调整咀嚼和张口习惯)、物理治疗(热敷、按摩)、就医检查与治疗(及时就诊、针对性治疗)来应对,要关注不同人群特点采取相应措施以缓解和治疗。 一、原因分析 咬合关节响即颞下颌关节弹响,其常见原因包括: 咀嚼习惯:长期单侧咀嚼、经常大张口(如啃食硬物、长时间大张口打哈欠等),会增加颞下颌关节的负荷,导致关节弹响。例如,有研究发现长期单侧咀嚼的人群颞下颌关节弹响发生率高于双侧均衡咀嚼者。 关节结构异常:颞下颌关节盘移位、关节骨质增生等结构上的改变可引起弹响。年轻人可能因外伤等导致关节结构异常出现弹响,中老年人则可能因关节退变出现此类情况。 炎症因素:颞下颌关节周围的炎症,如关节炎等,也可能引发关节弹响,炎症会导致关节组织的病变和功能紊乱。 二、应对措施 (一)改变生活习惯 调整咀嚼习惯:避免单侧咀嚼,尽量双侧均衡咀嚼食物,减少啃食硬物,进食时细嚼慢咽。对于儿童来说,家长应引导其双侧咀嚼,防止因单侧咀嚼导致颞下颌关节发育异常;成年人则要注意自身咀嚼习惯的纠正。 控制张口程度:避免长时间大张口,打哈欠时尽量用手托住下颌,减少对颞下颌关节的过度牵拉。比如,在乘坐交通工具时,不要长时间大张口讲话等。 (二)物理治疗 热敷:可以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颞下颌关节区域,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关节周围肌肉的紧张,减轻弹响症状。儿童热敷时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成年人热敷温度可稍高,但也应适中。 按摩:轻轻按摩颞下颌关节周围的肌肉,如用手指轻柔地从耳前向脸颊方向按摩咀嚼肌,每次按摩5-1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儿童按摩时更要轻柔,防止造成关节损伤。 (三)就医检查与治疗 及时就诊:如果关节弹响伴有疼痛、张口受限等症状,应及时到口腔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的检查,如口腔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线、CT或MRI等)来明确病因。对于儿童出现颞下颌关节弹响且伴有张口受限等情况,更要及时就医,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早期干预很重要;成年人若弹响持续不缓解或症状加重,也需尽快就诊。 针对性治疗:如果是关节盘移位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关节复位等治疗;若是炎症引起,可能会使用抗炎药物等进行治疗。医生会根据具体病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对于咬合关节响的情况,要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要关注不同人群的特点,如儿童和成年人在处理方式上有所不同,以达到较好的缓解和治疗效果。

    2025-10-11 12:25:31
  • 良性骨肿瘤会遗传吗

    部分良性骨肿瘤有遗传倾向,如多发性骨软骨瘤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而多数常见良性骨肿瘤如骨样骨瘤、单纯性骨囊肿等无明确遗传证据;不同年龄、性别下良性骨肿瘤遗传相关有不同特点,生活方式不改变遗传特性但健康生活方式利于骨骼健康,有家族遗传病史者属高危人群需更频密骨骼检查。 一、良性骨肿瘤的遗传相关性 (一)部分良性骨肿瘤存在一定遗传倾向 某些良性骨肿瘤具有遗传易感性,例如多发性骨软骨瘤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致病基因等遗传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患者携带特定的基因突变,使得机体在骨发育等过程中出现异常,从而导致多发性骨软骨瘤的发生。 (二)并非所有良性骨肿瘤都遗传 大多数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如骨样骨瘤、单纯性骨囊肿等,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其具有遗传性。骨样骨瘤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局部骨组织的异常代谢、血管因素等有关;骨囊肿的发生可能与骨内血管异常、局部血肿机化等因素相关,这些因素并非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 二、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下良性骨肿瘤遗传相关的特点 (一)年龄因素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如果家族中有良性骨肿瘤的遗传病史,那么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骨骼情况。因为遗传性良性骨肿瘤可能在生长发育阶段就逐渐表现出症状,例如多发性骨软骨瘤病患儿可能在儿童期就发现骨骼上出现异常的骨性突起。而对于成年人,若有家族遗传相关良性骨肿瘤病史,也需要定期进行骨骼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病变。 (二)性别因素 目前没有明确证据表明良性骨肿瘤的遗传相关性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若家族中有相关遗传病史,都有一定的遗传风险概率,只是具体的发病情况可能因个体差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但遗传倾向本身不存在性别特异性的本质区别。 (三)生活方式与遗传的关联 生活方式一般不会改变良性骨肿瘤的遗传特性,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骨骼的健康状况。例如,长期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骨骼的代谢,但这与良性骨肿瘤的遗传因素是相对独立的。不过,对于有遗传倾向的人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骨骼的正常状态,降低骨骼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间接对可能因遗传因素导致的良性骨肿瘤相关骨骼问题起到一定的预防和改善作用。 (四)病史因素 有良性骨肿瘤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相比没有家族病史的人群,其发生良性骨肿瘤的风险更高。在进行健康监测时,需要更加频繁地进行骨骼相关的检查,如X线、CT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良性骨肿瘤病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025-10-11 12:22:14
  •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是什么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是罕见慢性滑膜病变,发病机制不明,病理有滑膜绒毛结节增生及含铁血黄素沉积,临床表现为不同年龄关节疼痛肿胀等,影像学有X线、CT、MRI表现,靠临床表现、影像及病理诊断,治疗分手术和保守,儿童及老年患者治疗有特殊注意事项。 发病机制 目前其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可能与滑膜的异常增殖、炎症反应以及含铁血红素的沉积等有关。有研究认为可能与染色体异常等因素相关,导致滑膜细胞不断增殖并出现一系列病理改变。 病理表现 大体病理上可见滑膜呈绒毛状或结节状增生,病变组织通常呈棕褐色,这是由于含铁血黄素沉积所致。镜下观察可见大量滑膜细胞增生,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以及含铁血黄素颗粒沉着。 临床表现 年龄与性别: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人群,性别差异不十分显著,但有研究显示男性略多见。 症状:病变关节多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表现。疼痛程度不一,早期可能较轻,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加重。肿胀往往是由于滑膜增生、关节积液等引起,关节活动受限则与疼痛、滑膜增生影响关节正常活动有关。部分患者可触及关节周围的结节。 影像学表现 X线: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见关节周围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可能变窄,晚期可出现骨质破坏等表现。 CT:能更清晰地显示骨质破坏情况以及滑膜增生的范围等,有助于评估病情。 MRI:对PVN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显示滑膜增厚、结节形成以及关节内的异常信号,能较好地反映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诊断 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通过关节镜下获取滑膜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可明确诊断。 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等。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如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等,尽可能彻底切除病变滑膜以缓解症状、防止病情复发。保守治疗主要用于症状较轻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包括药物对症治疗等,但保守治疗往往难以根治疾病。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患PVNS时,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需更加谨慎。手术时要充分考虑对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尽量选择对生长影响较小的手术方式。术后要密切关注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骨骼的生长情况,定期进行复查,根据恢复情况调整后续治疗方案。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时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充分权衡手术利弊。保守治疗时要注意药物对其他基础疾病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药物对症处理关节症状,同时要加强关节的护理,预防关节进一步损伤。

    2025-10-11 12:19:49
  • 关节炎早期症状是什么

    关节炎早期可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和活动受限等表现,其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儿童关节炎与老年人关节炎表现有差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等生活方式及有既往关节外伤史等病史者更易出现相关症状。 年龄因素:儿童关节炎疼痛可能因玩耍时受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需关注儿童活动后关节不适情况;老年人骨关节炎导致的关节疼痛可能与长期关节磨损有关。 生活方式: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者,关节过度使用易引发早期关节炎疼痛;缺乏运动者关节灵活性差,也可能在活动时出现关节疼痛。 病史:有既往关节外伤史者,后期发生关节炎出现疼痛的风险相对较高。 关节肿胀 表现:关节周围组织出现肿胀,可观察到关节部位较正常时增粗。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早期可能出现手指关节肿胀,皮肤可略显饱满;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肿胀可能伴有局部皮肤温度轻度升高。 年龄因素:儿童关节炎肿胀可能因感染等因素引起,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关节肿胀同时可能伴有关节活动受限;老年人体质较弱,关节肿胀恢复相对缓慢。 生活方式:经常进行关节过度活动的人,易出现关节肿胀;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生活的人,关节肿胀发生几率可能增加。 病史: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者,出现关节肿胀的可能性更大,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伴有关节肿胀。 关节僵硬 表现:早晨起床或长时间休息后,关节出现僵硬感,活动后可逐渐缓解。比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晨起时手指关节僵硬,称为“晨僵”,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可持续数十分钟甚至更长时间;骨关节炎患者也可能出现关节僵硬,活动后稍有改善,但不如类风湿关节炎典型。 年龄因素:老年人关节僵硬相对更常见,与关节退变有关;儿童关节僵硬可能因生长发育或疾病因素引起,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可能出现晨起关节僵硬。 生活方式:长期保持同一姿势工作的人,关节僵硬情况可能更明显;缺乏热身运动就进行剧烈活动的人,也易出现关节僵硬。 病史:有类风湿关节炎家族史者,出现关节僵硬等早期症状需警惕。 关节活动受限 表现:关节活动范围较正常减少,如原本能完全弯曲的手指,早期关节炎时可能弯曲程度变小;膝关节关节炎患者可能出现下蹲、伸直等活动受限。 年龄因素:儿童关节活动受限可能影响其正常的运动功能发展,如无法完成正常的跑跳动作;老年人因关节退变导致活动受限,会影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上下楼梯等。 生活方式:长期不活动的人关节灵活性差,易出现活动受限;过度活动关节的人,可能因关节损伤导致早期活动受限。 病史:有过关节骨折等病史者,后期可能出现关节活动受限的情况。

    2025-10-11 12:17:0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