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荣

中日友好医院

擅长:股骨头坏死诊治及髋、膝关节微创人工关节置换术,对髋、膝、脊柱等范畴疑难少见病有丰富临床诊治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李子荣,男,骨科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骨科显微外科(修复)学组副组长,博士生导师。原中日友好医院大外科主任、骨科主任、骨坏死与关节保留重建中心主任,中华骨科学会关节组委员、北京市SARS骨坏死诊疗专家组组长,中华关节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等十二本专业杂志常务编委、编委。1969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6年制本科,1981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骨科专业。曾在日本、美国等地长短期研修关节外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联合攻关项目7项,培养博士生13名,博士后1名,硕士生8名。在国外及国内主要专业杂志发表论文110篇,主编髋关节外科学等2部,参编专业书籍12部。 主持的“激素性骨坏死基础与临床研究”被评为200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第二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展开
个人擅长
股骨头坏死诊治及髋、膝关节微创人工关节置换术,对髋、膝、脊柱等范畴疑难少见病有丰富临床诊治经验。展开
  • 屁股骨折有什么症状

    屁股骨折会引发疼痛、肿胀、淤血、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骨折还可能出现畸形,不同年龄和性别患者在这些症状的表现及影响上存在一定差异,如儿童骨折后对发育影响大,老年人恢复慢且活动受限影响生活自理等。 疼痛性质:多为刺痛、胀痛或持续的钝痛等,疼痛会持续存在,不会轻易缓解,活动或触碰会使疼痛加重。 肿胀 表现:受伤部位会出现肿胀现象,这是因为骨折后局部血管破裂出血,以及组织损伤引发的炎症反应导致液体渗出,使得受伤臀部组织肿胀。肿胀程度会因骨折的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严重的骨折可能会导致肿胀较为明显,皮肤可能会有紧绷感。在不同年龄段中,儿童的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骨折后肿胀的基本机制相同,只是恢复速度可能相对较快;老年人由于血液循环相对较差,肿胀消退可能会更慢一些。 淤血 出现情况:受伤部位周围可能会出现淤血斑,这是由于骨折导致的皮下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渗透到皮下组织形成。淤血的颜色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变化,初期可能呈暗红色或紫红色,随后逐渐变淡。对于不同性别患者,淤血的表现并无本质差异,但在特殊人群中需注意观察,比如老年人可能因为皮肤较薄,淤血更容易被察觉,而儿童由于皮肤相对较嫩,淤血的呈现可能也有其特点。 活动受限 具体表现:患者会出现明显的活动受限,无法正常站立、行走或坐下等。因为屁股骨折后,臀部的骨骼结构遭到破坏,肌肉、韧带等组织也受到损伤,导致肢体的正常运动功能受到限制。在年龄方面,儿童骨折后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行走和坐姿发育;老年人本身行动相对不便,屁股骨折后活动受限会进一步影响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增加跌倒等其他风险的可能性。性别差异在活动受限方面主要体现在不同性别患者因自身身体状况和日常活动习惯不同,恢复活动能力的进程可能略有不同,但核心是活动受限这一表现。 畸形(严重骨折时) 外观表现:严重的屁股骨折可能会出现畸形,比如受伤臀部的外形与正常一侧相比发生改变,可能出现局部的突起或凹陷等情况。这种畸形是由于骨折断端移位明显导致的。对于儿童,严重骨折出现畸形时需要特别重视,因为儿童的骨骼还在发育过程中,畸形可能会对后续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老年人严重骨折出现畸形也会极大地影响其身体的正常功能和生活质量,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2025-10-11 11:28:02
  • 怎样判断手腕是否骨折

    手腕骨折可通过观察症状表现(疼痛、肿胀、畸形、异常活动)、体格检查(压痛、叩击痛)及影像学检查(X线、CT、MRI)来诊断,X线是常用方法,CT用于复杂情况,MRI在需评估软组织时用。 肿胀:受伤部位会出现肿胀,这是因为骨折处出血及周围组织损伤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液渗出。肿胀程度可能因骨折的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年轻人新陈代谢相对较快,可能肿胀消退相对稍快,但如果有基础疾病影响血液循环,如糖尿病患者,肿胀可能更难消退且恢复时间更长。 畸形:严重的手腕骨折可能会出现手腕部的畸形,比如手腕的形状与正常侧明显不同,出现弯曲、缩短或扭曲等异常形态,这种情况在暴力骨折等严重损伤中较为常见,但不同个体因骨折类型等因素畸形表现会有差异。 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手腕不能活动的部位出现异常活动,即骨折部位出现不正常的屈伸、旋转等活动,这是骨折的重要体征之一,但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判断,避免自行错误判断而加重损伤。 进行体格检查 压痛:医生会按压手腕的各个部位,骨折处通常会有明显的压痛,通过压痛的位置可以初步判断骨折的大致部位。不同年龄人群对压痛的敏感程度可能不同,儿童可能因表述不清需要更细致的检查来发现压痛情况。 叩击痛:对于手腕骨折,有时会进行叩击痛的检查,比如叩击手掌,骨折处会出现疼痛,这有助于辅助判断是否有骨折。 借助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判断手腕是否骨折的常用方法。通过X线可以清晰地看到手腕骨骼的形态,明确是否有骨折线、骨折的部位、类型等。不同年龄的人群进行X线检查时需要注意辐射剂量的合理控制,儿童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要谨慎权衡检查的必要性和辐射风险。X线能发现大多数明显的骨折情况,但对于一些无明显移位的轻微骨折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 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手腕骨折,尤其是X线难以清晰判断的情况,CT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骨骼结构信息,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骨折,比如能发现一些细微的骨折线或判断骨折块的移位情况等。 磁共振成像(MRI):在某些情况下,如怀疑有手腕部软组织损伤合并骨折时,MRI可以同时评估骨骼和周围软组织的情况,但一般不是初步判断手腕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不过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骨折或需要更全面评估损伤范围时会用到。

    2025-10-11 11:24:39
  • 人工关节置换术痛苦吗

    人工关节置换术时患者通常无痛,术后麻醉药效消退后会渐感疼痛,术后1-3天较明显,可通过镇痛泵等控制,术后1周左右疼痛渐减,2-3周可戴辅助器具康复锻炼,此阶段疼痛来自创口恢复等,不同年龄、性别、病史患者恢复有差异,需个体化处理保障良好恢复。 术后疼痛管理及恢复过程中的疼痛情况 术后短期疼痛:术后麻醉药效消退后,患者会逐渐感觉到疼痛。一般来说,术后1-3天是疼痛较为明显的阶段。此时的疼痛主要是手术创伤引起的,程度因人而异,与患者的痛阈、手术范围等因素有关。例如,对于痛阈较低的患者,可能会感觉疼痛较为剧烈;而手术范围较大的患者,如髋关节置换术范围相对较大的患者,疼痛可能会比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稍明显一些。通过有效的疼痛管理措施,如使用镇痛泵、口服或静脉注射镇痛药物等,可以较好地控制疼痛。镇痛泵可以持续向体内泵入镇痛药物,使术后疼痛处于较为可控的水平。 术后中长期疼痛:术后1周左右,疼痛会逐渐减轻。在术后2-3周,患者一般可以在佩戴辅助器具(如拐杖等)的情况下逐渐开始康复锻炼。此阶段疼痛主要来自于手术创口的恢复以及关节周围组织的修复过程。康复锻炼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肌肉酸痛等情况,但这种疼痛是在可耐受范围内的,而且随着康复锻炼的进行,关节功能逐渐恢复,疼痛也会进一步减轻。不同年龄的患者恢复速度略有不同,一般年轻患者恢复相对较快,疼痛缓解也更迅速;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恢复时间可能稍长,疼痛持续时间可能会比年轻患者稍长一些,但通过规范的康复治疗,大多都能得到良好的缓解。女性患者在术后恢复过程中,如果存在激素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在心理上对疼痛的感知略有不同,但在疼痛管理上与男性患者并无本质差异。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术后恢复相对更需关注血糖控制等情况,因为高血糖可能会影响创口愈合,间接影响疼痛恢复进程;而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疼痛管理中使用镇痛药物时需更加谨慎,要考虑药物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总之,人工关节置换术过程中患者一般不会感觉到疼痛,术后通过合理的疼痛管理和康复锻炼,疼痛会逐渐得到控制和缓解,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接受相应的个体化处理以保障良好的恢复效果。

    2025-10-11 11:22:02
  • 怎么判断肩周炎

    肩周炎的诊断需综合多方面情况,症状表现为肩关节疼痛昼轻夜重且可放射、活动受限;体格检查包括压痛检查及肩关节活动度检查;影像学检查有X线可排除骨骼病变、MRI能清晰显示软组织病变;还需结合病史,如肩部外伤史、长期肩部固定等。 一、症状表现 肩周炎患者常见的症状有肩关节疼痛,疼痛可逐渐加重,昼轻夜重,部分患者疼痛可向颈部、肘部放射;肩关节活动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等活动受限较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连梳头、穿衣等简单动作都难以完成。不同年龄段人群症状可能有一定差异,比如老年人群由于机体退变等因素,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且恢复相对较慢;而年轻人群若因外伤等因素引发肩周炎,可能在受伤后较快出现上述症状。长期伏案工作、肩部受伤史等生活方式或病史的人群,患肩周炎的风险相对较高,出现相关症状时需警惕。 二、体格检查 1.压痛检查:医生会检查肩部周围的压痛部位,肩周炎患者常可在肩峰下、喙突、肱二头肌长头腱等部位发现明显压痛。不同个体压痛部位可能略有差异,这与肩周炎的具体病理变化部位相关。 2.肩关节活动度检查:测量肩关节的外展、前屈、后伸、内旋、外旋等活动范围,肩周炎患者上述活动范围会明显小于正常范围,通过准确测量活动度可以量化判断肩关节受限程度。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早期X线检查可能无明显异常,中晚期可能出现肩关节周围骨质疏松、冈上肌肌腱钙化等表现,可用于排除其他肩部骨骼病变,如骨折、肿瘤等。不同年龄人群X线表现可能有一定特点,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本身较常见,需注意与肩周炎导致的骨质疏松相鉴别。 2.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病变情况,如肩关节囊增厚、肩袖损伤、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对于早期诊断肩周炎以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对于有肩部外伤史或症状不典型的患者,MRI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和病情。 四、结合病史综合判断 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也很重要,比如是否有肩部外伤、长期肩部固定、颈椎病等病史。有肩部外伤史的患者,在受伤恢复后出现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需考虑肩周炎的可能;长期肩部固定的患者,由于肩部缺乏运动,容易引发肩周炎,出现相应症状时要结合病史进行综合判断。

    2025-10-11 11:17:22
  • 有颈椎病的人枕头高一些好

    颈椎病患者枕头高度并非越高越好,合适高度与肩宽适应,仰卧8-15厘米、侧卧约10-15厘米,过高或过低枕头均会对颈椎病产生不良影响,不同人群选择枕头有不同注意事项,如年轻人关注材质和避免不良生活方式,老年人注重舒适度,女性重功能,儿童选适合低枕保障颈椎发育。 不合适枕头高度对颈椎病的不良影响 过高枕头:当枕头过高时,颈椎会处于过度前屈状态,使得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甚至反曲,长时间如此会导致颈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处于紧张状态,加重颈椎间盘的压力,容易引发颈部疼痛、僵硬等症状,还可能导致神经根受压,出现上肢麻木、疼痛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表现。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使用过高枕头的人群,颈椎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使用合适高度枕头的人群。 过低枕头:枕头过低会使头部过度后仰,同样会破坏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使得颈椎后方的肌肉、韧带等被过度牵拉,也会引起颈部不适,还可能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导致头晕等症状。 不同人群的枕头选择注意事项 年轻人:年轻人如果有颈椎病倾向或已患颈椎病,除了关注枕头高度外,还应注意枕头的材质。建议选择具有一定弹性、透气性好的枕头材质,如记忆棉材质,它可以根据颈椎的形状进行适度变形,更好地贴合颈部曲线,提供良好的支撑。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等不良生活方式,因为年轻人往往工作中使用电子设备较多,长期低头易加重颈椎负担。 老年人:老年人的颈椎可能存在退变等情况,选择枕头时除了考虑高度和材质外,更要注重枕头的舒适度。可以选择稍微偏硬一些但又不失柔软的枕头,以更好地维持颈椎的稳定性。另外,老年人如果同时患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等,不合适的枕头高度可能会影响血压等情况,所以更要谨慎选择合适高度的枕头。 女性:女性在选择枕头时除了考虑上述因素外,可能还会关注枕头的外观等,但更重要的是功能。要确保枕头高度能满足颈椎生理曲度维持的需求,避免因为追求美观而选择不适合的枕头,从而加重颈椎问题。 儿童:儿童的颈椎处于发育阶段,一般不建议使用过高或过低的枕头,选择适合儿童颈椎生理曲度的低枕即可,材质也应选择柔软、舒适且透气的,以保障儿童颈椎的正常发育,避免因枕头不合适影响颈椎的生长发育。

    2025-10-11 11:14:0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