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荣

中日友好医院

擅长:股骨头坏死诊治及髋、膝关节微创人工关节置换术,对髋、膝、脊柱等范畴疑难少见病有丰富临床诊治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李子荣,男,骨科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骨科显微外科(修复)学组副组长,博士生导师。原中日友好医院大外科主任、骨科主任、骨坏死与关节保留重建中心主任,中华骨科学会关节组委员、北京市SARS骨坏死诊疗专家组组长,中华关节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等十二本专业杂志常务编委、编委。1969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6年制本科,1981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骨科专业。曾在日本、美国等地长短期研修关节外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联合攻关项目7项,培养博士生13名,博士后1名,硕士生8名。在国外及国内主要专业杂志发表论文110篇,主编髋关节外科学等2部,参编专业书籍12部。 主持的“激素性骨坏死基础与临床研究”被评为200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第二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展开
个人擅长
股骨头坏死诊治及髋、膝关节微创人工关节置换术,对髋、膝、脊柱等范畴疑难少见病有丰富临床诊治经验。展开
  • 膝盖痛有什么缓解方法

    膝盖疼痛时需休息制动避免过度使用受伤膝盖急性期更要制动,物理治疗急性期冷敷48小时后热敷,专业人员按摩拉伸,药物可在医生指导下用非甾体抗炎药,生活中管理体重选合适鞋具,儿童避免过度剧烈运动运动前充分热身,老人避长时间站立行走可游泳并补钙,运动员需专业人士指导康复训练治疗。 一、休息与制动膝盖疼痛时需避免过度使用受伤膝盖,适当休息以缓解症状,例如减少长时间行走、上下楼梯、深蹲等加重膝盖负担的活动,急性损伤期更应注意制动,可借助拐杖等辅助工具减轻膝盖压力。二、物理治疗1.冷敷与热敷急性期(通常为受伤后48小时内)可进行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膝盖,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能收缩血管减轻肿胀疼痛;48小时后若肿胀未明显缓解可转为热敷,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水袋敷,促进血液循环以帮助消肿。2.按摩与拉伸可由专业人员进行适度按摩来缓解膝盖周围肌肉紧张,如按摩股四头肌、腘绳肌等;进行针对性拉伸运动,像坐姿屈膝拉伸等,能增加膝关节灵活性,但动作需轻柔缓慢,避免加重损伤。三、药物辅助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炎症,如布洛芬等,需注意特殊人群用药禁忌,例如孕妇、有消化道溃疡病史者等使用时需谨慎。四、生活方式调整1.体重管理过重会增加膝盖关节负担,应通过合理饮食与运动控制体重至健康范围,减轻膝盖压力。2.选择合适鞋具穿着鞋底柔软、有良好支撑的鞋子,如运动鞋等,可缓冲行走时对膝盖的冲击力。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1.儿童儿童膝盖痛多与生长发育或运动损伤相关,要避免过度剧烈运动,运动前充分热身,若持续疼痛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骨骺损伤等问题。2.老年人老年人膝盖痛常见于骨关节炎等,需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可适当进行游泳等对膝盖关节压力小的运动,同时注意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以维持骨骼健康。3.运动员运动员膝盖痛需格外重视,应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开展康复训练与治疗,避免盲目继续高强度训练致损伤加重,同时需留意运动装备的合适性等。

    2025-10-20 12:51:34
  • 倒走对椎管狭窄有帮助吗

    倒走对椎管狭窄可能有一定积极作用,可调整脊柱周围肌肉力量平衡改善脊柱稳定性,但作用有限。倒走时要注意环境安全,时间强度适度,年龄大、平衡差、有严重神经压迫症状者需谨慎,儿童罕见椎管狭窄不建议随意倒走,年轻、椎管狭窄轻的患者可作为辅助锻炼方式,不能替代正规医疗诊治。 倒走时人体的姿势与正常行走不同,这种姿势改变可能会对椎管狭窄产生一定益处。正常行走时脊柱处于一种向前的生理曲度状态,而倒走时脊柱的受力和椎间盘、椎管内结构的力学环境会发生变化。有研究表明,倒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脊柱周围肌肉的力量平衡。例如,倒走时背部的伸肌等肌肉会参与更多的活动来维持身体平衡,长期适当的倒走锻炼可能有助于增强这些肌肉力量,从而对椎管狭窄相关的脊柱稳定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不过这种改善作用相对较为有限,不能单纯依靠倒走来治疗椎管狭窄。 倒走的注意事项及适用人群 对于椎管狭窄患者进行倒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倒走的环境要安全,避免有障碍物导致摔倒等意外情况。对于年龄较大、平衡能力较差的患者,倒走可能存在较大风险,容易发生跌倒损伤。另外,倒走的时间和强度要适度,一般建议从短时间开始,如每次5-10分钟,逐渐增加,以身体不感到过度疲劳为宜。如果在倒走过程中出现腰痛、下肢不适等症状加重的情况,应立即停止倒走。对于患有严重椎管狭窄、已经出现明显神经压迫症状(如下肢麻木、无力、行走距离明显缩短等)的患者,单纯倒走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需要结合其他更规范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物理治疗(如牵引、按摩等,但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甚至手术治疗等。同时,对于儿童椎管狭窄情况极为罕见,若有特殊情况也不建议随意进行倒走锻炼,因为儿童脊柱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倒走不当可能会影响脊柱正常发育。而对于年轻、身体状况较好且椎管狭窄程度较轻的患者,倒走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的锻炼方式,但不能替代正规的医疗诊治。

    2025-10-20 12:49:57
  • 腰椎穿刺定位方法

    腰椎穿刺定位分成人常选腰3-4间隙因终池无脊髓,儿童因脊髓发育未全熟多选腰4-5或腰5-骶1需依情况定,体表标志有髂嵴连线定位(双侧髂嵴最高点连线对第4腰椎棘突,依此推间隙)和腰椎棘突触摸定位,儿童穿刺要依年龄等严格定间隙且操作轻柔,特殊病史人群需结合病史及影像辅助定位避特殊区域保安全。 一、腰椎间隙选择 (一)成人常规定位 成人多选取腰3-4间隙进行腰椎穿刺,此间隙处蛛网膜下腔扩大形成终池,终池内无脊髓组织,在此处穿刺可降低损伤脊髓的风险,是临床常用的穿刺间隙。 (二)儿童特殊定位 儿童因脊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脊髓末端位置较成人低,通常选择腰4-5或腰5-骶1间隙进行穿刺,需依据儿童具体年龄及脊髓发育评估情况精准确定穿刺间隙,以保障穿刺安全。 二、体表标志定位法 (一)髂嵴连线定位 双侧髂嵴最高点连线对应的体表位置为第4腰椎棘突,以此为标志性定位点,向上或向下推移可确定相应的腰椎穿刺间隙,例如要定位腰3-4间隙,可在第4腰椎棘突上方寻找腰3-4间隙;若定位腰4-5间隙,则在第4腰椎棘突下方找寻。 (二)腰椎棘突触摸定位 通过徒手触摸腰椎棘突的方式来定位,从上往下依次触摸各腰椎棘突,依据目标穿刺间隙对应的棘突位置来精准确定穿刺点,操作时需轻柔且准确,避免因用力不当造成局部组织损伤。 三、不同人群特殊注意事项 (一)儿童群体 儿童脊髓末端位置低于成人,进行腰椎穿刺时更需严格依据儿童年龄、身高及脊髓发育影像学评估结果来确定穿刺间隙,穿刺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儿童反应,确保操作平稳、轻柔,最大程度降低对儿童脊髓等组织的潜在损伤风险。 (二)特殊病史人群 对于有腰椎手术史、腰椎畸形等特殊病史的患者,在进行腰椎穿刺定位时,需结合既往病史资料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可能需要借助CT等影像学手段辅助定位,以避开手术瘢痕、畸形部位等特殊区域,保障穿刺操作安全顺利进行,避免因定位不准确导致并发症发生。

    2025-10-20 12:47:46
  • 后交叉韧带断裂能自愈吗

    后交叉韧带断裂通常不能自愈,其起自胫骨髁间窝内侧、止于股骨内侧髁外侧面,主要限胫骨后移维膝稳定,断裂后自身难恢复,不干预致膝不稳等问题,治疗分非手术(少用)和手术(多采用,需考虑患者因素,手术用移植物重建恢复膝稳),需据具体情况采相应措施恢复膝功能与稳定。 一、后交叉韧带的解剖及功能特点 后交叉韧带起自胫骨髁间窝的内侧,止于股骨内侧髁的外侧面,主要作用是限制胫骨向后移位,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当膝关节受到强大的外力作用时,如车祸、高处坠落或剧烈运动中的扭转暴力等,容易导致后交叉韧带断裂。 二、无法自愈的原因 从组织学角度来看,韧带属于坚韧的纤维结缔组织,其自身修复能力较弱。后交叉韧带断裂后,断裂端不会像一些软组织那样通过自身的再生机制重新连接并恢复原有功能。断裂的韧带如果不进行干预,会导致膝关节不稳定,进而引起一系列问题,如长期的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半月板及软骨的损伤等,严重影响膝关节的功能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治疗方式的选择及相关考虑因素 1.非手术治疗:对于一些轻度的后交叉韧带断裂且膝关节稳定性影响不大的患者,可能会考虑保守治疗,如使用支具固定膝关节,限制膝关节的活动,促进局部炎症的消退等。但这种情况较为少见,因为后交叉韧带断裂往往会导致膝关节明显的不稳定,单纯保守治疗很难恢复其正常功能。 2.手术治疗:通常对于后交叉韧带断裂,多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韧带重建等。手术的选择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例如,年轻、活跃的患者由于需要恢复正常的运动功能,更倾向于手术重建后交叉韧带;而老年患者如果合并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手术风险较高时,需要谨慎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在手术过程中,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移植物来重建后交叉韧带,以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 总之,后交叉韧带断裂一般不能自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来恢复膝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

    2025-10-20 12:45:53
  • 膝盖痛如何缓解疼痛

    针对膝盖痛的处理方法包括休息与制动,让膝盖充分休息;冷敷与热敷,初期冷敷,48小时后热敷;物理治疗,如按摩、针灸、使用理疗仪器;药物辅助,儿童一般不用非甾体抗炎药,老年人谨慎使用;康复锻炼,进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等。 冷敷与热敷 冷敷:在膝盖疼痛初期,如24-48小时内,可使用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膝盖上,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充血肿胀,缓解疼痛。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尤其是儿童皮肤比较娇嫩,冷敷时间不宜过长。 热敷: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膝盖处,温度以感觉舒适为宜,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减轻疼痛。老年人血液循环相对较慢,热敷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 物理治疗 按摩:轻柔地按摩膝盖周围的肌肉,如股四头肌、腘绳肌等,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减轻膝盖的压力从而缓解疼痛。按摩时力度要适中,对于儿童要避免用力过大,老年人如果有关节炎等情况,按摩要更加轻柔。 针灸:针灸对于缓解膝盖疼痛有一定效果。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止痛的目的。但针灸需要由专业的医生操作,儿童进行针灸要特别谨慎,老年人如果有凝血功能障碍等问题要提前告知医生。 理疗仪器:如红外线照射、超声波治疗等。红外线照射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超声波治疗能够促进组织修复,减轻炎症,缓解膝盖疼痛。不同人群使用理疗仪器时要注意参数的调整,儿童和老年人要根据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强度。 药物辅助(仅提及药物名称)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可以缓解膝盖疼痛和炎症,但儿童一般不建议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可能存在的胃肠道等不良反应,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康复锻炼 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坐在椅子上或者平躺在床上,伸直腿,用力收缩股四头肌,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

    2025-10-20 12:44:3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