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荣

中日友好医院

擅长:股骨头坏死诊治及髋、膝关节微创人工关节置换术,对髋、膝、脊柱等范畴疑难少见病有丰富临床诊治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李子荣,男,骨科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骨科显微外科(修复)学组副组长,博士生导师。原中日友好医院大外科主任、骨科主任、骨坏死与关节保留重建中心主任,中华骨科学会关节组委员、北京市SARS骨坏死诊疗专家组组长,中华关节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等十二本专业杂志常务编委、编委。1969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6年制本科,1981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骨科专业。曾在日本、美国等地长短期研修关节外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联合攻关项目7项,培养博士生13名,博士后1名,硕士生8名。在国外及国内主要专业杂志发表论文110篇,主编髋关节外科学等2部,参编专业书籍12部。 主持的“激素性骨坏死基础与临床研究”被评为200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第二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展开
个人擅长
股骨头坏死诊治及髋、膝关节微创人工关节置换术,对髋、膝、脊柱等范畴疑难少见病有丰富临床诊治经验。展开
  • 全膝关节置换术可以使用多久

    全膝关节置换术假体使用寿命受多因素影响,约80%-90%患者假体可使用15-20年及更久,患者自身因素(年龄、体重、活动水平)、假体相关因素(假体设计、手术技术)、术后并发症因素(感染、假体松动)均会影响,需综合患者情况采取措施延长,术后密切随访处理问题。 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假体使用寿命的因素 患者自身因素 年龄:年轻患者由于活动量通常较大,假体承受的应力相对较高,可能会影响假体的使用寿命。例如,年轻的运动员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因为其日常活动中膝关节的磨损和受力情况与普通人群不同,假体磨损速度可能相对较快。而老年患者活动量相对较小,假体承受的应力相对较低,假体使用寿命相对可能更长一些,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还需综合其他因素考虑。 体重:体重过重的患者,膝关节所承受的负荷增大,会加速假体的磨损。研究表明,体重指数(BMI)较高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磨损的速度比正常体重患者快。比如BMI大于30的肥胖患者,膝关节在行走、站立等日常活动中承受的压力远高于正常体重患者,这会显著影响假体的使用寿命。 活动水平:如果患者在术后仍然保持高强度的运动或活动,如频繁进行剧烈的竞技运动等,会使假体受到过度的应力,从而缩短假体的使用寿命。相反,活动水平较低的患者,假体承受的应力相对较小,有利于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 假体相关因素 假体设计:不同的假体设计在材料、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其耐用性也不同。例如,采用更耐磨材料制作的假体,通常具有更好的耐用性。现代的一些全膝关节置换假体采用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耐磨材料,并且在假体的结构设计上进行了优化,如更合理的关节面匹配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假体的使用寿命。 手术技术:手术医生的操作技术水平对假体的使用寿命有重要影响。精准的手术操作能够确保假体的正确安装位置和良好的稳定性,减少假体周围的应力集中,从而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如果手术中假体安装位置不准确,可能会导致关节受力不均匀,加速假体的磨损和松动等问题。 术后并发症因素 感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如果发生感染,会严重影响假体的使用寿命。感染会导致假体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破坏假体周围的骨组织和软组织,进而使假体松动、失效。一旦发生感染,往往需要进行复杂的治疗,甚至可能需要取出假体,这会大大缩短假体的实际使用时间。 假体松动:假体松动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假体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假体松动的原因包括骨水泥固定不牢固、骨组织与假体之间的界面反应等。假体松动后,膝关节的稳定性遭到破坏,会进一步加速假体的磨损和周围组织的损伤,最终导致假体无法继续正常使用。 全膝关节置换术假体的使用寿命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在临床实践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尽可能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同时在术后要密切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影响假体使用寿命的问题。

    2025-10-15 15:18:36
  • 脚扭到了肿了怎么办

    脚扭到肿了后要立即停止活动休息,24-48小时内冷敷,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抬高患肢,严重时及时就医,恢复期适当康复训练且避免过早负重,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特殊关注。 一、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 脚扭到肿了后,首先要立刻停止导致脚部扭伤的活动,让受伤的脚得到充分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比如不要再走路、跑步或进行其他会加重脚部负担的动作,因为继续活动可能会使肿胀和损伤情况加重。对于儿童来说,要避免其继续玩耍等可能加重脚伤的行为,防止损伤进一步恶化。 二、进行冷敷 1.时间与方法:在脚扭伤后的24-48小时内,可进行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受伤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隔2-3小时冷敷一次。冷敷能够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渗出,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例如,可将冰袋用毛巾包裹后敷在脚踝处,注意不要直接把冰袋贴在皮肤上,以免冻伤。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冷敷时更要注意控制时间和温度,避免冻伤皮肤。 2.原理:冷敷促使局部血管收缩,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进而减轻局部的肿胀和疼痛,这是基于血管收缩减少渗出的生理学原理。 三、加压包扎 可以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的脚部进行加压包扎,这样能够进一步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包扎时要注意松紧适度,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达不到加压效果。比如将弹性绷带从脚的远端向近端进行包扎,保证受伤部位得到适当的压力。对于儿童,包扎时要轻柔,密切观察脚部血液循环情况,若发现脚部颜色发白、发麻等异常情况,应及时调整包扎松紧度。 四、抬高患肢 将受伤的脚抬高,高于心脏水平,这样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可以在脚下垫上枕头等物品。例如,坐在椅子上时,把受伤的脚放在另一个凳子上,使其高于心脏位置。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或儿童,要确保抬高患肢的姿势稳定且舒适,方便血液回流。 五、及时就医检查 如果脚扭伤后肿胀严重、疼痛剧烈、无法站立行走或怀疑有骨折等情况,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一般会通过体格检查、X线等检查来明确损伤的程度。比如,通过X线检查可以判断是否有骨折发生。对于儿童,由于其骨骼发育特点,更要重视及时就医,排除骨折等严重情况,避免延误治疗导致不良后果。 六、恢复期的注意事项 1.适当活动与康复训练:在肿胀和疼痛有所缓解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踝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例如,先进行小范围的踝关节缓慢屈伸动作,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强度。对于儿童,康复训练要在家长和医生的监护下进行,根据其年龄和恢复情况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 2.避免过早负重:在脚扭伤后的一段时间内,要避免受伤的脚过早负重,防止再次损伤。比如在伤后1-2周内尽量不要让受伤的脚着地行走,可借助拐杖等辅助器具。对于老年人,由于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更要严格遵循避免过早负重的原则,确保脚部充分恢复。

    2025-10-15 15:17:29
  • 怎样让手指关节变小

    手指关节大小主要受遗传等因素影响,若无疾病想让其变小可从健康生活方式调整,包括合理饮食(均衡营养、控盐)、适度运动(手部伸展及全身性运动如游泳),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减少手部过度劳损、注意保暖),若因疾病致关节变大则需针对原发病治疗,且要明白受多因素限制效果有限,需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一、正确认识手指关节大小的影响因素 手指关节的大小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同时也与骨骼结构、肌肉发育等有关。如果没有疾病因素,单纯想让手指关节变小可能较难从根本上改变,但可以通过一些方法从视觉上或结合健康生活方式来改善外观。 二、健康生活方式调整 (一)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如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橙子、菠菜等,维生素C等对维持结缔组织健康有一定作用)、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像鱼类、豆类等)。避免过度摄入高盐、高糖食物,因为高盐饮食可能导致身体水肿,若手指因水肿显得关节“大”,控制盐的摄入有助于减轻这种视觉上的影响。例如,每天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 (二)适度运动 进行手部的伸展运动,比如缓慢地将手指伸直、弯曲,每个动作保持几秒再放松,重复多次。还可以进行一些全身性的运动,像游泳,游泳时手部在水中运动能起到一定的拉伸手部肌肉和关节的作用,有助于保持手部关节周围肌肉的良好状态,从一定程度上改善手部外观。一般每周可进行3-5次游泳,每次30分钟左右。对于儿童来说,应在成人陪同下进行适度运动,避免运动损伤,且运动强度要适中,以不感到过度疲劳为宜。 三、避免不良生活习惯 (一)减少手部过度劳损 避免长时间重复性的手部动作,如长时间打字、编织等。如果因工作等原因需要长时间用手,要注意定时休息,活动手部,做简单的手部放松操。对于儿童,要避免让其过早进行过度精细且劳累的手部活动,比如长时间握笔写字等,要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防止手部关节因过度使用而出现不良的形态变化。 (二)注意手部保暖 寒冷可能会导致手部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长期可能对手部关节健康产生一定影响。注意手部保暖,尤其是在寒冷季节,可佩戴合适的手套等,保持手部温暖,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维持手部关节的正常状态,从视觉上让手指看起来更舒适。 四、疾病相关情况的处理 如果手指关节变大是由疾病引起的,如类风湿关节炎等,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规范治疗。但这类情况不属于单纯想让手指关节变小的范畴,而是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例如,类风湿关节炎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等综合治疗来控制病情发展,防止关节进一步受损变形。对于患有相关疾病的特殊人群,如儿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更要尽早诊断和规范治疗,以最大程度减少对手部关节发育等的不良影响。 总之,单纯想让手指关节变小可以从健康生活方式入手,但要明白受遗传等多种因素限制,效果可能有限,同时要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025-10-15 15:15:05
  •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严重吗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是常见运动损伤,严重性与损伤程度、是否合并其他结构损伤等相关,会致活动受限、增加继发损伤风险,不同人群受影响有差异,运动员等运动人群影响运动表现,中老年人群恢复慢且易早发骨关节炎,早期诊断及根据损伤程度选择合适治疗方式很重要,需评估处理以保障膝关节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前交叉韧带主要作用是限制胫骨向前过度移位,后交叉韧带主要限制胫骨向后过度移位。其严重性与多种因素相关,如损伤的程度(部分损伤还是完全断裂)、是否合并其他结构损伤等。 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活动受限:无论是前交叉韧带还是后交叉韧带损伤,都会导致膝关节的稳定性遭到破坏。患者会出现膝关节不稳的情况,在行走、上下楼梯、运动等过程中会感觉膝关节打软,严重影响日常活动能力。例如,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的患者,在快速变向或急停时,膝关节很难维持正常的位置,活动明显受限。 继发损伤风险:长期的膝关节不稳还会引起膝关节其他结构的继发性损伤,如半月板损伤、软骨损伤等。因为膝关节稳定性被破坏后,关节内的应力分布发生改变,半月板和软骨所承受的压力不均衡,随着时间推移,更容易出现磨损、撕裂等损伤,进一步加重膝关节的病变程度。 不同人群的差异 运动员等运动人群:对于专业运动员或经常参与高强度运动的人群,前后交叉韧带损伤会严重影响其运动表现,甚至可能导致其无法继续从事原本的运动项目。例如,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发生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后,若得不到妥善治疗和康复,很难再恢复到受伤前的竞技水平。 中老年人群:中老年人群如果发生前后交叉韧带损伤,除了会出现上述活动受限等问题外,由于其膝关节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变,损伤后恢复相对较慢,而且更容易出现膝关节过早退变,发展为骨关节炎的风险增加。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修复能力下降,损伤后的康复进程会受到一定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不佳会明显降低生活质量,影响日常的行走、起居等活动。 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 早期诊断:及时准确地诊断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非常关键。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MRI等)可以明确损伤的部位和程度。早期明确诊断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例如,MRI能够清晰地显示韧带的损伤情况,包括是部分撕裂还是完全断裂,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信息。 治疗选择:治疗方式的选择取决于损伤的程度等因素。部分损伤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康复训练等,但需要严格遵循康复计划;而对于完全断裂的情况,往往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交叉韧带修复或重建术等。及时的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降低后期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总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是较为严重的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合理的处理,以保障膝关节的功能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5-10-15 15:13:52
  • 屁股骨头痛怎么回事

    屁股骨头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肌肉骨骼相关原因包括久坐久站致肌肉疲劳、运动损伤、髋关节疾病如骨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神经相关原因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神经根、坐骨神经痛因坐骨神经受压或受刺激;其他原因包含感染性疾病如骨髓炎和肿瘤如良性的骨样骨瘤、恶性的骨肉瘤等。 一、肌肉骨骼相关原因 (一)久坐或久站 影响因素:长时间保持坐姿或站姿,会使臀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尤其是对于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群、长期站立工作的人群,如教师、售货员等。 具体情况:臀部的臀大肌等肌肉持续受力,容易导致肌肉疲劳,进而引起骨头周围的酸痛感。一般通过适当活动、改变姿势可缓解。 (二)运动损伤 年龄性别影响:年轻人运动时更易发生,男性在激烈运动中如篮球、足球等对抗性运动,女性在不恰当的运动姿势下都可能出现。 具体情况:如运动中突然的过度外展、内收或扭转臀部,可能造成髋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损伤,或导致坐骨结节滑囊炎等,引起屁股骨头痛。运动损伤后通常伴有局部压痛、活动受限等表现。 (三)髋关节疾病 骨关节炎: 影响因素:随着年龄增长,髋关节软骨逐渐磨损,中老年人更容易发病。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增加骨关节炎的发病风险。 具体情况:主要表现为髋关节疼痛、僵硬,疼痛可放射至臀部,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可缓解,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畸形、活动受限。 股骨头坏死: 影响因素:长期大量饮酒、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需长期使用)、创伤(如股骨颈骨折)等是常见诱因。 具体情况:早期可表现为臀部、腹股沟区疼痛,逐渐发展为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疼痛可呈间歇性或持续性。 二、神经相关原因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 年龄生活方式影响:多见于30-50岁人群,长期弯腰工作、久坐、重体力劳动者易患病。 具体情况:腰椎间盘退变、损伤等导致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可引起臀部放射性疼痛,同时伴有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咳嗽、打喷嚏时疼痛可能加重。 (二)坐骨神经痛 影响因素:坐骨神经受压或受刺激,如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可压迫坐骨神经,梨状肌综合征也可卡压坐骨神经。 具体情况:主要表现为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等部位的放射性疼痛,疼痛呈持续性或阵发性,行走、活动时疼痛加重。 三、其他原因 (一)感染性疾病 影响因素:臀部周围组织感染,如骨髓炎等,多由细菌感染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也可能通过血液循环传播至臀部骨骼。 具体情况:除屁股骨头痛外,还可伴有发热、局部红肿、压痛等表现,血常规检查可能显示白细胞升高等感染指标异常。 (二)肿瘤 良性肿瘤:如骨样骨瘤等,可引起局部疼痛,疼痛多为持续性,夜间明显,可伴有局部肿胀。 恶性肿瘤:如骨肉瘤等,多见于青少年,疼痛进行性加重,伴有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局部可触及肿块,影像学检查可见骨质破坏等表现。

    2025-10-15 15:12:4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