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欣

北京积水潭医院

擅长:脑血管病、记忆力下降、头晕、头痛、神经病变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副主任医师,博士,毕业于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在积水潭医院神经内科工作10余年。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到瑞士深造学习一年,在瑞士Bern大学Insel医院神经内科学习研究,参加多项国际研究项。目前共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SCI文章2篇,主编主译4部专著,包括《宣武医院疑难病例讨论》等著作,在《北京青年报》等发表多篇科普文章及4本科普书籍。被推选为积水潭医院的“科技新星”,主持并承担科研项目。担任北京市卫计委脑卒中质控中心的质控专家,负责急性脑卒中及溶栓绿色通道的工作。担任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杂志审稿人。展开
个人擅长
脑血管病、记忆力下降、头晕、头痛、神经病变展开
  • 困了睡不着怎么回事

    困了却睡不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睡眠环境、压力、电子设备使用、饮食、不规律的睡眠时间、白天活动不足、健康问题等。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和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对于改善睡眠质量非常重要。如问题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可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 1.睡眠环境问题 确保你的睡眠环境舒适、安静、黑暗和凉爽。调整床垫和枕头的舒适度,保持房间的温度适宜,避免噪音和光线干扰。 2.压力和焦虑 过度的压力和焦虑可能导致难以入睡。尝试通过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或温水浴来减轻压力。 3.电子设备使用 在临近睡眠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会影响睡眠质量。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会干扰褪黑素的分泌,使大脑保持清醒。尽量在睡前一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 4.饮食和饮料 晚上摄入过多咖啡因、糖分或大量液体可能影响睡眠。避免在晚上摄入这些物质,并确保在睡前几个小时内避免进食。 5.不规律的睡眠时间 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对于良好的睡眠质量至关重要。尽量在每天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尽量保持一致。 6.白天活动不足 缺乏身体活动可能导致睡眠问题。适度的身体活动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但应避免在临近睡眠时间进行剧烈运动。 7.健康问题 某些健康问题,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抑郁症、焦虑症等,可能导致难以入睡或睡眠中断。如果你的睡眠问题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治疗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经常困了却睡不着,或者睡眠问题严重影响到你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他们可以进行详细的评估,确定具体原因,并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此外,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和生活方式是改善睡眠质量的基础,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对于睡眠健康也非常重要。

    2025-10-11 10:14:00
  • 睡不着特别想要怎么办

    睡不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可通过改善睡眠习惯、调整环境、管理压力、咨询专业人士等方法缓解,如避免电子设备、建立睡前常规、限制白天小睡、创造黑暗环境、调整睡眠时间、管理压力等。 1.压力和焦虑:如果你正在经历压力或焦虑,可能会导致难以入睡。试着通过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或温和的运动来减轻压力。 2.不良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创建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在晚上使用电子设备等都有助于改善睡眠。 3.饮食和饮料:避免在晚上摄入咖啡因、大量液体或过饱进食,这些都可能影响睡眠。 4.缺乏运动:适度的身体活动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但在晚上避免过度运动。 5.环境因素:噪音、光线或温度不舒适等环境因素可能影响睡眠。尝试使用耳塞、眼罩或调整环境温度来改善睡眠条件。 6.健康问题:某些健康问题,如疼痛、呼吸问题或睡眠呼吸暂停等,可能导致难以入睡。如果你经常出现睡眠问题,建议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建议。 如果以上方法仍然无法改善睡眠问题,以下是一些额外的建议: 1.避免在床上使用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会干扰睡眠,尽量在睡前一小时将它们关闭。 2.建立睡前常规:创建一个放松的睡前常规,如泡个热水澡、阅读一本书或听柔和的音乐。 3.限制白天小睡:尽量避免在白天长时间午睡,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 4.创造黑暗的环境:使用遮光窗帘或眼罩来创造一个黑暗的睡眠环境。 5.调整睡眠时间:尽量每天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帮助身体建立规律的生物钟。 6.管理压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如冥想、放松技巧或与朋友倾诉。 如果你的睡眠问题持续存在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他们可以进行更详细的评估,并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

    2025-10-11 10:09:12
  • 多梦啊老是做梦

    多梦可能由压力、焦虑、睡眠环境、饮食、健康问题、药物副作用、心理因素等引起。可尝试放松技巧、规律作息、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等方法,如问题持续或严重影响生活,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关注心理健康,学会应对压力也很重要。 老是多梦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建议: 1.压力和焦虑:生活中的压力、焦虑或情绪问题可能导致多梦。建议通过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或适度的运动来减轻压力。 2.睡眠环境:不舒适的睡眠环境,如噪音、过亮或过热的房间,可能影响睡眠质量。确保你的卧室安静、黑暗且凉爽。 3.睡眠习惯:不规律的睡眠时间、午睡时间过长或在晚上使用电子设备可能干扰睡眠。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避免在晚上使用电子设备。 4.饮食和饮料:某些食物和饮料,如咖啡、巧克力、辛辣食物或含咖啡因的饮料,可能在晚上影响睡眠。尽量避免在睡前摄入这些物质。 5.健康问题:某些健康问题,如疼痛、呼吸问题、睡眠呼吸暂停或其他疾病,可能导致多梦。如果你的多梦问题持续存在或伴有其他症状,建议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 6.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多梦。如果你正在服用药物,咨询医生是否可能是药物的副作用。 7.心理因素:过去的创伤、心理压力或未解决的问题可能在梦中浮现。考虑寻求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来处理潜在的心理问题。 8.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对睡眠质量很重要。均衡饮食、适度的运动、减少咖啡因摄入和限制电子设备使用时间都有助于改善睡眠。 如果你的多梦问题严重影响了你的生活质量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他们可以进行更详细的评估,并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治疗方案。此外,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学会应对压力和放松也是重要的。

    2025-10-11 10:08:05
  • 脑中风的前兆症状

    脑中风前兆表现多样,包括短暂性视力障碍(1小时内自行恢复,有基础病史者易发生)、肢体异常(单侧肢体麻木无力、突发言语不利)、头痛头晕(头痛突然加重、眩晕明显)及少见的精神状态改变(嗜睡、性格突然改变等),不同人群需警惕相应前兆。 一、短暂性的视力障碍 部分脑中风前兆患者会出现短暂性的视力模糊或视野缺损,这种情况多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这是因为脑部血管供血异常影响了视觉中枢或相关神经传导,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可能出现,若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史,更易发生此类前兆。 二、肢体异常表现 单侧肢体麻木无力:患者会感觉一侧面部、手臂或腿部突然麻木,拿东西时容易掉落,走路时下肢无力,甚至站立不稳。这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影响了对肢体运动和感觉的神经调控。对于有动脉硬化、高血脂等生活方式相关因素的人群,更需警惕,年龄较大者此类风险相对更高。 突发的言语不利:表现为说话不清、吐字困难,或者听不懂别人说话的意思。这是因为语言中枢相关血管供血出现问题,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发生,有脑血管病家族史的人要格外留意。 三、头痛头晕状况 突然加重的头痛:原本偶尔的头痛变得剧烈且持续不缓解,可能是脑部血管异常导致颅内压变化引起。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的人群,血压波动时更易出现这种突发加重的头痛。 眩晕感明显:没有明显诱因的眩晕,感觉周围物体旋转,或自身有倾倒感,这与脑部供血不足影响平衡觉有关。老年人平衡功能本就相对较弱,若出现频繁眩晕且伴有其他前兆症状,需高度重视。 四、其他少见前兆 精神状态改变:表现为嗜睡、性格突然改变等。脑部血液供应异常影响了大脑的神经功能,从而导致精神方面的变化。有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无论年龄大小都应关注自身精神状态的细微变化。

    2025-10-11 10:06:17
  • 早产儿脑出血怎么分级

    早产儿脑出血主要采用PVH-IVH分级,分为Ⅰ级(仅脑室管膜下出血)、Ⅱ级(脑室出血但无脑室扩张)、Ⅲ级(脑室出血伴脑室扩张)、Ⅳ级(脑室出血伴脑实质出血),分级需考虑胎龄、出生体重,不同分级预后不同,不同分级需不同监测治疗措施,要全面考虑早产儿整体情况改善预后。 Ⅰ级:仅脑室管膜下出血。这是因为早产儿脑室周围生发基质丰富,易发生出血,此时出血局限在脑室管膜下区域,未进入脑室系统,通过头颅超声等检查可发现管膜下存在出血灶,但脑室形态正常。 Ⅱ级:脑室出血但无脑室扩张。出血进入脑室系统,但脑室没有明显的扩张表现,头颅超声等检查可见脑室内有出血影,但脑室大小尚在正常范围。 Ⅲ级:脑室出血伴脑室扩张。出血进入脑室系统后引起脑室扩张,由于早产儿脑室壁相对较软,出血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等原因使脑室出现扩张情况,此时需要密切关注脑室扩张的进展等情况。 Ⅳ级:脑室出血伴脑实质出血。除了脑室出血外,还合并有脑实质内的出血,这种情况往往病情较重,因为脑实质内的出血会对脑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产生更严重的影响,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等问题。 在早产儿脑出血的分级过程中,需要考虑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重等因素,因为这些因素会影响早产儿脑出血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的早产儿,发生脑出血的风险越高,而且不同分级的预后也有所不同。对于处于不同分级的早产儿,需要采取不同的监测和治疗措施,例如对于分级较高的早产儿,可能需要更密切的头颅影像学监测以及更积极的脑保护等综合治疗措施,同时要关注早产儿的呼吸、循环等一般状况,因为这些因素也相互影响,在护理和治疗过程中都要全面考虑早产儿的整体情况,以最大程度改善预后,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2025-10-11 10:04:3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